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8-09-30 12:10:12

  《刀尖:刀之阴面》是一本由麦家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一):麦家越写越烂,营销越做做大

  最早买《暗算》、《解密》时,麦家和他的书没人知道,但果断买下,读后称奇。自从和奖项沾边后,作品越来越烂,和娱乐沾边以后,《风声》开始,简直就是变成半业余水平。《风语》胡编乱造,《刀尖》更是漏洞百出,还自吹一个几十年的传说,算了,你还是别再写了!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二):我觉得有破绽呢

  都看完了,算是还可以的谍战小说了。但是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破绽,林婴婴在共产党的照顾下那么神通广大,怎么就没引起国民党的怀疑呢,还有关于陈录要杀他哥那段也有逻辑错误,还有黄兴也不是被暗杀的。

  google了下,历史上真有这些人吗,阴的阳的反正是一个也没搜到,被忽悠了。此书总体说来写得还是不错的,也很容易看。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三):通俗读物

  第二本读得很快。感觉就是在看电视剧,尽管没看过这个的电视剧。不得不说,麦家的尺度把握地真好,写谍战这样的话题还能写火,不被封。所以当最初金深水怀疑林嘤嘤是党的人时,我就知道后面肯定大家都变成党的人了。他在写的时候经常用百年孤独第一句的句式,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以悬念取胜的谍战剧而言,这不太好。大概拍成电视剧就不会这样了,读书的时候总有种被提前剧透的感觉。。不过这样借用不同人,不同视角的写法还是不错的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四):情意绵绵刀

  本毒舌曾以为藏地密码的感情戏写得矫情又失败,结果看了刀之阳面发现我错了,以为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看了刀之阴面战乱时代的苦情女主内心对爱情的憧憬向往和呼喊三观瞬间崩塌,也罢,去关注该关注的谍战内容好了。

  女主林婴婴卖了半本书的关子怀疑二哥身份的真实性结果末了连提都没提;

  最后的结局太狗血,也许是作者为了还原历史吧,但读者是觉得被坑爹了;

  也许是限于资料有限吧,憋了十年憋出来这么一本食之无味的谍战大作。

  难道是最近流行的代笔么?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五):夫人备节课,我读这本书

  如题,昨晚夫人九点开始备课,我也上床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至晚十二点整,夫人备完我也读完。这种书怎么说呢,不能说差,当然也不能算到很好的一类,拿来读读,当时图一乐,关键是题材够吸引人,谍战,美女等等,刚看了书评,恶评很多,其实读书贵在从中取乐,从中学习,这种书本来就是商业化运作的书,把期望值放高了必然失望。

  在说说书本身吧,全书以林婴婴的自述展开叙述,她的生活给我的感觉就是那是极好的,间谍做到这份上,简直爽到天上去了,老公给自己做司机,住园别墅,工作顺风顺水,唯一让我觉得不爽就是,林的老公高宽为了完成任务居然让自己的老婆去勾引别的男人,那男人得没得逞咱不说了,但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我只能说他的脑子真的被洗过了,洗的还不清。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行为M党没干出来,G党一直在干,时至今日,主流宣传还在这么做,我很无语。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六):以情动人,以情致胜!

  读过了短篇《刀尖上的行走》,刚开始对于《刀尖》(不管是阳面还是阴面)这系列的两本书不抱太大的希望,自以为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全部前因后果,再看也就是把短篇小说看成长篇。然而我读完了《刀之阳面》后就知道自己错了,短篇小说只是这两个长篇的框架而已,在《刀之阴面》的最后,作者写下如下几个字:初稿——2003年。换名话说,作者在《暗算》中加入《刀尖上的行走》是基于王亚坤提供的材料写成的。

  如果说《刀之阳面》的剧情写得跌宕起伏,让人手不释卷的话,那么,麦家很聪明地在《刀之阴面》中主打感情牌,巧妙地利用了林婴婴的日记真真确确地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写这本,并旁敲侧击地解释了许多在《阳面》里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高明!

