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在黑暗中绘画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1-09-02 13:36:56

  《在黑暗中绘画》是一本由贝蒂·艾德华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一):值得阅读

  还不错的书籍,普及艺术家思维的最好选择,我绘画也有多年,一共购买了贝蒂色彩学的全套书籍,对我的帮助很大。首先内容的细分与思维的解读更深入人心。这是多有意思的艺术类读作。

  还不错的书籍,普及艺术家思维的最好选择,我绘画也有多年,一共购买了贝蒂色彩学的全套书籍,对我的帮助很大。首先内容的细分与思维的解读更深入人心。这是多有意思的艺术类读作。

  还不错的书籍,普及艺术家思维的最好选择,我绘画也有多年,一共购买了贝蒂色彩学的全套书籍,对我的帮助很大。首先内容的细分与思维的解读更深入人心。这是多有意思的艺术类读作。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黑暗中绘画》是我阅读贝蒂?艾德华的第二本书,这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以其对于绘画的独特理解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在上一本书《五天学会绘画》里她便将其理念灌输给读者,那就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也同时学习控制自己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通过转换左右脑思维模式,不断深入地挖掘实物本质,绘画也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在本书中,贝蒂沿用了转换思维的技巧,用更为细致和专业的方式教导大家去进行绘画。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新鲜而有用的小技巧,比如在临摹他人画作的时候,将原画倒转180度,转换视角,照现有线条进行描绘,当画完倒置重新审视的时候,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运用思维转换进行绘画的案例。当被临摹的画作被颠倒的时候,人们的固定思维范式被打破,就会寻找新的着手点,那么仔细观察便成为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这就为临摹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技巧,还有转变思维的方式,只有经常跳脱我们业已熟悉的范式,学会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相信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三):见所未见的绘画教程

  选择这本《在黑暗中绘画》,是因为上一本《五天学会绘画》留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一直以来,我都对所谓五天学会绘画,三天学会英语,或者喝茶睡觉都能减肥的说法嗤之以鼻。在现代社会,人类不劳而获的心理在科技进步的支持下无限膨胀,或者直接一点说,又懒又傻的家伙是越来越多了。

  若真的如此容易,达芬奇坚持画鸡蛋岂不是个笑话?明星们节食加运动岂不是无知?寒窗苦读的学子是因为智商不够?然而许多人却依然愿意上当……

  但在作者笔下,绘画的技巧分解开之后,看似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神奇的绘画,就这样变得平易近人起来。也许仍然无法在五天内学会绘画。然而,whatever?足以带你进入这扇神奇的大门……

  所以抱着对《五天学会绘画》的好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在黑暗中绘画》。

  果然不曾令我失望。比起前一本书,本书里的观点更加惊世骇俗一些。

  学会倒着画?

  这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吗?

  画情绪?

  古人说画鬼最难,鬼尚且难画,何况虚无缥缈的情绪乎?

  让左脑退出?令右脑复苏?

  这是不是有点过于神棍了?

  然而和蔼可亲的贝蒂艾德华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这些一点也不神秘,照着教程一步步地做,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独特的绘画方法。

  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书有着过多的云里雾里的理论,本书倒更像一本教科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读者完全可以按照书里的安排一步一步来做,简洁明了,方便易行。

  至于封面所写的苹果、IBM、迪斯尼、通用电气等500强企业创造力培训用书,这些扯淡的介绍,自然是被我无视了。

  一本有诚意、有用的、操作性很强的绘画入门书,比什么不强呢?

  为什么要鬼扯什么500强企业?

  无视这些愚蠢的介绍吧,我们只要知道,它是一本不错的绘画书,这就足够了。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四):有明才有暗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读过《五天学会绘画》吗?如果读过,那以下的内容你可能更容易懂。如果没读过,也没关系,你可能没拿到那本书先拿到这本了,通过这本书你也可以学到和那本同样的东西。

  同一个作者的书,有必要比较一下。我是先看《五天学会绘画》的,大部分人应该也是先看《五天学会绘画》的。那么再看这本书,是想看什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觉得之前那本书好,学到了东西,这次来看一下有什么新知识新招数可以学。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和那本书差不多,无非就是教你怎么绘画。你在那本书学到了从无到有、从不能画到能画出来,在这本也可以学到。纵使教学内容差不多,但表述还是有差异的。

  书名说“在黑暗中绘画”,其实原名是《Drawing on the Artist Within》,完全不是这么译啊。“在黑暗中绘画”只是书中序言的标题,中译本拿来作为书名而已。如果确实要直译书名,我译不出来,但意思我猜大概是“像艺术大师附身那样来画画”。

