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人间滋味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12-07 17:34:14

  《人间滋味》是一本由也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滋味》读后感(一):封面不错

  我不知道也斯是谁,拿到这本书是在离图书馆闭馆还有十分钟的时候,被这本书的封皮所吸引,简单而有质感。

  但我读的时候,总觉得里面有些句子跟我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太一样,读起来不能入胜。

  原来写书评还有长度限制的啊!

  《人间滋味》读后感(二):非典型滋味

  以一个非典型吃货对这本书的期待而言,实在是有点失望。

  读到推荐说,也斯好吃,更好餐桌菜肴与人情交会的滋味,他会写留学时想念的一锅明炉白粥,令自己健康起来的新鲜蔬菜与贴心字条,有历史重量的柏林荨麻菜汤、代表和平舒畅生活山区手信……

  仿若看到了济济一堂的美食故事。

  实际上是我会错意了,书名《人间滋味》重的是那人情交会的滋味,而非美食的口感。只是以食物作为串联,写自己体会的人生味道。

  读了下去总觉得有些不对。虽然我也欣赏书中所写的某些段落和感触,但总觉得隔了一层。正好最近在读应台的《目送》,这种比较就更明显了。

  龙应台的散文集也浇灌了很多自己的情感,也有很多是“借题发挥”的故事,但是她的娓娓道来让人亲切温暖,心中熨帖;而这本《人间滋味》,却有很重的文人之气,很多地方我觉得过度矫饰了,文绉绉的好似在卖弄。就像他们都会提到各自的朋友,龙应台的朋友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朋友,扯东扯西,有时微言大义,有时言不及义:可是也斯写朋友总是显得很客气,颇有“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感觉。或者这么说吧,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之别。龙应台的文章读来,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人间滋味》很多地方文辞虽然优美,但总有矫揉装束之态,情感隔了一层。

  但是我十分喜爱欣赏和书中的这些段落,这些才是真正的人间滋味,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人回想自己年轻的日子,总会看见许多笨拙的姿势,给自己留下许多伤痕,好像新鲜的水果给碰得发淤了。但年轻的眼光凝视眼前的鲜果,想要捕捉其中的神秘,在真真假假的光影中滑跌,等到明白多一点,好似树已增添了年轮,开结果四周落叶满地。又见新来者面对生命之果,踯躅徘徊,无法抗拒它的诱惑,无法参透它的神秘。

  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活在人群之中,你哪能有那么多要求?你只能接受这世界又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好好坏坏的蔬菜。只能尽量找他们的好处吧。有时,不健康的东西还不是照吃?

  世界由许许多多好坏参半的分子组成,我们没法洁癖地不沾尘污,也不可能拥抱一切。这参差明暗也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内。

  什么对身体是好的,什么不是?你得从众多声音中,从自己的体验中去找出自己的食物,自己的爱情。

  《人间滋味》读后感(三):“细语商量”,温熙动人

  《明日风尚》2011年10月刊

  撰文:曹疏影

  “谁人在微明中举火/最能温暖你的肠胃”

  也斯的粥诗这样写道。他的食物散文也若此,“细语商量”,温熙动人。食物不是也斯创作的重点,但一定是重要的部分,因为专门关于食物,他已出版过两本诗集,一本小说。这次又有散文集,既非食家评点,也不关参肚鲍翅,重在讲述食物于记忆、人物、境遇、文学电影文本、东西诸样异类文化之间穿梭往来的故事,“散文的散步”。

  也斯说过食物也是有灵魂的,“有时看到一枚水果、一棵菜、一盆用心做出来的食物、一篇好的散文、一首好诗,总令你眼前一亮,像看到一个出落得与众不同的人,有她独特的修养和容貌,让人心生爱慕,想一个生命也不容易完成她自己的个性,值得珍重”。珍重之风,一直见诸他的文字,而愈写,他的海阔天空、精灵鬼马也愈加融入通篇的温熙微明中去了。

