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19-02-06 16:13:18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是一本由郦波著作,29.8出版的2018-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一):好的语文教材长什么样?

  (何郁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有幸参加过几种语文教材编写,对编写教材的甘苦,略知一二。说实话,要编写一套好教材不容易,众人千口,性情各异,口味难调;更何况语文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要体现语文学科规律,要让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着实不易。但尽管这样说,我们也丝毫不能降低对语文教材的期望,仍然要求语文教材要尽善尽美,要成为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因为作为指挥棒的教材,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这就像我们对待高考命题的要求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候对教材(高考命题也一样)提出一些意见和批评,甚至意见和批评尖锐一些,我想也是应该而必要的。我甚至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应专门设置这样的交流平台,既广泛征集来自教学一线的意见和呼声,也积极向广大教师宣讲教材的编写理念,使国家的教育意志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能顺利落地,能有效地转化为师生的学习行为。

  那么,好的语文教材长什么样呢?下面说说我作为一个一线教师的一些朴素的想法和期望。

  首先,语文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因为语文教育承担着树魂立根的任务,承担着文化理解和传承的使命。我们都知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家第一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地提了出来,在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国家意志。具体到语文学科,就是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看,说得何等清楚!通过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顶层设计,教材编写也应遵循这个总原则。

  其次,好的语文教材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学好自己的母语。这实际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017年开始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第一,加大古诗文比例,使古诗文的学习成为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深刻体现了对母语的尊重,体现了复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紧迫感。如小学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到124篇,占全部课文的51.7%。古诗文在教材中占有这样的比例,于百年新语文教育历史,还是第一次。第二,增加了革命传统篇目,明确了先进文化的方向。如小学安排鲁迅作品2篇,初中安排7篇,小学安排革命传统篇目40篇,初中安排30篇,这体现了对先进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追求与坚持

  这是符合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的。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说,“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教材要自觉承担起培育优秀文化家园、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点,部编本语文教材做得非常好。

  第三,好的语文教材必须尊重语文学科规律,能有效引导师生有方法地学习。部编本教材按主题组元编选课文,落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又按语文学科必备的学习品格和关键能力组编语言知识和写作板块,这体现了知识学习的回归,切实探索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在具体篇目解读上,我积极推荐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郦波语文启蒙课》。这套书确有语文启蒙的味道。它虽然是对部编本每一篇课文(包括附录的古诗词)的通俗易懂的解读,但实际上,郦波先生用自己深厚的学养和自然亲切的解读方式,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课文。这套书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所谓的“打通”,既打通读和写的通道,又打通古和今的壁垒,还打通中和外的暗道。每一篇解读,都纵横捭阖,既言简意赅,又融会贯通,非常适合自读自学。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二):一套学生语文启蒙的好读本

  (孙双金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国家统编教科书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教科书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保护学生天性,做好幼小衔接;(3)全面夯实基础;(4)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5)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6)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7)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近期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就是一套极富特色的学生语文启蒙好读本。它与国家统编新教材相配套,突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用郦波老师的话说:“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我希望在这套书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读;从审美的角度、思维的角度、发现的角度来读,让语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内心的领悟力,提升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与母语素养。”

  通观《郦波语文启蒙课》,可以看出这是一套极富特色的丛书,它的鲜明特点表现在:

  第一,它与统编新教材紧密配套。

  譬如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了开学第一课“我上学了”,然后是第一单元识字单元,第二、三单元汉语拼音单元,第四单元课文单元,第五单元又是识字单元,第六、七、八单元均为课文单元。《郦波语文启蒙课》结合每一课安排相对应的启蒙讲解内容。有的是一讲对应一课,也有的是两讲对应一课。如“识字”第一课“天地人”郦老师就安排了两讲:第二讲“天地人——伟大的创世纪”,第三讲“你我他——一起幸福生活,一起奔向未来”。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编排了八个单元37堂课,郦老师就对应教材安排了四十讲。这样和教材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学好教材,用好教材,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拓展教材丰富语文素养。

