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10篇
《蝙蝠侠:第一年》是一本由[美] 弗兰克?米勒 / [美] 大卫·马祖凯利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一):漂亮的开篇与丰满的人物
一本讲述蝙蝠侠起源的书,以现在的目光看来,讲述蝙蝠侠起源的故事已经很多了,虽然核心故事都一样:韦恩家的三人去看电影,归家途中韦恩夫妇被杀,布鲁斯要复仇,变身为蝙蝠侠打击罪恶;本书的特点是基本省略了布鲁斯锻炼的过程,开篇就是从外地归来,进而由于对于蝙蝠的恐惧延伸为让别人产生恐惧,进而化装成蝙蝠的样子打击罪恶,这一点与诺兰的“蝙蝠侠开战时刻”很相似,而在具体表现上又有了一些差别。
其实,本书中比较出彩的是对于詹姆斯戈登的塑造,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当然包括戈登这种不是超级英雄的英雄,他很平凡,为了家人可以付出一切,而同时不会为外界的阻挠所动摇自身的信念。现在看来,英雄早已过了“高大全”的时代,不过鉴于这是一本二十多年前的漫画,戈登的存在更显得人性化而现实了一些,当然了,本书中描述的内容基本是写实的,怪力乱神满天飞的情况完全没有,而就是这种写实,成了最大的亮点,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二):聊聊英雄
comic month!是看的第一本蝙蝠侠漫画,也当补一补故事背景了。
是87年首版的漫画,我没办法从画质上指摘。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版出版纸张和印刷的原因,总觉得看着是糊的。按理说我醉心于blacksad,是非常喜欢这种暗黑犯罪的画风的,但这本的画面和分镜倒真的没有特别吸引我。
虽然蝙蝠侠故事道听途说也是知道原委的,但是看original漫画更明白了一点,因为年幼目睹双亲被枪杀,立誓成为捍卫正义的暗夜使者,inspired by吓到自己的蝙蝠,化身为蝙蝠侠。
漫画家大卫在后记里面写到的很多东西很touch到我“把复仇作为一种英雄理想,尽管不乏历史先例,但我总觉得不舒服。‘英雄’所代表的意义不该更深吗?”
而故事创作者弗兰克米勒说“布鲁斯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复仇……他追求的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那里某个年幼的布鲁斯韦恩不会成为受害者……蝙蝠侠是一个希望他自己不必存在的英雄。”
虽然我自己是对“超级英雄”这个概念一直持保留意见,但如果站在他是一个由痛苦锻造出使命并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普通人”的角度,我大概会接受和喜欢的程度更深一点儿。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我们wolvrine的原因。跟普通人一样会痛,会受伤,但依旧想要去保护和改变,是动人的原因。
借由谈论“超级英雄”一直想援引坎贝尔的神话学 “单一神话”模型。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为他的同类造福的力量归来。
英雄的故事为什么越来越变成流行文化的主流叙事?这种解释我还是很认同的—启蒙时代以降,神的秩序谢幕,史诗的完整性失落,“英雄的历程”作为一种个体化的史诗在叙事中取而代之。
所以寻找英雄,特别是平凡人成为英雄的历程总会引人入胜。是“上帝已死”时代的内向反窥,反求诸己,做个平凡世界的英雄梦想。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三):蝙蝠侠漫画的巅峰之作-谈谈和诺兰电影版的区别
一直相信,一部好的幻想作品,最重要的是世界观的架构。一个好的世界观架构,真实复杂有一套自我运行的机制,仿佛在你没有欣赏它时,这个世界里仍自然运转着属于自己的爱恨情仇。
<蝙蝠侠元年>是国外漫画迷公认排名第一的蝙蝠侠漫画。这里,Miller编织了一幅罪恶之城的完美画卷。黑暗湿冷的城市街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后来无数作家可以继续演绎自己脑海中蝙蝠侠故事。
看这本漫画时,不可避免的是和诺兰的电影作比较。两者各自都有对方没有涉及的情节,比如漫画中戈登的婚外情,比如电影中布鲁斯的修行。最有趣的,是两者都提到,但情节不一样的桥段。
