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3-05-21 13:06:48

  《孩子来自天堂》是一本由约翰·格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6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一):天堂来客——读《孩子来自天堂》

  对于每一对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上帝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天堂的来客。每一个孩子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家中长辈的各种期盼来到这人世,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带着家人的喜爱与祝福;孩子也是辛苦的,因为带着家人的期盼;而对父母来说,孩子就像是天使,带来快乐。可是当孩子随着时间而一点点长大的时候,家长们的烦恼就开始随之而来。

  每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和特性,而家长们又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各种期望免不了会用尽各种方式来使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如果说面对的是一个勤勉而又愿意自己努力的孩子,那么家长就会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可是如果面对一个不愿意自己努力而又懒惰的孩子,那么家长就对比较难办,或许在用尽方法之后,孩子依旧没有长进,有些没有耐心的家长就会使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法,但是就算使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依旧没有任何长进,那就是教育之难。

  放开那些让人纠结的话题和方法,家长们不妨平静下来,首先仔细思考一下,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是天堂的来客,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可能早就已经存在,即使我们如何改变,他依旧只会沿着只属于他自己的方向前行,那么,家长们为何不简单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呢,当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快乐无忧的童年,当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们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去看牢,盯住自己的孩子,而是试着放开自己的双手,让还自己为自己的那个做决定,而家长只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时的一点动力和助力,建立起这样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教育是可以轻松的,而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亦是轻松的。

  许多人在读过国外的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之后会有所感慨,认为国外的家长与国内的家长从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可实际上真正不同的应该是一种观念,国外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有别与国内的观念,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

  并不是说要照搬国外的教育方式,而是在参照国外教育方式的同时,针对国内的国情和社会观念进行适当的改变,这样融合了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以更轻松的成长环境。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二):亲子沟通宝典

  对于我来说,一个小孩子是幸福的源泉,我经常会和她说:“因为你的到来爸爸妈妈觉得好幸福,好快乐!”但是、同时孩子也是让人烦躁的源头,因为四岁多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经常会和大人的意见相左,做让人抓狂的事情,时常让我暴躁要揍她,揍完后又会后悔,这本由约翰格雷写的《孩子来自天堂》即时出现,对于我这样第一次做爸妈的很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格雷名头挺大,出了十部畅销书,其中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恐怕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是一本极其畅销的两性情感圣经,全球销了上亿册,被翻译成为了四十多种语言,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我对这本集作者三十年家庭治疗经验和养育三个孩子的经验而写的书充满了好奇和学习之心。

  就象书里说的,这个世界在进步,孩子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越来越难管教了,而这本书里首次提出了正面教养的五个原则和技巧,帮助我们这样的没有经验的父母掌握“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用请求代替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很多外国人写的教育类的书我都很喜欢看,因为他们不是一味的教父母怎样帮助小孩规避困难,而是告诉新手父母们挑战和成长的痛苦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须的,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不是保护孩子免受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帮助他们成功地战胜挑战。作为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是被父母全方位的保护下长大,失去了很多与现实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到了社会上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犯更多的错误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现实面,所以看这本书我就是要了解怎样协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才华和力量!

  书里的五条正面养育的原则是:1、与众不同没关系。2、犯错误没关系。3、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4、要求更多没关系。5、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虽然原则很短小,但是仔细看来,父母把握的度也是很难的。这是一本需要慢慢看,慢慢理解,在实践中调试后再学习的书,只有在看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的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三):《孩子来自天堂》养育小天使的奥秘

  尽管自己并不信教,但是我却很认同将孩子比喻成天使。他们纯洁无暇地来自到这个世间,带着朦胧的双眼,带着成长的任务,带着我们家长满心的期待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一如中国的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我们该如何养育才是最为妥当而又合适的方法呢?此刻,我手捧着约翰-格雷所撰写的《孩子来自天堂》学习相关的养育经验。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开诚布公地提出了有关于孩子来自天堂的大中心思想。既然是小天使,我们家长自当应该掌握相关的合理香蕉方法了。

  回忆自己当年,很多的父母都采用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养方法。其实这个方式我自己本人并不是很容易接受。想当年,我经常会因此而产生某些的叛逆思想。但是,面对着孩子的调皮和捣蛋,身为家长的大人又会身不由己地怒火中烧。不打怎么行?所以及至今日我成为了家长,我也难免会纠结于到底是严厉还是温柔的教育方式。

