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眼的功效和作文介绍说明
我们都知道,吃一两颗荔枝都有可能会上火,而龙眼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滋补养颜、保护视力、益智等功效,是上班一族的最爱。人们适量地食用龙眼,能够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人们过多吃龙眼,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龙眼吃多了会上火吗?
关于龙眼的功效和作文介绍说明
一、龙眼的功效和作用
龙眼,又名桂圆,具有:性甘平、补心安神、养血益脾、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绪虚百损,脑力衰退。据《本草纲目》记载,“久服可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开胃益脾,补虚长智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龙眼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具有抗衰老,抗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美容养颜,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当零食吃也不错哦。
龙眼因为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而成为一味良药。龙眼的功效是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主治贫血、短气、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衰弱、肠风下血、脾虚泄泻、产后水肿等症。
养血安神
龙眼,性味甘平,入脾,经心,有补心脾、养血安神功效,对食欲不振,失眠键忘,浮肿有疗效。如取龙眼肉4—6枚与莲子、芡实等量炖汤以睡前服,可治贫血、神经衰弱;又如肉14枚,生姜3片煎汤服可治脾虚。
益智宁心
历朝历代都把龙眼归为“上品”或“补益“类。《开宝本草》里写到:归脾而能益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龙眼为良。龙眼果肉性甘,微温补心益气,开胃健脾,养血安神、有滋补强壮之灵。
延缓衰老
长期实践证明:龙眼补脑汁,有振奋精神的作用,无副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龙眼富含多种维生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有补脑健身的功能,是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萎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佳品。在我国第二次抗衰老科学研究会上,有关专家指出:“龙眼、何首乌是抗衰老的天然食品”。可见龙眼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御寒祛湿
在老家民间经常用龙眼肉浸泡米酒,冬春饮用,可以起到御寒、祛湿保健的作用,把酒中的龙眼肉捞出来蒸鸡蛋,将是一道在星级宾馆也尝不到的“农家菜”,芳香甜润难以形容。据说用桂元肉加上生姜、红糖、大枣熬成糯米粥,喝上一碗就有御寒暖身之功。
孕妇补益
龙眼能改善心血管循环、安定精神状况、舒解压力和紧张,龙眼含有丰富葡萄糖、蔗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治疗贫血、病后体弱、妇女产后调养。
妇女坐月子期间,生姜、红糖、龙眼是必不可少的龙眼酒炖鸡汤是民间孕妇的补益方法。
健脾暖胃
天气比较冷,胃不好或是有胃病的人要注意暖胃养胃。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养胃食谱——龙眼红枣山药汤。
材料:12颗红枣、300克山药、两大匙龙眼肉和适量砂糖等。
做法:首先把山药的皮去除,然后洗净将其切成丁,接着将山药、红枣一起放进煲中加水煮,一直煮至软熟,再将龙眼肉和砂糖放入,等龙眼煮至散开之后即可。山药有补脾胃的功效,而红枣和龙眼能补血益气,同时也可以健脾胃。
益气补血,增强记忆
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实验研究发现,龙眼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降脂护心
龙眼能降脂护心,延缓衰老龙眼肉可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与衰老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黄素蛋白——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丰胸
中医医说女人主血气,常吃龙眼的女人脸色红润、身材丰满,所以很多丰胸的补方都以龙眼作为搭配。
二、龙眼吃多了会怎么样
营养价值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每100克龙眼果肉中含全糖12%~23%、葡萄糖26.91%、酒石酸1.26%、蛋白质1.41%、脂肪0.45%、维生素C163.7毫克、维生素K196.6毫克,还有维生素B1、B2、P等,经过处理制成果干,每百克含糖分74.6克,铁35毫克,钙2毫克,磷110毫克,钾1200毫克等多种矿物质,还有多种氨基酸、皂素、X-甘氨酸、鞣质、胆碱等,这是其强大滋补能力的来源。
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研究发现,龙眼肉除了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效,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龙眼吃多了会怎么样
龙眼吃多了是会上火的。龙眼也别叫做桂圆,龙眼吃的太多会上火,导致咽喉疼痛,还会感觉到胸闷。
因为桂圆具有一定养颜功用,鲜桂圆很受一些爱美女性的喜欢,有的女性购买桂圆的频率非常高。