1. Why "Bat"man?
漫画中,布鲁斯在打击犯罪的初次尝试失败后,面对父亲的雕像,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一只破窗而入的蝙蝠唤醒了他曾经心底的恐惧。所以他开始用伪装的方法,用恐惧伪装蝙蝠侠,用玩世不恭伪装布鲁斯。在外人看来,布鲁斯本人的外表和其本人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真正的布鲁斯是一个有责任感正义感有爱的人。由此类推,让人恐惧的外表下,蝙蝠侠内心其实也充满了不知所措呢?从他的自白可以感觉到,他一直处于对父母身亡深深的自责中,他不知如何复仇,找谁复仇,去哪里复仇。因为,罪恶到处都是,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而是盲目的惩戒他面前的每一次犯罪。他用蝙蝠装下令人恐怖的肌肉和武器去震慑罪犯,其实正是对庞大无边的罪恶不知所措的恐惧。和他相比,小丑才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后话了)
而诺兰的电影中,布鲁斯选择蝙蝠,同样是源自恐惧,不过是来自童年记忆深处的恐惧。蝙蝠装更像是一个对自己的警醒和鞭策,而非对敌人的震慑。蝙蝠装同样是提醒自己来自父亲的鼓励和爱,在最危险的时刻与自己相伴。
哪一个诠释更好?我更喜欢诺兰的。
2.关于戈登
电影中的戈登,扮演者布鲁斯的师长的角色,鼓励年幼的他,帮助成年的他,形象比较单薄。
漫画中的戈登性格饱满真实,更加有血有肉。比如婚外情,比如对蝙蝠侠态度一步步的转变也更加自然,与蝙蝠侠的关系也更像一个战友。
从这个角色上来说,漫画的刻画更加吸引人。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蝙蝠侠正史漫画,还无法比较。待看完其他几本后再来说说。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四):欢迎来到哥谭,这里民风淳朴
.
关于第一年,最好的书评应该是译者导读,讲述了一个传说的开始,这个传说以一本100页的漫画宣告结束,却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未来。
第一年里的蝙蝠侠,重归普通人的设定,甚至连变态的体格和超强的高科技都还没有出现。在《译者导读》里,译者把蝙蝠侠神化的罪魁祸首推给了作者弗兰克米勒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蝙蝠侠 黑暗骑士归来》。那里的蝙蝠侠以凡人甚至老迈之躯第一次战胜了钢铁之人。套用《头文字D》里的一句台词:神也是人,只不过他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成了神。从此蝙蝠侠神化之路一去不反,在《正义联盟》里大杀宇宙八荒,在《不义联盟》里再次迎战超人。而当蝙蝠侠偶尔返璞归真,新的作者开始讲述一段新的蝙蝠侠起源故事时,蝙蝠侠总需要恢复到凡人之躯的开始,对于习惯了“大鱼大肉”的读者来说,这个起源的故事总是容易造就经典,比如《蝙蝠侠 零年》、比如《蝙蝠侠 一号地球》,而凌驾在这些起源故事之上的,就是这一边《蝙蝠侠 第一年》。
在说本书之前,需要先提一下作者,毫无疑问,《第一年》不是弗兰克米勒最好的作品。有《黑暗骑士归来》珠玉在前,又有《罪恶之城》的声名赫赫,但这些也丝毫不足以掩盖《第一年》的光辉。在第一年里,哥谭“罪恶之城”的设定作者更是耍的熟悉顺手。连初到哥谭的戈登局长都不得不暂时的妥协,哈维依然意气风发但是明显更加圆滑,不像其他设定里那么正义固执,猫女的出身更加的市井……连蝙蝠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扮成的义警。如同行侠仗义的侠客一样,此时的蝙蝠侠还没有练成绝世武功,也没拥有绝世神兵,所以他不断的挨打,不断的受伤,不断的流血,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成长、找到伙伴,最终成为哥谭市上的那盏蝙蝠探照灯。这些设定让蝙蝠侠的故事更加的现实,这一点,在书本附带的作者简笔画故事里讨论了出来——越现实越不可信。如果这是一个幻想的设定,那么发生再玄乎的事情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背景设定非常的现实化,那么蝙蝠侠的形象就越显的格格不入。而作者很好的处理了这种平衡,在《第一年》里,我们看到的蝙蝠侠依然行侠仗义,但不再所向披靡,虽然屡遭失败,但是却能更好融入“罪恶之城”。
