窗外读后感10篇
《窗外》是一本由琼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窗外》读后感(一):窗外的故事很精彩~~
这是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许青涩,但绝对是倾力之作,给人很纯的感觉,尤其是后来又看了林青霞的电影版本,真是令人惊艳的纯纯女生啊,那就是江雁容啊。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言情小说,尤其是高中那个年龄段读起来,真是很有感觉的,呵呵。
《窗外》读后感(二):初恋情怀
如果她不是那样年轻,也许不会爱上他;
如果她不是那样年轻,也许就能守住他。
错误的时间,留不住对的人。
滚滚红尘悠悠岁月,初恋情怀从未改变。
其实,就是相遇的太早。。
有的人可以相遇的更晚一些。
《窗外》读后感(三):窗外
已阅时间:2013-9-11
原文梗概:此文讲述了一个缺失家庭情感且迷茫的高三女生江雁容和导师康南之间的暧昧爱情,两人虽然相爱但最终承受不住于世人的恶毒言论的重伤,导致分离。事后,江雁容遵从父母之命嫁于看似很好的男人,可事实证明没有爱情的感情就像死水一样毫无生机,最后以婚姻的惨败而告终。而最后回首一切终成遗憾,窗里气息沉闷,窗外就更如童话泡影一般的不真实。
读后感:算是个悲哀的故事,连看三本琼瑶的故事,这本让人最难受,首先中国式的填鸭教育没有真正挖掘每个孩子的真正才能,残酷的高考使很多有才华的学生被淘汰,其实很像琼瑶自己,理科不好但很有文采。第二,家庭的不和谐,冷淡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青年时期人都是比较敏感的,情感也比较丰富。第三世俗的眼光还是比较传统不能接受姐弟恋或是大叔恋,如果看现在82的杨教授与翁帆28相爱也是很震惊的。第四,很追你的男生不一定结婚以后还是一样的珍惜你,我一向不相信一见钟情的故事,也不觉得爱情中的浪漫能维持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男人可以依赖,有时候和一个人相处10年你都不一定了解他更别提你3年结婚,但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一个人让你觉得很舒服,象朋友一样相处尊重,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领不领结婚证都一样,那他就是你的那个人。
《窗外》读后感(四):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
《窗外》:一多愁善感、文科极好理科极烂,家中老大,不如弟妹聪颖,自觉不被父母喜欢、还被强势又好面子的妈要求务必考上大学而心身备受摧残的高三妹子,与其国文老师日久生情,理性挣扎明知不能,又被感情感性战胜煎熬又甜蜜的要在一起,可惜的是,她们战胜了自己的理性却无法战胜母亲、家人这道亲情的“枷锁”,被棒打了鸳鸯。老师被离职,离开女主前还相约其成年后缘分再续,结婚成家。可惜啊,女主终抵不过家庭,在家人的安排下接触各式青年,终被一痴心青年俘获芳心,也得到家人应允,后成婚。怎知啊,痴心青年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婚后粗糙不体贴,内心敏感,没安全感,要求女主只爱他一人,害怕又怀疑女主对老师念念不忘,就像他心中的一根刺儿,有点儿事儿就找茬,吵过、求饶,然后原谅;接着再升级虚幻,最后严重怀疑到家暴的程度,得了,女主终于看清说了实话,我错看了你,你不必我的老师温柔,你无耻,你卑鄙,云云。女主万念俱灰之下,要求离婚,收拾好行李去找她的老师,满心幻想着老师还是曾经的老师,干净、儒雅,结果咧,老师落魄了啊,天真以为到自己可以让老师重新振作起来,可是又回到最初的现实问题,会被家人阻挠、会被周边的人说闲话,生活难以维系,云云。女主迷茫了,不知何去何从。故事结束了。