  在黑暗中,说的是读者们,同时也说的是作者自己。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绘画中,不断探索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她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着的。这本书比前一本书写得晚,作者的笔法和想法也和之前有不一样。

  如我之前所说(请移步《五天学会绘画》的书评),那本的文笔并不好,好的只是她给出的想法和方法。到了这本,笔法比那本更成熟更老练,也更精确和清晰。但只限于前半本书。

  后半本书作者就开始凌乱了,经常说了一大堆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而且作者试图把同样的内容换个方式说出来,但事与愿违,换是换了,但还不及前面那本说得明白。《五天学会绘画》毕竟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血,是由她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最有效的方式构成,无疑里面的教学方法都是很能调动人的,而且全书的组织结构也很完整流畅。不像这本,主体脉络不够清晰突出。

  这本书的内容乍一看像是加了很多新的东西,但都只是为了说明同样的道理,没关系啦,就当加深印象好了。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五):在绘画中成长——读《在黑暗中绘画》

  从小到大,对于纯粹的绘画似乎兴趣不大,但是对于漫画的创作倒是情有独钟,自从接触过动漫之后,自己也常常会尝试着去画一些动漫人物,想着如何将这些人物画的美轮美奂,可是从未学习过专业绘画的我怎么也没办法画出美妙的动漫人物,这是我至今为止的一大遗憾。

  选择《在黑暗中绘画》这本书,是因为宣传中所写“五天学会绘画”,当然,后来才发现这是一次视觉误差,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出过一本书名字叫做《五天学会绘画》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是个诱惑。而如今这本《在黑暗中绘画》所讲述的却是另一种内容。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习惯使用右手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事务,而很少会有左撇子——即使用左手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的人。在各种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下表明,我们使用右手,开发的是左脑,也就是控制语言的一半大脑,而我们并不常用的左手,开发的是右脑,也就是控制空间视觉以及创造力的另一半大脑。而有研究表明,实际上我们人类所开发使用的大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开发使用右脑便成了许多人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这本《在黑暗中绘画》的书的封底便有这样一段话“五天画情绪,五天左脑换右脑,五天开发创造力”,这句话很是诱人,作为一个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来说,很希望能够同时开发一下自己的右脑,提升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通读这本书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这本书中所着重介绍的是如何通过绘画来提升创造力,而不是如何绘画。比如说,倒着画。这点其实比较困难,对于一个连绘画基础都没有的人来说,似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实际上,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所谓的倒着绘画,并不是要求你画的有如何出色,而是一种练习思维的方式,摆脱了惯常的左脑独立思维的方式,以倒着绘画的方式,来联系右脑共同使用,共同思考的思维方式。

  在书中还附赠有一张可以练习的画纸,在读者充分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时理解作者所讲授的内容之后,便可以自己尝试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创造力,开发我们的右脑。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六):抓住灵感的方法——Leo鉴书(73)

  每个人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候,就是所谓的灵感。如何抓住灵感是本书讲述的重点。

  书里讲述如何从灵感到创造的过程:初步灵感、积累、孵化、启发、验证五步。之后又说了如何通过线条和绘画实现创造。本书最后作者道出的全书的主旨与核心:一个人想变得更有创造力,就要进一步发展大脑中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那部分——大脑的视觉感知。学习用艺术家的方式看事物是一条通往获取更多创造力的大路。从多发明创造者在自传和笔记中非常清楚地指出:视觉性、感知性的过程是最直接提升创造力的路径。

  书里也提到“天才与练习”的问题——只要努力编辑,目标终能达到。书比较靠前的位置提了一个阅读能力的例子,老师放羊式教学(其实是基本不教),谁会了就说谁有阅读天才;在后面作者又提出了灵感需要激发,阅读与绘画是孪生兄弟的概念——意思是能读的人,如果努力练习也能画。也许并没有什么天才,他们背后都是不断刻苦训练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书是一本讲如何绘画的书。其中有鼓励之情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我自认生活和工作中不是个怯懦的人。但在绘画方面却即使不敢迈出学习的脚步,也谁是怕人笑话,也许是儿时的挫折不愿意提起,总之一直想画的我小学毕业之后最没拿起来画笔。客观的说,作者的系列图书帮我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其它几本我都有),最近我已经能每周坚持画几个小时了。虽然仍然自己都看了着不好意思,但总比止步不前要强很多。在此特别感谢作者!