  通过《孩子来自天堂》的阅读,我深刻地读到了有关于正面教养的五大原则和技巧。事实上,这个方法的推广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既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健康成长,又可以让家长真真正正地成为孩子的好教师,引导他们的成长之路。

  现在的孩子其实真的都很聪明。察颜观色无所不能。所以家长假如可以掌握正面的引导技巧,绝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此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着其中的相关正面养育原则。因为正面,必然需要相互的尊重;因为正面,必须成为孩子的知心人。与其牛牵鼻子,马加鞍,倒不如真正地做到化暴力为讲理,化强求为尊重,化不解为沟通----小小的天使需要的是家长更多的合理引导和呵护。打骂也许可以使得家长获得表面上的管教满足和孩子面服心不服的虚象。既然是如此的教养环境,倒不如退一步地换种方式来教养。

  个人很是赞同此书中所提倡的那五大正面要养法则。对待孩子,家长们必须应该合理地掌握 “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点。我们既不能够过于苛刻,也不应该过于放纵。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长越来越肩负着教养好孩子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学会相关的正面教养精髓:”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假如可以学习并真正地融会贯通地运用,家长不仅可以教育得省心,家长更可以教育得成功。天堂的小天使们绝对更加会偏爱如此这般的正面教养法则。觉得这本书非常的有正面的指导教育性。所以读完之后,我也更加蠢蠢欲动般地想要好好地在家中贯彻执行一番。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四):是否来自天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魔鬼

  《孩子来自天堂》并不是约翰 格雷先生的新作,早在2006年就被京华出版社出版过,相较于7年前的版本,最新修订版的中信版除了将十四章的内容进行修改扩充外,封面的颜色也变成了清爽宜人的蓝色。掂在手上,感觉不错。

  《孩子来自天堂》,看到这书名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慨叹:好约翰 格雷式的书名啊,与他的成名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样。格雷的著作总会旗帜鲜明的表现一种倾向,例如本书会让人觉得他想要传达一种“孩子一定都是对的以及好的”的观点,后者则是旗帜鲜明的说“男人和女人天生就玩不到一块,但是我这里都独家秘笈”等等。对于任何事物(尤其是各种社会关系)都喜欢“一言以蔽之”,非如此就感觉不高明的中国同胞们来说,格雷的这招阴险之至,不论他是否真的谙熟于这种国民性进而有针对性的写作,我们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格雷在此书中认真的讲述了五点,即副标题——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他们分别是: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牢记父母才是主导者。乍一看,会觉得是说父母说孩子都能套的上,不过看到最后一条就会明白过来,这是教你怎么左右推手对付孩子呢。

  把几个章节看完后,我的感觉就是,约翰兄是很高明的作家,他能够抓住你犯下的一个错误,不厌其烦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然后对你说:看,如果是我,我就会这么做。再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着的。他附上了相当完美的对话告诉你该怎么说。作为一个由于职业需要看多了各种优秀教案设计的人,我不大好评论这些对话的真实性与完善性,而只能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中所耳闻目睹的各种父母与孩子的斗智斗勇表示:我觉得这么说能得到如此结果不大可能。譬如绝大多数父母一开口就是别人家孩子怎样,而你怎样这种谴责式口吻。其实格雷的这种指导与姐夫传授小舅子婚后怎样告诉太太鱼烧咸了的说话方式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胡萝卜与大棒人人都会用,何况是我们能屈能伸的中国人,教育学家要操心的不是你说不出口,只要环境需要中国人都能说,君不见张爱玲的《小艾》中,五太太低声下气的变打麻将边赔笑脸对帮佣陶妈说菜咸淡,那叫一个温和细致。饶了那么个弯子,我想说的就是:父母不是不会说人话,但对法律保护纯属玩笑的中国孩子们来说,父母觉得没必要好好对她们说话。对于没有话语权以及可滥用话语权的人,他们只会买回这一本书,然后表示“我都买来书了你还能怎样”。可怜的没有“话语被保护权”的孩子们只能继续倒霉。所以我倒是建议一下良知未泯的父母们,读读此书中除了直接指导说话意外的内容,例如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倒确有几分见地。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五):孩子来自天堂,给他爱的翅膀

  一直以来,教育孩子都是个大问题,关于此类书籍更是层出不穷,更是有一大批既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也没有多深的理论基础,但是自己有至少一个目前看还不错的孩子作为调教对象,有一大笔教育笔记作为证据,在孩子考上名校或者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之后开始宣传自己的战绩。

  这类草根教养书,不管内容如何,总之都是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且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教育方式五八门,但是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被教育对象肯定成为了能被世人认可的佼佼者。但是其过程,真的就是科学合理,充满快乐的征服之旅吗?

