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呓语优秀作文
广州的空气质量不算特别好,夜空中的星星基本看不清楚。偶尔有一两颗北极星、金星之类的特别明亮的星星能够引起我的注意,但是,只要那玉盘似的月亮挂在夜空正中,便是怎样的星星,都会被她的光彩所掩盖。除了月亮,一切都显得暗淡无光。
对中秋节的最初印象,就来自于月亮。
每个月的月中,月亮都会圆,圆圆缺缺,盈亏交替。唯独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格外圆。浑若一颗天成的玉珠,镶嵌在亘古深邃的苍穹顶上。白昼里的太阳每天都是圆的,一模一样,却因刺眼的光而让人们无法抬头看一眼它的尊容。月亮时而圆时而缺,反倒成了人们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美好情感的对象。自古以来,人们每逢思念亲人到了极点的时候,自然会抬头凝望着月亮。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某一个日子里月亮最圆最大,这一个日子便与众不同了,成了中秋节。
中秋本是因天上的一轮圆月而存在于人间,月亮到了地上,就成了月饼。无论是莲蓉的醉浮甜腻,还是五仁的五味杂陈,品尝味道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对心灵的抚慰。黑夜本无光彩,惟因明月而别有风味。
小孩子们挑了灯笼,在大树下、花园里走来走去,俨然古时候的更夫。古代的灯笼,是用竹蔑架成,糊上油纸,就是那种经典的、悬挂着中国结的红灯笼。现在的灯笼,是用层层折叠的彩纸做成。灯笼上有的画着喜羊羊一类的卡通形象,有的描绘着诗句和嫦娥明月。在小商店里卖的时候,都是扁扁地折压成一个圆形;到了用的时候,就用手指捏着顶部的口和底下,轻轻拉起来,像一根烟囱一样。哦,灯笼里面一定是还要放蜡烛的。多半是那种不到一根手指长、一支铅笔粗细的彩色蜡烛,用打火机点着之后固定在灯笼底部的铁片上。
不知是从哪年开始,每年的中秋节,约莫到了晚上八点的时候,楼下的小朋友们一下子多了起来。先是一些提着灯笼、让爸妈陪着,正儿八经地“巡视”着的,好像是在为即将开始的中秋联欢拉开序幕。“巡视”了几圈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点蜡烛玩火了。
具体步骤大概是这样:备上一大堆蜡烛,主要是那种点灯笼的短蜡烛,最好还要有几个铁皮包着的扁圆柱形蜡烛。点着一根,然后把挨个把其他蜡烛的尾部都在火焰上烤一下,让蜡液微微融化,以便将整根蜡烛固定在地上。蜡烛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上排列。微微颤动的火光几乎连成了一片,旁人注视良久,竟仿佛也沉浸在光明喜乐的海洋中。
安宁、静谧的中秋之夜,渐渐地被越来越嘈杂的人声打破。这时候,总会有些胆大的“野孩子”开始玩起危险的游戏来。一堆蜡烛堆在一起燃烧,制造出一簇及腰高的火焰还都是小意思,如果不把干树叶、树枝什么的都堆在一起做成一堆“篝火”狂欢一阵,他们似乎就没办法过瘾。
小区里小小的花园,俨然成了一个中秋晚会的所在地。这里,各种小孩子,各种玩法,有的坚持提着灯笼走来走去,有的用蜡烛摆出一个爱心一样的烛光阵列,还有的沉浸在将小小的烛火变为“篝火”的刺激中……大人们也不是在谈天海地,就是慈爱地望着孩子专心地摆弄着蜡烛。这是中秋节吗?多么梦幻,又多么真实……
中秋节的味道,是月饼的味道;中秋节的味道,是相思的味道;中秋节的味道,是温馨的味道。
每年都是这样,一年年的中秋节过去了,伴随的是我们一岁岁地长大。然而天上的月亮依然皎白,地上孩子们手中的烛火依然在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