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走》经典读后感10篇
《別讓我走》是一本由石黑一雄著作,商周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7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別讓我走》读后感(一):人类未来的终结..........
一本以复制人为题材的软科幻小说,但是,未来的克隆技术只是技术的手段,加以利用;实质作者探讨的是人性问题,人性在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势,作者显然是不太乐观的,人性的再思考,人类不能在进入高度极致的文明后,亦即历史的最高层阶段,就只有停滞毁灭了,人性的良知依旧需要保存,虽然不太可能,势必要发生异化(难道人类还会再“进化”???) 所以,不仅仅是复制人爱情悲剧那么表层的意图,以此改编的电影显然是放大了这点,实际原著,总感觉三个复制人间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没有很明确。有人之前认为加菲尔德的汤米演得呆滞不自然,其实是最还原原著人物,那就是个呆呆的家伙,有点鲁莽,但有时也有大智慧,虽然是感性的直感....反正是个古怪的,大智若愚,也情绪高昂的人。最后,虽然是台版书,可能第一印象中势必内容错字会没有,但是有点小失望,有许多个地方是校正时,没有发现的笔误漏洞;可是翻译的还是很好的,读起来有些许的感伤(原著的味道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综合下来,喜欢思索与悲剧的同学,还是值得一试的.....
《別讓我走》读后感(二):死亡进行时
大概是因为预想到了结局,所以没有想象中震撼。但是读到秘密就要揭开时还是被触动。 克隆人没有根,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根,家庭是归属,父母是不会消失的。克隆人却没有根,成长在海尔森。监护人像是父母一般的存在,却又与父母不同。卡西说每个学生都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监护人的区别对待,希望监护人对待自己与他人不同。鲁斯会为了诺汀小姐的宠爱洋洋得意,甚至幻想会有人谋害她,因此成立了保卫诺汀小姐的小分队。这样的小把戏充斥在学生中间。 海尔森的生活是他们的全部。然而海尔森一旦消失,他们与世界的关联好像切断了。在捐赠器官死掉之后谁还能证明克隆人曾经存在过。毕竟人类连克隆人拥有灵魂都不愿意相信。 小说前半部分更像是少男少女的成长故事。克隆人这一设定的插入。使三人之间的情感有了一种惺惺相惜般的宿命感。 与普通的男女间情感纠葛的故事变得不一样,有了一层生命的厚重和无力。 在知道自己的结局不过是死亡而已后。预想自己的死亡,这变成了生活的常态。跟得绝症的患者不一样,这是一开始就了解的事实,并且每一项准备都是为了死亡而进行的。 在死亡日期临近时,鲁斯希望汤米 卡西,可以逃脱这样的命运。 海尔森的学生一生中还有什么,不过是自己童年的伙伴。 他们的关系像是相互拥抱取暖的孤儿。 世界和尘世的人站在这一面,而他们站在另一面,没有人与他们站在一起,只有彼此。 所以即使再多的过节也变得什么都不是了。
《別讓我走》读后感(三):别让我走
「河裡的兩個人努力抓著對方,但水流實在太強,他們只好放手,各自漂流。就像我們兩個人一樣。真是可惜啊,凱西,我們一輩子都愛著對方,到頭來卻不能永遠在一起。」
今天读完了这本书,第三部分的这一句话,让上课偷偷看书的我没忍住泪水。这不能算是一篇书评吧,我还不会写书评,应该是读后感了。
如果说试管中产生的复制人拥有了灵魂,他们当然也会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会接受这个世界馈赠的阳光,雨露。他们将会拥有爱情,友情,即使没有亲情...
只是,可惜的是,最后,他们的器官,生命,都将会被主宰者无情的剥夺。人们以为这些理所应当,被创造出的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命运,他们,生而不属于自己。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因为看书不看任何剧透的缘故,所以一开始以为海尔森是一家非法机构,非法让小孩子在这里长大,接受教育,最终进行非法器官捐赠,有点脑洞大开了。后来一步一步推理,(石黑在处理故事情节发展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对话,很有推理感)事情变得明朗起来,但是,真实的事情往往是那么的冷血而又残酷。我真的是没有想到,一脸恐惧的夫人,竟然是那么的心疼他们,海尔森,竟然是为了保护克隆人健康成长,是为了证明,他们也有灵魂,尽管,自私的人类不会接受这一点,我们,总是不会去相信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事实,总是希望自己活在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公平世界”里。人类永远不会让撒旦失望。
如果这样违背人伦道德的科技发展起来,也许会让这个充满疾病的世界变健康,癌症变得痊愈。但是,这是正常的吗?这是正确的吗?