在这里我们仅仅见到了“民风淳朴”哥谭市,哈维刚刚开始和蝙蝠侠开始合作,铁三角的组合还未牢固,离双面人之间还有一段美妙的合作,小丑还未正式露面,仅仅发出了一句宣言,至于企鹅人、格兰所、毒滕女……这些阿卡姆的人才们还未真正的出现。《第一年》的故事,以开始作为结束。接下来的故事,早已被不断的演绎。
这一天,戈登和布鲁斯韦恩同时回到了哥谭,人们只关注到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回归,而没有意识到,一段传奇即将开始。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五):第一年人物解析(3)猫女
猫女从《蝙蝠侠》第一期就出现在蝙蝠侠漫画里,并且从40年代的第一次登场就俘获了蝙蝠侠的心。在《第一年》之前,她是珠宝窃贼,以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为宠物的超级罪犯;她也曾改邪归正,和蝙蝠侠并肩战斗。她时常出入上流社会,漂亮而危险。
但是在《第一年》里,猫女赛琳娜·凯勒,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人——妓女。
这个身份设定,并不是噱头。这样一来,《第一年》就通过蝙蝠侠传奇里的几大主要人物,覆盖了几大阶层,构成哥谭市从上到下的全景:上流社会的富豪布鲁斯、中产阶级邓特和戈登、以及位于社会最底层的赛琳娜。他们的立场和视点,也就自然而然拉开了距离。
除了身份的巨大改变,米勒似乎还想把猫女设定为有色人种。画家虽然将她的面部特征画得比较偏向黑人,但由于她出现的场景都是暗色调,也不大说得清她的肤色。这就为此后的作者们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他们没有一个遵循此设定。(米勒在他的《第一年》真人电影版剧本里倒是延续了黑人猫女的设定,只不过这部电影没能投拍。)猫女出身站街女这一设定也一度被改写,直到漫画第二卷才恢复。
在《第一年》里,赛琳娜和一名雏妓荷莉一起,在哥谭东区的一间旧公寓里生活。荷莉崇拜她,而她也以荷莉的保护者自居,两人的钱也是合在一起花的。不过,和其他的妓女一样,她也要受到皮条客斯坦的虐待、警察的勒索,当然还必须应付嫖客们。从她房间的陈设来看,除了满墙明星海报,还有一枚巨大沙袋和一对哑铃——她受过空手道训练,平时也一直有在练习。
她的生活,本来并不会和布鲁斯·韦恩发生任何交集。布鲁斯即使要找应召女郎(用来演戏给戈登看),也不会到城里最下等的地方去找。当她为了保护荷莉,和还是菜鸟的布鲁斯交手的时候,绝不会想到他们之间将会有纠缠不清的缘分。
改变她的,是看到蝙蝠侠的那个黎明。
对赛琳娜来说,猫女代表了另一种生活:可以出入警察局长、黑帮大佬的居所,如入无人之境;可以成为媒体报道的目标;可以享受夜晚在屋顶上飞跃的自由。这些,都是从前的赛琳娜做不到的。
赛琳娜化身猫女的情节,是《第一年》中较偏向漫画化,而现实感较弱的一段。如果说蝙蝠侠的装扮是为了恐吓罪犯,那么猫女的装扮又是为了什么?除了面具和爪子,这身衣服对于偷窃的帮助并不大,那条尾巴多半还会碍事。
但是,猫女诞生的一刻的意义在于,哥谭市从此不再是黑帮的“传统型”犯罪的天下,转而成为了变装怪咖的舞台。这些变态罪犯不按牌理出牌,很让蝙蝠侠和戈登头痛——何况算起来,始作俑者是蝙蝠侠本人。
