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后感(一):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是网络上比较盛行的一本游记,说是游记却更多记载的是作者小鹏的成长轨迹。学生时代无惧无畏、因公旅行的束手束脚、放弃工作一无所有的流浪、直至拨云见日成为职业旅行者。称得上是一本中国版的心灵鸡汤,尤其是后半本,当走出困境重见彩虹的时候,遍地都是阳光的兴奋和喜悦无可比拟。令人有一种也想抛开一切去追逐梦想的冲动,很值得一看。
全书被作者分为三部分,背包行天下、艰难的旅行路、看见自己的彩虹。100个故事串联起小鹏的成长历程。学生时代的稚嫩而又无所畏惧,就像一束阳光,试图穿透一切阴影。街头露宿、裸体搜身、抢劫。旅行中的艰苦对于作者来说都是兴奋的。正如小鹏自己所说“向来对没经历过的事情抱有极大热情”回国后,从漓江的悠闲安逸到北京忙碌的小白领,甚至当街乞讨。高原反应中的九死一生,亲人的不支持。所处的心境已无法与之前的欧洲之行相媲美。看着逐渐迷失自我的作者,不经令人感慨,此子真是为流浪而生。直至07年的破釜沉舟之旅,梦想最后照进现实。旅行,写作,拍照,再次旅行成为了生活。
看着小鹏随心所欲地行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是停下来融入那个世界,陌生而又新奇;或是如同翻书般匆匆而去,只留印象不留脚印。那绝对自由闯荡对于我们这群整日坐在写字楼里的房奴、车奴、孩子奴来说,只可仰慕欣赏,却无法追随。毕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背负的职责不允许如此放荡不羁。但至少能够跟随作者的图片和文字一齐放逐心灵,暂时抛下一切羁绊。“简单与自由同义。大多数人,一向在做加法,积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时,发现自己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经没有力气。而我因为没有负担,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这就是他最终能见到彩虹的原因吧。然而没有负担这四个字对于我,只能一笑了之。或许再过10年,小鹏也会有同样的羁绊,毕竟只要是人就摆脱不了社会的游戏规则。但至少他疯狂过,自由过,实现过自己的梦想。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并非我们的生活平淡乏味,而是我们并不足够勇敢,所谓勇敢,就是你有实现你梦想的行动,比如,收拾行囊,上路,去你梦想去的地方,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在于我们想不想放下”,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人生好处都不同,好好作好自己,不要后悔!让懂我的人更懂我,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会给你们真诚的微笑,因为我想感谢每一个生命中的邂逅,如此精彩感动,如此值得珍惜!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活,为自己而活!最后,还是用小鹏选的百老汇的歌曲《追梦无悔》来结束这篇有点发神的读后感吧:Todream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由www.telnote.cn整理]
背包十年读后感(二):
《背包十年》读后感
打开《背包十年》,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但下面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正好印证了作者在后面所写的“视角独特才是成为顶尖旅行者的那张底牌”。一张是吴哥窟里佛祖的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面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写着“羡慕他们能够一齐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这种境界作者磨练了十年才学会放开,旅行时对父母的思念如影随形,选取旅行而让家人牵挂担心的那种内疚感让他时常警惕自己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只要让父母明白你是爱他们的,孩子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光荣和自豪。作者的父母为了让他实现理想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而作者不负家人的众望勇敢大步往前走,这不就是互爱的表现吗?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光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书中的资料是写了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当我一次过把全书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和修改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的选取是明智的,因为多姿多彩的图片会掩盖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但那里似乎还忽略了很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貌似健康的我们,其实都暗藏着一个定时炸弹,不明白什么时候会爆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事,但又有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识到达了顶级程度,不管你有没有钱和时间,哪怕你是残疾,只要你想,就能到达。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聊的数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动。”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但此刻旅游业发展兴旺,参加旅游团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李欣频说过不要做一个老向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团旅游回来的人都说自己想一只鸭子被人赶着走,回来只明白很好玩风景很美丽,但其他就一问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游模式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们都喜欢走自己的路。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对我们来说,处处都是人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无法决定它的开始和结束,但我们能够增加它的重量,让它过得更精彩。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缩影,有起点有目的地,有对未来的未知,要经过种种考验,其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最终回归原点。但人生只有一次,旅游能够随时重来。
