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创造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的结尾,歌手张杰带来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少年中国说》,在“少年强则国强”的铮铮宣言中,激励我们向未来进发,创造新的奇迹。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让生活进步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对科学创造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憧憬和期待。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开始,人类的文明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一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创造向未来在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励志的节目,我认为这个节目令我受益匪浅。
成龙老师的一席话,令我明白:梦想小可以实现,但若可以实现大的梦想为什么不呢?对得起国家,社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任何一次的动作都不能马虎,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受伤,再一次一次重来,不能放弃。就算一次一次的受伤,但是必须一次一次重来。为了梦想拼搏。而且成龙老师也是一位正义感十足的先生,我认为只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而他也是一位意志坚定的人,虽然在他拍影片的时候有许多不好的人去指责他,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着,从来就没有放弃。
而在解海龙老师的演讲中,我明白了,现在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知识改变命运,梦想创造未来。
在俞洪敏老师的话中,我明白了少年一定要有目标,不放弃梦想,而个人的奋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游戏中,我体会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头脑,身体,还有团队的合作。
所以,在这一次的观看后,我自己体会到了青少年要敢于有梦,梦想是走向未来的动力,是追逐目标的灯塔,只要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小梦想努力,我们的大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奋斗可以战胜困难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初中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又是一年开学季,我再一次坐在电视前收看《开学第一课》。这一次,我又像往年一样,学习了不少。
节目分为多个课堂,最吸引我的是有关“奋斗”的那一课。
在课堂上,嘉宾俞敏洪和王桐晶依次讲述自己的经历。俞敏洪作为著名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在中国的名气很大,但很少人知道,他在多年前的高考中失利数次才考进北大。而王桐晶,则是在珠心算界响当当的人物。她在多次珠心算大赛中斩获冠军,成为大家的榜样。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其实,他们的成功之路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奋斗”。俞敏洪在高考落榜后天天努力学习,坚持自己的大学梦。王桐晶则是从小到大一直刻苦训练珠心算。他们的成功,归功于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
很多人都想成功,但最后总是在叹息声中以失败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向困难屈服,他们没有奋斗到底。在我看来,成功需要不忘初心、坚持奋斗。但这却是大多人都没有做到的。
成功并非每人都能所得,在众多困难面前,谁能奋斗到底,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向俞敏洪、王桐晶等各个奋斗者看齐,奋斗到底。这才是学生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