猫女因为蝙蝠侠而诞生,但她千方百计想要摆脱蝙蝠侠的阴影。比起没偷到值钱的东西,令她更为不爽的是被媒体误认为蝙蝠侠的附庸;她要为自己争取名分。这也是一个新的开端所必需的东西。她将会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声名,以大盗与冒险家的身份走向世界。尽管会与蝙蝠侠在月光下追逐,她不会依附于蝙蝠侠,她是独立的猫女。
赛琳娜是布鲁斯的另一种可能性:贫穷,不得不孤注一掷。做一套猫女服要花掉她所有积蓄,可见她之穷。与居高临下,单纯想要“清除罪恶”的布鲁斯相比,赛琳娜则是从泥淖中向上爬,渴望摆脱过去,开始新的人生。只不过,她选择的是犯罪的道路, 因为她只知道这一条路。哥谭市上上下下,流氓、警察、官员、黑帮、富翁,没有一个人的手是干净的,一个贼又有什么好惭愧的呢?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六):《第一年》人物谈(2)哈维·邓特
同戈登相比,哈维·邓特在《第一年》中的戏份很少,但在蝙蝠侠故事中,他却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看过蝙蝠侠漫画或者电影的人知道,后来邓特成了坏蛋——双面人,给蝙蝠侠和戈登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在第一年里,他还是个好人,一个富有正义感,年轻有为的助理地方检察官。
在篇首的“法庭纪事”(收录于单行本)和漫画第二页的电视新闻中交代,哈维·邓特检查官在此之前一直在腐败的哥谭市屡败屡战。这时蝙蝠侠和戈登都还没有出现,他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
5月19日,市长举行宴会,洛布警察局长等一众政客和法尔康等黑道人物都在场。蝙蝠侠闯入宴会并向他们宣战。宴会事件发生后半个月,戈登前去调查邓特,这是戈登和邓特初次见面。戈登怀疑邓特可能是蝙蝠侠。他所不知道的是,这时蝙蝠侠就躲在邓特的办公桌下。显然,他们之间早已建立了同盟。
也就是说,蝙蝠侠在哥谭选择的第一个搭档,是哈维·邓特。
这就是为什么蝙蝠侠始终重视哈维,即使在他变成双面人之后也不放弃的原因:他不仅曾和蝙蝠侠、戈登一同发誓清除哥谭的罪恶,而且也第一个对这名法外行者给予支持。即使没有额外的设定补充(比如他和布鲁斯是老同学之类的),对蝙蝠侠来说哈维也是与众不同的——哈维才是他的第一个盟友!
那么,他俩是何时结盟的呢?
在宴会上,蝙蝠侠听到众人议论戈登,心中有些留意;但他听到邓特的名字出现时,并没有像听到戈登的事情时那样想“啊,邓特也是他们的敌人,这个人值得注意”之类的事。如果此时蝙蝠侠已经和邓特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么这样的反应就很合理了:他知道邓特才是这帮人的心腹大患,而还没成气候的戈登尚有待观察。
也是在宴会上,黑手党首领之一向警察局长洛布抱怨,邓特在调查弗拉斯,洛布回说这是你们的问题——要知道弗拉斯明明是洛布的手下,但洛布却认为这属于黑手党该管的事情。如果不是蝙蝠侠此时闯进宴会,并且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不断骚扰他们,给了黑白两道新的目标的话,法尔康下一步想必就是解决邓特了。
在宴会事件之后,戈登受命进行一系列诱捕蝙蝠侠的行动,但蝙蝠侠对这些陷阱都了如指掌,也可能是哈维·邓特通风报信的结果。
从时间上来看,蝙蝠侠出现是在四月上旬,没多久邓特就和蝙蝠侠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形成配合默契的黑骑士-白骑士模式,而戈登一直被蒙在鼓里。即使在戈登和邓特开始合作之后,他也并不知道蝙蝠侠和邓特的关系。直到第一年的最后,戈登才和蝙蝠侠正式合作。而他们三个——中层警员、新进检察官和新手英雄——正式建立三人同盟,可能还要稍晚一些。
他们三个本可以如同誓言那样,共同建立一个新哥谭。但是,这样美好的未来不属于哥谭市。读者们知道,在邓特被毁容的那一刻,他内心的魔鬼也随之释放出来,法律的代言人变成了凶恶的匪徒。三人组拯救哥谭的梦付诸东流,此后蝙蝠侠和戈登的一切努力,只是让哥谭不要变得更糟。不过,在一切仍然美好的第一年里,是否有迹可循呢?