我只觉得,这是肮脏的实验与交易,如果生病的人为了活下去,要牺牲别人,那岂不是病态到了极点,人的欲望满身,若是得不到满足,就要去压榨别人,从肉体到精神,世世代代,一向如此,主宰者从来都是傲慢的,我无法且不能对此做出任何批评,更无法且不能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去观察世人。我只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正在努力不做一个自私的人,但愿,我好一点,世界就会好一点,我善良一些,世界也会好一些?
读完心里很抑郁,说实话,我也深深陷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露西小姐想要早一点把事实告诉他们,可是并没有得到同意,然后自己离去了。我在想,学生们若是早早的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会不会自暴自弃,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在这世界上?作者对于意义,没有什么过多的讲述,大概是留有一个让我们自己思考的空间吧。
人生的意义,谁又知道许多呢?存在,就已经很艰难了。凡事都看透的话,也许真的就无欲无求了吧,反正人人最后都是要走向毁灭的啊。我尽量不让自己去想这些,有限的生命,快乐一点就好了吧。
最感人的大概就是爱情了。我虽然嘴上总说着我也不会再对谁满怀期待,但还是愿意拥有一个灵魂契合的爱人。凯西和汤米,就是这样吧。
当汤米对凯西说,我那么爱你,可惜,我们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时候,忽然整个世界都暗了,黎明仿佛永不来临了,爱情,真是纯粹又悲伤...当汤米对凯西说,我不要你做我的看护了,我不愿你看到我那个样子,凯西那么生气,难过...可她还是接受了,我不懂这里,爱人不是要陪伴吗?
最后一次见面了,他们只是轻轻的吻别,她开走了车,看见车窗里的他,微笑的高举着手摆动着,越来越远了...
汤米离开的那天,凯西终于舍得放纵自己一回,她回到了诺弗克。闭上眼睛,她仍然可以回想起一切,回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傻傻的汤米一脸难过而又遗憾的对她说,要是帮你找到录音带的人是我,该多好啊。
她依然依然相信着,从小到大所有遗失的东西都可以在诺弗克找到,也许一睁开眼睛,所有遗失物都会被海水冲上岸,也许一睁开眼睛,汤米的身影就会越来越近,可是一睁开眼睛,却只有泪水止不住的流着...
这个世界啊,让我多么的悲伤啊,可是,我却无法抑制自己,我是多么眷恋,所以,别让我走,好不好啊。
《別讓我走》读后感(四):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墨绿偏黑的灰暗色调的封面,竖板,繁体,台湾
商周出版。 看完时正值深夜,心里有被抑制的巨大悲恸,为凯西,为汤米,还有露丝,以及他们的那些伙伴,那一群自出生就带着特殊使命的复制人。
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将会有让人心碎的结局。可是,知道会让人心碎,与在读的过程中陪着主人公一点一滴地感受心碎,完全不是一回事。
何况,这心碎来得那么遮遮掩掩隐隐约约。以致在一段时间里我竟然有些忘了那个必然会到来的结局。
起初,他们还是孩子,还在海尔森,一切似乎还远着,似乎可以不去想。而他们在海尔森所过的貌似也是和其他孩子相差不太大的一种生活。除了没有父母,除了不跟外界接触,其他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也上课,也读文学书籍,也被鼓励进行各种艺术创作,也踢足球,也有小女孩之间的小把戏小诡计,也有宿舍里临睡前的卧谈,也有男孩子之间的打架,甚至也有男女间的交往,还被那些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甜心”,等等。
自然,也有许多令人生疑的各类蛛丝马迹。他们也模模糊糊地知道自己和外界的人不太一样,也隐隐约约好像知道自己将来的特殊命运。但眼前似乎不乏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他们可以不去想以后的事。而我在读着他们这样的生活的时候,似乎也把有关他们将来命运的事给忘了。于是,当读到汤米因为在艺术创造方面有欠缺而受到其他监护人和同学所施予的种种压力,有一位名叫露西的监护人却告诉汤米不必为此而操心、没有创造力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我在某一个瞬间甚至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心灵鸡汤。
可是,哪有什么鸡汤。露西只是作为一个知道残酷真相的人,不知该如何怜惜眼前这些被蒙在鼓里的孩子。汤米在和露西进行那场交流时,分明看到了露西的手在发抖,他看出了她很生气,却不知她在生谁的气。
