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10篇
《富足,从心开始》是一本由[德]吕迪格?达尔克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一):从心灵富足到真正富有
何为富足?很多人的回答往往是:有一套大房子,一辆好车子,一个幸福的家庭甚至一个可爱的孩子,然后还有相当数量的可支配资金。不难看出,人们定义的富有、富足是与金钱的多寡挂钩的,把自己幸福与否也归因于金钱的多寡。
可是,就像作者在书中举的那些例子一样,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物质富有内心却并不幸福,并没有感到富足的例子。所以,正如书名所言:富足,从心开始。我们需要在浮躁的金钱世界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富足,从心开始。对我而言,我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和“富有”正是从我内心非常充实、非常富足开始的,当我把时间都花在那些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事情上,当我的家庭、事业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当我理性而自信地看待物质财富,我变得很满足,感觉自己很富足,即便我并不富裕。
当然,内心感觉富足并不等同于物质上的富有,我们当然要去追求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金钱。但是,怎么看待金钱,怎么赚钱呢?树立正确的金钱态度,理解金钱不是一个坏东西,有助于金钱与我们建立起更“积极”、“良性”的关系。
回到吕迪格?达尔克先生的书中来,这本书重点阐述了达尔克发现的金钱世界的两大运作规律——共振法则和对立法则。他说:只要掌握这两大规则,获得财富将不再是难事!至于这两大规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运用,书中给了非常详细的解读,详细得甚至有些啰嗦。
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阐述如何在浮躁的金钱世界找到幸福,如果用一句话来简练地总结,我会说那就是:做到心灵富足,同步实现物质上的富足。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二):玩转金钱与幸福
刚看了部老外的侦探片,讲女神探的。该胆略超级的女子有句名言:侦探第一法则——跟着钱走。呵呵,大凡犯罪,金钱引发的最多,金钱不愧是万恶之源呐!非也,金钱之恶,也是人类加诸于它的,恶与否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待金钱怎么利用金钱。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如果哪一个人备好了冬天所需的粮食还卖力工作的话,这个人会被送到巫师那里去的。要是哪个印第安人一连为自己建20座帐篷,肯定给人当作疯子。回到咱们的世界里,拥有20套房子的人肯定成为众所羡慕的对象,而且还要马不停蹄地弄更多的房子。如此截然对立的行为,并非金钱所促成,根本在我们的财富观。
这本书是谈财富观的,并不排斥金钱,甚至还教读者赚钱的正途。注意是正途,包含了我们怎样与金钱和谐相处。想赚钱,第一要克服自身的贫穷感,必须改变环境,让自己置身于财富聚集的地方,高档酒店、豪华邮轮等,互相影响互相呼应,这叫“共振法则”。但是,并不是说让你没有人格地粘在富人的身上,只是待在富人的周围,自然接受共振。恰当的共振关系昭示成功的一半。其次,如果你“天真地以为不用拿取别人的钱财就能赚钱,恐怕只能受穷了”。这方面现成的例子就是股市了,公开地合法地将别人袋袋里的钱搬到自家袋袋里,成功只能属于少数,多数眼睁睁地看自己口袋瘪下去。面对此情此景,得有股子“愿赌服输”的精神,别被金钱所伤害(难,不然也不需要本书来教人们如何在金钱世界里找到幸福)。
有钱以后,或者正在赚钱路上的人,要注意安排好“午睡”。意思是,一天,既需要奋进的高峰,也要有安逸的低谷,还要正点收工,下班后会享受。很多整天忙碌的人,退休后会发现,根本没法花完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只好留给儿女。问题是你如果除了钱以外,没其他的能够留给儿女的话,你的人生有多少价值?
