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赫胥黎的这本《美妙的新世界》(也有译作《美丽新世界》的)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同为“20世纪文坛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读《美妙的新世界》的时候,我的确忍不住一再想起《1984》。
读这两本小说,只要你将自我代入其中,都会感觉不寒而栗,一个叫做“国家”的巨大机器决定了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一切,所有国民被强制反复洗脑,并且,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无可遁形无处可逃。虽然这两类机器有点儿不一样,“1984的老大哥”是用严密的监控和酷刑的威胁来实现对国民的全面管制,而“美丽新世界”则是用生物基因的预设以及“完美生活”的带给来实现对国民的全面管制。生活在前者的国度,大部分人民觉得痛苦,生活在后者的国度,大部分国民觉得幸福。但是,不论在哪里,不论是痛苦还是“幸福”,任何人都无可选取!
无可选取,一切都被预设,一切都被管控,这就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由www.telnote.cn整理]
所以,从政治寓言上来说,这两部小说都是彻底的反专制立场。
国家机器和个人生活之间,务必有一条界限,越过这条界限,国家不论是向国民施加痛苦还是施加所谓的“快乐”,都将是人类社会的灾难。
当然,从哲学好处上来说,与《1984》相比,《美妙的新世界》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哲学命题:幸福到底是什么?
生活在“美丽新世界”里的所谓“礼貌人”,他们全部诞生于试剂瓶中,没有亲情的羁绊、没有孕育下一代的职责(或曰负担),从小被彻底洗脑,坚信自我的生活是最合理最幸福的,所有人从小都理解性放纵的社会价值观,因此也没有感情的纠葛。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极其繁荣,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所有的人每一天都“高高兴兴上班去,开开心心下班玩”。由于强大的生物工程的干预,所有人没有疾病的折磨、没有衰老的恐惧,再加上持续的洗脑和细致的“临终关怀”,人们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万一真有烦恼了,国家还定期定量带给毒品来“放松情绪”。
如果在这个国家做问卷调查,毫无疑问,所有人都会认为自我“十分幸福、生活完美”。然而,你会愿意以“自由”为代价换取这种“完美的生活”吗?
书中那个“野蛮人”替我们做出了回答,他极力抗拒这种“强加的幸福”,宁可选取“野蛮的生活”——物质可能比较贫瘠、感情可能有些痛苦,承受自然的疾病与衰老、但能够自由地阅读和交流、不必用毒品麻痹自我的神经……
小说之后野蛮人与“福帝”的对话就是一场哲学辩论,“被安排好的幸福”VS“可能带来痛苦的自由”,如何选取?
至少,这本小说告诉我们,答案是:自由未必带来幸福,但不自由,必定不能带来幸福,即使看上去“幸福”,那也只是虚假的幸福,连幸福的气泡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