“作为生活在那种固定模式中的当事人,这究竟是他们的主动选取还是被动理解?如果是前者,他们是适应了妥协了吗?如果是后者,他们会不会背叛离开?”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有点消极但很实在。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上网寻找愿意交换房子的人,她们相互交换了房子,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其实偶然让自己抽离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离那喘但是气的工作压力,换换风景转转情绪,接触新鲜事物,也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去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喜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只会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情绪。”很喜欢“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经营。周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能够写一篇观后感,看一本有价值的书,也能够写一篇读后感,打扫一下房间,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尽管一切看起来有点无聊,但日子久了,回头看看,总有意外的惊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在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可这就足够吗?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付出了笑容,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大学时有位老师,上课时跟我们讲,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就应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忙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期望你们持续纯真,不要奢望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到你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付出过的笑容。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应对以后。”我以前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无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从此刻开始。
背包十年读后感(三):
《背包十年》读后感
每个喜欢旅行的人,都就应都会有一两本自助游攻略,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本《背包十年》不仅仅仅是一本旅游汇总,更像是作者在在旅行中的成长经历,渐渐地他把旅行当成了一种职业,一件他愿意投入所有时间去成就的一件事。背包十年,十年的背包生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独自上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最初的理想呢?屈指可数。但是作者坚持了,所以最后他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中,第一次被关于旅行的文章迷倒,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依然清楚了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本书中描述的撒哈拉沙漠的异国情景,让这个以前对于我来说只是地理课本中可能出现的名词,变得鲜活起来。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把三毛的著作全部的读过了几次,最后还觉得了解她不够,在图书馆里面到处找她的传记和图片,痴痴地阅读。一度我觉得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期望能够像她那样游历各国,即使喝白开水吃面包,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各地缤纷的色彩。
上大学了之后,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去旅游了,而旅行对于我,最开始新鲜激动到处张望,此刻更加能够在旅行中去过滤自己的忧思,在旅行中放松调节自己。貌似去过的地方,细数起来,也不算少了,西安,上海,苏州,武隆,成都,云南,都是趁着假期的时候跑出去。刚开始以自虐而自豪,50块钱的火车票一路坐到了西安,忽略自己从来没有单独坐过火车,忽略了坐硬座的苦,第二天到达西安站的时候还是蹦蹦跳跳地开始一天的行程了,不得不感慨,那时候真是青春无敌。晚上10点开始爬华山,一向到5点到达北峰准备看日出,之后又把另外几个峰爬了一次,直到下午1点多下山,整整连续走了,15个小时,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这些。但是华山的壮丽景色也征服了我,让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腔感情在胸膛里面激荡,爬山时的苦和累也似乎免得能够忍受了。但是渐渐地,旅行变成了一种调节身心的过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够无目的地走着,注意街边的小吃、美女、建筑,忘记自己身处哪里、来自哪里,忘记本来要有什么工作要完成,这个时候我仅是一个放飞的灵魂,由自己的心引导着走向前方。这种转变,当然是由于旅行经历的增加所致,同时也由于阅历的增加所致。在旅途中,直观的感受是了解了各地不同的文
化、风俗、景观,但是学会了尊重和包容,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收获。
但是跟作者作为职业旅行者比较,我的旅行经历太少了,我也不明白因为三毛所激起的渴望旅行的欲望,什么时候会消失尽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到,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必须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是的,我们未必都能成为职业旅行者,但是我们都就应选定自己的职业,属于自己的平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背包十年读后感(四):
背包,想像中总会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牵挂;流浪的人,心是否会有所属。这是我一向对身边或背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测,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鹏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当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牵挂是因何而来,他们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梦想不现实,能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现实的梦想,只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我们真的无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独的是流浪的那个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个人。
小鹏初去欧洲,他说他会想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还会想另外两个人,但是他没有写出来。小鹏就应很想写出来,但是他不明白如何去写。
此时弥漫的中草药气息,让我有一种心神安宁的享受。真的,我一向很享受中草药所弥散出来的那种安抚的气息。它不会让人浮躁,也不象西药或是来苏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开读的是《活着的废墟》那篇,发现了两处错误。一是“胡楂儿”,想应是“胡茬儿”;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这或许是我读书一个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从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开始读下去,却并没有再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文风,但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读着。