  看够了这类那类的“XX育儿经”,觉得也不过如此,转过头来认真审视这本《孩子来自天堂——正面养育的五个原则和技巧》,觉得与那些个别案例相比,还是这种专家级别的作者写就的作品更令人信服。作者约翰·格雷是著名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性专家、人际沟通专家、家庭治疗师,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我不是迷恋专家,我只是信任约翰·格雷,因为我曾读过他的另一本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觉得内容中肯实用,由此也信任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收获

  我觉得教育孩子,打骂并非好的方法,而是无能的父母对孩子的欺负。即使打骂能够暂时震慑住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难以想象。对孩子要求太多,管得太严,责备太频,打得太重,都会让孩子心情压抑、对家长心生畏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犯了错想要逃避,甚至试着用说谎掩饰错误。

  针对养育的误区,《孩子来自天堂》首次提出正面教养的说法,并且总结出五个原则和技巧,教给年轻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会与孩子沟通,调整爱与罚的平衡,让孩子的成长充满阳光。作者在书中第9-13章,用了五章篇幅总结了正面养育五条原则: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父母才是主导者。然后在第14章用了整整一章的内容贯彻他的五个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相信能够给读者有益的参考。

  正面养育注重爱的教育,以激励引导孩子跟大人合作为主,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如何引导?作者有技巧,用好“奖励”的法宝。方式方法很重要。书中的第3-8章则是作者的“驭”儿技巧,分别包括:让孩子合作的新技巧、反对孩子反抗的新技巧、提高沟通能力的新技巧、更有效激励孩子的新技巧、维护父母主导地位的新技巧、保持控制的新技巧。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独一无二的珍贵礼物,是我们爱若至宝的生命延续,总有一天孩子将不再牵我们的手,在孩子愿意信任我们给我们纯真笑颜的时候,珍惜这难得的亲缘,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善良纯真,教育孩子履行父母责任请注意方式方法,呵护孩子的自尊和天真。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六):传递正能量

  这本书是耐人回味的。我读了2、3遍才写下对它的评价。

  各种教育主张纷纷扰扰。譬如,本书主张的正面教育,可能就跟赏识教育有某些相似之处。赏识教育就主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引领孩子好的方面想。但在现实中,有些表扬往往苍白,廉价的表扬也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心理触动。当孩子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的时候,或者屡次犯下错误的时候,还怎么表扬?还表扬什么?这个时候,更多的家伙采取的就是大棒政策。批评,惩罚,包括揍一顿。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中主张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但是我们知道,一根鸡毛掸子之下,孩子认错了,甚至屈服了,可能是暂时的,导致有大人监督之下乖乖的,没有大人之时乱来。到一定年龄,孩子就会逆反。萧百佑也承认,到了一定的年纪,打就没有教育效果的。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还是有惩罚他的冲动,心理学上也说,有厌恶疗法嘛。惩罚不就会造成厌恶吗?再者说,棍棒之下,当然是粗暴了点,但有时是立竿见影的。

  棍棒教育和胡萝卜结合,未必完美。我们似乎离不开惩罚教育,但惩罚下的孩子伤心落泪,不是最佳方法。而且,总是找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就沦落为对孩子揭丑,对孩子的自尊进行羞辱。即使激发了孩子的斗志,孩子的内心也是流血的。如果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主动配合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不是更好吗?