而那个早就已经被安排好的命运终究还是不可抵挡地到来了。从凯西、汤米还有露丝他们离开海尔森开始,这样的命运就越来越近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可是他们依然有许多的幻想。尽管很多事情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了眼前。
比如露丝幻想当一个在宽敞明亮办公室里上班的白领,于是试图找到这样的一个“她”,并确认就是自己的本尊(即复制人的母体),似乎这样她也就有可能将来也成为一个白领。当后来发现那人其实并不是之前所猜测是其本尊的时候,她显然受到了沉重打击。
比如克莉丝和罗德尼,他们不是来自海尔森来,却听说海尔森有一个规定,一对情侣如果可以证明两人是真心相爱,就可以推迟三至四年再开始捐赠。于是他们使劲向露丝打听如何才能申请这样的机会。就是为了这三四年的时光啊,就是三四年也好啊。可是他们终究没有得到。不久以后克莉丝就开始当捐赠人了,而且才做了第二次捐赠就结束了生命。
后来,露丝在做了第二次捐赠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再后来,是因为有露丝临死前的鼓励,一直彼此有好感的凯西和汤米终于成了情侣,并努力地想要争取传说中的可以延迟捐赠的事。那时凯西还依然在做看护,而汤米已经完成了三次捐赠,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们努力地想要争取延迟再捐赠。他们并没有更多的奢望,没有想从此就不捐赠了,他们依然记得作为复制人生来就担负的使命,他们只是想要那宝贵的三四年可以正常生活的时间。他们是那么那么地渴望和努力,想要过上一段并不算长的属于正常人的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即使这以后依然还要捐赠也了无遗憾。可是,最终,所有的真相都摆在面前后,他们才终于知道,从来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所谓延迟捐赠的事。
事实上,也从来就没有人想过要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即使是海尔森的那些对他们不错的监护人,即使是努力让海尔森的学生在一个良好环境中成长的海尔森的创办人艾蜜莉小姐。她或许的确是想让这些复制人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在走向既定的命运过程中尽可能生活得好些。她或许也的确是有着一颗算得上仁爱的心。但是她的仁爱,也仅止于此了。尽管这些学生分明都和正常人一样有内心有灵魂,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她并没有一点点觉得这样的命运对他们有何不公。她分明也觉得,作为复制人,他们就应该是这样的命运。她就只是想着让他们在走向这样命运的过程中尽量过得好点,并且觉得自己这样的努力已经是对他们够好了,他们应该感恩才是。这就是她所有的仁慈了。
当然,比起宁愿选择把复制人当动物一样养大的那些人,艾蜜莉也的确是算仁慈了。可是,我依然不得不说,她的仁慈也仅止于此了。当凯西和汤米那么满怀期待地找到她,并且那么强烈地表示他们希望能拥有三四年正常生活的时候时,她竟然一丁点恻隐之心都没有动过。
凯西他们就是只想要三四年啊,他们并没有想要一生那么长。可即使这样的要求,艾蜜莉心里一丁点松动都没有。说起来,她和那些完全就只是想让这复制人完成捐赠任务,就像养其他动物一样把他们养成的那些人又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当凯西和汤米去找夫人(协助艾蜜莉创造海尔森的人,一度被凯西他们视作海尔森的负责人),在门口被夫人认出来了。关于那个场景是这样描写的:“她看了一眼之后,立刻判断出我们是什么东西(凯西的口吻)。”
是的,在夫人和艾蜜莉的眼里,这些复制人真的就只是“东西”,而已。
既然是“东西”,自然不必为他们的命运操心,不必要大动恻隐之心而想要改变什么。就好像我们养一头猪,养肥了要杀了吃肉,无论猪如何地不愿死如何地哀嚎,也还是要杀了它的。而在养的过程中对它好一点、让它过得舒适点就已经是最大的善待和恩慈了。
这些复制人,当他们被复制成功,当他们被养大成人,面临的必然命运就是器官捐赠。捐完一次,身体刚一恢复马上捐第二次。如果侥幸还活着,养好身体马上捐第三次。若依然还活着就再捐第四次(汤米就是捐了第四次后结束生命的)。就这样,马不停蹄,一直捐到死了为止。
其实很快就会死的。即使身体足够棒,就像汤米能扛过三次,也终没有扛过第四次。似乎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听说有扛过第四次的人。即使有人能扛过,也一定不会扛多久的。毕竟是血肉之躯啊,而不是韭菜地,割了还会长出来。
其实,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动物罢了。
读到这里,读到最后依然还活在世上的凯西(其实也不知道她能活多久)如此深切地思念着汤米、露丝他们,如此深切地怀念着海尔森的生活,我心里想的却是,或者还不如他们没有灵魂,不如他们真的就是动物那样。如果是那样,这样的命运或许就不会那么地让人悲凉吧?