我没有随同小鹏一齐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寻我自己一向以来所探求的问题与答案。
当读到“想你的天空”这五个字时,当看到“法兰克福”这四个字后,瞬间我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结局。其实也是一向以来我的一个质疑。在那里,依然是一个孤独与流浪的结局。
这天早晨的公交车上,我还在对着《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时的徐霞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车,买了一屉包子与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了弥漫着中草药芬芳的厅廊,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气息,老人,时光;与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视而飘浮的异界游魂,一切与我无关。
中草药的气息,浸入背包的文字,书读半程,不知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程的文字,小鹏必须在思念,却并没有写下。
不知为何,很久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这种中草药的芬芳,以及中草药芬芳里的那份安宁。
背包十年读后感(五):
《背包十年》读后感
无意中在机场的书店,看到这样的一本书,——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我觉得是羡慕小鹏活着的姿态,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好处,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看着这本书,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轻,我也背起行囊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风花雪月的守望,无数雪山草原的期盼,随着年轻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后闲阳品茶般惬意悠长的回忆。在脑海里想过,而后总会找很多借口来欺骗自己,有时间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的时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说我不够勇敢~~
笔者小鹏这样洒脱的人,选取一个人去旅行,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以为他不害怕孤独,甚至我以为他不会感到孤独。但是他说,一个人旅行时的那份心灵宁静、却无比空旷,孤独时会强烈的想起她时,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头顶的天空练成思念。。。。倍感孤独,我才明白他那时无法抗拒的那份孤独与寂寞。
或许一个人孤独时候强烈的想起某人时,那个人才是占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吧~o(∩_∩)o哈哈
他说:只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己是自己。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
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同的工,睡过不同的床,遇见不同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己无关,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能带给人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并在无形中用这种精神影响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个个故事,身未动,心已远。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对本书阅读后的感受进行一番总结的话就是:身未动,心已远,但此刻身还是不动,只是YY而已。
他说“以前当过白领,每一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明白领带的多种打法,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着几个要扣上。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于是他选取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这时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能够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也不会嫌弃。”有人说,小鹏的“背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和他有一样心境的人却不敢去付诸行动。而我就是那类人而已~~~
其实更多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为我觉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带足够的钱,甚至还要预备一些,能够说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能够说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独自旅行的人!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这样写的: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情绪~~~
背包十年读后感(六):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这本书,是我去年在宜昌机场候机时买的。此刻回想起来,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书的陪伴,而旅游类书籍居多,其次是言情类书籍。我喜欢纸张拿在手里的厚重感,读起来更踏实愉悦,我也喜欢将书中我喜欢的段句标记下来,便于回味重点,我还喜欢将我的书借给别人,让阅读的完美感觉传递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鹏,2001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辞去固定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背包旅行。四年间,他先后走过荷兰、英国、法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写了《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这本书。当年造成轰动,可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05年,他再次上路继续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行走中思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状况下,摸索出一条职业旅行者的道路。2010年,写了《背包十年》这本书。
到此刻我还能感受到当初看到这本书的触动,背包,十年。这是我的梦,多少人的梦。
一位职业旅行者,听起来,就那么完美!
再次打开这本书,找到之前标记的符号,回味当时的感觉。
标记一:我曾做过多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先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有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记录和朋友分享。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标记二:对未知的好奇向来是每个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十分规路线外的风景。但是奇迹与危险总是结伴而行,好在我们大多乐观,愿意相信自己没把手气都还不错。