啊,这是什么鬼,本来想用很精简的句子,总结概括说下《窗外》小说的内容。结果竟然废话了这么多啊。
简单讲,就是师生恋不被祝福,后两人分离,女的呢成了婚不幸福,被家暴,于是乎,愤怒提出离婚,去寻找她念念不忘温柔体贴的老师,天真以为老师还一如当初般温文尔雅,结果却只是天真,老师已变的憔悴落魄生活维艰,女的迷茫了。
我以为,真是文人太多情、太多愁善感惹的祸。 既然不能再在一起,老师你也要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好好生活啊,何必那么消沉,就为了爱情变这样,只能说该啊。女生呢,你就不能在婚后,收起你那套感性矫情,好好生活,给丈夫安全感,何至于让丈夫生疑到家暴的地步。
我也就读琼瑶阿姨的这一部小说了,真是看的人难受。好像生活中除了爱情,没了爱情,人就不能正常生活了。还是更喜欢亦舒的小说,女性就要独立自主、敢爱敢恨、聪明过人,不扭扭捏捏,叽叽歪歪的。
《窗外》读后感(五):爱的反面是溺毙
我向来用阿姨减压,奇葩个性夸大反应、兄弟反目姊妹情仇、叹问连用排比并行、基本成套路的故事设定,都让人很容易抓住槽点一吐而快,所谓排压解乏良品。但是在看《窗外》的时候,让我忍不住在脑子里构画场景的是,女主江雁容和母亲的对手戏,同样地,看上一本《烟雨濛濛》的时候也是被依萍和父亲的戏份吸引。
《窗外》,半自传性质,成了名也惹了祸,阿姨自传说26章后皆为虚构。读的过程中,也感觉到26章是个界线。26章前的江雁容丰满圆润,三分梦幻三分无依三分纠缠一分灵气儿。26章后仿佛是要匆忙给个交代,李立维从热情纯挚急转直下变成带着一身自卑怀疑嫉妒的“一个不回家的人”;江雁容在与丈夫的大吵中,从三三三一直接被压扁成为念旧借题发挥的十分俗气;康南则成了整个故事最后那个因为墨水将尽而画不圆的缺口句点,为了结尾,平之又平。
江雁容的家庭,这大概也是阿姨自己家庭的写照。强势的天蝎式母亲、“别人家小孩”的弟妹、站在母亲影子里的父亲。父母偏爱天分才情高的弟妹,满目舐犊之爱,而自己除了两篇文章几句诗词颇得心应手,其他均提不上桌面见人。想想看,同一天小妹因为差一分到一百失声痛哭,父母安慰得手足无措,长姐怎么把20分的数学成绩拿出来让父母签字。父亲是学术名家,母亲天性要强一句“考不上大学别来见我”不离口,配得上如此父母的弟妹,和喜洋洋美羊羊中一头瘸腿骆驼的长姐。抱错了吧,呵呵,要我我也崩溃了。
觉得写得最好的是,江雁容为了和康南恋爱跟母亲斗争的一段。母亲以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念为神圣,要脸面怕社会指指点点,对长久以来被忽略的大女儿有爱、有愧疚、有怒其不争,更怕她飞到自己的禁区。江雁容则是,优秀的弟妹像是乌云盖顶,渴求父母的爱而不得,当她终于找到一块浮木在康南的身上感受到了价值、欣赏、关注甚至自上而下的宠爱的时候,这块浮木之外的深海竟要把她拖到更深处。
她爱母亲也爱爱人,母亲和爱人爱她,也给了她相同分量的痛苦。选择一方意味着选择了另一方的折损,而人心真是太奇怪了啊,相抵触的幸福竟然让痛苦的存在感那么强那么切实,有丁点痛苦的满足就不是满足,有丁点的痛苦即是痛苦,以致于最后的选择,更像是为了避害。
阿姨说她的青春像是投入到深井当中。
纠缠阴湿是井壁苔藓,自由淋漓只是天空飘过一朵雨做的云。
【真是被自己最后半句醉到了。。。】
《窗外》读后感(六):窗里窗外,何处是人间
说起琼瑶这位红遍半边天的台湾女作家,比起她的小说本身在,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更加熟悉由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以及那些一代代被捧起来的琼女郎。