  一个作者的书总难免有所重复,本书与作者贝蒂其它作品重复不超过20%,应该在读者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贝蒂?艾德华博士的其它几本书我都有,基本一本里面附张DVD。里面是她本身亲自讲“如何画画”,做为此领域30年前就成名的人物,她语气平和的娓娓道来亦如书中的文字让我信服。张索娃的翻译也很到位,好像这个系列的书都是她译的,从文字顺之外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份从容。在当下这个喧嚣的时代实为难得。

  无论是想拓展下自己的思维、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还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绘画技能,本书都值得一读。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七):画出心情画出灵感

  以前读过作者的《五天学会绘画》,曾让我受益匪浅,如今看到这本《在黑暗中绘画》,立即喜欢上。《五天学会绘画》主要教人们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去绘画,如何掌握简单且有效的绘画技巧,并在短期内实现学会画画的基本技巧,增强人们绘画的信心。本书不仅详细指导画线条、练签名、画脸、画手、画阴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画出人的情绪,画出事物的内涵,画出人的心……

  我们知道,人类左右大脑使用两种根本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词汇性的,分析的和连续的,由左脑负责;而另一种是形象的,感知的和刺激性的,由右脑负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学会更好地看事物,以至于不能绘画。作者首先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如倒着临摹一幅画,这样我们不会受到这是“手”这是“眼睛”等词义的干扰,更专心于线条、空间的本身,让左脑空闲下来,用右脑代替左脑工作,发挥右脑潜能。

  书中绘画教程中的练习方法可操作性还是挺强的,按照作者的方法循序渐进,绘画水平进步明显,真正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更用要的是,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重新找回了学习绘画的信心。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仅学到如何绘画,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学习如何绘画,可以学到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事物,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一旦踏上绘画的征程,就会很自然地经常转换到用艺术家的方式来看事物,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方式、感受和理解将会与以前大大不同。

  绘画是阅读沉默的孪生兄弟,只要你们眼睛还好使,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年龄大不,像阅读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绘画。当我们全神贯注于绘画时,深深入沉醉在观察事物的奥妙中,迷恋于线条、阴影之间,没有人打扰,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境界,绘画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恢复宁静。

  作者有着相当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教学心得,用简单易得的工具,独特的教育方法,带着我们进入绘画新的殿堂,使我们重新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用画表达出来,画出心情画出灵感,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八):人生的映射

  粗略的翻完之后就觉得很后悔,后悔没买作者写的另一本《五天学会绘画》,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得卖了。拿到书的时候我就仔细的观赏封面,尽管实际上看起来封面只是一堆乱七八糟意识流的东西,但仔细看你就会发现不少东西令你深以为然。比如封底上的“画出你的婚姻”,好的婚姻是简笔的八卦图,阴阳互补,很不错,确实如此。再看旁边不好的婚姻:两个碎纸屑懒懒的各自靠在一边。尽管作画的人并没有指出,你瞧,我打算用什么样的笔触体现这块纸片的质感,力图呈现出婚姻走入低谷的感觉,这都是些无聊的空话。但我们看着的时候,就觉得,对,不好的婚姻就是这样,看起来自是懒洋洋的而已,但其实各自都蓄起了一种恶意。下面一块还是简笔画,事实上,这本书里教授的几乎都是简笔画,如何通过作画提升自己的感知。8幅图体现不同的情绪。炸开裂似的愤怒、一缕青烟飏飏上飘表示喜悦、平和则是一根根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并无大起伏的波浪。第五幅图要求画出“人类的能量”,是一个感觉巨大的蜘蛛盘踞在网中间的图样,我登时感到无比恶心,但旋即又暴怒,恍然大悟,我充满了逃走的狂奔感,嗯,这也算是能量的一种吧。还有疾病,画面的下半部分是交差的线,上半则是黑乎乎的粗线条写意似的挥洒。这算啥,想了半天,哈哈,生病前世界是黑白的,生了病世界全黑了是么?正面的设计更让我觉得惊讶画的是一个老人坐在椅子上,重点是,对我们而言,这幅图是倒过来的。突然就想起一件事来,因为几乎每个老师无法在学生刚定下来就要开学这段时间内认识新生,班主任就会负责画出一张座位表。我常常对着座位表恼羞成怒,认为制表的人愚蠢的把表格上下搞错了,但每次仔细的对照一下后会发现其实别人没有错,可是每次一看见座位表就会冒出上下颠倒的想法来,问其他同事,他们似乎没有这种错觉,那我的问题究竟在哪呢?居然在书中翻出了答案……

  绘画毋庸置疑会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和许多其他的东西,作者自己也说在教学活动中能通过学生的画感觉到他们在作画时周围发生了什么导致读这个学生心情的影响,她用了一句名言,你知道的远比你想想的要多。后来一思考,确实如此,常常被法官予以采信的笔迹鉴定专家,其实也是这类读心术兼绘画高手之一吧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九):画心画情绪画自己