作为一位检察官,邓特虽然是最熟悉法律的一个,但并不真正在乎法律:他极其迅速的接受了蝙蝠侠的非法手段,并为他提供庇护(戈登就纠结了许久才接受蝙蝠侠是好人的事实)。但他不仅毫无压力,而且显得十分高兴。
戈登提到法尔康在阻碍邓特的升迁。也就是说,假如打垮法尔康,邓特不仅能够把黑帮绳之以法,而且也能够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扫清道路。于公于私,都对他大有好处。在“法庭纪事”里说邓特的表情很难看,第二页的新闻图片上也看到他眉头紧锁;但他在此后整本书里一直保持胸有成竹的笑容。他不仅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而且对获胜有着充分的信心。而信心的来源,就是他对蝙蝠侠的充分信任。
蝙蝠侠做到了邓特想做的事。可是如果没有蝙蝠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不会亲自去执行正义的裁决?这个问题,要等到《漫长万圣节》里才会有解答。
《蝙蝠侠:第一年》读后感(七):《第一年》人物谈(1)詹姆斯·戈登
他是蝙蝠侠几十年的知己,最有力的同盟,无时无刻默默支持他的人。这本书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戈登局长:第一年》。
撒花!鼓掌!
(被打)
好吧,其实是《蝙蝠侠:第一年》。不过,这书采用的是双主角。大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戈登的视角展开的,使得戈登更像是主角,甚至超过布鲁斯。戈登向读者展现了哥谭警局腐败的背景,说明了哥谭市为何需要蝙蝠侠这样一位黑暗英雄。
蝙蝠侠的来历,几十年来反反复复的讲,读者早就熟悉了,《第一年》也并没有对他的来历做出改变,只是增添了更多细节。相反,对于詹姆斯(吉姆)·戈登,则进行了完全重塑。
在从前的漫画中,这个人物只是一个符号化的警察局长,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向蝙蝠侠传达发生了什么案件。是《第一年》让这个人物立体了起来。他的背景,他的思想,他的感情,都非常现实合理,很能引发读者共鸣。
作为警察,戈登的职业生涯并非刚刚开始,但这是他来到哥谭的第一年——他和布鲁斯同一天抵达哥谭。布鲁斯搭乘飞机,戈登则坐火车:今后他们的人生也将如此,一个在夜空中飞行,一个脚踏实地。
戈登的背景,在《第一年》里提到了少许,从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他的一些来历:他曾经是个军人,徒手格斗能力很强;从他“不得不制服”特种兵等描述来看,他有可能是宪兵。退伍后,戈登在芝加哥当警察,因为举报同僚而受到排挤,除了哥谭警局没有别的警局肯接纳他。因此他虽然不大情愿,还是带着妻子搬到了哥谭。
戈登兢兢业业,廉洁自好,但并不富裕,买张机票也要盘算下花费。作为警察,他立过许多功绩,并不是依赖蝙蝠侠办案的无能之辈。他有勇有谋,虽已人到中年依然能够轻松击败比他年轻、块头也比他大的弗拉斯;他和检察官哈维·邓特合作,一步步把黑道分子和涉黑警察绳之以法。
作为两个同时在哥谭出发的人,在《第一年》中,戈登和蝙蝠侠两条线是基本同步的。同时挨打受伤,同时明白该怎么立足,几乎同时取得初次功劳。此后,他们的轨迹更频繁的交错。布鲁斯的禁欲对应着戈登的出轨;布鲁斯在家里演的那出戏,对应着戈登向妻子的坦白。作者有意制造出这样的同步感,就连他们的女人(猫女和莎拉)都在同一个晚上迈出了人生的决定性一步。