  第二,它有自己独特的逻辑体系。

  翻开这套丛书可以发现,本书每一讲会分成几个板块,首先是用微信扫一扫“和郦波老师一起读”,马上就能听到郦老师充满魅力的范读。然后是“郦老师开讲啦”或者是“郦老师教识字”,对文本作精要的讲解。接着是“启蒙小故事”,精选和课文有关的启迪智慧的小故事。或者是“文化小知识”“跟郦老师学古诗”,提供和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历代名诗,丰富孩子的文化素养,增加传统诗文的经典诵读,练好学生语文童子功。最后是“想一想,练一练”,用中国历史上名人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或有趣味、能启智的语文小练习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于无声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

  第三,它充满了思想、文化、审美启蒙的色彩。

  “蒙”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代表草木遮蔽,中间是帽子,帽子下面是个“豕”字,代表“猪”的意思。“蒙”字就是把帽子套在猪的头上,并且把它放在草丛里,这样一来猪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启蒙,就是摘掉猪头上的帽子,拨开遮挡猪视线的草丛,让猪能发现周围世界、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引伸开去讲,启蒙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解放的过程,去蔽的过程。

  郦老师把此书定名为《语文启蒙课》,我想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启蒙”。

  用什么去启蒙?其一,用思想去启蒙。郦老师把自己几十年语文治学的经验,对语文的理解、体悟、感受都融化在一堂堂讲解之中,郦老师是用自己的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其二,用文化去启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诗词歌赋,故事传说,谜语对韵,传承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其三,用审美去启蒙,郦波老师特别重视审美教育,他反复强调语文是美的,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首诗词中既有形象之美,更有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内蕴在历代名人佳作之中,需要我们去感悟、去体验、去鉴赏。

  《郦波语文启蒙课》是一套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语文读本、文化读本和审美读本,值得大力推荐。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三):让孩子爱上语文,从郦波老师的启蒙课开始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如今语文这门功课所占的比重是越打越大了。个人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运用不好,又何从去谈学习其他的东西?不过这也给身为小学生妈妈的我列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帮助孩子去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在我看来,学好语文无非就是多做两件事,一是多读二是多写。老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绝对是有道理的。还记得我上高中时教我语文的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语文考试中单纯课本上的知识所占的分数比值少得可怜,大部分内容还是来自于课外的知识与理解。所以想要学好语文,只死啃课本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延伸性的知识补充才行。

  《郦波语文启蒙课》是一本根据当下的语文统编本新教材内容而编写的辅导书籍。它不同于以往那些单纯以做题为目的的教辅书籍。书中的内容主要还是在于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孩子们进行一种扩散性的知识学习。每一课的后面还会有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小典故或是文学知识点来供孩子们阅读。从而引导孩子们学会从语文的角度来学习、思考问题,正确的看待世界,体会身边事物的美好。

  家里的小淘气正好刚上二年级,刚拿到这本书翻看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顾虑。识字量太少一向是小淘气的硬伤,郦波老师的这本书采用的是无注音版本,心中暗想这样一来孩子能够看明白吗?结果把孩子拉过来试读一下却发现还是能够断断续续的读下来的,若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在旁边给他提示便好。这样还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的阅读,与孩子一起讨论里面的内容,起到更佳的效果。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过于依赖注音版的图示反而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除了阅读,朗读也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让人在声音中更好的体会到文字的美好。这本书中特意提供了二维码供读者扫描,之后便有同步课文内容的喜马拉雅音频弹出供孩子们聆听

  无论是学生、家长或是老师都可以选择这本《郦波语文启蒙课》来看。它能够帮助并引导孩子们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孩子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思考,还能够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延伸性的知识。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启蒙语文知识的读者来说,算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四):通读经典文本,直达学生心灵

  (范守纲 编审,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

  自2017年秋季始,全国统编语文新教材正式起用。与之配套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下称“启蒙课”)近期也同步发行。“启蒙课”是一套全新的语文辅导读本,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著述。