可是,千真万确,这群被视作动物一般随意宰割的复制人,他们有爱,也有灵魂,他们如此强烈地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哪怕三四年的时光也好。
只是,只是,那些用某种高科技把他们创造出来的所谓的真正的人,对于他们的爱与灵魂,对于他们心里的渴望,却根本视而不见。
在那些所谓的真正的人眼里,这些复制人根本不是人,只是东西。就只是东西。就是这么残忍。
好在,只是小说。
《別讓我走》读后感(五):We all complete
凯茜、汤米和露丝是复制人(clones)。
Kathy H.TommyRuth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提供器官给他们的本尊(originals),他们的躯体,只不过是提供器官成长的土壤和装载器官的容器而已。这就是他们的所有价值。没有人会关注他们也会嫉妒、也会愤怒、也会相爱;正如他们的本尊也不会去关注,延长自己寿命所得到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或是以什么作为的代价? 以下是书/电影中句子的摘录:
“In the end it wears you down. I suppose that’s why I now spend most of my time, not looking forwards, but looking back.” 1 原来汤米正在下楼的人群当中,他在楼梯间停住,脸上带着开心、率真的微笑,看了就教人火冒三丈。因为这种表情是我们年纪更小时,也许,早个两、三年,当我们在路上遇见喜欢的人,才可能会露出的表情,可是当时我们已经十三岁了,而且还是一个男孩在公开场合遇到一个女孩。我真想对他说:“汤米,你怎么还那么幼稚?”但是这些话没说出口,取而代之的是:“汤米,你挡住大家的路了,害得我也是。”
Hailsham2 不过,这些准备多少还是有用,这是一定的,因为当有一天这样的时刻来临,我们会发现心里某个部分已经等待这天来临很久了。或许早在五、六岁的时候,身后曾经传来一阵耳语:“总有一天,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你就会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所以,我们一直在等着,就算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一直在等着发现自己其实和别人不太一样:发现外界的人就像夫人一样,他们并不憎恨我们,也不想伤害我们,但是只是想到我们,想到我们如何出生,以及为何出生,就会全身发抖……当我们第一次从那种人眼中看到自己,那真是残酷的一刻,就像经过这辈子每天走过的镜子前面,突然镜子照映了一个不一样的面貌,一个烦恼有陌生的面貌。 3 “……一直以来你们总是听而不闻。你们听说了一些事情,但是没有人真正听懂,我敢说甚至有些人非常乐意维持现状。……你们当中没有人会去美国,没有人可以变成电影明星,也没有人会像前几天我听到你们计划的一样在超市工作。你们这一生已经安排好了,你们会长大成人,然后在老化前,甚至进入中年以前,开始捐出身体的重要器官。这就是创造你们的目的。……不久,你们就要离开海尔森,距离你们准备第一次器官捐献的时间也不远了。你们一定要记住。如果想要过着正常像样的生活,你们每一个人就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未来。”
4 “听说啊,”克丽丝继续说道,“只要一男一女彼此相爱而且真心相爱的话,若能向他们证明,那些海尔森的经营者就会替你们安排。只要经过他们安排,你们就可以在开始捐赠前多几年时间相处。”
5 不过,处于这种语言可能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纠缠不清的状况下,拥抱或许有效也说不定。 6 海尔森就要关闭了,就像有人拿着一把大剪刀走了过来,从那个人拳头上方系绳的缠绕处, 咔嚓一声剪断了。从此而后,气球再也不属于这个团体。
“It had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our lives which have been so closely interwoven could unravel with such speed. If I had known, maybe I would have kept tight and hold of them and not let unseen tides put us apart.” 7 我突然领悟过去一直以为将来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抽空去做的事情,现在恐怕得要赶紧行动,不然就干脆放弃算了。
