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寻找城市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4 14:49:13

  《寻找城市》是一本由陈曦著作,58.00元出版的2011-12图书,本书定价:24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城市》读后感(一):平淡的建筑旅行笔记

  作者文笔比较散文些,让人不由自主的走入小资的文艺范儿中,但是却与我当初被“建筑师的欧洲旅游笔记”而吸引的想法不同,建筑引导相对少些,其实大部分重点还是在主题后面“旅游笔记”。

  这里是我个人的期望,而且我看了下作者旅行的时间,基本不长,所以就在主要著名的建筑景点诠释了下他的感受,我个人认为只是个著名 成功案例的体会随笔而已……

  我个人体会有点两者没有着边,旅游方面没有写的到位,建筑笔记也没有透彻!也许是我个人想太多了。

  《寻找城市》读后感(二):建筑师眼中的欧洲城市

  青年建筑师陈曦是个有心人,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有机会到丹麦的BIG设计事务所实习,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他走访了欧洲不少城市。他的旅行,着眼点主要在建筑和城市。这本书记录了他在欧洲探访建筑和城市时的行迹、感想。

  作为一个观者,他打开了自己所有的记录可能,如今以文图并茂的方式现给读者:优美晓畅的文字,精彩的摄影,甚至后期的图书编排,他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而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理解,自然也值得广大建筑师,尤其是青年建筑师、建筑专业学生去体味。

  这本书可说是图文俱佳,很值得一读。读罢,不能不萌生背起包去欧洲走一圈的迫切愿望。

  书已上市,这里有售: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98493

  《寻找城市》读后感(三):一名建筑师的观察笔记

  意外的拿到这本书,然后一口气熬夜看完。

  笔记写得挺好,带领读者领略建筑的精巧与美。叙述简练,绝不拖泥带水。不会像普通游记书那般拖沓。图片拍得同样精彩,觉得文字深一点,就结合美丽的建筑或者手绘图一起看。

  有的篇幅很短,甚至只是一段话。像我这样的建筑门外汉,要去翻查资料才能看得懂。建筑跟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借着这本书的启蒙,我会去找更多关于建筑的书。

  除了建筑设计带给我的启发,书里的青春、热情也震撼到我了。不管什么年纪,总应该做梦,并且努力追梦

  摘录一点作者博客上的文字,也是书上让我印象深的几个建筑:

  “以前被人问道最喜欢哪个建筑,往往就噎住了。。。默默地想,照片上看起来帅能算是喜欢么?

  现在再被人问起,会觉得有那么几个房子可以提。

  “除了悉尼歌剧院再无建树”的伍重做的小教堂,很迷人的光。

  “伪建筑师”卡拉特拉瓦做的图书馆,坐电梯上升时的视觉变化。

  布拉格deer moat谷底“仿佛若有光”的隧道。

  妹岛的Rolex Center里各种坡上的沙袋。

  vals浴场里黑暗深处的甬道。

  千禧桥迫人回眸的那个转折。”

  《寻找城市》读后感(四):建筑师客串摄影师

  书皮封面上很大一个宣传点就是,作者是一名建筑师。这个点,让人觉得,可能会从书里面了解到一些其他游记没有的对建筑专业分析的视角。

  里面的插图确实要给本书加加分,作者不仅是个建筑师,还TM是个摄影师!(我的感觉)

  字的内容方面,不像那种教你怎么玩,哪好玩的具体细节,攻略,秘籍。反而更像宣传册那样,作者以自己的角度,审视着各个城市里的不同建筑,行文风格比较像林达的《西班牙游记》那样(不知道书名记错没有……)。

  还有就是某些插图是作者手绘的草稿,这些图我觉得帮助我更立体全面的认识了那些建筑的功能,格局,外观。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对我来说,值得一提的是

  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很大不同就是,哥特式的房顶都是尖尖的,而罗马式追求较平一点的顶。

