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0 11:53:49

  《小巫教你讲故事》是一本由小巫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2-1图书,本书定价:25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一):讲故事,不再是难题。

  很简单的故事书,用了午休2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

  小巫书中讲的给孩子按年龄来选择故事的内容对我比较有帮助。小巫说针对2-3岁的小朋友,最好选择叠加的故事,可以很简单,没有什么故事意义,主要是有韵律,反复地讲,让孩子知道下一个情节就要发生什么事,以此帮助他建立更好的安全感。

  稍微回忆了一下,的确如此。在我给2岁半的儿子买的绘本里,他最近很喜爱鼠小弟的故事,相对的青蛙弗洛格的兴趣就一般般了。因为鼠小弟内容太简单了,常常讲一个故事没办法令他睡着,而青蛙弗洛格的就相对长一些,所以以前我一直很喜欢给他讲弗洛格,要是还没讲完就睡着那是最理想的了,结果小人就不干了,硬是要听鼠小弟,一本接一本……

  本书里有好多小巫及朋友编的故事,三朵小、三只小羊类型的都很适合2-3岁的小朋友,讲了一次三只小羊以后,我发觉自己也能编故事了,昨天晚上还根据孩子最近的兴趣,编了两个故事:三个警察叔叔、五只小火车,孩子喜欢得不得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前阶段,儿子有入睡难的问题,一到入睡时间,母子就开始打仗似的。他抗拒,我强迫,每次都要让他哭着入睡。心想这样不行,就好好思考问题的根源,首先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态不对,然后就是上网找这方面的资料和书,于是入手小巫教你讲故事,几者相结合,终于入睡不再是难题了。

  现在儿子睡觉,前后15分钟左右,一般都能睡着,不超半小时。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二):关于故事的三个观点

  这本书里有三个观点对我特别重要,第一,不能用“亲子阅读”的图书代替讲故事,故事必须是“讲”的,不能照本宣科。在国外很受欢迎的图书翻译过来并不适合本土的孩子,所以不要迷信国外的绘本,故事应该根据你孩子的年龄、性格、当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设计。讲故事,应该脱离书籍,像远古时期人们将文化口传心授一样地去讲述,这样故事才会深入到孩子的心里去,而且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故事不能讲的太快,应该留下“包袱”,让孩子去琢磨去期待。

  第二,像格林童话这类的传说和宗教神话,其中包含了人类数千年来形成的一些文化隐喻和象征符号。像格林童话里反复出现的勤劳善良的人获得金子的情节,金子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并不是MONEY,所以不要担心这类童话会让孩子以为勤劳善良就会致富或者憎恨坏人就要手刃他们。

  第三,孩子比我们更接近我们祖先的智慧,只把故事讲给他们,不要把故事的寓意说破。孩子本能地能理解故事,故事一说破,其中的想象、象征就被破坏掉了,对孩子的意义和影响也被削弱了。因为无论是想象还是象征,我们跟孩子相比都差得很远。

  心想一下,确实是这样,我小时候读格林童话很上瘾,也总在头脑里构想身上披着一身金子的情景和各种各样的奇遇,但我从没想过金子跟钱有什么关系,我也不拜金。我一度担心孩子读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太多,容易形成“公主性格”,变得不切实际。照小巫说的,事实上在童话的结尾,王子公主、国王王后的结合往往预示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而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对此我还是心怀疑虑。不管如何,我不准备给女儿讲太多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的故事。

  另外,书中关于如何编治疗性故事的内容,对我也是全新的,而结尾部分用风火水土四型来区分孩子的个性特征,我觉得有点像迷信,不是太赞成。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三):不赞成把“第三章睡前故事”当作每日习惯

  这个本来应该放到笔记里面,但是豆瓣操作出问题过不去,就放这里吧。

  三、睡前故事?陪孩子步入梦乡

  我自己一般来说是不同意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我是觉得,睡觉就是睡觉,该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呗,睡觉之前,如果希望有亲子活动,我是比较支持亲子按摩的。

  我夫人刚开始不接受,后来在现实面前也慢慢认识到利弊之所在了,睡前不讲故事的“利”绝对大于“弊”。让孩子睡安稳了,才是最重要的,故事讲起来就兴奋,如果说,睡前就专门讲不让孩子兴奋的故事,那又何必呢,也很难操作。