标记三:彼此微笑着招呼,一杯咖啡,两块点心,几句闲聊。生活好像但是如此,也好像就应如此。
标记四:如果是一个人旅行,当错误出现时,我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很兴奋。可如果和同伴在一齐,我就会感到内疚,会尽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这样也会少了那种无知无畏的自由。
标记五:我喜欢和那些有天赋的人一齐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
标记六:如果你不想对一个城市失望,请必须要在夜色里抵达。
标记七:我很享受这种山穷水尽而后柳暗花明的感觉。
标记八:旅行旅行,风土人情。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
标记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明白怎样解释我已将旅行融入我的血液,当做我的信仰这件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拍摄的照片只有景色,没有人物。因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会很虔诚的拍下最真实的它,不修改;我会很用心的写下旅行感想,不夸张;当日子久了,我再回头看看时,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发出的感情,我还能够接收到,积累至此变为了收获。
背包十年读后感(七):
《背包十年》读后感
经过一夜的颠簸,从北京西——九龙的T97次列车已经进入广东境内,我在沉沉的睡梦中醒来,青色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池塘,翠色欲滴的树木从车窗外缓缓地向后滑过,北方的萧瑟苍茫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视线回到手中书籍的插图,一个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莲花欢快地奔跑。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是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撰写的,此书详细记述了小鹏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历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从他细腻如诗般流畅的行文、丰富多彩的旅途经历以及纯真灵动的摄影作品中,我发现他不仅仅是位冒险、坚韧的职业旅行家,内心更是一个怀有无限好奇、时刻发掘真、善、美的儿童,他拥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并将之抒写为常人难以涉足而自己乐此不疲的事业。
跟随着小鹏独特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我驻足巴赛罗那的圣家堂被建筑家高迪的雄厚伟力所震撼,我透过梵高斑斓的色彩体会到他沉迷创作时的单纯快乐与现实中的苦涩孤绝,在丹麦奥登塞小城的紫墙绿顶中见证培育安徒生丰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赞叹于自然景观的旖旎富丽,在柬埔寨吴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视太阳费尽全力地把肥胖的脸庞从嶙峋塔峰后挪出,聆听众人向自然致敬的掌声澎湃。
在小鹏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诚的异国异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为旅程中最温情的旋律。例如尼泊尔人金卓热情好客,不但带小鹏参观加德满都的特色景点,而且还带她拜见母亲、女友,并赠送小鹏两枚尼泊尔古钱币,短暂的邂逅,他们超越了国别,超越了宗教与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还有免费开车相送的法国老太太等。在旅行中,LOVEISACIRCLE,小鹏得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忙,他也让爱成为一种不断循环的能量,发现爱,并传递爱。这也是读这本书教给大家的礼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环境、人为等突发状况,旅途也成为危险的代名词。《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状态。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过夜,小鹏因高原反应缺氧严重而心生恐惧,担心像以前的背包客一样命丧如此。身体本能的坚韧让他迎来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经历不时牵扯着我的神经,即因旅途中的丰富多彩、奇闻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艰辛热泪盈眶。
这本书,不但能够学习借鉴到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点的背包客,还能学习到如何将旅行经历经过分析整理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游记形式记载下来。
读读《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琐事而压抑下来的远行梦想,给自己一个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背包十年读后感(八):
于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我喜欢南国盛夏的碧翠,也喜欢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欢的是那种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无羁无绊的自由。看了《背包十年》后,突然有一种想要放纵自己去追逐儿时梦想的感觉,我明白当我长大之后,所有的绝对自由已经远远地离我而去了。想想此刻的生活,由于长大所带来的职责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有价值时,也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人在干着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着许多的梦想,然而坚持下来的人却少之又少,于是就多了很多的遗憾和追忆。但是作者却能够至始至终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刚开始时从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变成一无所有的职业旅行者,这让他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坚持,最后最后有了别人的赞助,梦想的旅行最后成为了现实。成长与梦想,自由与坚持,无数的人在苦苦寻觅,殊不知,其实只要能够总是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没有乐趣,人生让我们失望,那是因为我们的梦想已经让我们遗忘在久远的回忆里。社会的群体性让人无法能够真正脱离人与人之间的约束而成为自由人,生活的负担又总是让人做起事来瞻前顾后,于是我们的最初追求就永远的丢在记忆里了。但是也不用担心,其实只要自己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迈出追风少年的脚步,生活依然会那么灿烂,人生能够还是那么精彩。
背包十年读后感(九):
看的《背包十年》书名就有一种莫明的敬佩,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天性。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本性和天性被压抑,或许不够勇敢,或许不够坚定,或许......实在是太多太多的牵绊,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少人能想做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好处,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我们向往而不敢前往的方向。