  意大利每个城市,好像都有一个中心广场。

  西班牙有个小城,上下半城全用基本用长而蜿蜒的电梯联通,既有美感又不失效率。

  德国人某些方面还是很先锋开放的,教堂都可以是现代建筑,而且特有设计感。

  最后,作者没去法国。

  《寻找城市》读后感(五):城市线索

  意大利:罗马广场遗址,小城维罗纳,梵蒂冈圣彼得堡大教堂(非意大利),万神庙,坦比埃多,圣卡罗教堂(彼洛米尼),罗马小体育馆(奈尔维),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威尼斯书店:“最美的书店”,佛罗伦萨大教堂(伯鲁涅列斯基),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阿诺佛.坎比奥),锡耶纳田园广场,锡耶纳大教堂,锡耶纳老城小街,蒂沃利“百泉宫”埃斯特庄园,哈德良别墅。。。

  捷克:布拉格鹿之谷隧道(约瑟夫.普莱斯科特),舞动的房子(盖里),穆勒别墅(路斯),图根哈特住宅(密斯),小城克鲁姆洛夫。。。

  葡萄牙:圣朱斯洛电梯,里斯本世博会葡萄牙馆(阿尔瓦罗.西扎),奎卡电车。。。

  西班牙:高迪的房子,圣家堂,巴特罗住宅;托莱多城。。。

  波兰:克拉科夫。。。

  德国:威廉大帝纪念教堂,波茨坦广场,索尼中心,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李伯斯金),柏林国会大厦,柏林国家画廊,柏林公寓(柯布西耶),柏林马蹄形住宅区(布鲁诺.陶特),柏林爱乐音乐厅(夏隆),柏林中心火车站,圣科伦巴教堂,魏森霍夫博物馆(柯布西耶),斯特加特美术馆,宝马中心,奔驰博物馆,保时捷博物馆,慕尼黑的地铁站,“五个院子”,耶稣之心教堂,安联球场。。。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千年桥,泰特美术馆,千年穹,金丝雀码头,巴斯浴场。。

  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strogen大街,kingo house(伍重),巴格斯韦德教堂(伍重),山住宅,VM住宅,丹麦土楼(哥本哈根大学学生宿舍),路易斯安那美术馆。。。

  瑞士:苏黎世湖,提契诺山区,日内瓦湖,stadelhofen车站(卡拉特拉瓦),苏黎世大学法学院新图书馆(卡拉特拉瓦),阿尔卑斯山谷浴场,洛桑联邦理工学习中心(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巴塞尔廷圭利博物馆,维特拉中心,维特拉家具博物馆(盖里),贝林佐纳的大城堡、蒙特贝罗城堡、萨索.科尔巴洛城堡。。。

  《寻找城市》读后感(六):读一座城,看街角,看窗格,看扶手梯,看过客的你……

  “这城市不会泄露它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在窗格子里、在楼梯的扶手上、在避雷针的天线上……” ——[意大利] 伊塔罗·卡尔维诺阴差阳错,从事的行业莫名地与建筑行业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今年起开始关注起这方面的信息。但枯燥的学术资料,对于我来说,实在乏味,不忍勉强自己陷入如此困窘的状态(一定程度我也是太纵容自己的任性),当瞥见这本建筑师写的旅行笔记,正合心意。

  我甚是爱读旅行札记文本读物,也曾痴心妄想当一名行走的旅游编辑,行行摄摄,文字随心记录。后来也困于现实生活实际带来的压力,暗暗压抑了这个念头。我犹爱看一名女作家陈丹燕写的旅游笔记,读起来简直是享受,女性的文笔更是细腻烂漫,笔下生之感,有一段时间着迷于寻找她的书来阅读。

  旅游笔记,通常以自述的口吻,剖白地记录所遇所闻,再配以现场照片,很大程度带来一定的真实感。作者陈曦是一名建筑师,自带理科生的理性思维,文笔白描到位 ,少了几分矫情文人的文字游戏做雅兴,做到了好好说话(接触人多了,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无法好好说话,甚至觉也无法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一件事)。作者文章信手拈来引用行业名人建筑,让我读来甚是费解,胜在我好奇心甚,一边读一边搜,不忍错过作者眼中任何一种美。再次感慨,隔行如隔山,山的那边还是山啊……此书让我感觉自己也好好体验了一番城市建筑之游,这是文字的魔力之处,在此对作者表示感激。

