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我的盐》的读后感10篇
《思想是我的盐》是一本由曾勋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2-1图书,本书定价:23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一):80后的异类,公共知识分子,社会的良知
在书展上看到,随手拿起来读,一不小心读了半个小时,后来在网上买了一本。文字的很像以前的余杰,但有的问题比余杰透彻,也没有余杰那么激愤。有的地方虽有偏激之处,但不影响大局。余世存、傅国涌都是我尊敬的学者,能得到他们的赞赏很好,年轻人好样的。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二):烂书,长得人模狗样的不当DUKE却当汉奸,可惜了
好像全世界就你清醒,摩罗变理智了你骂,宽容的王蒙你也骂,李敖你骂,他儿子也不放过,钟敬文老先生都逝世了你还拿出来骂,污蔑中国传统文化,污蔑党的攻击,污蔑文革,不尊重老前辈,大逆不道的主。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中国的年轻人应该集体抵制汉奸和汉奸书,扬我华夏威武。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三):85后才子
一个85后能写出这样的书真的是85后异端。佩服!可以看出作者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不乏幽默感-----关注底层社会,自由,民主以及对故土的眷恋。无不透露出作者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就凭这点我们就应该以宽容的态度给这个年轻人。去看待这本书。但个别文章读起来还是不够畅快淋漓,希望作者再接再厉,以后有更精彩的文章!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四):鲁迅传人帽子用得太大了,韩寒这个也不恰当
可能是出版社营销需求,“鲁迅传人”让我想起贺雄飞推余杰时用的王小波、李敖那些,不过这本书还是有内容。提个韩寒可能也是广告需求吧,文章和韩寒完全不同的风格,幽默的地方比韩寒深刻点,需要品味。年轻人看问题有些偏激,30岁之后可能你才会发现,余世存的推荐语说的好,“二十而不狂非吾子矣。在曾勋的狂狷里,有着年轻朋友们的认同和梦想。”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五):在北京书展上看到,文字垃圾中的一朵奇葩,我推荐一下
赞美的不说了,有的地方比如批评张悦然和王蒙的那篇文章我认为还是价值观不同,你没有认真读过张悦然的文字,张悦然看不见“山”,不等于她心里面没有山,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如果人人都像鲁迅或胡适,文学世界不是也忒单调了。还有王蒙、巴金、钟敬文那些老前辈感觉批评得很到位,但是不是应该出于尊重,放老先生们一把捏~总之还是不错的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六):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批判王蒙和张悦然那篇读起来很爽,中国作家太浮躁,王蒙是聪明文人的代表,《青狐》浅薄,《我的人生哲学》除了圆滑,没有哲学。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是一部玩弄风骚的作品,是哲学界的汪国真和余秋雨。贾平凹过分自恋。王安忆把锁链当项链来写作,其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长恨歌》既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爱情。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完全就是毒害青少年。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七):在同龄人中确实是异数
装帧没有韩寒的书那么精致,可能是出版社没有认真打磨,但文章水平比韩寒高很多档次,虽然也有不足之处,“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摘抄一点:
“精神病”是现代社会的创新词汇。赫鲁晓夫说过一句话:“只有精神病人才怀疑苏联光明美好的前途。”所以,“古拉格群岛”中关满了索尔仁尼琴那样的“精神病”患者。1980年,上海高院以“精神病”为由平反林昭无罪。如果思考是病,我将一直病下去。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八):思想也是我的盐,我的同路人
盐,是四川人通往山外的路,大山深处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就是昔日盐贩子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盐者,岩也;盐是人类的根,不是食盐,而是岩石。做天下的盐,就是做社会栋梁。1930年代美国共产党拍了一部电影,直译叫《天下之盐》,中国把它翻译成一个词,叫《社会中坚》。
盐者,言也;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巴蔓子割头不割城的英勇大义。食盐者不食言。