《窗外》是我少有的完整的看过的琼瑶小说原作,文字着实细腻,字里行间透露着浪漫的,梦幻的气息。这种如梦、如画、如诗、如幻的风格后来也成为了琼瑶的标签。《窗外》中少女江雁容恋上自己的老师康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从琼瑶生命里抠出来的故事虽然受部分人的指责,但是确实是可以理解的。
江雁容虽然天赋极其高,但是她缺少父母之爱,也缺少知己。父亲江仰止宠爱弟弟,母亲赵如意宠爱全能的小妹,自然得不到充足的爱的江雁容只能从外界去寻找依托,就像文学就是她的依托一样,排遣孤独和寂寞。当她遇到能够在乎她的康南的时候,自然是倍感温暖也饱含感恩。不仅如此,康南还是她唯一的知己,虽然江雁容身边一直有周雅安和程心雯陪她,但那都不是知己,是好朋友。康南能在一群女孩子中发现她并且懂他,同样的人不需要多长的相识时间,便会深深地明白彼此。
康南呢?四十多岁的优秀教师,一身文人之气,爱喝酒爱抽烟。喜好文学也极其珍惜这个文学天赋极高的江雁容。战乱时期失去过妻女,一腔愁绪无处诉说。江雁容的文学气质,弱小而坚定的性格都在处处吸引着这个寂寞高冷的文学才子。最后想说我的一个大胆猜想:江雁容可能长得像或者气质很像康南的前妻,因而更加加重了康南对她的情感。
既然是写书评,书中的其他人物自然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是江母赵如意,从母亲这个角色而言,江母是很称职的,不出去游乐打牌,专心在家伺候丈夫和儿女,积极向上,虽然是家庭主妇,但是人格上极其独立,称得上是现代女性。江父江仰止虽然更加宠爱儿子,但他对于女儿们也是关心的,江雁容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父亲。江父江母都是合格的父母,只是这样的父母不适合敏感、脆弱、多愁的女儿江雁容罢了。
大多数人的青春更像《窗外》里的周雅安、程心雯、叶小蓁她们。有失恋的烦恼、成绩不好的痛苦、甚至不得已寄人篱下的难受。但她们都是年轻的愈合能力极好的人,慢慢的烦恼就会变成多年以后的回忆。
另外,我想略微谈谈琼瑶这位女作家,作为读者虽然不是她的粉丝,但某些方面还是极其佩服她的,她的作品能够紧紧地抓住少女的心,开辟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拍成电视剧又捧红了一代代女明星,多少还是有些功力的。至于她的感情生活,不想做评价。只想说一句,世间的大多数人都嫁给了生活和物质、亦或是那些条条框框的“社会契约”。能够忠于爱情,我很佩服这样的勇气。
:小说中的李立维没有做太多评价,只觉得那个人注定只是过客,或者之后可以专门的写一下他这个人。
《窗外》读后感(七):琼瑶和古龙是一回事。
小时候读武侠,少不了金庸和古龙谁更厉害的争论,就像看动作片会研究成龙和李连杰谁更能打一样。当年自然是没什么结论的,总得来说,我当时偏古龙多一点。这几年偶尔回头重看武侠,发现有些看法不一样了,金大侠书里的人,行事虽然幼稚儿戏,但是一接受了尚能看得下去。古龙就不行了,原来佩服到不得了的行文游戏,今日看来完全撑不住,一到有话不好好说的做作段落,每每读到丢盔弃甲。
今时今日,古龙和琼瑶两位在我的眼里,能算是殊途同归的一个路数,他们是很沉迷于自己世界的那种人,无论是古龙的故作洒脱,或是琼瑶的故作痴情,看到底其实是一回事,就是全然不顾成年人看他们的幼稚和无病呻吟。
所以回想起我小时候对古龙的热爱和对琼瑶的不屑一顾,其实也是一回事,前几年看改编自他们的影视作品,感触就更深。沉浸在自我里不能自拔这回事,一旦落实到银幕上,那种做作就被放大了,以前楚原的古龙戏,大侠们满嘴不是人言,而现今的例子,那个新还珠格格里的溢出来了,不就被没完没了地吐槽吗?