  如果不是作者的写作习惯使然,我相信许多读者会认为《刀之阴面》是另一个女性作者写出的,事实上,按麦家的说法,这确实是根据林婴婴的日记写成的。其中有这么两段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段是高宽牺牲后林婴婴的一段话,在第140页:“我在回顾一段我的人生,但有时我觉得它更像个故事,因为太曲折了,太不寻常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生列离别、荣辱兴衰、家苦国难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发生了”。确实,在140页前,书中对于林婴婴的特工身份及任务没有太多的笔墨,这也是麦家的高明之处——如果两本书都花了太多笔墨来写特工如果如果牛B搞定敌人,必然会让人物失色很多,所以,在这以前,林婴婴和高宽那让人时而觉得高兴,时而觉得惋惜的爱情是重点(我觉得有必要再补充一下,麦家在《刀之阳面》中描写林婴婴策反金深水那三章也是我非常欣赏的,把金深水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入木三分)。

  第二段描写写在“老J”牺牲后,在第204页:“阿宽,你说得对,生命对我们来说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容易消失,阳光、水汽,甚至你站立的位置、目测的角度——凡此种种,只要稍有偏差,都可能使彩虹消失……”之所以摘除这一段话,是因为从140页开始,林婴婴在她的日记中无时无刻都透露着对高宽的想念,是的,是无时无刻的想念!高宽的牺牲让她似乎失去了主心骨,后面的一系列活动都好像是为了活动面活动,为了生下孩子而奋斗。还好,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她暴露了自己,那个时候真的是她最无助的时候,于是作者的描写水到渠成,相比于短篇的仓储结尾,算是一个完美的解释。

  最后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个细节,作者在书的最后写下这么三句话:

  2003年9月-12月第一稿

  2008年3月-10月第二稿

  2011年4月2日定稿于杭州。

  说明了这么一件事:这本书真的是麦家用了8年心血写成的!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七):般般

  刀尖的上下两部其实是两个人的视角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我本人非常喜欢这种写作手法,用不同人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才能看清事情的原貌。

  就内容来说,我更喜欢上部的平铺直叙,因为下部是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故事,她本人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后来毅然投身革命,她的故事让我很难受。我的情感底线非常低,不喜欢看人类跨越本能做出非常不堪入目的事情,所以心理上很抵触类似的剧情:奸淫掳掠,变态报复,刑讯逼供,一波又一波的复仇。所以看《风声》和《金陵十三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我一点儿都不需要这种所谓“真实历史的洗礼”,我反而更喜欢《大魔术师》,用调侃和幽默讲述一个战争背景下的革命故事,脱离了仇恨,更容易看清历史的原貌。

  这个故事里的女主就是三重身份的间谍,真实身份是地下共产党员,安插到军统里又被军统派去日伪政府做间谍。经历了各种悲惨,被日军强暴、家破人亡、失去丈夫失去同志最后身份败露被枪决。上下两个故事都是从第一人称讲述的,所以看这个故事心里就很难过,听一个人当面讲自己的故事和听他转述别人的事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但是这两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一下故事的来历,是当事人的手稿和各种搜集来的资料。所有的这些令人发指的遭遇都是实实在在的痛在一个鲜活个体的身上,他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亲身经历。我们都永远无法体会那个年代人们的切肤之痛。

  新闻上说,南京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http://news.qq.com/a/20120222/000242.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依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无论站在哪种立场,都需要尊重历史。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八):奇女子一枚,林婴婴是也!

