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蹉跎经典读后感10篇
《十年蹉跎》是一本由姜洪军著作,科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年蹉跎》读后感(一):专注,才能追求卓越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讲微软这十年来的蹉跎,感觉是以《创新者的窘境》为基调的。我感觉我得滚回去读一下这本书再滚回来看十年蹉跎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不过我觉得说微软这十年是蹉跎的也不太准确。它的核心业务一直稳健发展。Window仍是PC的主流操作系统,书中提及的松动王朝基石的linux也并未撼动其地位。office系列软件也是市场主流。
而在搜索迷局中未能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趋向、未拼成的音乐版图、在社交沙场中屡败屡战又屡败,又蹉跎于智能手机市场,并不能算是微软的失败。正所谓样样通,样样松,能够专注于一个点追求卓越已经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了。
样样松也应该是IE、微软在线没落的一个原因。当年网景浏览器崛起之时,微软靠对内的铁血政策、对外巧取豪夺,攻占了浏览器的天下。但自IE6以后,便一直停滞,才会被火狐、chrome等后起之秀轻松超越;微软在线也没有获得管理层足够的重视和投入,所以无法跟facebook、twitter抗衡。
微软的蹉跎毋宁说是因为它什么领域都要插一手,精力分得太散,以至于它无法追求卓越,使它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互联网世界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乔布斯则始终追求的是用户体验,而不是像微软那样,别人做什么它就马上跟上。
这也给中国的山寨之王——腾讯提供了一个前车之鉴:你可以什么都做,但更要抬头看路,别邯郸学步,丢了自己的老本。
也并不是说盖茨没有远见。平板电脑的概念就是盖茨提出来的,只是当时市场并没有达到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所说的临界点,并不成熟。最后反而成为了ipad的嫁衣。
盖茨的远见如此地平摊在这么多东西上面,无怪乎微软在后PC时代会处于落后的地步。还是让我们期待一下window8在平板世界的表现吧。
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你别想同时做好很多事情,这反而会降低你的预见力。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专注,才能追求卓越。
《十年蹉跎》读后感(二):敬而远之的世界
《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应该算是一本同类书籍里最好的但喜欢走走题的书,应该有很多读者和我一样,对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相爱相杀其实并没有多少兴趣,作为一群极其“古板”的人,苹果和安卓操作系统我们完全不知为何物,去量贩型大超市看到他们的销售门店穷极无聊就算读广告也不愿意走进去看一看,当人手一台爱疯的时候我们仍然在用老式手机,即便要换新的,对不住,触摸屏也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尽管我们的收入不低也没有大支出,仅仅因为我们对“享受”生活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还深深的畏惧被变成“自由的奴隶”。
其实,从这本书中,我深感兴趣的东西是小人物如何经过拼搏终于从庞大但是看起来“已成定局”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前段时间在大陆闹的沸沸扬扬的“谷歌退出”事件,谷歌的诞生原来是被当成一场笑话来看的,几个年轻人向世界最初的诞生宣言不过是在一块白色的床单上用不同颜色的尤其刷出GOOGLE这个单词的每个字母,并在下面排上一排黑色的小字“下一代搜索引擎”。当时对街看到的“挨踢”街资深人士只给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评价。未曾想,在他们以为既定结局的市场中谷歌不断的做大做强,成为翘楚,而他们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于杨致远的雅虎按年支付的搜索技术服务费,等盖茨想要并购时才发现代价甚高。
回过头来看盖茨和乔布斯,我对乔布斯的嫌恶来自于自己同胞们对他的尊奉。当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让人甘之如饴对之顶礼膜拜并自称脑残粉的时候,我难以想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盖茨退休了,化身为慈善大虾,人们似乎都忘记了被称之为微软最大败笔的“vista系统”,乔布斯挂了,但他的拥趸却遍布世界,被啃了一口的烂苹果还在令人战栗。在信息世界里几乎都是这样,至今仍健在的盖茨,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还有许多曾被他们踩在脚下叱咤风云一时的大佬们的尸体,都已经宣布了在外行人看来绝无规律可循的世界里“成王败寇”会不时的失效,已成烟云的某个集团绝不会被人遗忘,因为曾经给予人愿景或是概念的技术。在这个最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反而有最经得起时间衡量、千金不换的东西。所以我们看不懂它,畏惧它,还要敬而远之。
《十年蹉跎》读后感(三):坐山观虎斗
