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歌文学常识大全
01、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02、王维(701-761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字摩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
03、李白(701—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李杜”。
后世人称其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04、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后世人称其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杜工部集》、《春望》
05、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傅、白文公,谥号“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白氏长庆集》、《观刈麦》、《钱塘湖春行》
06、刘禹锡(772-842年),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陋室铭》、《秋词》、《望洞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07、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
《天说》、《天时》、《封建论》、《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
08、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09、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戏答无珍》)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
10、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伤仲永·集句》
11、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与他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合称“三苏”。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念奴娇》、《水调歌头》、《浣溪沙》
12、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西江月》、《稼轩长短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