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手抄报
导语:在科技新闻中,为了可以增加超前性,有越来越多的预见性科技新闻。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科技新闻手抄报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科技新闻手抄报
国家经济想要平稳快速的发展就不能离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说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于科学技术的传播也极其重要,这不单纯是科技本身存在的价值,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对于科技新闻来说真实性最为重要,将科技知识真实的向观众们进行报道,确保观众不会被报道所误导并对新闻进行了解。才是科技新闻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对科技新闻的概述
目前对于科技新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学者们给出了一些典型;比如孙宝寅先生在主编《科技传播导论》的时候就曾表示:在科学发明与自然奥秘中,科技新闻是最新的报道;辜晓进先生在主编《现代科技新闻概论》中也说过,在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的互相关系中,科技新闻是对新鲜事实的报道。
对于科技新闻来说,还是没有公认的定义,不能对其进行所有的特征的阐述概括,对它的外延也没有清楚地认知,同时,它还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特别是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让科技新闻的呈现变得多种多样,在涉及到的层面上也更多。所以,对于科技新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科学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结合来说,科技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现或者发生的科技现象与科技事实进行知识性、科学性的报道。
二、在我国科技新闻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传播者对科学素养相对薄弱。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在我国传播媒介里的不论编、采、导、播人员的科学素质相对不高,对于科普人才来说,是很匮乏的。记者职业大多数都是文科生出身,当然科技新闻记者也不例外,在相关专业下没有学习的基础,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可能在新闻报道中就把自己听说来的东西进行报道,造成误导受众,在新闻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对新闻的真实性不能进行保证。长期下去,会造成新闻公信力的下降,失去权威性。所以对于科技新闻记者的科技素养必须加以提升。
2.记者超越权限对科学进行解读。在科技新闻中记者超越权限对科学进行误读的实践不胜枚举,当年的水变油事件还历历在目。摆正位置是首先要做的,科技新闻的媒体并不是鉴定委员会,记者也并不是科学家,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只需要对新闻做出完整真实的报道,对于成果进行判断记者并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过早的进行下结论,除非已经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不然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错误。对于科技新闻记者而言,我们只需要解读已经存在的科学结果,不能对未知事件进行破译。
3.对于伪科学的弘扬。在2002年颁布的《科普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在科普工作中应该对科学精神进行坚持而抵制和反对伪科学。其实在科学新闻中是最容易出现伪科学的情况了,而作为科技新闻的工作者来说,对与抵制和反对伪科学既是职责也是使命。这就需要科技新闻的工作者善于发现和制止伪科学的发生,越是重大的发现就越是需要确凿的证据。
三、对于我国科技新闻发展的对策
1.科技新闻做到人文化。人之根本就是文化,对于科技新闻来说就是在文化大背景下在进行传播,所以,将科技人物的人文特质进行研究,会对科技新闻的质量有所提升,这在传播效率的提高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策划过的科技新闻是可以和现代的文化相结合的。比如,利用对比的手段来将不同空间的文化习俗变现出来,让人了解不同,发现差异,这就是一种学习,一种了解和一种研究。在对比中也能找到不足,对文化进行补充。
在科技新闻中,为了可以增加超前性,有越来越多的预见性科技新闻。他们就是根据专家的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隐秩序进行揭示,对未来的社会形势进行描绘。以文化背景作为依托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增强,对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就决定了科技新闻的传播方式也不相同,科技新闻工作者应该根据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再加以西方科技新闻的优势,来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增强。在我国的科技新闻传播中,会出现说教式的科学知识灌输,这样就让观众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只是一味的进行接收,这样就算是新闻中出现了虚假信息,观众也要被动接收,而在西方的国家就恰恰相反,媒体人坐在一起相互讨论,中间会出现各种观点的提出,有时甚至对总统进行调侃,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看来,似乎很难被接受。而且,西方对于语言的运用也是相对幽默的,即使在正式节目中,也会形成一种自然的风格,我国则是一本正经的面孔。