  以下回顾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建筑。

我最喜爱的,莫过于威尼斯的“最美的书店”。

  那就是我理想中想要的书店的模样!周知,威尼斯是个浪漫的水上城市,灵动如少女,业内业外对其的赞美不绝于耳,人们也常常感叹这个水城存在的奇妙。摘取作者描写部分文字:

“威尼斯有一家特别的书店,它的招牌式用一块A4大小的纸板,歪歪扭扭的写着"The Most Beautiful Bookstore(最美的书店)",它的特别不是在于她的藏书丰富,也不在于有多华丽的规模,而是以船为架,以河为门,它的装书的容器绝非普通的书架,而是很多条贡多拉(威尼斯尖船),或置于地上,或吊于空中。斑驳的船体并不华丽,却有一种奇异的场景感,仿佛我们行走在水中,而非路上。 书店的尽头有一扇开敞的门面向运河,探头望出去时运河两岸美丽的景色,而河水竟只低于地平面10cm,于是我们不难想象,当河水高涨的时候,一艘艘载着书的贡多拉真的会成为威尼斯的水上流动图书光。我们也不难憧憬知识和只会如何随着威尼斯涓涓的河水流淌进千家万户。”

  那时何等动人的画面,作者对这个地方描写的篇幅很短,却令我心驰神往。有生之年,盼能到达威尼斯水城这家书店。

第二个建筑,瓦尔斯(Vals)温泉浴场。

  这是一个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浴场,扎根在此的房子,其建筑的坐向、侧面起伏决定于天然岩石层的连续排列,故看起来是非常硬朗的线条,就像阿尔卑斯的硬汉。山坡被草被覆盖,连绵间绿意盎然,山脉永远是生机蓬勃的。浴场的服务员不提供平面图/导游图,而是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提供平面图纸或者官方路线,而是希望你们能以探索的方式独特地体验这样一座建筑”。他使用了“探索”二字值得玩味,我和作者都好奇了起来。

  浴场是由很多石屋组成,不同石屋是由混凝土构成的交通空间,有些地方则是用玻璃隔断,这里几乎只有“水路”,以水路通向室内浴池或室外浴场,与威尼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差别在于威尼斯是用贡多拉,瓦尔斯是靠人游过去。封闭的空间里,迂回曲折,水形成唯一的交通路道,只能靠游去探索别有洞天的风景,大大满足了我一种末日逃难冒险的快感。当然,不要忘了这里本应该是一个让你闲适舒服的空间,温泉浴场,你仍可以感受到水的轻微律动及温暖,让身心彻底放松吧。

第三个建筑托莱多扶梯

  惊喜的是扶梯的雨棚设计别出心裁:建筑师使用悬臂混凝土板建造出融入山体之中的植被屋面,乍看之下,扶梯隐藏在山坡之间,不突兀地破坏山城的景观,扶梯似乎隐形了,这种现代机动化设施与古城的和谐融合,也颇招人喜欢。取于景,融于景的理念,让我想起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

第四个建筑哥本哈根大学学生宿舍

  这是一座围合起来的圆形庭院,我对它印象深刻,缘由是它造型酷似中国的经典建筑“客家土楼”,除此之外,它的凹凸外观也像一座巨型书架,仿佛随手就能从楼宇中拿下一本书。

第五个建筑是BIG住宅

  叠落的山住宅,层叠起伏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里面,那是建筑师智慧的凝练。你可以联想地中海建筑高低错落的布局或者是中国四川甘孜州的“色达”,私以为,后两者更加惊艳和壮丽。

第六个里斯本老城

  作者用了似曾相识,这个词对我来说恰到好处,砖红色的瓦砾,柠檬黄的墙身,要可知道,在我的故乡海滨一带几乎都是这样的建筑。

“里斯本,陆地之终,海洋之始,这个欧陆最西端的城市,便可尽览浩瀚的大西洋。”

  是否读来甚是熟悉?湛江,陆地之终,海洋之始,这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尽头可尽览浩瀚的太平洋!我几乎要认为,里斯本就是欧洲的另一个“湛江”……

  但我内心,某种程度上我对这种相似感心生失落,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读到一座城市的抱负,那么,我深爱的城市,它的抱负是什么呢?

  文 / blue

  此文极为主观,仅作读后随想分享

  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巷一横路”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