盐,是生活的沉淀物,生命的结晶体。飘零在生活中,散落在众生里,待我们去发现,去搜索,去品味。在成都,哪怕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茶馆里,一个普通老者都可以和你龙门阵半天,言语中无不闪烁着如盐般晶莹透亮的朴素哲理。
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 因为有盐,所以 川菜有名;因为有盐,所以川人有味。盐,需要你去慢慢的品味,当你品出其中的“咸”来,你便懂得了四川人。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九):关注点和同龄人不同
第一辑 读书 孔飞力叫了谁的“魂” ——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摩罗,你的耻辱逃哪里去了 ——从《耻辱者手记》到《中国站起来》 王蒙与张悦然:两代中国作家比较 瓮外之鳖与北大的李戡 ——读《李戡戡乱记》 被《二十五史》割伤 驳袁晓明的消费男色衰亡论 反李希光与刘康的反妖魔化 ——读《妖魔化和媒体轰炸》 大地之子于建嵘 ——读《底层立场》 我的读诗笔记 鲁迅笔下的看客们 瘦弱女子与一本书的力量 ——读《寂静的春天》 第二辑 诊人 李敖的胡子与皱纹 我来把钟敬文请下神坛 古远清庭外“败诉”余秋雨 凋零的野百合花你在哪 ——被遗忘的王实味 战士的信仰 ——朱耀华的悲情人生 傅雷与雷震的命运反差 盘旋在俄罗斯的风雪精神 再忆“红楼里的林姑娘 为爱而放弃爱的金岳霖 守望孤灯的老人李慎之 夕阳下的孩子你想回家吗 第三辑 观影 露天电影:未完成的“革命 《子不语》之沙弥思老虎 论东方不败的女性魅力 黑客帝国的合法性探讨 飞不过的“疯人院”与63号 蜘蛛侠在中国的可行性报告 从《赤壁》看影人个性的丧失 《南京!南京!》中政治命题的稀释 演绎东方启示的黑泽明 周星驰与金·凯利:此岸与彼岸 奥斯维辛之后的写诗人 乱弹一曲电影“广陵散” 《老无所依》: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捆钱 《霍顿与无名氏》:天真中见深沉 《科洛弗档案》:摇晃的快感 《荒野生存》:个人的体验 《深水传说》:给童年留一个容器 第四辑 思衍 “双起”背后的媒体恐惧症 80后写作与突围“类人孩 中国明星为何没有公共生活 …… 第五辑 感悟
《思想是我的盐》读后感(十):贺雄飞:思想也是他的光
曾勋是我的“85后”同道,要出版一本随笔集《思想是我的盐——一个85后的阅世随笔》,希望我为他写一篇序。其实,这本书的初稿我早在2010年底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就想为他“接生”,只不过由于当时他的文章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近一年来,他又写了好几篇非常有分量的文章。今天我拜读他的全稿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曾勋真是好文章啊!
看到了曾勋的文章,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北大怪才”余杰。曾勋是第二个余杰,这不仅由于曾勋也是余杰的四川老乡,而且外表和说话风格也有几分酷似,甚至也像余杰一样有点“口吃”。正如余杰所说,凡是口吃的人都是大脑转动太快、而表达速度跟不上思想速度的人。确实如此,我对曾勋的印象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只见过两三次面。我和曾勋的第三次见面,是在去年底在宋庄和于建嵘先生共同庆祝他的新作《底层立场》出版的时候,当时我邀请曾勋过来拜访一下于建嵘先生,他好像对那种热闹的场面天生有一种警惕,一整天几乎没说几句话,但回去后很快就写了一篇非常有分量的文章,充分的体现了他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80后出生的年青一代作家中,有思想水准的人确实不多,除了韩寒以外,什么郭敬明啊等等,大多数人都是为商业化而写作。
“思想是我的盐”准确的概括了曾勋的精神追求,当我在看他的序言中读到“思想是我的盐”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这句话是一个非常好的书名,结果下几行以后,曾勋果然用了这句话做他的书名。思想不仅是曾勋的盐,同时也是他的光,盐是他的底色和粮食,光则是他的精神。透过曾勋那些朴素而纯粹的文字,能够找到当年钱理群先生在赞扬余杰和摩罗时所说的“精神界战士”的影子,只可惜的是,当年我当酋长时的那批人,已经有好几个不是“精神界的战士”了。余杰信了主,摩罗彻底否定了自我,孔庆东则完全沦为“帮凶”和“帮闲”文人,只有谢泳先生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教授。曾勋的出现,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无能,我当时怀着满腔的热情,希望能在“草原部落”的精神牧场放养出几匹真正的“思想黑马”,结果这片草场现在几乎已经枯萎了。我不知道曾勋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他现在仍然是单兵作战,没有当年那么一批人呼啸而来,因为80后这帮年轻人大多数已经丧失了理想,被这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成功的俘虏了,幸耶?不幸耶?
