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演员的自我修养》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1-09-05 00:08:20

  《演员的自我修养》是一本由【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演员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一):这本书“抄袭”刘杰版的《演员自我修养》

  这本书赤裸裸“抄袭”另一署名“刘杰 译”的版本的封面设计,完全在打擦边球,也就敢在天猫上卖!刘杰那个译本2015年出版的,比这本书早了一年半。而署名“王华 译”的这本书里胡乱“翻译”,看着来气,无法卒读,请问所谓的译者对表演了解吗?知道术语怎么翻译吗?估计也是找的写手攒的稿子。看好井柏然手里拿的什么书!

  《演员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二):关于《演员的自我修养》

  思想家写书,是想把自己思想的成果展现给世人;老师们用书作为载体,是为了把人类的知识成果传递给学生;那种既有自己的思想成果,又能像老师一样去做辛苦勤劳的蜜蜂、保姆、快递员的,可谓凤毛麟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正是这样一位。

  作为世界戏剧史上不多见的即获得了了不起的表演成就,同时又有着自己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的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自己的经验、思想、感悟,通过这部著作毫无保留贡献给了世人。他的这部著作,不仅仅是他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仅仅是他艺术理念的归纳整理;这也就是说,他不只是想把自己要告诉人们的说出来,同时也是把自己当做一名教师,在循循善诱,耐心传授自己的经验与感悟。

  这既是一部戏剧理论的著作,又是一部难得的手册与工具书。更加难得的是,这样一部著作同时还能帮助人们去完善自我。这才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不光是演员,也不仅仅是那些有志于表演艺术的人,作为普通观众只要你喜欢戏剧,喜欢表演,甚至只是去看戏,看电影,这部著作都能为你提供很多帮助的原因。

  《演员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三):演员的自我修养笔记

  演员的自我修养

  笔记

  流派:表现派 体验派 图章 匠艺

  动机

  “假如”

  想象

  集中注意力

  由近到远“当众孤独”三个圈

  放松肌肉

  “情绪激昂要让肌肉放松”

  “精确把握那一块肌肉动”

  单元和任务

  (分段落、大中小目标)

  任务以动词命名“我希望”

  信念感和真实

  想象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真实 “规定情境”

  肢体动作和心理动作互相支撑

  考虑人物关系、前后逻辑性

  信念感“相信自己”(“情绪记忆法”调动感情”

  分寸感的把握(从生活上提取真实但要有艺术层面的意义)

  情绪记忆

  “不要重复一个情绪档案,寻找新鲜的细节”

  感官记忆“视听味嗅触”

  自然而然的原生灵感、潜意识情感无法控制,但它只是一瞬间,不能撑起一部戏。它的到来会增添色彩。而情感记忆是我们唯一可以干预灵感的方式

  “通过意识获得潜意识”

  不能摒弃自我,所有角色要建立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上,用自己的过去的类似情感相似点寻找与角色的共同点,不能完全抛开自己。每个人的灵魂里都埋藏着各种性格人性的种子

  交流

  打开耳朵,找到交流对象,情感的交流,自我的交流,和对手建立真正的交流

  外在的交流和精神的交流

  (三种错误的例子:1.只是在念台词没有任何情感和外在,2.只是在表现自我并没有体验角色3.只是塑造了角色的外在,声音、肢体、所谓的技巧,但还是没有传达角色的情感内在)

  演员每一个器官都是交流的工具

  精神交流(发光收光)

  适应

  根据情境的改变调整自己的状态

  注意交流对象是谁、而不是被观众所影响

  激发天性,潜意识的自然反应,通过自然反应提取外部元素、但不是机械地城市化图章去表演。(可以通话一种情绪加入情绪色彩,激发天性和潜意识的反应)

  内在驱动力

  1.情感

  2.(想象力)智慧-(创造力)

  3.意志力

  连续线

  构造一条不间断的连续线(过去现在将来)

  内部创作状态

  (默戏)

  真实的我和角色的我

  人物小传

  最高任务

  (大目标)

  内部倾向引导演员,并贯穿于演员表演始终。称之为连续体或贯穿动作。贯穿所有单元和任务并引领向最高任务。为一个目标服务

  目标—障碍(冲突)—转折—目标

  创作的三个最重要特征:

  内部舞台自我感觉

  动作贯穿线

  最高任务

  进入潜意识的状态

  最高任务(大中小目标)行为贯穿线帮助我们进入潜意识状态

  《演员的自我修养》读后感(四):表演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国内好多人知道这本书,应该都是从星爷的《喜剧之王》里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算是演个死人都要演出个性的死跑套的。

  整本书就像是一个学习“体验派”的整体课程 ,跟着作者一步步的体验表演的魅力。

  曾经看到有位好演员谈论起他为什么喜欢表演的时候,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一个个的角色可以让他觉得自己活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人生。

  周国平说:“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表演也是,能万世流芳的作品固然是很好,好的演员也能让你过目不忘。而不做演员的我们能从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里看到的东西其实也不少。

  比如同理心,想要感受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场景,用“假如”法就很好。

  如同现在已经是秋风瑟瑟,但要是你能回忆起夏日的风吹到皮肤上的清爽,一声声的蝉鸣,汗水跟着头发往下滴的湿漉漉的感觉,种种细节是不是会让你回到一个夏日里摇着蒲扇吃西瓜的人生片段中去。书中同时也说到,儿童的“好像是”比我们有魔力的“假如”要强大很多。当一个演员能达到儿童在游戏中达到的境界,也就能成为伟大的演员,其中也就借助了一个小姑娘把一根木头当作洋娃娃的故事。