  合上《刀之阴面》,脑海中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的奇女子的形象——林婴婴。为什么是模模糊糊的呢?大概是因为我自动把林婴婴与一位长辈联系了起来,以致她们俩部分重合,不分彼此。

  在我至今走过的平淡生活中,那位长辈是我心目中能御风御浪的人之一,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是瘦弱的。碰巧的是,她也姓林。至于真实姓名,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战争年代几易姓名,也因为是诗人的原因,已不重要。她退休于某药物研究所,在91岁的高龄上病逝,最后使用的名字是“林隐”。她病逝后,家人转交给我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硬壳的墨绿色封面还很精致,词典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于香港出版的,我随手翻了翻,里面隐约有带墨迹的指纹,还有淡淡的血迹。这些印迹是何时由何人留下的,我已无从得知。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附加了一句,这本词典赠予我留念。其实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在念中学的孩子,因她每年会去外婆家小住,所以在小学时我与这位长辈见过几面。她的字结构工整,但细看其笔画却犹如小虫,会有微妙的抖动。那是因为——她的后半辈子换用了左手写字。她的右臂,因在抗战中被子弹打穿而无法再执笔了。

  她曾是上海滩上的大家闺秀,年轻时结识了作为南社诗人的丈夫,两人是当时文坛上的“诗人伉俪”。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们带着一箱诗稿逃难至香港。一天,夫妇俩在街头行走,因她丈夫长得颇像当时国民政府的某位要员而被日本人误认,遂而被当街枪击成重伤,子弹穿过她丈夫的身体又射向她的手臂。最终,他的丈夫在她的怀中不治身亡,她的手臂却保住了——写到这里,同样会想起《刀之阴面》中高宽倒在林婴婴怀里的场面。

  她的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就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诗结集出版,所以她带着丈夫的诗稿,以及一些在内地不易买到而在香港购买的的工具书连夜乘坐飞机逃到重庆,我想现在我手里的这部词典应该就是这些书中的一部吧。至于孩子,他们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被她寄养到了一户农户家里。

  抗战胜利以后,她回到了上海。她说常常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个被寄养掉的孩子,当我们问她是谁,她却微笑不语。

  其他的事,在此不详述。

  麦家说:“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远比我们虚构的故事要精彩。”但“精彩”这个词,终究是把故事作为消遣的我们来定义的。我只想说,战争中一定有无数的“高宽”、无数的“林婴婴”,此刻我读到《刀尖》才会发现有情节相似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此只想感谢作者麦家,以他的方式还原了一场战争和一段战火中最壮烈的爱情。如今听起来如同传奇一样的这段历史,半个多世纪前却曾是我们前辈的生活。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九):当谍战已经路人皆知时

  麦家说,这是他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谍战小说,之前写的只是“特情”小说而已;麦家的作品,卖点在“谍战”,甚至被称为“谍战小说第一人”。在拿到茅盾文学奖之后,麦家拼命地在“特情”小说的道路上耕耘,把之前写过的套路换一套人物重写一遍,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中国各式各样的谍战电视剧和电影层出不穷,以至于电视上除了古装就是谍战,并且都集中在20世纪的前半叶。

  看着间谍门在小说里、影视作品里晃来晃去,听着各种呕心的表忠心以及看似玄乎的暗语,我不知道这些深居简出、整天提心吊胆的特工们,究竟多久才能解脱。

  谍战类作品的特点在于,它无时不刻在教育你:人心是复杂的。一个暗示,一个眼神,一句话,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各种信号物甚至天气,都是情感表露的道具。于是所有的人都在猜,猜功不够者早早的殉难,剩下的人继续玩末位淘汰。作者的目的也很明确,终极boss不是疯子就是狂人,你要想击败这样的人,得变得和他们一样疯狂或者歇斯底里,否则就只能期待好运气。

  略带一点逻辑推理的谍战作品,运气会少一些;剩下的作品,通篇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运气——无论是好运还是霉运。麦家的作品也不能免俗,毕竟同样人的精力有限,一年一部的速度没几个人吃得消,炒冷饭少不了,凌厉的转折也少不了。

  这部作品的特色在于圈钱的方式与众不同。一个故事分男女主人公两个角度来写,女主那里插入一些前传,男主则负责介绍核心框架。看似存在劳动分工的作品会不拘一格,实质上本应合二为一的故事却因此变得混乱不堪。