曾勋对这一点看的比我还清楚,我在悲凉中只能无奈的感慨,而他则公开站出来对摩罗等人的堕落进行深刻的批判,正如他在文章《摩罗,你的耻辱逃哪里去了?——从<耻辱者手记>到<中国站起来>》所说:
《耻辱者手记》是中国知识人的心灵写真,是一面观察知识分子人格的照妖镜。《中国站起来》更像是新华社通稿或高中老师的教参。
在《耻辱者手记》中,摩罗是置身于其中的苦行者,他愤怒于我们文化中稀缺的耻辱感,孤独地感受着历史隧道中耻辱的凶险,又义无反顾地将清醒的思想之刀割向了自己身上的“苟且偷生”的精神之瘤。所以,摩罗不要“恩宠”和“地位”,不要“名气”和“桂冠”,而要“自我”和“独立的人格”。摩罗“终于认清人应该为尊严而生活,可是我们的尊严早就丧失殆尽,我们又不敢起而寻找尊严”。
在《中国站起来》中,摩罗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他放弃了对个体命运的关照与自身文化的反省,一切矛头都指向了“西方殖民后遗症的灾难”。他说:“我们批评自己的‘国民劣根性’已经批评了一百多年,目前还在狠批,暂时还没有休止或者放松的迹象。而这种自我批评,正是由欧美人对我们的妖魔化描述逐渐发展而来的。”
摩罗,你已经走得太远了,你自我蒙蔽了双眼,成为了一个“做戏的虚无党。”你的胡言乱语不仅意味着你失去了读者,更意味着你的精神从此堕落,“摩罗”的名字已经不再适合你。我们或许应该庆幸摩罗没有在书名后面加上“了”字,不然,摩罗就真的彻底没落了。
很显然,曾勋的身上仍然继承了知识分子的本色和鲁迅的批判精神,他不甘心摩罗的堕落,也不忍心摩罗的没落,更痛心中国知识界集体的沦丧。于是,他不仅把匕首扎向摩罗,还扎向了王蒙、李敖及其儿子李戡,李希光及余秋雨等文化名人,希望为他们“叫魂”。《摩罗,你的耻辱逃哪里去了?》《王蒙与张悦然:两代中国作家比较》《瓮外之鳖与北大的李戡》《驳袁晓明的消费男色衰亡论》《反李希光与刘康的反妖魔化》《李敖的胡子与皱纹》《我来把钟敬文请下神坛》《古远清庭外“败诉”余秋雨》等文章,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批判能力。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文章,诸如:《大地之子于建嵘》《鲁迅笔下的看客们》《凋零的野百合花你在哪?——被遗忘的王实味》《战士的信仰——朱耀华的悲情人生》《傅雷与雷震哪个更雷?》《盘旋在俄罗斯的风雪精神》《再忆“红楼里的林姑娘”》《为爱而放弃爱的金岳霖》《守望孤灯的老人李慎之》《奥斯维辛之后的写诗人》《80后写作与突围“类人孩”》《儒学:灵魂的温柔枷锁》《“三角地”与“那话”——兼论北大精神的陨落》《古井与大地》《蘑菇·草药·蛇》等等,不仅文笔干净优美,体现了曾勋的底层本色和悲悯情怀,还显示了他博通古今、纵览中外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他赞美具有底层立场的“大地之子”于建嵘,厌恶鲁迅笔下的那些看客们,歌颂王实味、朱耀华、雷震和林昭具有战士般的信仰,赞美盘旋在俄罗斯的风雪精神和守望孤灯的李慎之老人,感叹北大精神的沦落,批判“类人孩”写作和奥斯维辛之后的写诗人,认为儒学是中国人灵魂的温柔枷锁。他也是一支孤军奋战的“野百合”,思想是他的盐,思想也是他的光。我期望着他永不堕落,做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弥补当年那批思想的黑马走散以后留下的人文空白。
有这样一句犹太谚语:“如果你想在冬天躲雨,就造一个茅屋;如果你想在许多冬天躲雨,就造一个石屋;如果你想让后代记住你,你就造一座环绕城市的围墙;如果你想永垂青史,你就写一本书吧。”从茅屋到石屋和围墙,再到写一本书,这不仅体现了犹太人的创造力,同时也体现了犹太人的价值观。而今当曾勋的这本新书出版之际,我把这句我喜欢的犹太谚语赠给他,也赠给所有的80后写作者,同时也赠给中国所有的写作者。
这句话代表了我对所有的文字读物的一种审美要求和价值判断,希望所有的写作者都能产生一种写作的崇高感。是为序,与曾勋老弟和广大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