戈登设伏揍弗拉斯的一段说明他并不拘泥于法律。这一点很重要:正因为如此,日后他才会和蝙蝠侠这样的法外行者合作。书中对于戈登在芝加哥的事迹语焉不详(注)。哥谭市警署的洛布局长之所以愿意要戈登,是因为他以为此人可用。他一向腐败,当然不会特地找一个明知会给自己添麻烦的人。所以想来他看中的不是戈登的嫉恶如仇,而可能是由于戈登并不完全循规蹈矩。
尽管受到排挤,戈登也不是同人们格格不入的。即使在上上下下烂到底的哥谭警局,他也设法获得了忠于他的手下莫克尔(注),以及莎拉·埃森——戈登是富于魅力的,无论是在妻子芭芭拉还是在情人莎拉眼中。
戈登的婚外情,除了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更人性化以外,对于剧情有一个作用,就是给了戈登一个把柄,让洛布局长可以用来威胁他。但是由于戈登选择向妻子坦白,这个把柄并没有起到效果。戈登的这一选择,让他可以放手扫荡哥谭警局的腐败,代价是他的婚姻——虽然在第一年末尾他们夫妻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读者知道戈登最后是和莎拉走到了一起,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芭芭拉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妻子。戈登的办公桌上放着她的相片;她打扮起来也颇有姿色;她还会搞搞小情调,为老公按摩,而且看来厨艺也不差。作为主妇,她其实已经很称职了,而且还怀着身孕。戈登对她,确实是感到有责任的。但他感到纠结,主要在于他让她怀孕了这一点。
戈登一开始并不想要这个孩子。他认为这样的环境没法要孩子。如果非要不可,这孩子必须足够强才能在这残酷的世界活下去——对戈登来说,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不属于下一代。的确,他自己就在挣扎求存,几乎看不到希望。
给了他希望的,是莎拉·埃森。
莎拉美丽、聪明、善解人意。她对案件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她知道戈登有家室,但还是选择了他。但她也愿意为他选择放弃,到另一座城市去开始新的人生。日后某一天,他们还会重逢,重新开始。
作为警察,戈登和检察官哈维·邓特展开了合作。在九月,戈登去质问邓特时,他对邓特的品格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认为他是清白的。这说明他对邓特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他们也许已经展开了合作(不过邓特对戈登并没信任到透露蝙蝠侠的事的地步)。
戈登对蝙蝠侠的态度,是一个由“追捕对象”到“同情”到“患难之交”的过程。整本书最紧张的部分,固然是第三章的“黑色黎明”一段,但这个情感变化的过程,则要到最后才收束。最后,戈登面对没有伪装的布鲁斯,声称自己没戴眼镜看不清楚的时候,那是真话,还是他故意放水?总之经此一役,他们建立了真正的默契——在全书的最末,戈登在心中对蝙蝠侠的称呼,并不是“同盟”,而是“朋友”。
注1:后来DC的另一部漫画《哥谭的戈登》中有提及,但该漫画水平很一般,且是否属于正史尚有疑问。本文是《第一年》的人物分析,故不予讨论
注2:在同样由米勒编剧的《黑骑士归来》中,直到戈登退休,默克尔仍然是他的下属。
注3:芭芭拉和戈登终究还是离婚了。虽然米勒在结尾仍然给了他们的婚姻一点希望,但因为在《无限地球危机》之前,戈登的妻子就是莎拉;《黑骑士归来》中,和戈登相守到老的妻子也是莎拉,所以包括DC官方在内,大部分人都遵循了戈登离婚后再娶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