  正因为上面提到的一些教育并非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追求新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正面养育的方法能起作用吗?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以批评、惩罚之类的教育,并不好。正面养育,正面教育,传递正能量的教育。应该说,如果运用得当,能起效果的话,那么和批评惩罚等带给孩子心理阴影的教育方法是有高下之分的。

  具体说来,作者归纳的5条正面养育原则是: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正面养育注重用爱去激励孩子,促使孩子同大人合作。具体到教育中,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比如房间里太乱了,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发脾气,说:看你房间里乱成什么样?或者孩子们太吵了,我们批评说:别吵了!正面教育的说法,应该是,你该打扫房间,整理房间了。而对吵闹的孩子应该说,保持安静。作者认为用请求的语气更好,你整理一下你们的房间好吗?请你们安静好吗?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孩子合作,在如何减少孩子反抗的新技巧里,作者传授了他的经验。奖励也是正面养育要运用的一大法宝,但奖励的方式方法,也是有技巧的,以保证奖励对孩子有吸引力。最终让孩子能自发的去做,未必是为了奖励。当孩子不愿合作的时候,作者的技巧是“暂停”,让孩子独自呆几分钟。

  正面养育能给孩子更多美好的感受,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至于作者的方法有没有效果,则需要各位在教育中去实践了。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七):天使还是魔鬼

  2005年中秋节前几天,我疲惫不堪地将儿子迎接到世间,自此之后近七年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看到他在“天使”与“魔鬼”之间自由切换,他给我诸多欣喜也给了我太多烦恼,在他刚刚又一次发出长达10分钟几乎要将楼顶掀翻的高分贝哭声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不疯狂了。

  我要谢谢《孩子来自天堂》,不管他对别的父母是否有所教益,于我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本书读了不短的时间了,却仍旧没有读完,原因并非晦涩难懂,而是,我总觉得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需要我细细咀嚼,并应用于实践的。

  还记得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说,我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孩子,好好爱他,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是,几年下来,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我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初衷。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指导,为了我的孩子。

  《孩子来自天堂》,题目就告诉我们孩子是“天使”,是可爱的个体,他们纯真而美好,他们天生有着希望让我们欢喜的欲望并希望能够同父母合作,作者让我们了解,孩子之所以有时候表现得像一个魔鬼,是因为我们的方法出现了偏差,或者孩子有某些需要未被满足。这绝不是一种溺爱的体现,因为作者给出的意见不仅仅是满足,还有“维护父母的主导地位”这一准则。

  我属于作者提到的那种容易失控的母亲,我的情绪常常会被儿子带走,不是我在教导他,而是他在指挥我,这是一种极度缺乏智慧的教养,尽管我曾经读了那么多的家庭教养类书籍,并自以为掌握不少有关教养的知识。读了《孩子来自天堂》之后,我了解到,我的失败是因为在一开始,我就缺乏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态度。

  我没能将教养与自己孩子的独特气质相结合,而是完全按照各种我所认为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这就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为这些方法并非对每一个孩子都适用,不同气质的孩子对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不适合的方法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于起到反作用。

  根据作者约翰·格雷的分类,我家儿子应该属于活跃型的孩子,而我独裁专断的教育方式恰恰会使得我的教育适得其反。而作者将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完全分离的方式也让我耳目一新,尽管我知道他有着那本最著名的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一直忽略了孩子也是不同性别的个体,而作为一个母亲,我或许对于我的儿子在想什么和最需要什么并不是我自以为地那样了解。

  本书还有诸多观点与我以前持有的相悖,就举一个例子吧,那就是存在于本书95页的“从自然后果中学习”的篇章。里面作者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家长应不应该时常给予孩子那些可以让他得到教训的帮助。譬如吧,孩子将努力完成的作用落到了家里,按照我的观点就是不要给他送作业,应该让他从忘记带作业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指导不可信,作者的观点则是“我们的孩子需要父母全心全力的支持,知道会从家人那里得到支持,要远比从努力按时完成了作业却丢了分数中得到的教训重要的多。”当然,两种做法孰对孰错,我到现在也无法下定论,但作者的观点确实让我重新思考我曾经的教育观点。

  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而且作者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养方式,那就是遵循五个教养步骤和技巧——提出请求;倾听及沟通;给出奖励;维护家长主导地位;给出“暂停”,不要责打。前者是教养原则,后者是教养方式,受益匪浅……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八):积极接纳,正面教养

  如何评价你心中或家里的孩子?大部分家长肯定会说:孩子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当孩子乖巧可爱的时候,他是个让人喜欢得不得了的小天使;而当他蛮横无理、反抗叛逆、愤怒地摔东西的时候,又是个让人讨厌甚至后悔生了他的小恶魔。