  那么什么时候讲故事呢,最理想的时间,除了白天室内,还有一个就是散步的时候,这是从苏格拉底和孔子就开始使用的教育方式。

  小巫在她的书中,实际上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看她的睡前故事有特别的选择,不是什么故事都适合做睡前故事的,实际上大部分都不适合,所以这本书自己编出好些,很值得推荐。

  小巫书中编写的这些睡前故事,倒有点像催眠,把故事的情景转换,编得像催眠术一样,进入那种意境,可能确实会如小巫所说,帮助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慢慢平稳下来,进入安眠状态。

  可问题是前面提到的,这样的故事太少,那么把小巫的这些适合睡前的故事讲完后,孩子已经养成了睡前听故事的习惯,结果却很可能不容易找到可以继续讲的合适故事。

  一个方案可能是,让每个父母像小巫那样去现编睡前故事,关键是这样做是否值得,如果因此能把孩子培养成“睡眠天才”---拥有超强的睡眠安定从而恢复精力(体力和脑力),那倒是还是值得付出的。小巫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达到了这个效果么,孩子因为她的睡前故事,因此现在已经成为睡觉高手了么,书中在这方面的问题,并未深入述及和面对。

  对于一般家长而言,可能还是白天讲故事比较好。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四):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

  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 小巫的书中,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做很好的回答。只是照搬了华德福数学教学的哲学化倾向,这种倾向对于孩子学习数学,倒底有多大帮助,其实是很可怀疑的。

  甚至会无意中带来害处。比如“一元骑士的重大发现”这个故事里,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孩子,你认为哪个是最大的数字”,结果故事里一下子就把数学思想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给露底了"1000? 但是比1000大的还有1001"。

  数学问题,是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这么好的一个问题,一下子就在10分钟的故事里把答案交给孩子,其实是把好的教学资源给白白浪费了。

  我儿子自从提到这个问题,到现在每隔几个月跟他重新提醒,每次都会有思想上的一些进步,但是距离最终的解答,将近一年过去了,仍是有段距离的。

  让孩子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小巫书中的几个数学故事,恰恰欠缺的是这种因素。

  数学故事是干什么用的?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确实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使用了数学故事,但是没有那么多花样,因为很多故事牵扯到数学计算,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在故事中设置成问题,让孩子思考,思考对了,故事才能接着往下讲。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看出来,这些数学故事中的计算,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是新的、尚未学到或者尚未巩固的,否则对孩子形不成挑战,也就没多大意思,另外,这些数学计算,通过故事的讲述,也就能够把抽象的数学形式,变成孩子喜闻乐见,并且有血有肉的材料

  对于华德福教学,把数字哲学化甚至神秘化的倾向,我不持赞成态度。其实有些东西可以讲的很通俗简易,那些数字跟图形的连接,也是如此,就叫数形结合好了,没什么神秘的,甚至数形结合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

  比如,3可以对应3个点,但空间中三个点的位置方法,并不相同,所以同一个数字3,可以对应的图形却不止一个,孩子能知道这个就行了。

  华德福,将加减乘除,跟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进行对应,这是应该值得思考,并尝试以此基础来构思编写故事的方法,可惜书中的故事还是太浅,也缺少上述问题挑战的精神。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五):故事的意义

  小巫的书每一本都很喜欢,怀孕期间无意中读到《让孩子做主》,它帮我顺利实现了全母乳喂养,自此接纳了小巫的育儿理念,进而收集了她出版的大部分书籍。

  这是一本教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书,阅读到“故事之前的故事”那一部分,居然从中发现了一个萦绕心中多年未解之疑的答案。

  小学时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两部童话书犹如白天和黑夜一般,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泾渭分明的印记,一部明丽、浪漫、温情脉脉又略带忧伤;另一部却黑暗、神秘、充满危险甚至有些残酷。为什么同样是给孩子阅读的童话经典,两本书的风格差异会如此之大?《格林童话》中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小红帽》中‘猎人切开大灰狼的肚子,放入石头,再丢到井里’这种暴力、血腥的情节呢?读大学时我还曾拿这个问题去请教过文学老师,得到的回答是,《格林童话》的成书年代恰逢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女巫文化盛行,此书大约是受此影响。这一答案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细想之下却又感觉未切中要害,我的疑惑并未得到很好的解答。