美国西部时间2012年3月7日上午10点,苹果第三代Ipad发布会在旧金山举行,而到了10月26日,苹果就又召开产品发布会,发布了配备A6处理器、“闪电”接口和拥有两倍于前作Wifi连接速度的第四代iPad,虽然苹果公司对于技术超越的追求令人赞叹,但这也让世界上的一些果粉对于其高昂的价格和短暂的更新周期略显不满。苹果公司的这一行为也许是对于微软公司在6月19日推出的全新产品surface平板电脑做出的积极反应,更为巧合的是10月26日,正是微软在中国市场首发这款产品的日子。
苹果和微软的争斗已经历时多年,也许最初微软对于苹果这个小兄弟还嗤之以鼻,但现如今双方已经成水火不容之势,“要指出微软的不是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这是苹果创始人史蒂夫 乔布斯曾经对微软做出的评判,这里面当然有其立场问题,但更多的却包含了自信与霸气。
微软这一庞大的公司是如何崛起,如何发展,又是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做出决策和行动呢?姜洪军的《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这本书就讲述了微软公司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当然,大部分都是微软遇到的挫折和挑战,这其中有轰动一时的微软公司被控垄断案,在这期间,微软曾经面临被一分为二的风险,也有峰回路转之后的欣喜,不过反垄断的大刀自此就一直悬挂在微软的头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书中还提到了注入VISTA大败局iji平板电脑做嫁衣等事件,本书总体上处于贬微软赞苹果的基调上,就像作者在前言的最后说到的,本书的目的也是分析微软王朝在过去10余年中的发展历程,对苹果公司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未来的走向有着清晰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作用。
作者在前言中对于写作目的的阐述,我并不太赞同,整本书对于微软近十年的发展详细生动地介绍,对于读者了解这个科技帝国面对种种挑战时的应对与抉择大有裨益,但这一发展历程,对于苹果乃至整个科技产业有着多么清晰的指引作用,我却不怎么看到。因为苹果、微软,甚至整个科技产业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他们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让文化交流也变得快速与直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的需求也是在飞速变化的。科技公司不仅仅要适应人们的需求变化,更应该立足创新,力争引领需求潮流,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过去十年的发展,去判定微软王朝是否走向衰落或者苹果公司必将胜利,还为时尚早。
《十年蹉跎》读后感(四):书上的微软
正当由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操作系统 CPU”联盟“Wintel”垄断市场,横扫全球,获取暴利的20世纪末,甲骨文的CEO埃里森却说出这样的‘盛世危言’或者说是‘诅咒’: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凭什么微软不会?这位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的指挥官一直在与微软对抗,多次和盖茨针锋相对,互有胜负。时间走到了2012年,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微软这位曾经的互联网世界的主宰,却像个迟暮的英雄,挺着臃肿庞大的身躯,蹒跚独行。过去的十年,微软错过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社交网站等等的互联网新浪潮,更是面临着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新老对手的强有力的冲击。
盖茨说过:我们相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在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或许早期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促成了微软的崛起壮大,但越来越难以管理的庞大组织和缺乏创新的文化土壤或许正在成为微软的致命伤。正如埃里森和乔布斯等人所认为的,盖茨和鲍尔默更像是商人而不是创新者,乔布斯他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生活而去创新,而微软却只有当在某个领域出现敌人时才会进行技术研发以期打垮对手。正是网景在互联网领域开发出导航员浏览器侵蚀了微软的市场份额,微软才决心开发自己的IE浏览器来对抗。而当它成功肢解网景后也就在浏览器方面减少投入,更新越来越慢,功能越来越差。
更糟糕的可能是微软内部的内斗和人才流失。当一个小组开发出能使分辨率提高,屏幕显示更清晰的技术时,另一个小组为了表示自己的观点正确却会让使用这个技术的电脑的办公软件启动缓慢,使用困难,导致这一有用的技术微软十年以后才得以应用。又如微软内部的一位技术员发现了搜素关键词广告业务的巨大商机,希望公司采用时,也是由于内斗,这位技术员被迫出走微软。而在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神奇小子——谢尔盖 布林和拉里 佩奇创建谷歌,正是凭借这一业务大发利市,成长成微软的死敌。