  《孩子来自天堂——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一书要传达给父母们的观点是——孩子来自天堂,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这是这本书和作者约翰格雷先生所要表达的大中心思想,也是正面养育的前提。只有无论何时都把孩子当作天使对待,才能用一颗深厚的爱心,并运用正面养育的原则和技巧去养育孩子。

  作者提出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相信这5条原则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大震撼,因为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孩子中,往往用相反的原则要求孩子——与周围孩子趋同,避免犯错误,压制消极情绪,少提要求以及不要对父母说“不”。回望我自己这两年来教养孩子的经验,这5个原则中前3个我都做得还好,理解、发现并尽力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能顾体谅孩子犯错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耐心引导他;允许孩子释放消极情绪,理解他通过摔打玩具发泄挫败、失望、伤心、痛苦等消极情绪,给他自我平复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对待孩子要求方面,我常常限制、制止孩子的过多要求;而在孩子对父母说“不”这方面,我似乎也没作者那么豁达和自信,生怕对孩子过度民主而使之变得目无章法。对于这2条,我想我需要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言,进一步理解这5条原则起作用的原理。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所阐释的5条原则起作用的原理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理解了这些原理,才能进一步理解和认同这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

  正面养育除了有5条原则,也有一些技巧供父母们参考,比如用请求替代命令、要求和唠叨。比如让孩子合作而不是服从。要做到这些,父母们需要具备高情商。回顾我自己这一方面养育情况,命令、要求的讲话口气有一些,唠叨几乎没有,请求也常常会用到,但是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让孩子合作,只是觉得使用请求的口吻跟孩子说话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就应对孩子反抗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首先要允许孩子反抗,然后才是应对方法。书中剖析了孩子反抗和叛逆的深层原因,当父母了解了这些深层原因,就会理解并允许孩子反抗,懂得反抗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除了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和技巧,书中也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将孩子按照气质不同分为四种类型,敏感型、活跃型、反应型和接受型。并深入探究了每种类型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行为特点,需要父母如何去做,如何与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沟通。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化养育。

  此外,作者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观点上,提出采取忽略而不是责备或惩罚的方式。理由是:“孩子在9岁之前应该是纯真无邪的,孩子9岁之前,父母应该尽量忽略孩子的错误,或者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在孩子到了9岁的时候,他才准备好通过弥补过失来承担责任。如果孩子过早地感觉到要为错误负责的压力,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表现得很糟糕,他们会丧失自尊。9岁之前的孩子没有自律能力,因为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而只能模仿。”对于这个问题,记得作家毕淑敏和金韵容曾经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书中谈到如何对待孩子犯错误。毕淑敏讲述他的儿子严寒天气不听妈妈让他多加一件衣服的建议而执拗地穿着很少衣服去上学,她没有强行阻止儿子,而是让儿子承受自己选择穿很少衣服而受寒感冒的代价。金韵容讲述她们一家出去旅行时儿子将帽子忘记在酒店,她没有马上再帮儿子买一顶帽子,而是让儿子接下来的旅行中都没有帽子戴,从而承受自己没有管保好物品的代价,并从中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和物品。以上两个例子都与作者的观点相左。相信广大父母们的意见也不会统一,我觉得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最后,回到正面养育的主题思想上来,想说,这种对孩子既严格又宠爱,却又有别于“严教”和“溺爱”的正面养育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学习和掌握,正面养育能够帮助父母掌握“严教”和“溺爱”的平衡,方法得当、分寸恰当地养育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纯真无邪的天使。

  《孩子来自天堂》读后感(九):爱的力量

  我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尽管这过程并不愉快。小时候,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个倔犟之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挨打,并且态度如此坚决地不肯轻易低头认错。但在我看来,父亲在我犯错时表现出来的严厉和尖刻是我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每当我和父亲之间发生争执时,他总是会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把我践踏得一无是处,这彻头彻尾的贬低和轻视令我对他充满怨恨,在我伤痕累累的童年和青春期里,我和父亲间的相处就象一部永不停息的战斗机,以至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抱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着不可调和之矛盾的错误观点。