  比如注意力,使用大圈,中圈,小圈的法则,你能感受到人山人海中的孤独,又能和周围互动。

  让我想起高中有一年,为了抢救一个英雄(具体因为什么事迹成为了英雄我有点儿忘了),有一架直升机需要降落在学校的操场,那时的我们可从来没有见过直升机这样的稀罕物品,整个班级都沸腾了,虽然在上课,老师学生都往窗边挤,想去看一眼那个直升机的起降过程,我却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的看小说(现在的我连小说名也忘了),身边就是喧嚣的人群,叫着吵着推拿着,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而兴奋,我的感觉却是有一个结界横亘在我和人群中间,人群的热闹与我半分钱关系都没有,虽然我能看到,听到,感受到。

  比如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时不时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就如同我们做PPT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些时刻能有很好的IDEA,也能有些好的句子出来,但如果灵感没有出现,就不知道用什么去填满其中的空隙,这也就会引发深深的无力感。书最末尾的时候也说到:歌唱家必须每天练声,舞蹈家必须每天练功,而舞台演员必须每天按照‘体系’的要求去训练、练习,没有坚强意志,是无法从事这门艺术工作的。持之以恒的练习,等待灵感的降临。

  比如真实感与信任,有了‘我就是’的感觉,才会是演员舞台上的真实生活。

  看过一些激励人生的建议,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想象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了‘我就是’的念头,你更有可能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从虚假中可以获益,如果能合理对待的话。’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为了某一个原因,说一些虚假的话做一些虚假的事,关键就是能否在关键的时刻敲响那个觉知虚假的音叉,指出真是界限所在。

  整本书实际是串起来了一个如何学习表演的过程,比较有触动的是上面的几点,若能有机会,真实的学学戏剧表演,应该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

  《演员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五):演员的自我修养:自己的房间

  我不是演员,却也饶有兴致的读完,一时间竟想自问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演员呢,只不过,导演是自己,演员是自己,写剧本的也是自己,而且要终其一身,耗尽一生的时间、精力,只出演这一出戏。当大幕掀起,我们自导自演,即兴创作;到大幕落下,观众反应如何,好像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吧,

  关于更好的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大概就是只关乎自己的自我取悦的最佳状态。虽然很多人喜欢评判你的人生:成绩好不好,读什么大学,毕业找到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孩子又读什么学校...又一轮新的循环。其实,评论你的人,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被别人品头论足,只不过可能他们的内心像玻璃易碎,所以就带着曾经的煎熬,把目标转向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逃脱不了,别人也抢不走,何不走心演完,演技是否精湛只有你自己说的算。当我们迷失了自己,何尝不像是演员在不走心的表演,即便有娴熟的技艺,偶尔也会受到追捧,或表演形式新颖吸睛,或正好迎合着观众,一时间取悦了观众,却终不能震撼人心;就算一不小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也不可能持久。口水歌也好,票房电影也好,最后感动了谁?

  有人说,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人生没有下辈子,专心把这辈子过好。也有人说,我这辈子过不好,不论怎么努力,总也看不到希望。其实没有梦想又能怎么样,时光这么老,走了一轮又一轮,我们的生命这么短暂,过好一小时就算赚到了,何况好习惯足以让你过好每一天、每一年,那你可不就算赚大发了。所以,就算可能这辈子真的就这样,要完蛋了,可是即使这样我也舍不得死,舍不得健身、看书、学习这些事。这样想来,还是继续努力的过好这一生,即便最后的结果还是这样,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贫穷的人继续贫穷,幸福的人照样幸福着。

  舞台上的演员,最怕不专注,当人们受到关注时,我们会局促不安,哪怕是最习惯的动作,也会变得极不自然,所以演员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关注目标。《公主日记》里,女主Mia有社群恐惧症,在她去学校做演讲之前,妈妈告诉她:find a spot, on the wall, and don’t look at the people。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把自己的关注安放在追光的光圈里,就像蜗牛安心地待在自己的壳里一样,这样你才能在舞台上自然演完一出戏。

  生活中的演员,同样也需要专注。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工作、生活、学习,然后就是无尽的焦虑。我说,你可以去读书啊。其实读书才是万能药,可以治疗焦虑、彷徨、狂躁、失落、失眠,甚至还可以修饰你的容颜。听有位豆友说,读书是一块敲门砖,敲开门,唤出一个人来,就是你自己。田馥甄说,很多人為了追求心靈上的平靜,可能會去旅遊、去尋找自我,但我不需要旅行到遠方,對我來說,最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打開我的房門,回到那個最私密的空間。無論走去多遠的地方,最終還是要走回自己的心裡,知道自己要什麼,你才有力氣去探索更多更遠的地方。想起很久以前在琼瑶的《匆匆,太匆匆》里看过一段话,麻雀是一起一伏飞的,它不能一下子冲好高,也不能永远维持同一个高度,它们要飞高飞低,飞高飞低,这样,才能飞好远好远。生活大抵都是这样吧!

  关于生活,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没有对错,只要你的状态是当下最喜欢的,何尝不是一种生活体验。你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总有一天能找到自己喜好。我们像宇宙中任何其他物质一样,活在一颗小星星下,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我们慵懒,我们疗伤;在自己的房间,我们做梦,我们狂欢;在自己的房间,我们迷失,我们找到自己。但我会一直努力,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有力量。就像我,喜欢音乐,却没有走音乐的路,但音乐会一直陪着我成长、坚强!演自己,做自己,没有梦想,那又怎样!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