前一阵看的一本彩云飞,孟云楼带涵妮出门逛个街,琼瑶就写小孟的心理活动:未来呢?未来会怎样?这小小的身子能依偎他一辈子吗?感受著她身体的温热,闻著她衣服和发际的芬芳,他心神如醉。就这样靠著我吧!涵妮!别离开我吧!涵妮!我们就这样一直驶到世界的尽头去,到月亮里去!到星星上去,到天边的云彩里去吧!涵妮!
今天抄起窗外来看,江雁容又“正沉浸在一个她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世界。公共汽车从她身边飞驰过,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学生在她耳边留下一声尖锐的口哨,她却浑然不知,只陶醉在自己的思想里,好像这个世界与她毫无关联。”
我能想象到琼瑶老师沉浸在爱情和自我里不能自拔,尽管不投入的情况下读起来一身鸡皮疙瘩。但是我也完全理解,说到底这是个能否放低心防去坦然接受的问题。
我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顿悟”,是在看老友记的一集。说是乔伊和瑞秋搞起来了,两个在沙发上前戏,乔伊使出了看家本事,边儿吻边儿抚摸女方的大腿根儿。必杀技使出来,效果却不理想,乔伊每一抚摸,瑞秋就不能忍住一巴掌拍下去。几次三番后,乔伊挨了一顿拍,瑞秋不接气儿的say骚瑞,两个人性致全无,就此作罢。
乔伊又纳闷又郁闷,跑去跟莫妮卡抱怨:Chandler love it!
看到了吗,瑞秋之所以不吃乔伊的一套,并非乔伊的手法不行,而是瑞秋不能卸下和罗斯的前情,一旦真卸下,想必她享受这件事不会比钱德勒少。
所以这两年我尽量地卸下心防,尽量地避开舆论洪流的干扰,重新去看待一样人和事物,结果就很有趣。比方以前和大家一起开春哥曾哥的玩笑,而今我是曾轶可的粉丝;以前和大家一起开神曲们的玩笑,而今我一上班不来两首民族风就浑身不自在;以前和大家一起无力正眼看一下老派的琼瑶,而今我也能恬不知耻的蹭一本她的书,并且看得起劲。
就是这么回事。
《窗外》读后感(八):总想说一些比较锱铢必较的东西
昨天晚上无聊看完了这部小说。
在如今的日子里,“琼瑶”这两个字,已经不是单纯的《诗经》里美好的“报之以琼瑶”,更多的人会以联系着“三观不正”、“爱情大于天”的关键词。
不过就我来看,说这话的人大多都是跟风狗,先不说有没有看过哪怕一本琼瑶的原著,有几个人看了大部分琼瑶的电视剧?
