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10篇
《菊与刀》是一本由[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菊与刀》读后感(一):无比清晰的日本画像
日本人活着似乎是很压抑的,现实也确实如此,但正是从这种压抑中爆发出了日本辉煌的二次元和色情文化,这也是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所在。
《菊与刀》读后感(二):菊与刀第一章看完的读后感
我只是打算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写一些感想,书我慢慢的看,所以笔记我也就慢慢的写,估计等我读完之后,再看之前的笔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了,想一想也挺有意思的,当然了,读后感还是等看完一本书再写吧,初次使用豆瓣,不甚熟练
《菊与刀》读后感(三):八纮一宇
尽管如附录中所述,本书有多少不足,但是其引发的思考和再学习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我奉劝本书的读者,如果想了解今天的日本,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亲身体会这个国家,两相比较之下,你会发现哪些特点正如书中所述,哪些又是这几十年来日本的变化。/最后一提,本书编辑配图的时候有些怠慢了,竟然有一张图片上还带着某个网站的水印。
《菊与刀》读后感(四):求同存异
书不是很厚,但是写得很有分量。
在日本工作生活的那段时间对他们的很多行为和做事方法都很难理解,同样他们对我们也是难以理解。这本书对日本的文化做了很细致的探索与研究,可以作为一本指南来读。当然,由此我也意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会对人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推己及人和以己度人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不能互相理解,那就互相包容吧!
《菊与刀》读后感(五):读后小感
研究方法值得借鉴,但有些结论未必正确。本书主体部分完成于1944年,由于战争原因,作者无法深入日本本土做实地研究,更多的是借助于其他资料和对战俘等日本人的访谈,信息来源有限;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导致作者对某些在东方习以为常的事情无法理解,如“面子”“恩情”等;二战后日本乃至整个东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中很多内容与现时之情景有很大差异。
《菊与刀》读后感(六):日本文化
基本原理
1.日本人的性格是这样的,不轻易报恩而一旦报恩则不顾一切、不惜生命重视公开的名誉而掩盖私下的坏事、不强调善恶强调肉体享乐,但有义务必定履行。
新旧知识
1.日本极端的孝(报恩)也导致了日本企业的家庭长子继承制,也因此很少创新,多是改进迭代。
应用领域
1.和日本人打交道注意别犯忌讳。
2.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
《菊与刀》读后感(七):历史传统的重要性。
这边书太有名,但是一直没有看过,这次买书凑单买了一本,利用清明假期读完了。以前以为是一本难读的商务经典,没想到一打开书,就欲罢不能,非常具有可读性。 作者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日本人之所以成为日本人的原因,历史传统对于居民性格的影响太大。本书几乎可以看成《日本帝国衰亡史》的说明书,两本书结合看更能理解日本二战史,更能理解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各地其所,各安其分”,“报恩于万一”。
《菊与刀》读后感(八):70年前剖析日本,历久弥新
菊原为日本皇家家徽,刀代表武士刀文化,可以从这点理解书名。也可以认为菊花的美与武士刀的黩武,即日本人格的矛盾性、文化的双重性。
约70年前的力作,至今仍可作为研究大和民族的经典著作。
2013再看早期对日本的研究颇有切合感,日本学者一直诟病《菊与刀》缺乏历史观——这也是他们对此书无可奈何的唯一指摘,那我们就在60余年后重温、在此微妙时机再次来看,让历史与现实结合,更全面研究大和民族——一些暗流也将明朗化。
《菊与刀》读后感(九):日本与中国的朝代更迭方式
天皇是精神领袖,无实权,与底层民众无实质利益纠葛。神权与执政权分离,类似于吉祥物。因此,日本幕府虽变更了多次,但教育一直强调向天皇效忠,天皇一直屹立不倒。前台傀儡不变,幕后掌权派不断更迭。中国,皇家是领袖,赋予神权兼掌权,朝代更迭,也伴随着皇室没落。
日本承认自身彻底的失败,强者之所以强是有原因的,受侮的情绪能够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而非一味地抵制与不合作。失败较多归罪于自身而非外部因素,因此承认失败后能迅速成长。
【禁止转载】
《菊与刀》读后感(十):换位与深入
作者充分从日本人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剖析了日本人的基础思想,从"等级结构"、"义务"、"报恩"、"耻感"、"享乐"、"道德矛盾"几个角度解释了日本人小到日常生活行为,大到整个国家行为的深层原因。 全书中,作者多处美日对比方式,借美国文化与思维为参照,来帮助读者理解日本人一些令人费解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读完本书后,令我不仅对日本这个奇特的名族的疑惑有了未曾有过的明朗,并且从作者研究日本的初衷和研究成婚的作用成效中,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