  小巫解释说,《安徒生童话》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作家创作的,是一部优美的文字作品;《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搜集的民间传说,都有上千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这些民间传说其实是人类意识发展的原型,里面的所有人物,甚至包括道具,都是象征符号,都是有意义的。所谓“暴力”、“血腥”的部分,也是一种象征,有着深远的意义。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字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用了一本书的篇幅来阐述神话的意义。他在《千面英雄》里说:“神话和童话的责任是揭示在从悲剧到喜剧的隐秘内心道路上旅行的具体危险和技术。因此,其中的事件是奇异而不真实的,他们所表现的是心理的,而不是物质的胜利。”成年人思想僵化后,思维变得日益狭窄,需要在大师的帮助下,对神话和童话重新理解。但是孩子们不需要,按照小巫的说法,如果孩子不看根据童话改编的影视作品、不看绘本,他们并不会觉得“血腥”、“恐怖”,孩子在大概9岁之前都能本能地理解童话的意义,而且比成人理解的更深刻。

  对于孩子的本能理解力,我也有着童话般的想象,我相信万物同源,我们都是同一棵生命之树上的果实,而孩子是刚刚被摘下的大果子,干净、新鲜、还保留着共同的生命记忆。童话就是用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记录着这份共同的生命记忆,从遥远的古代口耳相传至今,也唤醒了孩子内心深处的记忆图景。

  人类创造童话,童话也滋养着人类的心灵。我热切地期待着宝宝开始要听故事的那一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关上灯,依偎在妈妈身边,感受妈妈身体的温暖、倾听妈妈的声音、伴随妈妈的呼吸和心跳,孩子的想象在黑暗中无拘飞翔,一个奇幻瑰丽的童话世界在他的头脑中展开,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六):好故事是滋养孩子的“心灵母乳”

  儿童的身体若要健康成长,需要汲取恰当的养分。而且,供给身体的最佳养分应该是天然的、有机的、富含生命力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含有大量人造添加剂的食物,则对身体有害。同样的,供给孩子心灵的养分也应该是有活力的、富含生命力的,而不是僵化的、刻板的、机械的。

  但是,在电子、游戏产品充斥的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污染,也影响到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多家长想到重拾讲故事这个古老的传统,以故事滋养孩子心田。

  小巫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她在《小巫教你讲故事》一书中直接说:好故事是滋养孩子的“心灵母乳”。故事中的角色(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富有生命,是鲜活灵动的,讲故事的人(父母或者祖父母)也是活生生的人,带着浓浓的爱意——就像母乳那样,带着妈妈的体温,涓涓地淌入孩子的身体和心灵。

  但好故事也需要用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去讲,孩子才能吸收,讲好故事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要讲故事也要讲艺术。小巫认为,给孩子讲故事要创造一种氛围:用道具,穿插一些儿歌、诗歌,渲染气氛,等等。

  但现实是,很多父母对讲故事的认识是:不就是哄孩子睡觉吗,编个小猫小狗满天飞,或者随便拿一本书,和孩子一起看,还能捎带认几个字,认识一些道理;孩子再不听话,就编个故事吓唬他,父母太忙,还可以请手机、电脑、MP3给孩子讲故事。

  在小巫看来,这恰恰犯了忌讳。她认为:不能用MP3、CD等代替父母讲故事,前者是没有温度的假声音,这就跟奶瓶和母乳之间的差别一样;另外,如果讲故事不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知识、培养兴趣或者识字,尤其不要人为的向孩子解释童话的意义,故事意义说破了,孩子就听不进去,无异于让孩子吃下去的东西呕吐出来。

  总之,如哲学家萨特所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讲故事不是打发孩子、对付孩子的工具,更不是父母实现急功近利目的的武器。而且,不要那么不放心,大人们要相信,孩子理解的比你多。

  讲故事有讲究,讲什么样的故事也有讲究。在书中,小巫将故事分为五类:经典故事、睡前故事、治疗性故事、气质型故事以及教学故事,每类故事后均配有相关的具体故事。而且说明明了每类故事都有其意义及注意事项。分别是——

  经典故事是一部人类意识进化的历史记录,展现出了人类从童年到成年的发展轨迹。但很多经典故事,如格林童话,有一些在现代人眼中显得“血腥”、“暴力”的情节,这些情节有很多的象征符号和深层寓意,在讲述时不宜擅自删除和修改。

  睡前故事,就是帮助孩子安然入眠的故事,它的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而且还需要有叠加、重复;基调是温馨的,语言是舒缓有韵律的。这类故事不讲究意义,故每天只讲一个足够了。但很多妈妈把睡前故事当做睡前功课,给孩子讲N多的故事,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结果故事没能进入孩子的心灵,孩子却不断想听新故事,只为寻求刺激。