8 “我以前很轻松就可以连续做两次,但是现在再也不行了。”于是,那种感觉变得非常清晰。每次只要汤米说出这种话,我就得用手遮住他的嘴。我相信汤米也感觉得到,因为只要到了这种时候,我们总是紧紧地抱住对方,像要借此消除那种感觉。 9 如果一切可以维持得久一些,我们应该会更开心的;要是我们能够再多几天下午轻松的时光,一起聊天、做爱、朗读、画画,那该多好啊!但是随着夏天就要结束,汤米渐渐强壮起来,收到第四次捐赠通知的机会越来越高,我们知道已经不能这样永远拖延下去。
10 “到底一开始我们为什么要做那些艺术创作呢?为什么要给我们这种训练,鼓励我们、要求我们创作那些作品?如果我们最后反正就是要捐赠器官,然后死去,为什么还要上那些课呢?何必读那些书、做那些讨论?”
11 你怎么可能要求这个才刚把癌症当作可治之症的世界回到过去的黑暗时代呢?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啊!虽然大家对于你们的存在不太自在,但是他们最大的关切还是自己的小孩、伴侣、父母亲还有朋友等,不会因为癌症而死,或是受到运动神经受损和心脏方面疾病的威胁。 12 “……有时候那意味着我们对你们有所隐瞒,欺骗了你们。没错,很多方面我们的确是玩弄了你们,我想你们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保护着你们,给了你们童年生活。露西是好意没错,但是如果照她的话去做,你们在海尔森的幸福日子恐怕就要被摧毁了。看看你们两个现在的样子!看到你们两个真让我感到骄傲。你们因为我们所给予的建立了现在的生活。”
13“……凯茜,我不想让你看到我那个模样。”
14 之后,我们亲吻对方,只是轻轻地一吻,然后我就上了车。回车的时候,汤米还是站在原地,当我离开时,他笑了笑,对我挥挥手。我从后视镜里看着他,他一直站在那里,直到最后一刻。 15 是的,我失去了露丝,接着又失去了汤米,但没有失去对他们的回忆。
“I’ve been given my notice now, my first donation is in a month’s time. I come here, and imagine this is the spot where everything I’ve lost since my childhood is washed up. I tell myself, if that were true, and I wait long enough, then a tiny figure would appear on the horizon across the field and gradually get larger until I see it’s Tommy. He’d wave and maybe call. I don’t let the fantasy beyond that. I can’t let it. I remind myself I was lucky to have any time with him at all. What I’m not sure about is if our lives have been so different from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e save. We all complete. Maybe none of us really understand what we’ve lived through or feel we had enough time.”
自从几年前看了电影,这个故事就深深烙在心中,想着有一天买来原著小说读一读。可惜,直到去年Kazuo Ishiguro获诺奖,国内的出版商还是没有再版或重印的意思。2018年的第一天,愤懑之际逛书店,居然被我撞见了台版。虽说之前在网上有看到过,不过实物的出现更能够激发购买欲,果断买了。前几天就读完了,想要写一篇影评 书评,可是最后发现自己思绪混乱,心情抑郁,不知该如何落笔。
最后,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 如果,我们注定要分离,又何必紧紧相拥,制造那些在离别时加剧痛苦的回忆? 如果,我们知道没有未来,还会不会在歇斯底里中耗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去反抗? 注:英语为电影台词,由于没有英语字幕,所有内容是我听写下来的(当然,此过程中参考了中文字幕),可能有少许单词由于连读而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