  书名题为“启蒙”颇含深意。表明意在唤醒学生的母语感知能力,养成学生的母语思维习惯,强化母语素养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套读本紧扣新教材所选的经典作品,适当又有新的扩展。以七年级上册的一本为例,原册课文22篇,“启蒙课”扩成 48讲,即将原一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化成12讲,一“章”一“讲”,如此等等,大大增添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容量,让学生能去更多地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

  “启蒙课”最鲜明的特色是每读一篇作品,集中一个话题,同时介绍研读方法,并提供丰富资料,引导学生慎思明辨,力求读通、读透一篇课文。

  例如,讲《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章。郦老师指出,阅读重点在于理解“逝者”两字的意义。按《说文解字》解:“逝,往也。”而“往”又有两解,一是前往,二是既往。解“前往”者,一并列举先秦诸子直到唐宋各家的论述,表达的是积极进取之意。取“既往”义,则列举魏晋郑玄直到当代歌手罗大佑《光阴的故事》,表达的是伤逝之情。郦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看,汉字、中文的美妙、奥妙、微妙就在这里。”在这一讲中,郦老师同时还告诉读者:“水,同山一样,是中华文化元素中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意象。”他之所以这样解读经典,是“希望帮助学生们通过精读的学习,一方面珍惜眼前时光,汲取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能逐渐掌握爬梳文献、发现问题的一种本领。”真可谓用心良苦。

  再说说郦老师是怎样解读鲁迅作品的。“启蒙课”七年级上册选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诚然,鲁迅散文不好讲,一是文章语言多半文半白,一是多用曲笔。郦老师告诉学生说:“如何接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是阅读经典、领会经典的关键所在。”他还说:“标题,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真正的主旨与灵魂。”他此时指导阅读方法,既讲精读,又讲泛读,明了这一点,不论所阅读的现代文篇幅是长还是短,大家就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它的要旨。

  据此,郦老师解读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其实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文章“选取了两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两个与每一位少男少女都密不可分的兴趣点,那就是——游戏与学习。”成长,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鲁迅文章写道:“我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段话是对充满欢乐的百草园的不舍,同时也见出他对未来新生活的莫名恐惧。鲁迅文章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一个青涩少年面对未来的不安。这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鲁迅到了三味书屋会是那样一种感受,又会是那样一种做派。鲁迅描写先生的神态:“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先生的形象,不是冷酷的,而是有着温暖的;是在委婉的叙述中点缀轻松的幽默。鲁迅先生这篇回忆既体现着少年的反抗与顽皮,又满含着对青春年少的留恋之情。郦老师如此引领阅读鲁迅作品,既有深入分析,又有方法指导,应该说是十分到位的。

  指导学生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作品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郦老师解读经典作品时,告诉学生经典作家之所以有生花妙笔首先是因为投入了高尚而强烈的感情,写作“要走心”。“文章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还结合作品解读,提供一些写作的具体方法,如:“朱自清特别善于用最通俗易懂、最生动形象的口语来表达。”“同学们写作文经常有一个困惑,就是写不长,其实只要你放松心情,事先在脑海里反复揣摩,然后把心中所想用排比、反复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呈现,很快就会‘下笔如有神’”。“有机会一定请拿起笔,写一封信,写一首诗,给你的好朋友,给你温暖的家人。”

  这套“启蒙课”的作者郦波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视野开阔,观点独到,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心于教材配套课程的研发工作,这是这套“启蒙课”具有高质量的保证。在解读经典作品时,他能统揽全局,广征博引。如解读李白诗《峨眉山月歌》,他从现存李白千首诗中统计出直接或间接写月亮的竟有三百首之多。可见其底气之足,涉猎之广。如此识见非专业研究者不能及。作者这种深广的学术背景,几乎在每一讲中都有体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套“启蒙课”不仅于学生阅读大有益,对教师“传道受业”也大有促进。在这套书的首页,郦波教授将“写在前面的话”同时献给同学、家长、老师,正是期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手,共同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作出努力,成效当可以预期。

  《郦波语文启蒙课 二年级上册》读后感(五):语文教育与成功、成熟、成长

  作者为郦波老师,转载如下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谈及新教材的特色时说:新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这个编写思想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我尤其欣赏。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实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而不是把目标定位为功利主义的成功,或者圆滑世故的成熟。