  至于“治疗性故事”,针对的是孩子性格的一些缺陷,比如怕黑怕虫子,如果单纯的说大道理,孩子会反感这种说教。这时,治疗性故事就有奇效了,孩子们会在听别人的故事中,明白道理。

  还有一类是“气质类型故事”。就是说要摸准孙猴子的脾气,孩子的气质的不同,喜欢的故事属性也不同,如“土相”的孩子更加关注角色的心情,“风相”的孩子会关注好玩的东西……

  最后,所谓“教学故事”,就是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以故事的方式表达出去。如美术课上,老师给孩子讲色彩故事,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就会被激活。

  当然,上述类型的故事,要根据孩子秉性的不同、年龄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具体来讲给孩子来听。不过,这些多是别人的故事,小巫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编自己的故事。如何编好故事呢?书中也作了介绍。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七):还是讲故事

  比起给孩子读书,我更喜欢的是讲故事。讲故事多随意,随时随地,而且小孩子有个特点,喜欢的故事一而在在而三的让你重复,很好偷懒,有时故意小小声或有一搭没一搭,也能听得津津有味。为此,从去年下半年,我是特意去读过关于如何讲故事和故事集这类书的。

  这次又买了本《小巫教你讲故事》,说实话,小巫名气虽大,但我从未完整读过她一本书,但这本书的确比较贴心,或者说,我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认同,而小巫恰时印证。

  我这么爱提讲故事,可能和自己的经历有关系,我到现在依稀记得我小时不知是公公还是爸爸给我讲的一个故事的框架,有一次和我妈妈说起来,才知道,原来真的从小我就是个故事迷,据我妈妈说,从小我就特别爱听故事,那时不知听了多少,每次出差都会给我买书,不过这些我居然却一点都不记得,但这种爱好却一直留了下来,就像我读书,也是紧追情节那类的。

  但真正对我触动大的,还是我给别人讲故事的经历,很偶然的一次,给一个二年级的班级讲格林童话《一只眼两只眼三只眼》,连我都没想到,讲故事时,真的掉根针到地下都听得见,静极了,看得到一个个小朋友凝神吸收的表情,一讲完,安静了一会,马上爆发,“还要听,还要听”,我当时也觉得非常神奇,后来,他们一看我来,还缠我再讲再讲这个故事。在小巫的书中,她也写了这样的一段经历,她来到女儿班上讲故事,挑选了格林童话《霍勒婆婆》,讲故事的情形和我的大致相同,之后,他们做了对故事的书面重述,完成的结果完全出乎小巫和主班老师的意料,好像也是二年级的孩子吧,有些孩子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五页多,而且用词准确,要想,这个故事其实不短呀。后面还有一段我很感兴趣的描述:小巫曾经按照孩子气质类型的不同(风相、火相、水相、土相)而关注点的不同,把这个故事按不同的风格讲了四次,孩子果然反应不一,具体我不太记得,书不在身边。

  而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个例子,他爱看书,也特别爱听故事,我正儿八经给他讲的、有时随口胡绉的,他都喜欢,有时情绪不好,只要说句:“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他一定能静下来,一个故事能讲好久,而且有时我胡讲的或很久没讲过的或只讲一遍的,他都能记得并不意间提起,现在连天天叫不会讲故事的爸爸也会给他专门编故事。

  而小巫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想给孩子讲故事,而又觉得无从下手的妈妈,我原本是抱着买本故事集的想法买的,结果发现里面的故事大多是小巫和她的朋友编的,说实话,里面有些故事我觉得编得并不很好,但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榜样,给孩子的故事不毕苛求完美,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有时故事就是和孩子边互动边编织的。突然想起那个蟾蜍妈妈的故事,不知你听过没有,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注解吧。

  这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里面有很多华德福教学故事,我一直对华德福很感兴趣,对于他们课程设置很好奇,小巫现在大概也沉浸在华德福之间,书后面有几个华德福的地理故事给我启发很大,说实话,无功利心养育孩子基本不大可能,但把你想给他的东西包上层故事糖衣,也许双方都会愉快并乐享。我真希望你也去看看。

  这本书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经典故事选得太少或说能给我参考的太少,还是就是我最喜欢的故事----有趣型的比较少。不过没关系,依借万能的网络和书,我搜集了不少。

  我以前读过《故事知道怎么办》,有人说,小巫的书是入门版,而《故事知道怎么办》是进阶,我觉得有道理,小巫的书操作性更强,而且面更广,《故事知道怎么办》主要针对治疗故事,但给人的启发也很大。

  总之呢,想给孩子讲故事,先读两本指导书,然后多读故事书-----,然后就天马行空、尽情发挥,我现在就等着孩子长大点,和他一起编。

  顺便推荐两本故事集:《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韦苇,《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陈恩黎,故事选得不错,点评也很精到。还有其它的童话集什么的多看看。

  《小巫教你讲故事》读后感(八):你会根据孩子身上出现的小缺点来编撰治愈型故事吗?