而且,科技新闻在传播中,也要以现代精神的分析作为基础,将道德上的教育与科学理念相融合。比如曾经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在科学新闻的报道中也要自然的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探讨,然后再加以预防,这不仅是新闻需要的,更是社会所需要的。
2.科技新闻通俗化。其实,对于科技新闻需要的通俗化问题,已经是一个老课题了。在这一问题上对于科技新闻的从业人员来说其实一直都在改进的路上,但是效果不大。在现在的科技报纸或者新闻时,还是有很多晦涩难懂的部分,这就令人们对阅读或者观看缺乏兴趣。这就造成喜欢看科技新闻的人有很多,而真正获得好评的科技节目却少之又少。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在科技新闻中出现的问题。在科技新闻内容上的专业性导致了语言的晦涩。对于新闻来说,专业术语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是科技方面的作品,那作者就会对专业术语的部分进行解释,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作为科技新闻的新闻记者可能因为时间上的紧迫,在自我认知中将观众的层次水平想的过高,或者一时间想不出可以替换的通俗语等等方面出现问题。其实记者也向对专业术语进行转换,但是又怕出现失误。保守起见,就还是对专业性表现手法进行大量的报道;还有就是记者没有在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使用。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环境,会让新闻失去生动风格,仅仅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保证是远远不够的,就受众的心理而言,在报道中的错误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而让他们继续关注下去的是兴趣;最后就是科学新闻记者对科学素质的缺失,造成对专业术语对生活化语言的转换没有信心,即使从新闻内容上看确实吸引眼球,但是出现的问题却那么显而易见,漏洞百出。
第二,实现科技新闻的通俗化路径。想要做好科技新闻的通俗化,首先要对报道的主体内容进行选择。选择之后再从受众的心理进行思考,百姓们会对新闻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将通俗化做好的第一步,就是将新闻围绕受众的生活开始展开,做好基础。然后就是对语言的加工,将好的名言、典故借鉴在报道之中,不仅增加了文采也从另一个角度对通俗化的力度进行了加强。做好相互融合,让新闻更加有趣和新鲜。这就是所谓的:根本没有枯燥的科学,只存在枯燥的描述。
之所以科技新闻报道略显单薄与生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背景的铺设。比如,对航天飞机的发射报道就可以假如进历史背景的展开,再融入丰富的知识内涵,提升通俗化的档次。
当然对于记者的科学素质要通过不断培养来获得逐渐的提高,科技素质上去了,也就敢灵活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新闻的讲解,从根本上对第科技新闻的报道做到通俗化。
第三,科技新闻亲和化。在新闻作品中只有和读者靠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让新闻充满生命力。科技新闻当然也是如此,不然因为其体裁单调和内容高深,会让受众望而却步,通过分析讨论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多数的科技新闻并没有真正做到对读者的需求和尊重,因为科技报道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这就造成有些媒体一开始就把定位放在读者的上面,全面都是教育式言论,诸如教你几招之类的口吻进行报道,让读者产生反感;然后就是对原生态场面和镜头并不常见。在任何的新闻报道中,对于镜头的捕捉和表达是很重要的,单一的语言描述会让整个新闻单一乏味。造成这种情况的就是记者对生活进入的不彻底,所以对于真正的原生态信息不能很好的进行捕捉。还有就是报道的专业性也让记者失去纪实的冲动,一味的进行照本宣科。其实在科技新闻的报道中很多角度是可以改变的,对于场景的把握也可以向外延伸。对于教科书式的新闻纪录,不具有亲和力。
在科技新闻中可以加入新鲜的元素,对特殊事件进行报道,给读者带来形象的新闻事实。在心理学上说,人们对奇人奇事会有产生兴趣。这样与科技新闻相结合也能更被读者所接受。对于新闻的延伸也是增加亲和性的方法之一,让读者体会到这些了科技新闻是和日常息息相关的,这样将报道的内容从纯科技拓展出来,将对读者的指导作为新闻的服务宗旨。对于新闻专业化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熟悉的事件联系到不熟悉的东西上,找到结合点,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联想,拉近新闻报道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始终将科技新闻来源于生活,利用在生活中理念进行落实,让读者对科技新闻的抵触心理逐渐消失,变得亲切起来。
四、总结
在我国科技文明日益发展中,对于科技新闻的传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中科技新闻并不是新鲜的产物,而是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但是在发展中却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显得相对发展滞后。科技新闻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科技新闻的改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于科技新闻,我们还要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现不足努力创新,使其可以把新闻作用最大化的进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