但凡有一颗丰沛的心灵,便能正确调度金钱,这样的话,钱多钱少都无碍你享受幸福。反之,则无法获得幸福感。这些大道理,或许人人都懂,只是人太容易迷失自我。常常读些励志书,可借此提醒自己。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三):守护好自己的珍珠
成功学与励志学在中国能红的起来肯定是有历史原因的,当一个国家能够理所当然的认同“没有高考,你怎么能拼得过二世祖”的观念并口口相传,却从未质疑自己为何在始皇帝治下做顺民的必要性时。每一本疯狂鼓动“只要…就…”理论的书籍都会被标榜成为在不合理的社会杀出血路的圣经。就像网游世界里的装备一样,不管你进入的是哪一款游戏,你都觉得没有装备你就会死,而有了你就必然能成,倘若真的不成,那就躺在地上挺尸啃老好了(父母问起就说你还要我怎样,当然,父母实际上也没什么资格那么问)。
达尔克的这本书再还没有拿到手的时候,我觉得很不错。也许有些武断,我这么感觉仅仅因为他是德国人,况且我此前读过广人社的类似书籍,只不过讲的是婚姻两性之类,坦白的说,写的不算糟,但观点一边倒,这让我恶感大增。不晓得这本励志类的书籍怎么样。
看完正文前的几个测试,我觉得有点儿失望。小测试这东西,我向来都是做着玩,不敢深信。这前头测试金钱观的更让我不敢恭维:你平时是怎样刷牙的,是慢慢仔细的刷或疾速刷两三下完毕或开着水龙头边冲水边刷还是只漱口。就凭这个就能断定你属于葛朗台型/普通大众型/毫无概念型/奢侈浮华型中的某一。这种对应是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刷牙与以上四种都不同。下一测试金钱心理的问题我又一次碰到类似情况。我很难接受作为做事刻板细致的德国人却丝毫看不出来自己给出的选项明显不全面的情况,难道随着德国的复兴,德国专家的水平也反比下降了?这不太可能,所幸,接下来正文内容的描述让我觉得回到的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很高的水准。作者用足足十六个章节阐释了成功,专指对金钱的正当获取——可走的诸条道路。非常有趣又高明的地方是,尽管作者赶时髦的在书中用一节专门讲述了不同星座对金钱,包括赚取与花费态度之间的差别,并未让我感觉这本书的科学性因此而大打折扣。单数页页脚下面的名言集锦显然也花费了相当的心思,应当是作者的细致且专业的体现,读者们不应错过。
总的来说,就像达尔克所感叹的那样:贫穷感如影随形的人(他以自己的家庭为例)是很难真正富足起来的,因为内心的问题很少会通过地点的转换而得以彻底解决。不单是金钱,自由也是如此,整日郁郁不乐的人不会因为搬家就心情愉快,心若不自由,住到哪里去都是牢房。大多数的人都是苦水蚌,将吞沙子当成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将本有的闪耀珍珠吐的一干二净。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四):树立正确的财富信仰
江山/文
前段时间与人聊天,提到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何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想到这个畿子,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富足,从心开始。是啊,一切都是从心开始的,这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因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当下试着去寻找不解不惑的答案。只要追随内心,不光财富,一切都会翩然而至,只是我们满不满足的问题而以。
其实,只要心中达到,对财富有一个正确有信仰,不管外界的干扰如何,我们都不会为之动摇。可毕竟我们活在世俗中,心如止水之势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呢。或许你听到过很多矛盾的问题,比如有人视金钱是肮脏不道德的,有人却认为金钱不仅会为我们带来生活的保障也会加大我们快乐的筹码。那么金钱到底是不是一个坏东西呢?史上最能让我们幸福起来的金钱心理学《富足,从心开始》为我们答疑解惑。
我们不管是对金钱的认识误解也好执迷也罢,这都不能改变它固定存在的价值,因为很多的不幸都源自于我们对金钱规则的无知。作者用他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通过消耗财富获得特别的经验,给自己的灵魂以成长的空间,从而在心灵上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无形的力量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但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金钱游戏中的那些法则。用那些法则轻车熟路地来驾驭金钱,让物质为我们精神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不被奴役的更多的财富呢,唯一途经就是从别人那里拿取,这也是作者给予我们最强烈的观点。他不仅为我们解释了这个观点的初衷,更是挖掘出我们怎样用心去对待金钱的问题。其实,要衡量一个人的钱财是取之有道还是不义之财,关键要看这个人的目的和企图。世界上没有无主的钱财,也不可能堆着没人认领的钱财等你下手,所以这一切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真相。我们可以采用很崇高或至少不那么卑鄙的手段来从别人那么拿取,可以想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既保证自己的赚到钱,又能帮助别人。这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金钱的交换价值,财富才会积如盘石。