  长大后,爸爸曾经难过地对我表达他对于以往暴戾行为的后悔,他说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育儿书可供借鉴和指导,所以他只懂得用长辈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那么爱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和驯服我。听到爸爸对于过去那段时光的感受,心里颇为酸楚,我知道在那一个瞬间,我们已经互相原谅彼此,而我和爸爸之间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也注定了我们最终会对一切释怀,解开心结去接纳那份浓浓的爱。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感到庆幸,因为我比爸爸更加幸福,有那么多那么多有益的育儿书可以帮助我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在看到这本《孩子来自天堂》的瞬间,那种被微微触动的感觉很奇妙。“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命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模样。”这便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首要观点。而如何在溺爱与过度严厉之间把握正确的尺度,利用下面教育的方式去培养一个意志坚强且兼具合作精神的孩子,则是作者想要交流的重点。

  书中的内容摒弃了对大道理的讲述(这也是在看过诸多育儿书后最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写法),而是将笔墨的重点放在对育儿方法的探讨上,比如在请求孩子合作的技巧方面,书中提到了用“请求而非命令”的方法,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尝试,跟孩子说“把你的桌子收拾一下好吗?”和“你的桌子总是这么乱!”两种表达方式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合作。而关于“表达要直截了当”这一点,作者剖析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父母错误的表述方法背后的隐含意义,并且建议父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而非转弯抹角地影射,孩子不喜欢父母说话过于复杂,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单纯的建议或命令。书中关于“无须解释”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当我和孩子之间发生问题时,我时常会向他清楚地解释事件的缘由和道理,希望通过自己详细的解释能令他懂得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然而书中却提到这种做法可能招致孩子的不合作,他们会通过不断地辩论去反抗你在解释时提出的理由,从而使得父母的要求失去了份量。

  书中还有一些不同于其它育儿书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针对四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去探讨他们各自的关注点及情感需求,让父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承认孩子与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这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的感觉和需要应该被理解与接纳,而不是通过与其它孩子的对比被禁锢和打击。

  其次是给孩子以非常宽松的界限,从“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到最后的“说不没关系,但父母才是主导者”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种种感受,让他们释放自己真正的情绪。尽管他们会有种种令人愤怒的行为,比如在家长屡次声明后,依然打破家中极为贵重的古董花瓶时,书中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让家长试图去体验自己内心完全相反的两种感受,前一情景是在父母心情非常愉快,孩子很乖的情形下发生的,作者甚至让读者去设想打破花瓶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公司的总经理、盲人或者打碎的只是一件廉价的工艺品,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家长很难对打碎花瓶的对象发火。而第二种情景则将父母置于非常糟糕的境况中,一切都不如人意,令人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生气。

  借由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作者谈到家长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有的态度,不是愤怒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如何去解决及如何在今后加以避免。对于这一点,我想起以前在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曾经提及的一个真实案例:一群孩子在聚会时,不小心令令其中某个孩子受了伤,其它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而未及时将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最终酿成了孩子死亡的悲剧。这件事情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惩罚时,是否想过这种做法会令孩子成长为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不敢担当的人?而正面教育的方法却旨在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既成事实的错误,并且及时地补救与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被羞辱,也不会因害怕受到羞辱而撒谎或逃避责任,这势必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正直乐观的优秀品质。

  最后是书中谈到的“奔跑者”、“步行者”和“跳跃者”三种类型的孩子,读到这里时感觉真是欣慰,第一次看到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分类,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为儿子学东西慢半拍而苦恼,不管是婴儿期的长牙说话走路还是幼儿时的奔跑、跳跃、跳绳、骑自行车,儿子的表现总是偏于缓慢,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与耐心去训练他,有时候甚至绝望得想要大哭一场。可是在看到书中所述“跳跃者”的描述时突然眼前一亮:“他们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学会骑自行车。给他们的指导他们都接受了,但却不见进步的迹象。父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帮到了他们。如果父母坚持下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孩子突然跳跃了一大步,他会骑自行车了。在某个神秘的时刻,他们突然可以把接受的指导整合起来,跨上自行车,骑起来就像一个老手似的。”

  原来,我的孩子就是这种“跳跃者”啊!他每天背《弟子规》时都痛苦得想要撞墙,可是过三四天后却能在完全没有加强记忆的前提下把几天前怎么记都记不住的内容熟练地背诵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记忆力,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慢于常人,但是他的迟缓中却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与其不断地否定他,强调他的不足,倒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特点,期待他用那份异于常人的爆发力有所作为。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后深受启发,是很不错的一次阅读经历。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