  看过这本书的上一本《五天学会绘画》,虽然对五天就能学会绘画的豪迈之语不以为然,不过,在看到《在黑暗中绘画》时,眼前一亮。肓人因为眼肓而其他感觉更加敏锐,于是,若是绘画时,蒙闭了双眼,绘画时的触角会不会更加清晰?排除了外在条件的绘画,让人期待会有什么样的光景。

  在这一部书里,作者继续通过实践探讨一个发现与再发现绘画的问题。虽然无论是绘画练习还是理论分析,都围绕着视觉感知、左右脑思维、绘画和创造力展开,但作者的行文丝毫没有既成系统的套路和术语束缚,不追求工具和技法,而测重于启发、引导和发现读者自己的绘画语言,开启如何绘画的本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表达,就是学会“看”画。

  有人会说,会看不等于会画,会看的人很有可能眼高手低,看到画不出。确实很多这种情况,但是如果连看都不会,即使会画,又会画些什么呢?这又有点陷入“把孩子扔到河里学游泳”还是“让孩子带着救生圈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之争中了。通过正规美术教育培养绘画能力,还是依靠孩子的本能或天赋自发修习?作者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每一个心底惴惴的人:如果你能用一支铅笔写好你的名字,你就能学会绘画。绘画第一步,和其他任何事情的第一步一样是要有信心。

  与其说传授绘画方法,不如说作者侃侃而谈他的一些绘画观点。画签名,画线条,画情绪,就是作者反复在讲的三件事。若你是正规美术出身,你大概不需看这本书了,因为不太适合你,以你的美术功底,画线条估计是小儿科。而若是普通没什么美术基础的人,我倒觉得这本书很有价值。书中有大量的黑白线条画,乍看也并不那么美,甚至有些还可以说是乱无章法,完全没有其他院校出的美术素描书中的作品美。但正是这些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慢慢让你拥有绘画的自信。这些貌似涂鸦般的线条,每一个人都可以画得出来啊。

  作者从解读一根线开始帮助我们解读更复杂的作品的思绪和情绪。但万事都由简开始,点线面,依然是表达的视觉语言,只是当你轻松从情绪入手试着用他们表达时,你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因此,我也说作者这种黑暗中绘画其实是画心画情绪画自己,用心而不再是用眼。

  建议和《五天学会绘画》一起看。

  《在黑暗中绘画》读后感(十):几笔晚晴图画

  一直喜欢绘画,那还是读小学的时期,我们一队年轻孩子,背着自己的帆布书包,装着画板,白纸,速写本,以及很多的颜料和笔,穿着球鞋,上山踏青画画。那时我的线条,总是歪歪扭扭,连自己都觉得不好看,于是将画画搁置很久,只是偶尔在书本上书本上凌乱的画。

  《在黑暗中绘画》不是一本简单讲述绘画技巧的书,它教你学会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培养创造力,用内心绘画。而这个过程,随着你一页一页的翻这本书,逐渐发现绘画的全新世界。

  作者告诉如何用技巧来哄骗左脑放弃工作,主动权转让给自己的右脑,全身心完全进入绘画的状态,你会这是一个充满灵性,又具有革命性的指南。绘画是一项很普通的艺术,就如同阅读一样,你会识字,就可以读书,而绘画需要你的手指与创造力。绘画,在作者的解释看来,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绘画。

  首先你要学会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跳脱而自以为是的框框。真正的去感知看的事物,沉迷进去再出来,给自己一个空间去想象,以梦为马,肆意驰骋。

  “初步灵感——累积——孵化——启发——验证”,这样一个“第一流”的公式要做到并不难,你要捕捉到灵感的每一个线索,进行联系,类比,从而成功将星星之火,燎原的不可收拾。

  关于创作过程,作者提到关于线条的“画签名”,“画情绪”存在玄机。签名,情绪都是视觉语言,你会发现自己所画的线条存在大有不同,那不是简单的一条线,而是你的内心想法,情绪波动。它们是搭建你创造力的桥梁,当你不断分析这些线条,就会掌握其中的灵感。

  当你开始作画,那是你最初的感觉,跟着它走,自然会有思想的火闪现出来,绘画也是一个即兴的过程,创作的事物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就看你如何用你的笔讲出来的。你会发现问题,边改边画。而最终的是发现画的内涵,不能让它徒有其型而无神。你不可能把一条流动的河转为静静的清河吧。当然,也要遵守绘画游戏的规则,学会修饰粗糙的赘余线条,灵活运用比例。

  这是一本极为精简的绘画技巧书,高效率的让你掌握绘画,虽说不能保证你成为画家,但保证你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画手。希望,你看了这本书,学会好好画画,画技精进。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