如果看过还能说这种话,好了,我独裁的说一句,这人基本脑子就废了,不必和其过多口舌。
这部《窗外》,是琼瑶的处女作,同时字里行间承载着太多琼瑶自己的影子,我感叹于她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已不是十六七的少女,却依然细腻的能引起任何经历着或者经历过自我意识觉醒的人们共鸣,相比较于主角江雁容和老师的爱情,我更多的想说说江父江母。
事实上可能是我比较怪诞不经,我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最厌恶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先不说社会新闻已经屡屡敲响警钟,按道理其实大部分底层人民自身的经历就应该很明确可以知道,父母这个身份的光环过于浓重,仿佛当了父母便是伟人一般,其实并不然,愚蠢的人和坏的人并不会因为当了父母就突然境界提升。
而且一码归一码,父母的好当然要记,但不代表可以将功抵过,做错了事就可以以父母身份获得免死金牌,这真是多厉害的不平等啊。
我不喜欢这里面的江父江母,江家是典型的丧偶式家庭,父亲毫无责任感,把所有的事都甩手给江母,偏偏有着中国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式自傲,不满于家里妻子的权威,怨言着明明自己是一家之主却得不到追捧,妻子儿女皆不把他当回事,却从未反思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说江母对雁若的偏爱是因为雁若聪慧又嘴甜,是典型的别家孩子,还有着一些原因(主角雁容过于文人式清高),江父对长子的喜爱仅仅是因为那是儿子,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发生在一个高文化知识分子身上,不得不说让人感觉恶心。
更可怕的是,为了自己所谓一家之主的尊严,作为父亲不做好表率,明明知道是儿子做错了事,偏偏撒谎也要栽赃给女儿以示自己的权威性,被雁容质问之后恼羞成怒直接拿碗砸女儿头,这无论哪一项在我来看,都是典型的罪无可恕。
我也不喜欢江母,她当初冲昏头脑的下嫁江父,口头上说是嫁给爱情,其实很多字里行间隐隐约约透露出她当年其实根本就是觉得江父以后能成名,没想到江父烂泥扶不上墙,但是她怨怼江父可以,把气撒儿女身上。抱歉,在我看来任何喜欢迁怒和连坐制的人,都是垃圾。
她十分要强,要强到你可以感觉到整个剧情都透露着她的不容置喙,她问女儿为什么老把她当仇人,可是当初说考不上大学别来见我的也是她,女儿都自杀了也要毁约撒谎甚至不惜牺牲无辜老师前程也要拆散女儿爱情的也是她。我说实话,我挺佩服她的厚脸皮的。
后来女主雁容被她叫来的警察带走,以及后来女主听她话好好嫁给一个所谓青年才俊却遭遇家暴,不得不说后半截透露出一股黑色幽默的讽刺感。
毕竟她们当初劝女主的时候理由都是“我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了你吗?”
以爱为名的伤害是更可怕的,若是仇人害你倒还有个正当理由,亲友害你还要说爱你,这得是倒了几辈子血霉啊?
其实那时候看见江母给女主雁容的信的时候,情深意切,我还感动了一把,差点就和女主一样觉得自己大不逆诚心悔过了,但是后来仔细思量便察觉了江母狡猾之处,她只是又一次逼女主,只不过采用的不是强逼而是怀柔政策,企图用亲情阉割女主雁容的自我意识,要她认命,真真是极其可恶。
可惜女主身在其中看不透,认了命,不搞那些“幺蛾子”,最后被家暴了,哈哈哈哈我承认我看到这里我笑了,懂的人自然懂我为什么笑。
《窗外》读后感(九):最是情动少年时,窗外风景旧曾谙
孤窗外,心事许烟霞。百结情肠同谁诉,一腔缱绻对山茶。思字共花发。
轩窗外,风景旧曾谙。雁声云影江波处,玉人从此去天南。能不忆当年?