有人评价说微软克敌制胜全靠“三板斧”:首先是复制,然后是依靠捆绑软件,实在不行就把你的人全挖走。不知是不是因为对在1997年面对美国联邦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差点被一分为二,以及随后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一系列司法指控心有余悸,微软渐渐失去了早年的意气风发,必致对手于死地的锐气。当年在IE浏览器研发成功的时候,微软的员工们会“夜袭”网景总部,翻过围墙,竖起几米高的标有IE浏览器图表的牌子向对手示威。而盖茨面对对手时甚至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可以购买你们公司20%的股份,也可以是更多,甚至我可以亲自操刀把你的公司送上西天。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微软挖光对手的人才,而是对手在挖微软的人才。当一位高管向鲍尔默请辞时,鲍尔默说:告诉我,你不是去谷歌?当听到肯定的回答时,暴躁的鲍尔默操起身边的椅子就扔出好远。而2005年微软的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出走微软加盟谷歌,微软虽然提起诉讼,去最终败诉。曾经盖茨说过:我们不必成功,只要其他所有人失败。但纵观这十年,微软在对外并购,技术开发,市场竞争中却是少了许多锐气。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说过:当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一片硝烟弥漫,只有真正的领袖能带领军队找到胜利之路。一位睿智英明的领袖无疑能带领公司起死回生,再造辉煌,正如1997年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带领同仁凤凰涅槃。2008年盖茨隐退,微软公司高层换血,随后公司进行整顿,改革。我们有理由期待微软重现辉煌,毕竟经过这十年蹉跎,在2011年的公司半年报上净利润和总市值还是达到历史新高。
(姜洪军的《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读后感)
《十年蹉跎》读后感(五):鱼肉刀俎
鱼肉刀俎
偷爱警/文
从DOS系统,到现在windows系统。微软走过的路,我们都是见证者和亲历者。在软件路上,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受用的一方,却很少去真正的理解,软件背后的楚河汉界。一场有趣而严酷的厮杀,在战场博弈之下,微软显示出的强大和柔韧,都是前辈和后背无法超越和匹敌的力量体。文题目,十年蹉跎,有点刻薄的意味,却深刻的挖掘了十年微软的盘踞历程,在这段路上,有死伤,有恩怨,有进步,也有停滞不前。微软在骂声与赞扬中长大,面对惨烈的业界竞争的时候。微软依旧可以成为,屹立的翘楚。领航于业界榜首。它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也是游戏的裁决者。
资格老,差不少。一股老身板一亮相。既是没有横刀立马的凶狠样,也足以震慑八方。微软就是这样的一幅峥嵘。老态尽显的微软,还能独挡多久,很难说清楚,却可以从它蹒跚的步伐中,窥其经脉。
微软从婴儿期的时候,有盖茨的激情手段。有当时的时代元素,特有燃点。社会急需要一种创新力,来打破常规化的交流平台。微软由此来看,绝对的先驱者。而在成长过程里,微软不断的吸收各种营养,多数都是外涉营养。很少进行母体吸允,微软是个奶水不足的孩子,吃百家饭长大。而且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断的争取别人口中的食物,微软觉得,这就是最初的竞争压力,生存环境压力。
作为要活下去的人,就需要一种活下去的力量来支撑,微软不断的抢食争食,开始学会用手段,来一点点搜罗想要的实体。微软用社会经验和所学的本事,压制对方,完成妥协和让步。微软不断的武装自己,丰富自我的内涵价值。
随着社会展示体的转变,微软遇到了瓶颈,从创新性的团队,过渡成为鲨鱼式的猎奇。无需创新,只要不断的猎杀对手,填饱自己的胃口,就可以活下去。而今来看,微软显然在臃肿的体态下,逐渐远离猎杀的能力,它老了,有点养尊处优的惬意。
空前的挑战,盖茨老了,开发团队早已分崩瓦解,提升微软价值,落到新一代软件人的身上,而盖茨身上的特殊元素,并没有流淌进微软的血液里。微软在吸纳和吞噬中,患上了一种占有病,开始用商业化模式,调整软件研发的不足,用市场业绩,完成生存的调剂。甚是可笑的态度变形,一个搞软件的龙头企业,居然开始玩商业战略,没有考虑产品本身的前景和蓝图,而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差异,盖茨退下,或许也有黯然的感叹,微软病的不轻。
多年的苦心经营,换来的是玩墙角,别人的衣服好看,强硬的理论一番,多少钱,出个价,上手就给扒下来。不管合不合身,喜欢就要毫不留情的夺取。微软寻找的嵌入式价值,带动了微软的强悍。长期保持一种更新的状态,以大鳄的口吻,约束着业界的神经。鲍尔默的经营模式,更有商业味道,价值体系得到巩固和完善。但微软不过是整个商业体系中,一个运作的手段,不具有实体效用。“微软”利益环节上的名词而已。鲍尔默看中业绩。微软成为印钞机和点钞机。即使没有过硬的软件产品、软件升级。
微软依然老态龙钟,稳坐钓鱼台。跺下脚都会颤一颤。软件不是饱和性的产品,需要不断更新和添加,才能丰富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软件行业没有捷径可走,厚重殷实的微软核心,不过是拼装的集成杂碎,满足多元性能的操作模式。时下,微软除非重新找到下一个盖茨,拯救微软的生命,但现在来看,已经不可能。
后起之秀的软件Linux、Google、火狐、Facebook都是如数家珍的最前沿、先锋软件。硬件的IBM、Apple、Kinde也在分羹着微软的蛋糕。微软四面楚歌的景象,很像当年那些被撂倒的对手,从他们的身上,微软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盖茨老了,他应该歇歇了,鲍尔默太功利了,也该放弃了。微软如果可以延伸windows系统的研发,或是另起炉灶,产生新的操作系统。抵御或击败,各方的攻击策略,会更有实力和效力。现在需要做的,尽快完善内部的漏洞补救,以及软件研发,枯竭停顿,产生的螺旋空洞。从自身的内部找病因,可以除去病根,可以更加合理的吸收阳光的辐射与光照。
人为刀俎,吾为鱼肉。微软以前用这个信条来称雄,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鱼肉变了微软自己。顺嘴说一句,Google将称雄业界,看好Google。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