  写食物,更写面对食物聚在一起的那群人,有八方朋友,有菜园“农妇”,也有高人隐士,其各自携带的文化视野借食物暂处一席,错综广阔,“食物和文字不断旅行,做客的变成主人,主人有一天又变成客人”。流转之间,早过了千百出戏场,珍重之风,由是见诸也斯对眼前人物的用心,对生命之开阔的信任。他说过“小心文化偏食”,拿食物为例,则“随缘入座,由于不同机缘接触不同食物,同时也接触种种偏见,高尚和低俗、名牌和山寨、保守和激进,都可以各有偏见。我低头吃菜,饭桌上有高人也有隐士,能启发我的都是我师。我也愿意对话,却不好为人师,也怕自以为义”。

  既是作家也是学者,也斯的散文自然偶尔述及学术和理论,但仔细读来,理论和思想都融入生活常事,实是一名学者之难得。原来他说:“我对权威理论都带点调侃,不管什么名士金句,要在生活中考验过,落实到生活里才有用。人家讲理论我都会听一听,但更有兴趣看讲话的人怎样做人、生活上采取什么态度。”

  一年以来,也斯身患一场大病。集中部分篇章作于生病之后,当其时,“素菜有余甘”,而他自称“生机病人”,一如继往“漫步尘世,观听往来”。他写“农家菜的故事”“蔬菜的秘密”,却不是“伤痕文学”和“疾病写作”,没有诉苦、伤感、特意的励志……有的是心物往来间的结晶,历久弥新、澹荡无休的人间色、香、味。

  《人间滋味》读后感(四):也斯笔下的饮食风情

  读也斯的《人间滋味》,会发现也斯尽管写的也是饮食之事,然而与别的“写食”作家不同,也斯下笔,很少着墨于食物本身的美味,也很少对饮食知识的卖弄及对美食的沉溺与无止境的追求。事实上,与其说也斯是在“写食”,不如说他是在“食”的上下左右周边打转。所以我读《人间滋味》的很多篇文章,很多时候感觉与通常所谓的饮食文章迥然有别,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更多写他访问、教学、开会、友朋交往和文化交流的经历,遇见了什么人,做过了什么事,写得清清楚楚,只在文中穿插一些饮食之事,有时全篇文章更只得一两句文字提及饮食之事。那么这算什么饮食文章呢?我觉得也斯的饮食文章,好就好在这种“离题”,他写饮食,但经常由食漫衍开去,对饮食之外的人与事更感兴趣。对于也斯来说,饮食和人事,一而二,二而一,他写饮食,最终的目的是带出人事的交会,而人事的交会,往往带出饮食的兴味,这才是他写食的兴趣。对于他来说,没有这些人与事的交会,饮食能否有味是成问题的,更遑论有兴趣将它写出来。他表面上写食,事实上看重的却是食背后的人事。饮食和人事,交织出的是如书名所示的“人间的滋味”。所以他在书中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吃什么未必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反而是跟谁在一起,看了什么戏,谈了什么话,这才叫人记怀。