  这些年来,在一些青年学生中出现的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空心病”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何以解忧?我认为脚踏实地地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做些启蒙的事,是教育工作者的不二之选。在广大师生、家长和专家同行的鼓励、鞭策下,《郦波语文启蒙课》陆续出版与读者见面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说实话,听到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我还是颇感欣慰的。之所以感到高兴,绝不仅仅是出于敝帚自珍的心态,而是觉得自己所坚持的理念与有识之士发生了共鸣,母语文化振兴有望,为新一代学生的心灵成长尽了一份力。

  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本质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它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或纯客观的知识学习,它关系到母语技能的感知与学习、精神世界的启蒙与塑造,甚至个性品格的打磨与锻造,是和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热点新闻,一个小学生在痴迷地玩手机游戏,爸妈说他也不听,爸爸生气地夺过他的手机从十二楼扔了下去,而那个才不过上小学的孩子,竟然不管不顾,跟着手机,从十二楼跳了下去……

  令我们深感可悲、可怜的是,支撑这个孩子整个人生的,竟然不是什么追求与信仰,不是理想与价值,居然只是一部手机和一款游戏!

  可是话说回头,哪一个孩子原本不是天使?

  他们若折翼在人间,只能说明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这里的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也绝对包括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我们做父母的,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可什么才是最好的?好吃、好喝、好玩的?还是名牌衣物?还是最新款的手机?最新款的游戏?在文化断层的时代,越是物质的丰富,越容易造成精神的贫瘠!因为没有内在价值的支撑,你给他越多外在的东西,反倒越容易压垮他!而语文的母语文化教育则应该是塑造这种内在精神支撑、内在价值支撑的开始。

  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或者经过十年寒窗的努力终于进入了令人心仪的著名高校,却感到空虚无聊,人生无所寄托?

  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医师的调查,在北京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里,竟然有接近40%的新生感到生命没有意义。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能考入北大的学生,更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人中翘楚,应该说是人生的赢家,是成功者,其中许多人还在漫长备考路上,过关斩将,早已磨练得十分成熟了。可是,为什么他们竟然在人生青春最美好的岁月过早地觉得空虚无聊寂寞冷呢?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也许成功了,成熟了,但是心灵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更缺乏持续成长的能力。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心灵成长过程中,对人生、社会的正确看法,对他人行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自我认同和自我对话的习惯与能力的养成,都是十分要紧的;而这一切,都跟青少年时期的语文教育直接相关。

  人生而孤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没有一个其他的人可以替代你,哪怕是双胞胎也不可以互相替代,所以要懂得和自我交流。但是,这种孤独也使得我们渴望和他人交流。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一切,但是和其他灵魂产生碰撞的话,就可以感知未知的世界,还可以在碰撞中得到火花,享有智慧的快乐、情感的拥抱。火花是最美的状态,语文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可以和其他的心灵碰撞。

  人类创造了一种独有的方式,那就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先贤死去两千多年,早已不在人间,但我们今天依旧在读他们的文章。我们能够通过文字、精神,与他们产生交流,获得永恒不朽的力量。这种人类精神的传承,才能让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成为心中想要做的人。所以说,语文能力其实决定了我们的心智,决定了我们如何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包括怎么理解和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与友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甚至与世界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

  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他们的生命里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个潜在的自我,一个潜在的有价值、有内涵、有丰富人生体味的自我。而教育的唯一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影响,通过教育的手段把这个灵魂释放出来,然后让他去自我塑造,这是人类整个文明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叫做启蒙主义和启蒙主义精神的奠基。

  启蒙,就是要让孩子发现人生的价值,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游戏、奥数、比赛、分数、奖状,还有丰富的人生,还有崇高的理想,还有家国天下。

  语文启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觉得我做语文启蒙这件事,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人生的追求,更是为了族群,为了整个族群的明天和未来。

  儒家的教育观,最强调的是成长,而不是成功和成熟。假如我能通过语文启蒙这个角度,为提升孩子的母语能力做一点贡献,那我也就非常满足了。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