一切从心开始,首先要做到认识与熟知,了解财富特点,或许你就会成为下一个富人。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五):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至今还是一个穷人
一直想成为一个富人,却至今还是一个穷人。一直在勤奋努力的工作,也一直在抱怨自己得到少付出多。从没想过金钱也是一种游戏,也完全不懂金钱游戏的规则。我只知道充满铜臭的金钱是世俗的,但我们的生活离开了金钱却万万不能。我只知道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就是为了挣到钱。我只知道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我一直向大多数人一样渴望挣钱,为挣钱操劳奔波,但我依然没有钱。看过很多和金钱有关的书,但我依然没能够变得富有,并且始终为此而困惑。读过这本《富足,从心开始》我开始悟了,虽然书中并没有传授我变成富翁的捷径之路,但它让我第一次认真的读懂了金钱的内涵,悟到了自己至今贫穷的真正根源是因为内心的贫穷感作怪,而我也明白了想要收获财富必须从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这本书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让人致富,但却从灵修的角度谈论金钱的精神内涵,纠正我们一直以来笃信的错误的金钱观,道出了想要挣钱必须遵循的两大法则,带给人关于金钱的最深刻的思索。
作者是一位心理学治疗师,大多数人都有谈论通过什么手段去赚得金钱,作者却从金钱的灵性出发,深挖它的精神内涵。这世上有很多人努力挣钱的穷人,这世上也有很多并不快乐的富人。物质和精神同时富有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我想读过这本书,大多数人会对这个梦有新的认识。书的开篇是几个趣味测试,了解你的金钱观和财商,按照作者的使用指南会让这次阅读变得很有意思,书中有很多互动练习和问题,阅读的同时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交流和对话,这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达到的阅读境界。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着金钱的奴隶,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因而错过了以最快乐的方式吸引金钱的机会。我们总是循规蹈矩,却又没能认识到自己对金钱的无知,我们整日为钱工作,一面渴望变得富有,一面又宣讲着金钱的肮脏。我们对金钱世界的两大规则一无所知,这正是阻碍我们成为富人的绊脚石。从金钱曲线一章之后的几章是在讲解金钱幸福观,为什么有钱却没能幸福,揭穿了金钱等于时间的谎言。最后的几章里作者分享了金钱与粪便的关系,金钱与星座,如何最有效的利用金钱和走向富足生活的黄金建议。作者的分析很有新意,听来十分有趣,激起人很多从未有过的思考。
书的扉页上的一句话,“追随你的内心,财富便会翩然而至。”这一句已经道出了获取财富的秘诀,想获得金钱必须自己积极的行动起来,遵循金钱的游戏规则,深度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富足从心开始,给我很大的启示,至少我明白为什么自己至今还是一个穷人。
《富足,从心开始》读后感(六):我渴望与金钱建立天人合一的关系
先唠点儿题外话哈。有些书我是羞于带它到大庭广众去看的。有一次单位组织去旅游,我带了两本书在路上看:一本是给同事看的《我的男人,你竟然在想什么?》——我那同事就是一痴货,是她强烈要求我借给她的。结果被围观了,她见风使舵,非常可恨地又赖到我头上,说“是她要借给我的”!我一憨人真是有苦说不出啊,白白被人认为是个企图降服男人的黔驴技穷者了。另外带的一本书是《怪诞心理学》,本来挺怡情的嘛,但又不想想,我周围的都是教心理学的专家啊,有老师淡然地问:“心理学出了这个分支吗?”然后又有个领导有意无意地将这本书叫做“怪胎心理学”……总之一路上我就被这两本被误解的可怜书书害成笑柄了。
以后我学乖了,凡带有“学”字的书就不随意带到公共场所了,《只剩一个繁华的角落》、《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这类是较好的选择,人家会觉得你有全球视角。但是如果带本《价值起源》又不行了,会让人觉得你端着……
总而言之啊,书名有时候会成为别人对这本书的总印象,也会使人们形成对看这本书的人的判断,可得慎之又慎呢。而《富足,从心开始》这样的书名,真会使我藏着掖着不带它出门儿。它的题目、封面的介绍,甚至作者那典型灵修者模样的照片,都让人对这本书的意图及基调一目了然。然后,读这本书的人也变得庸俗和汲汲营营起来。
已经忘记了驱动我看这本书的动机。其实金钱对我从来都不存在紧张的关系。我经常感叹的,就如爱因斯坦在领到诺贝尔奖金时所说的一样:“这么多钱,我用来干什么呢?”自己的购买力决定了自己的需求——我从不会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东西(当然不止是金钱能力);另一方面,我就像蚂蚁一样勤于积攒,每天为领到几个集分宝、淘金币而高兴——连一分钱的获得都让我高兴,快乐的边际效应对我来说不起作用。不过,我的缺点在于对金钱的态度上,略嫌漫不经心。我希望寻找一种与金钱更本原、更精神性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对这种关系作出了一些提示,它说在古代,黄金被认为是最接近上帝的金属,它体现了人与上帝的和谐统一。而奢侈的原义为“光”,这个词的最初意思也与上帝有关。多么美好。那么,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它的流通、获得及使用,是否也隐含一些神性的感召?
这是一个思考的出口。另外,作者提出了金钱的共振法则和对立法则,这是一种朴素的隐喻式哲学思考,不算有太多的新意,不过往往真理都是简单的,不是吗?
我看到第六章,或许我不需要再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