但是有关专家却不支持这些爱美女性的做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女性要养颜最好选择一些北方产的水果,另外吃水果要看其属性,平时最好多吃一些苹果、梨等凉性的果品。
龙眼是温和的补物,对于补血补气都是由很好的作用的,所以生完小孩的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点龙眼是很好的。
但是正常女性多吃桂圆,不仅起不到养颜美容的效果,还会攻火上身,造成脸上长疙瘩。严重了还会伤阴,影响到月经等。
三、龙眼的吃法
一、吃法
生食
多以食用新鲜的龙眼肉为主,其味甘汁多,甜美无穷,性也较平和,温性较小,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初秋时节。须指出的是虽然新鲜龙眼味美怡口,性也较平和但。一次不能食用过多,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个,每天不宜超过50个,因其性能毕竟偏于温性,多食则宜生火助热:除了生食龙眼外,也可生食龙眼干。相对新鲜龙眼,龙眼干的水分明显减少,温热之情也较明显,因此每次食用曼宜控制在6~10个,每天不宜超过30个。
煮汤服用
是龙眼最为常用的服用方法。既可单独煮汤服用,也可根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用一些其他具有药用、保健作用的物品,共同煮汤服用。一般煎汤服用时,龙眼干的剂量在10—15g,多则30~60g。
制剂食用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根据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不同需要,用佳圆配伍其他药物和辅料制作成不同的剂型,以便长时期食用。常用的剂型有熬膏、浸洒或人丸、散剂等。要说明的是这种加工方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或由专人进行加工。
注意
不能大剂量长期服用,以免助火伤阴而造成体内的阴阳不平衡。
阴虚火旺,内热重者应慎用、少用或不用。因龙眼性味编于温性,易伤阴助火生火,而使体内阴更亏火更重。
痰湿重,腹张满者盛慎喟、少用。因痰湿固阻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紊乱,气机不畅,而往往出现腹张满闷、口粘苔碱等现象。龙眼虽能健脾胃,但其补益之性甚大.味甜汁浓.易助湿生痰:因此对于痰涅重之人,服用龙眼反而会加重痰湿的滋生。
二、常见吃法
每晚睡前吃10个龙眼,可养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
龙眼30个取肉,红枣10枚撕破,用粳米100克,煮粥2碗,加适量红糖,早晚各吃1碗。可补脾生血,养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每晨用龙眼10枚取肉,煮荷包蛋2个,加适量白糖,空腹吃。补脾养心,生血益气。
龙眼肉200克,加高梁白洒500毫升,泡1个月。每晚临睡时饮15毫升。可恢复疲劳安神定志。
龙眼肉20克,放进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约5分钟。为经常熬夜,快节奏生活人士提神的首选。
龙眼肉30克,放进500毫升水中煮沸约10分钟,加鸡蛋2个,稍煮片刻即可食用。经常食用可护肤养颜、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功能。
龙眼肉30克,将龙眼加入炖好的汤中煮沸片刻即可煮出一煲靓汤。
闲暇时可当零食,补血养气。
三、经典吃法
(一)龙眼炖蛋,补气血之良方
用料:鸡蛋4个,清汤3饭碗,去壳纯龙眼肉干2大匙。
制法:1.龙眼肉干用温水洗净。2.取4个饭碗,每碗放6-7分满的水及蛋1个,14的龙眼肉干,再放入蒸锅中。 蒸约5-8分钟即 可食用,如喜食较甜者的,可事先多加些冰糖。
功效:补气血,益心气,安神美容。
(二)美肤-龙眼红枣糖水
30多岁的杨采妮依然容颜青春,对此她是自有一套,就是常喝“龙眼红枣莲子糖水”。减肥是不少女同胞的“毕生课题”,为此日常的饮食营养也大打折扣,如何调整饮食单一呢,30多岁依然容颜青春的杨采妮自有一套,就是常喝“龙眼红枣莲子糖水”。
(三)护肤养颜汤:龙眼红枣莲子糖水
材料:龙眼肉3钱、红枣5钱、莲子适量。
做法:洗净材料后,以三碗水煲成一碗,用中火煲约1小时即成。 点评:龙眼能温血补气,莲子能健脾止寒,除了好喝、方便之外,又能使气色更好,是日常的美容良方。
(四)神奇美胸餐:龙眼红枣汤
功效:红枣对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乳腺很有帮助,而且它和龙眼还具有极佳的补血养气效果!
用料:红枣、龙眼、水。
做法
(1)将水煮沸后,变成小火。
(2)将龙眼放进沸水中煮20分钟后,放入红枣,再焖煮20分钟即可。
四、龙眼的食用禁忌
龙眼食用禁忌
龙眼属湿热食物,多食易滞气,有上火发炎症状的时侯不宜食用。内有痰火或阴虚火旺,以及湿滞停饮者忌食;凡舌苔厚腻、气壅胀满、肠滑便泻、风寒感冒、消化不良之时忌食;
龙眼干含天然糖份较高,因而糖尿病患者忌食;患有痤疮、外科痈疽疔疮、妇女盆腔炎、尿道炎、月经过多者也忌食;龙眼性热助火,故小儿与青少年亦应少食;龙眼宜鲜食,变味的颗粒不要吃。
与龙眼相克的食物
石榴与龙眼
番石榴与龙眼的钾含量都很高,经常一起食用,容易出现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与龙眼「搭配」的食物
大枣与龙眼
龙眼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红枣也是补血养血的食物。两者同食,对闭经有一定疗效。
鸡蛋与龙眼
鸡蛋与龙眼同食,具有补气血、益心气、安神美容的功效。
人参与龙眼
人参、龙眼都具有滋养强壮的作用,做成饮品饮用,可使身体保暖、增强体力。
山药与龙眼
二者煮粥服用,可健脾益气、双补心脾,女性月经期食用,有助于气血恢复。
小米与龙眼
二者同食,再稍加点儿红糖,可补血养颜、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绿茶与龙眼
绿茶和龙眼一起泡饮,可补血清热、补充叶酸、预防贫血,血虚体质者宜常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