东窗外,明月照高楼。从此无心爱良夜,最难了却少年愁。萧瑟已三秋。
读罢《窗外》,窗外风雨潇潇,北京痛快淋漓地下了一场许久不曾有过的雨。信手写了这三阕《忆江南》,这些未经润色的词句漫不经心地随意涌出。似江雁容的一腔缱绻,不知所起。
写《窗外》的书评,难免要回忆。
第一次读《窗外》,大概是初二。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版本,青绿底子的封面,泛黄的书页。——这部小说在未读之前,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十岁那年风靡校园的《花季雨季》,已经把《窗外》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写了个淋漓尽致,这大大吊起了尚在童稚之年的我的胃口,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能把人教得想入非非?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能令人读得茶饭不思?究竟是怎样一个结局,能令人看罢欲哭无泪?究竟是怎样一位作者,被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
这么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同班同学那里借到这本《窗外》,这是我与琼瑶小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可惜,大概是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当时的我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有过怎样的感受,十二年后的今天都已漫漶不清。或许,这本书当时并未在我心中投下过哪怕是浅淡的波影吧。
那时,情窦未开。
记得高中时,教语文的班主任曾打趣说我眼中有琼瑶的影子,大概今后能成为大陆的琼瑶。说实话,琼瑶的作品我也只浑浑噩噩读过那一本《窗外》,囫囵吞枣看过半部《苍天有泪》,当时的我,奉王小波、余华为经典,读其实不知所谓的博尔赫斯,心里对琼瑶这个名字是充满鄙视的。
直到最近,陆陆续续读了琼瑶自选集中的一些作品。《在水一方》《彩霞满天》《失火的天堂》《我是一片云》《船》,还有这部《窗外》。
客观来讲,琼瑶早期的作品是真诚而用力的。她真诚地写每一个字,努力将生活中的某些体验诉诸语言,试图通过爱情故事给人以生活启迪,甚或是揭示人性的某种本质。比如《烟雨蒙蒙》《船》《彩霞满天》《失火的天堂》。当然,也有耽于幻想流于空洞的失败之作,比如《我是一片云》。
还是回到她的处女作《窗外》来说吧。处女作,一般是最能体现作者个人特点的作品了,若想要了解一位作者,处女作总归是要读的。因为这时候,初涉文坛的作者带着对文字的一腔赤诚,只知勤力写作,尚不知道如何在故事中隐藏自己,以至于从故事安排到主人公塑造,多半就是作者成长经历的内心独白,字里行间通篇尽著“我之色彩”。琼瑶的《窗外》也不例外。
写作窗外的时候,琼瑶还是个刚刚遭逢婚变的年轻女孩子,爱过,痛过,伤过人,被伤过,对文字有憧憬,对现实充满绝望,于是将一腔缱绻诉诸笔端,这多半是自怜身世,感喟情怀。大概她写《窗外》的时候,根本未曾料到日后的一炮而红,从此事业爱情两得意。
也正因为如此,《窗外》也是稚嫩的。作者个人的成长痕迹太重,离那刻骨铭心的情殇又距离太近,以至于她还来不及跳出局外,以冷静的眼光看待那一段旧时光,故而字字情浓,打动人心,对人物的处理却并不客观。
江雁容若不是那么年轻,必不会爱上康南。她若不是那么年轻,也许就会守住康南。年少情动时,我们最容易将爱情与幻想混为一谈,将最初爱上的那个人笼上七色光环,将自己的感情扣上至死不渝的帽子,以为爱了就要天长地久,不爱了便是天崩地裂。这排山倒海呼啸而来的情感风暴,大概是人生最初的萌动,也是唯一一次奋不顾身的萌动吧。
相形之下,康南若不是妻离子散,鳏居十载,大概也不会为江雁容所吸引。较之江雁容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注而爱上康南,康南对江雁容的情动其实交代得并不那么明晰。他究竟是为什么爱上了足以做他女儿的学生?日记本夹信、山茶花瓣上题诗的桥段似乎不足以说服读者。
客观地讲,康南此人芝兰玉树的形象,多半是出于琼瑶的意淫。人到中年遭逢离乱的语文教师,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读过些书,会讲些掉书袋的笑话,猜些文字谜语,诌几句古诗词,这样的中年男人,能有多大的人格魅力?也只有十六七岁的女学生,才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因为除了这样的男人之外,她们还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其他男性。因此,年岁尚小的江雁容没有理智,那么康南呢?他与雁容这场没头没脑的爱情,简直不像一个有如此阅历的中年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
也许,这个感动了几代人的经典纯爱故事,真的只是故事而已。然而我们还是会为这样的故事所感动,因为小小的江雁容那种奋不顾身的热情,令我们似曾相识,令我们记起某年某月某一天,最初情动的那场心事,那张已经模糊的侧脸,那种曾经舍生忘死自以为感天动地的——不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