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的读后感10篇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是一本由王晓磊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读后感(一):成大事者的虚怀若谷
没有如此的胸襟,怎会有贾诩和张锈的归顺
没有如此的气度,怎会有许攸的妙计
没有如此的睿智,怎会有官渡之战的胜利
已经读完了卑鄙的圣人前5本,期待着后面的故事.自古乱世出英雄,但通过本书让我跟透彻的了解到,没有虚怀若谷般的胸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官渡之战就像一面镜子,将曹操和袁绍的胸襟作了鲜明的对比,曹操具备了那样额心胸,所以他能够取得胜利,为他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读后感(二):夫有霸王之志者,故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前四本是很久之前看的,看这一本的时候已经有点生疏了。
第五部讲的是曹操擒杀吕布和官渡之战的故事。作为人物传记来说,本书可读性还是不错的。随着其他历史类书籍的补充,就有点感觉其中的内容有些拖沓。不过由于得照顾到所有读者的可读性,作者不得不解释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擒吕布,煮酒论英雄,劝降关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官渡之战,夜袭乌巢这些经典事件写的栩栩如生,仿佛作者当时身临其境。
作者和易中天先生应该是一国的,抱的是一个态度:为曹操平反,曹操是一代枭雄,和他一起逐鹿中原的那些地方势力几乎没有他一样--统一中原,心系天下的胸怀;那些所谓的地方割据头领包括袁绍,心里只想着权位,富贵。
个人认为,其实这种想法稍稍有些偏激,有些人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曹操本人顺势而为,加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风范使其得到许多牛人的帮助方能完成大业。
这部书里面两句话很受用,都是贾诩贾文和说,果然是鬼才:
夫有霸王之志者,故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世间所有胜败都是一瞬间的事,但能坚持到那一瞬间发生,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读后感(三):《卑鄙的圣人-曹操》第五部 评论-92分
真正的霸业从这时展开,建安3年-建安5年,曹操43岁到45岁,和第四部一样,时间又过去了两年,但这两年间发生的事情却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三国里面三大战役中的一个,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如果每两年写一本书的话,这个曹操的系列还能写十本,作者辛苦了,提出严肃的表扬,不过写的确实非常好。
大家都知道,吕布拿下了貂蝉,然后曹操又拿下了吕布,再然后,曹操也拿下了貂蝉,可是吕布却不知道了,曹操还收了吕布的好兄弟张辽,所以嘛,还是曹操最厉害!羡慕嫉妒恨!
历史中的故事我们只能去回味,曹操之所以称之为枭雄,自然有他的道理,也许这个过程里,他稍有不慎,可能早就死了,那后人给予他这个枭雄的称号,也就换成了他人。假设袁绍不犯下那么多的错误,只要他稍微听取忠言,也不至于背上“蠢货”的千古印象。
这告诫我们,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事情,怎么说也不至于做的很差。
收了貂蝉留着自己用,也是他的第九个妾,八号妾周氏,给他又添一子,叫做曹均,截止到曹操45岁,一共9个媳妇,现存8个,七儿两女,两义子,儿子死一个。
袁术在被曹操的追击围困之下,活活折磨死了,他也兴不起什么大风浪,这告诫我们:学会积累才能发展,过度的安于现状和挥霍是活不长的。
孙策蠢货也英年早逝了,是在打猎的时候,让无名刺客给射杀的,运气不好啊,要不三国当中还得发生更多的经典战争,这告诫我们:年轻虽然是资本,但也不能太得瑟。
袁绍兵败之后,中原和北方的领域尽归曹操所有,魏势力的版图基本形成了。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读后感(四):处世姿态
刘备出身低微,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归到曹操帐下,虽有志向,却只能韬光养晦,装作胸无大志,以种菜为乐,遭曹操不齿,却也确实骗过了曹操。
郭嘉初心就是投奔曹操,作为账下谋士,张扬无度,却深得曹操喜爱。
刘备来投曹操时,虽然落魄,但是有麋竺为谋士,关羽张飞为大将!虽兵无曹操多,但地位是与曹操同等地位的。如果不放低姿态,韬光养晦,被曹操发现其志向,绝不会轻易放他。
而郭嘉本身并无大志,只是想作为谋士,辅佐曹操,如果不张扬出众,就得不到曹操赏识,最终郁郁不得志。
可见环境不同,地位不同,做人的态度就要不同。任何环境下,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实时作出不同的态度。
与人合作,要展现能力,示其资本,让别人对你有信心。
与人共事,多做事,会说话,谦卑中略带强势,让人既尊敬又亲密。
为人下属,要卑躬,适时放低姿态,亦或韬光养晦,收敛锋芒,待伺机而起。
摆好姿态也要看准人。
如果曹操无大志,无能力,无眼光,刘备也根本不用韬光养晦,即使锋芒毕露,也不会引起猜疑。
所以,对待不同的人也要示以不同的姿态。
面对欺软怕硬之人,切不可礼让,因为他认为这是你软弱的第一步。
不识时务之人,切不可自作聪明去帮助点醒,因为他一定会把你也带进火坑。
面对投机之人,不谈理想。
面对务实之人,不可轻浮。
面对强势之人,示其弱而得其心。
为人,或强硬,或柔弱,或卑躬屈膝,或锋芒毕露都是处世手段。无关尊严,无关道德。
刘备如果不学会装孙子,会被曹操永远软禁军中,何来三分天下。
公司任职,不能驾驭环境,同事处处为难,小人暗箭难防,欺软怕硬之人也会时时捏一下,还怎么升职加薪?
处世之道,并不是教你处处与人为善,做一个圆滑无个性之人,落得好人之名!而是教会你驾驭环境,为你所用,最终做成事。
《卑鄙的圣人:曹操 第5部》读后感(五):我眼中的官渡之战
初中历史书上,我们学过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就有官渡之战,虽不似三国演义写的敌我相差10倍之悬殊(曹军7万对袁军70万),但两三倍还是有的。此间的局势呢,孙策太远鞭长莫及;刘备,从公孙瓒手下到徐州牧,和吕布纠缠不过投了曹操,后投袁绍刘表,没有卧龙的备备空怀一腔热血,连家都没有,上哪里打他。先拿袁绍开刀吧,郭嘉在战前的一篇十胜十败论是这么写的,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这里尽管郭嘉有阿谀奉承之意,但袁绍的为人确实分析的很好,大家在前方杀敌,他却在中军帐内读诗词歌赋,曹操此时身先士卒,读的是孙武子十三篇;袁绍生性多疑,不听田丰沮授持久战和偷袭许都的谏言,田丰下狱,沮授免职;而郭图袁谭这个时候还在偷偷更换自己在部队里的势力,逼许攸,张郃高览等人反水,淳于琼酒醉乌巢体现了袁的用人不明。恐怕没有这些历史就要改写了。这时的曹操正面临无兵可派的地步,广陵的陈登被孙策袭击,曹操东拼西凑才给了2000兵马,四处作乱的刘备,还要分兵去镇压。乌巢一役让这个打得有来有回的仗宣告了袁绍的灭亡,这个四世三公,曹操的发小,引董卓入京的男人,终究还是没有经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