忽然想起了一个寓言关于穷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能做到穷和尚,如此洒脱,坚韧,聪锐有几个就如当今像小鹏一样背包客又能有几。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86.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同的工,睡过不同的床,遇见不同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
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己无关,也许这就是背包客洒脱的的心态吧,漫漫旅程一切事物都那么完美,一切困难都是那么稀疏平常,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旅程,把心放飞在永远阳光明媚的天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充满能量,不断驱动他不知疲倦的快乐并充实的前行。
看着这本书,的确有背包旅行的冲动,但是想到像小鹏这样洒脱,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也许背包客不知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仅仅是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已。回归生活,回归自己现实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就把背包客的的冲动放到心底珍藏,抽时间体验旅行的乐趣,也许有一天,放飞的心不愿回来,就成为了真正的背包行者。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
在中午一点午睡休息醒后,如果还没到二点,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两三篇,看完之后打开电脑写一点体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看完此书的。
超喜欢书文开头小鹏的摄影作品,个性是那幅手持莲花的女孩。如果小鹏把每到一个地方的图片也放在书中就更好了,更能让读者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点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图片有力的介绍。
在我脑海中修改评价作者有两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梁子的《我的非洲部落》,修改描述梁子时说:“在饭桌时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说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鹏的《背包十年》,小鹏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对旅行那种执着的热爱。
阅读这本游记,确实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鹏旅程行走的苦与乐。在书中小鹏分享了他十年来旅行中的一些事儿。包括:瑞士裸体搜86.身的不快、进藏时高反、在纳木措拍裸照、印度奸商、在加尔各答做义工、克服心理时差的沈从文故乡、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高更笔下的大溪地女人、伊尔库思科收获的一份纯真友谊…
我在卓越、当当、豆瓣分别看了别人的评语,当然肯定是有煲和贬。有的说是文字资料介绍小,即便如此,但我却能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比如:
1、在加尔各答仁爱之家做义工,以前也看过其它人写过仁爱之家,这使我更加了解纳兰修女;
2、梵高的画令我震撼,但只是从这书中我才了解到梵高与高更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我才更了解高更与他的大溪地女人;
3、我第一次听贝加尔湖这个名字是从眭澔平写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贝加尔湖有2500万年的历史,有1600米深却是在此书中。
所以,随着小鹏的脚步,我的眼界开阔到世界各个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话结尾:人就应趁着年轻的时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一):
《背包十年》读后感
没有出过几次远门,到过的地方寥寥,飘过的风景也不足以拿出来"为外人道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爱旅行。
听过一句话,“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没有那种所谓的说走就走的勇气,生活有时候容不得我们无所顾虑抛下一切,所以,我会羡慕那些时时刻刻都在路上的人。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小鹏将十年的背包之旅凝练在这本《背包十年》里,三百多页的厚度,诚诚恳恳地记录了他独自一人背着行囊从世界地图上的一个地标去往于另一个地标。我一开始就没有把它当做文学性的作品来拜读,我只想去看看,一个人怎样用青春走完了他的背包十年。
书中多次提到一本叫《孤独的星球》的书,确切的说,它不能算是一本真正好处上的书,它是一本游客手册,背包客们人手一本的手册,它几乎囊括了背包客们能够去到的所有地方的攻略,有美食景点推荐,安全注意事项等。只是我一向在想为什么这样一本手册要叫做《孤独的星球》?
小鹏说,流连于繁华的桂林西街,沉醉在静谧的丽江小镇,他目睹过夜色中的巴黎铁塔,感受过阴雨连绵的缅甸......但是,他也曾在法国的夜色中与劫匪周旋,也曾和水手们在海上与海浪搏斗,也曾为了节约车费在欧洲的城市里走几个小时的夜路。这样甜蜜却又危险的旅程,其中冷暖自知,看到的风景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走过的路是属于自己的,遇到的一切未知都是自己的去承担的,真正的旅行是孤独的。当你背起行囊出发时,整个星球都是你孤独的小花园了吧。
感慨于小鹏的毅力与勇气,用十年光阴去完成他孤独却又完美的梦想。但是,毕竟把旅行当成职业的人是少数的,所以,我们做不到一向在路上赏风景。但是,我却也明白了世界之大,总会有你想去的地方,总会有一处风景会让你热泪盈眶,总会有一群人让你看到生每年的完美,总要有一段经历让你在回首时没有遗憾。
很多时候做一些事情是不需要太瞻前顾后的,思考太多反而失去了事物原本该有的好处。看看别人的经历,感动着别人的感动,想想自己吧,我们还年轻,我们还要去很多地方,我不能给自己一个背包十年,但是我能许诺自己走出去看看那些我没见过的景色,走那些没有走过的路,经历那些前所未有的经历。
不怕孤独,只怕已失去那颗前进的心。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二):
在路上
————读《背包十年》
心里面一向藏着一个梦想,很小很小的一个梦想,它只有一个背包,外加向前迈出的脚步。
也许,是太多固定式的生活,让自己总想着逃避,老是在一条给定的路上,总是会侧过头看看那些没走过的地方,想象着那片没到过的天空下会有怎样的景象,好奇的心偶尔冲动,视野外的风景总是给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却是渐渐的,不懂得知足了,走过越多的地方,发现自己想要的却在更远的地方,迈出了一步,就会贪婪的想要下一步。却是渐渐的,发现自己迷失了,不明白也不再在乎何处才是前方,只管走着,已经不再去确定方向,唯一确定的,就是路一向在脚下,下一步迈出的方向就是前方。
放空自己,走在路上,用背包去承载年轻的梦想,用脚步来丈量生活的长度。想想其实自己最想要的,也就只是行走在路上的那种幸福,来得简单,回味却不平淡。
目光穿过窗台,触及遥远的的天空,突然,《想去流浪》
《想去流浪》
不管怎样伪装
不管怎样习惯
不管生活多忙
不管世界多乱
不管有没有人会阻挡
不管会不会遇到困难
大脑中埋有一种冲动心里面怀着一种向往血液里暗藏一种本性骨子里透出一种欲望大海在呼唤,高山在呼唤森林在呼唤,小溪在呼唤内心的灵魂在呐喊流浪,流浪流浪爬上高峰,眺望远方看啊,远处那一座高山就是我的方向踏进河流,享受清凉决定,山涧的那一条小溪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西下的最后一抹斜晖,明天见晨曦时透下的第一缕光,早安林中欢呼的鸟儿,谢谢你们为我歌唱草地上闪烁的萤火虫,谢谢你们把我的路照亮晨露洗去疲倦,微风带走忧伤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尘世的庸扰整理一个好情绪,迈开脚步就去闯