  最近看了小巫写的一本书《小巫教你讲故事》。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编撰治愈系列的故事,讲述了怎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来编故事,感觉很受用。

故事的来源

  书中讲述一个妈妈带着宝宝去参加宝宝朋友的生日会,可是这个宝宝看到他的朋友收到了很多礼物,而自己没有就开始闹情绪,妈妈就根据这件事编了一个故事,名字是《百灵鸟和黄鹂鸟》。

  故事的大概讲述的是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个国王,他是凤凰,他为百灵鸟举办了演唱会,很多小鸟都来聆听。可是黄鹂鸟有了妒忌的情绪,他一会说百灵鸟唱的不好听,一会儿上舞台去唱歌,受到了其他鸟儿批评,黄鹂鸟很生气,这个时候国王凤凰出来说话了,他告诉黄鹂鸟说说这是百灵鸟的演唱会,应该尊重别人。黄鹂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百灵鸟道了歉,百灵鸟也表示理解,而且她还请那些对黄鹂鸟说话不礼貌的鸟儿给黄鹂鸟道歉。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第二天给黄鹂鸟也举办一场演唱会,于是黄鹂儿也学会了真心赞美朋友的歌声。从此,鸟儿们在一起就更加快乐了。

故事的解构:

  小巫老师在书中有故事的解构,我根据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用小巫老师的观点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结构。

第一,角色。

  对于角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选择,一是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比如小女孩都喜欢公主,小男孩喜欢英雄等。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出现的实际情况来讲,也就是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如对总是打人、咬人的孩子可以编出啄木鸟的故事,它的嘴巴就是尖尖的,很有攻击性。如故事中的黄鹂鸟和百灵鸟,都是会唱歌的,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妒忌。

第二素材、境地

  其实就是故事的背景,例如故事是发生在森林里、大海里、学校里或是商场里。其实故事不论发生在哪里,都要为所隐喻的事情做的准备,为使故事中出现的场景角色能够很好的把故事联系在一起。

小巫老师提出:“把角色与素材联系在一起看,有些属于使状况失衡的障碍,有些属于使状况回归平衡的帮助,或者促进主人公成长成熟的催化剂,因此可粗略地分为障碍型、帮助型和角化型。比如,在“生而为国王”中,障碍性角色(欺负小王子的男孩)令情况失衡,帮助型(祖母、镜子和朋友)角色和素材,转化型(阳光)形象让情况恢复平衡达到最终的圆满结局”。如上述故事出现在大森林,森林的国王凤凰,就扮演使事情趋向解决的角色。第三,二元对立

  很多故事都有二元对立的存在,例如白天对晚上、光明对黑暗、真诚对虚伪、勤奋对懒惰、妒忌对宽容等。在故事中设立这样的二元对立元素,不仅使故事有冲突有张力,而且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把故事更好的发展下去。如黄鹂鸟妒忌百灵鸟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而百灵鸟对黄鹂鸟的宽容。

第四、旅程

  旅程其实就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个过程,在书中小吴老师提出: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通过重复发生的故事,使用韵律和歌曲,使用叠加故事结构,帮助建立流程中的张力。 对于年龄大的孩子,旅程可以更加错综复杂,跌岩起伏、峰回路转、角色通过数次转折才能完成任务。

  如在百灵鸟唱的音乐会上,黄鹂鸟多次从中间来阻碍,这就是一个旅程。

第五,圆满的结局

  其实就是故事最后发生的一个状况和结局,也就是对问题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最佳方针是让故事主人公自己推理出解决方案,并心甘情愿地将解决方案施加到他们身上”。

  如黄鹂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当众道歉,而所有的鸟儿又帮黄鸟举办了一个音乐会,大家愉快的在一起。

  按照小巫老师的这个思路来设计故事,既能够满足孩子对听故事的需求,也能够很巧妙把问题放进故事,在不声不响中帮助孩子解决身上的不足。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