  对也斯来说,写食只是个由头,是起兴,吃什么并不重要,由食而延伸、生发开去的人间风景才是他下笔的重心。由“食”绵延的事,构成了人间世。在也斯笔下,不仅五彩缤纷,而且华洋荟萃,兼容并蓄,饮食和人事都呈现出一种多元的体验。也斯笔下的饮食,是滋味的跨疆越界,是人事的交流碰撞,前者激发味蕾的惊奇体验,后者激发思想的火花。所以也斯的食事风景,人际的交流和饮食的快感两者缺一不可。对他来说,最好是一班朋友相聚,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闲谈倦了,轻松地从厨房搜索剩余物资,到花园随手采撷花草,弄出一盆鲜美,也是难以忘记的即兴演出、突发挥洒。”这样的闲谈饮宴,既是物质的进补,也是精神的会餐,这样的饮食风景,才是他眼中的人间美事。所以,食只是也斯写食文章的很小一部分内容,由食而引发的人情世故,才是最令人回味和难忘的。在他写吃潮州菜的经历时,更看重的是马大马二两姐妹吵吵闹闹中的“温情”;写食神韬哥的手艺背后,想要带出的不仅是乡情掌故,还有食神敬业的艺术和人情的宽厚;当他写自己吃到瑞士的奶酷,发现那里的食物并非乏善可陈,光奶酪就有不少的品种,巧克力更是有不同的花款时,他也写到瑞士的艺术家在香港发掘本地粗布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时那种兴味盎然,带出的是交流带来人间美好的主旨;他写朋友罗杰的和食之旅,与此相对应的是罗杰对日本文化的认识过程,两者之间相映成趣,带出“跨越文化是美丽而危险的”有趣观察。表面上,他写自己在柏林喝到战时穷困的柏林人常喝的野菜汤——荨麻菜汤,感受到食谱的历史感,然而他想要说的是,德国“文学之家”组织者的安排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之高,还举办了以香港文化为题的节目,使作者感叹异国的主人“包容了无处容身的香港文学”;他写自己在异域的食物冒险经历(比如他写在法国女子爱丝的示范下,吃起了雅枝竹,“一片一片叶子吃来,最后吃到清新鲜嫩的心,才终于明白雅枝竹的好处,也更明白(聂鲁达关于雅枝竹的诗句)末句:‘剥开那美味,细淡平和柔软青绿的心’”),也写外国朋友在香港饮食和文化交流上的发生的种种趣事,乃至在邀请欧陆作家来珠江三角洲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时,提议与其正经搞座谈会,不如同桌食饭,举杯交流,敏锐地看出艰深的文化交流最好从简单的饮食开始:“食物是最朴素也最丰富的言语。陌生人也可分尝:一碗粥、一碗云吞面,或是一块面包、一片奶酪。但咀嚼看似容易,私隐的梦想欲望不易在餐桌上分享。厚重的历史擀揉出的面条、悠久的文化烘烤出的面包,异乡人可能一下子尝出真味?不要紧,尽管广东老火汤和瑞士蔬菜汤截然不同,我们何妨从尝一口彼此的汤开始?”大概只有持这样敢于尝试的开放和多元态度,无论是饮食和文化,才能体会到更丰富的滋味吧?

  饮食背后牵连着广阔的人情世态,使我们从中见到“人的偏狭与宽大,有情或自私、浮虚或实在”的人性人情。也斯写食,更是在写他对日常生活、人间际遇的感喟与思索。也斯不但写他经历体验的种种人间世相,也透过文学、电影中的餐桌情景来观照人生,这最明白无误地体现于他对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及对法国电影中的餐桌情景的观察中。许鞍华这部关注香港日常生活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引来无数的好评,但也斯别出心裁地从影片中的食物切入,令人耳目一新,他说片中的榴莲“不是异国情调,不是象征、既不飘香也不可厌。”榴莲就是榴莲,榴莲是片中主角贵姐工作的现实,是母子可以分享沟通的食物。片中像榴莲和柚子这样卑微的食物里“缠结了伦理和感情的态度”。针结美国说法国电影老是讲一群人吃吃喝喝,“好像什么事还都没有发生”的指责,也斯透过法国电影常见的餐桌场景描绘,指出其中蕴含的深意,在这样的饮食光景里,人不光是达成交易,交换八卦,也能交流心事,互相体谅、安慰与帮助。吃饭喝酒这样看似沉闷的日常琐事里,其实也能窥见人生的诸多面貌,关健在于我们是否有耐性与心思去细细口味。这不妨视为也斯的《人间滋味》最终要说的:饭桌上的甜酸苦辣,色彩综纷,那正是人间的滋味,人生的滋味。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