黑色的夜幕也暗藏着星星在闪因为我相信,只要情绪蓝蓝,天空就会蓝蓝心有阳光,天空就会晴朗想流浪,想流浪想亲近大地,想拥抱自然想流浪,想流浪想看看没有灯光的夜晚想听听没有电流的声响想流浪,想流浪想看看森林树木的绿想嗅嗅野外鲜花的香不怕迷茫,不怕受伤背上行囊,我要去流浪。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三):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光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书中的资料是写了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当我一次过把全书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和修改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的选取是明智的,因为多姿多彩的图片会掩盖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但那里似乎还忽略了很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貌似健康的我们,其实都暗藏着一个定时炸弹,不明白什么时候会爆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事,但又有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识到达了顶级程度,不管你有没有钱和时间,哪怕你是残疾,只要你想,就能到达。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聊的数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动。”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但此刻旅游业发展兴旺,参加旅游团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李欣频说过不要做一个老向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团旅游回来的人都说自己想一只鸭子被人赶着走,回来只明白很好玩风景很美丽,但其他就一问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游模式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们都喜欢走自己的路。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对我们来说,处处都是人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无法决定它的开始和结束,但我们能够增加它的重量,让它过得更精彩。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缩影,有起点有目的地,有对未来的未知,要经过种种考验,其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最终回归原点。但人生只有一次,旅游能够随时重来。
“作为生活在那种固定模式中的当事人,这究竟是他们的主动选取还是被动理解?如果是前者,他们是适应了妥协了吗?如果是后者,他们会不会背叛离开?”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有点消极但很实在。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上网寻找愿意交换房子的人,她们相互交换了房子,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其实偶然让自己抽离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离那喘但是气的工作压力,换换风景转转情绪,接触新鲜事物,也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去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喜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只会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情绪。”很喜欢“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经营。周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能够写一篇观后感,看一本有价值的书,也能够写一篇读后感,打扫一下房间,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尽管一切看起来有点无聊,但日子久了,回头看看,总有意外的惊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在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可这就足够吗?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付出了笑容,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大学时有位老师,上课时跟我们讲,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就应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忙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期望你们持续纯真,不要奢望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到你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付出过的笑容。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应对以后。”我以前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无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从此刻开始。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四):
《背包十年》读书报告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一席的讲座上,本书的作者在聚光灯下讲述着他旅行的经历,我当时就觉得那是我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随后我就在掌阅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开启了作者的旅行生涯。
我本以为作者出身豪门,但读后才发现读者并不是靠家里而背包十年的,一向支持作者走下去的或许是他那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记得在书的开头,1998年时的作者被姑姑问暑假准备去哪里玩啊?“巴黎、伦敦……”一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报菜名一样,几年之后作者一想起这个牛皮脸上就会发烫,但是到了书的尾声,2010年,又是夏天,姑姑又问同一个问题,又是同样的回答,姑姑笑了,因为她明白我已经能够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的作者已经成为一名职业旅行者,全球各地的旅游局都邀请他去当地旅行。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个性享受,感觉就像自己就在作者身边结伴旅行似的,旅行旅行,风土人情,这本书不仅仅将世界各地的风土描绘的栩栩如生,而且对当地的人情也有相当多的介绍,这就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就十分高了,作者旅行从不跟团,因为他觉得跟团虽然能够更好地观赏各个景点,但是感受不了当地的人情,使得旅行的好处不完整。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被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不仅仅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而且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理,就比方说作者拿起背包,选取流浪,才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虽然生活变得粗糙,不再有以往流畅的线条。但我也同时发现,世界不再是黑与白,此时看到比钢筋水泥多得多的色彩,就像《柏林苍穹下》影片用色彩和线条把天使和凡人的世界分开,天使的世界黑白而精致,凡人的世界多彩而粗糙。
