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
昨天早上在食堂吃早饭,孙佳俊的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要把借去的书还给我。我端着个饭盆走到综合楼前,看到孙佳俊妈妈拎着个塑料袋走过来。两个人寒暄了几句(没有作文中的感人肺腑,可能我们都是不爱表达的人),她把袋子给我,告诉我下面还有几个刚做的粽子,还一再表示感谢。在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孙佳俊都已经毕业了,她妈妈竟然还做粽子给我们。吃孙佳俊妈妈做的粽子已经很多次了,中秋的粽子,清明的果子,还一个学期一次的鸡蛋,算起来,我已经收了她不少的“礼”了。我对孙佳俊的照顾却远没有她妈妈送给我们的多,因为孙佳俊本身是个很省心又优秀的孩子。
昨天晚上没有开过电脑,因为儿子开始上一年级了,我得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把时间匀一点给儿子。在班级Q群上,看到小Y在发感叹,明天该送什么礼物给老师呢?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生已经开始被这个“礼”字束缚,并有了小小的压力。教师节,学校一直提倡给老师问声好,送张贺卡,以精神鼓励为主。我也告诉学生,在校期间你不用送什么礼物的,如果真的要表达自己的一份敬意,你可以在毕业后给老师发个短信,打个电话,老师会很开心的。在校期间给老师送礼物,会有一系列不好的感觉,从学生角度来说,礼物的选定很头痛,礼物轻了,送了也白送;礼物重了,是笔不小的负担。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如何处置这些小“礼物”也是头痛的事情,收礼吧,纯洁的师生关系受影响,不收吧,又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于是有的老师采用“你来我往”的策略,即你送我礼物,我再回礼,看上去很好,但礼物送来送去,终究不一定合对方心意,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浪费,而且这种风气涨了以后,教师微薄的工资也是承担不起这种回礼的。
其实“礼物”两字,既包含“礼”,又包含“物”。但世人喜欢把这两个字捆在一起使用,不知礼为何物,只知物之为物。于是送礼物时,只见有物,不知有礼。学生最能送给教师的应该是“礼”,而不要局限于“物”,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还不具备赚钱能力。如果一定要送“物”,则一定要用心。“礼”是什么?礼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一种仪式,一种修养,一种气质。礼比物更珍贵,当了十多年老师,教师节收到过许多小礼物,但能让我感受到“礼”的“物”确实不多,廖菲的手扎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因为那扎花不是店里能买到的,是她花时间新手扎出来的,虽然那束花已经不在了,但廖菲的心意我已经深藏心底。教师节时,如果你想给老师送点小礼物,请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礼”,而不要被校门口小店五角钱一朵的小花或是贺卡所绑架,说句实话那些小花和贺卡会让老师头痛,一个班的小花和贺卡放在老师那里,扔了别被孩子看见,不扔又占地方。[由www.telnote.cn整理]
这个教师节,我要给教过自己初中英语的盛老师打个电话,祝她节日快乐;这个教师节,我要和孩子们说说“礼”和“物”的区别;这个教师节,我要保持感恩的心,感谢所有为我祝福的人和我要祝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