  男主的故事线:引子-女主出场-互相利用-被同化-完

  女主的故事线:家族衰败史-恋爱史-同化男主-身份被揭穿-完

  如果把二者合并,则故事线是:女主家族史-恋爱史-女主入场-男女利用-同化男主-女主暴露-完

  男女主人公并非情侣关系,这一点不要想当然;他们只是同志,纯洁的友谊。女主为了爱人,从千金小姐变成了谍战特工,还是高水平、让在沦陷区沉浸多年的男主敬佩不已的高级特工,这只能说明世界太奇妙了。最奇妙的莫过于同化的过程,一本共产党宣言,就让男主幡然醒悟,多么神奇的药啊!这比这本书里大boss 的糖要厉害上百倍。就凭这效果,何愁世界大同无法实现呢?

  会有人辩解说,这是上峰的意思。

  上峰当然要宣扬主旋律,没有主旋律,历史是怎么书写的呢?你们当然是历史的胜利者,于是胜利者的光明磊落,胜利者的阳光普照,胜利者的高帅富美,这些形象几乎渗透进了所有的作品之中。胜利者能忍耐,胜利者能牺牲,胜利者能坚持,胜利者有智慧,失败者配不上胜利,这才是中国谍战小说的内在逻辑。既然领导们愿意让大家写写这种题材的作品,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写到尽好了。

  当谍战已经路人皆知时,谍战的第一人表示要收手了。这一次不知真假,只是再写下去,已经没有任何必要。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一种智者与恶魔的较量

  清晨醒来

  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

  因为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

  都可能是最后一个

  我们所从事的职业

  是世上最神秘,也是最残酷的

  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

  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

  然而,死亡并不可怕

  因为我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看完《刀尖》,认真回味这首诗,让我对林婴婴(冯点点)、金深水、阿牛、老J……这一干人肃然起敬,与其说是喜欢书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还不如说是对在敌后中共特工的一种尊敬、敬仰!相信但凡读完这本书的人都有一种震憾,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想说点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麦家多次说到对于这本书,他所作的更多的是一个编辑的角色,但是十分感谢麦家这次出色的编辑让大家读到这么精彩的一本书,有机会领略到这么精彩的一段历史传奇。

  在抗日战争时期,像林婴婴这样的特工肯定是数不胜数,我不禁想到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用生命来完成任务。相比他们,李云等人又是何等的幸福,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战场上杀日寇。信念、信仰、民族存亡,这样的词在我脑中闪现,也许是信仰,让他们在“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 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的环境下把生死置之度外。说到痛苦,可能精神上的、肉体上的痛苦比生死更加难以忍受,比如《风声》中的顾晓梦最后就以一死换来了解脱。我想对于林婴婴来说,死亡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了吧。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页数一点一点地减少,有高兴也有悲伤。高兴地是我急于想知道下一页讲了什么,悲伤地是知道这离故事的结局也不远了。说实话很喜欢林婴婴这样的一个人物,她所传达出来的那种聪慧、美丽、气质让我魂不守舍,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在现实中该多难找啊。

  在阅读这样一群地下共产党员的经历时不禁想起当今的中共党员,多少党员顶着“党员”的头衔做的是一些祸国殃民的事?多少党员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一句空空口号?作为一名想入党的军人,我多次想要抛弃入党这个念头,但是为了一个信念我不能放弃,如果我放弃了,我敢说这就少了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上的事情错综复杂,我只愿在人生的历程中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点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不要说我喊口号,我没必要说一些废话发在这里。

  对于曾经的那段民族耻辱,我经常想起我能做点什么,我想如果中日再次开战,假如可以我一定会冲锋在最前线,哪怕把我的血与肉筑在一枚导弹里,发射到日本的心脏部位,我毫无忌惮!而现在,我能做的也许只有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必定要鬼子血债血偿!以此祭奠那些为民族存亡而付出生命的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

  感谢麦家,感谢那些地下共产党员,感谢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们!此刻,我想只有《刀尖》上那段话能描述我的心情。

  士为知己死

  贤以天下谋

  暗芒扶危卵

  藏锋杀寇仇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