作者书中谈到了很多关于宗教的问题,使我觉得宗教远远没有我当初想的那样简单,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一向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随着年岁渐长,我发现,信仰并不是简单的唯物或者唯心,神学和科学谁是谁非的大问题不是普通人就应思考的,信仰只是个人内心的一种修习。10年背包生涯,让我走过太多的教堂、庙宇、清真寺,对宗教的认识也从最初的不信到此刻虽然还是不信,却认为信比不信要好。因为宗教能解决一些困扰心灵的问题,让人活得更加干净。“虽然我目前还没有像作者那样深刻的体会,但让我对宗教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对宗教也多了一份敬仰,同时也很喜欢作者的这一句话: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和信徒是一样的,都在前往各自朝圣的路上!
作者在旅行的途中遇到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如果中途放弃,也就没有了这天的职业旅行者,这也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了,作者硬是创造出了一份原先没有的职业。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之前总有人说我的生活“不靠谱”,可正是因为一向都“不靠谱”,所以才越来越“靠谱”。“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必须要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有想法就要去做,有梦想就要想着怎样做才能实现,就像作者实现他的旅行梦一样,再多的质疑也只是他成功的铺垫,毕竟我们年经啊,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冒险,未来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在这个时代将来谁都说不好,就像作者十年前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创造了一份职业一样。其次就是要坚持,通常不是在看到期望后坚持,而是在坚持后看到期望,就像网上说的那样:所有牛逼的背后肯定是苦逼一样的付出,所有苦逼背后肯定是傻逼一样的坚持!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五):
《背包十年》读后感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低于,把眼睛搁在天堂;我选取流浪,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让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鹏用文字记录下旅行带给他的悲欢,用文字让读者和他一齐经历了一次丰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样也用文字告诉了我旅行的好处。
初读《背包十年》的时候,一串串冗长的各国地名映入眼帘,它们,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遥不可及的开始我也只是从文字的表面感叹小鹏的勇气和毅力。的确,十年的背包旅行生涯并不是每个人简简单单都能够完成的。这十年,正是因为有了小鹏对旅行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小鹏的勇气毅力坚持,所以才有了这天小鹏的无限感悟,读者的无限感叹和感动。小鹏曾在《背包十年》中说,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获了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生活阅历他用十年完成了伟大的梦想,努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拥有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背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萨,和比萨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机场,脱光检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中国西藏,高原反应,差一点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布达拉的一座桥要走九遍,却发现每一次经过独有不一样的景色;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尔各答和四川的义工活动;撒哈拉大沙漠看美丽星空跟随小鹏的足迹,我仿佛也到达了世界各地,开拓视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目的地,无论到达过程有多么的艰难,只要想到能够开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鹏都觉得无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
是值得的。
小鹏说,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味的数字、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每一个旅行点中,,小鹏总会遇到各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公车火车上的邻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馆里同宿者“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四个简短的词语加上当地的口语,一路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小鹏的这份机智率真也增加了这一路的顺畅和快乐。简简单单的,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于他们而言,处处都是舞台。而对于旅行者而言,虽然整日素面朝天,但是处处皆是人生。”行到山处,山便是家;行到水处,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为家,四处都有人生,四处都有欢乐。也许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满荆棘,他们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到对于小鹏这样的职业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全部。但是,在小鹏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份只属于他的爱人家人的爱,这份爱浓厚热烈。
还记得书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句话但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声,但是人生就死这样,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总有很多时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像小鹏一样,它可能不是没那么轻易实现,但是有梦的人生加上执着的心,我们也能够像小鹏一样,一个人,一个包,四海为家;一个人,一个梦想,处处都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