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3-04-28 17:47:05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一本由邢斌著作,39.90元出版的2012-5-9图书,本书定价:47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一):[ZT]黄力医生对本书的评论

  《半日临证 半日读书》

  邢斌先生携新作示余,曰:《半日临证 半日读书》。

  余见而哂之,曰:“吁!何先生之迂也!苟擅钻营,何必临证?若谙逢迎,何必读书?昔先生设诊于三甲医院,执鞭于堂堂大学,前程远大,举步青云。熙熙之众,攘攘之徒,逐之尚且不及,若乃不进反退,孑然自绝于荣华,离职解聘,栖栖遑遑,以临证为液、读书为浆,饮露餐风,清音流响。尔无妻子乎?尔无高堂乎?何不与时偕行,和光同尘乎?”

  邢斌喟然叹曰:“尔之所论,非不知也。降志屈节,君子所鄙,浓妆媚态,吾甚耻之!日之行也,冉冉出东海,忽忽下崦嵫,人之生亦如是,水月镜、名缰利锁,终非吾愿。吾之所愿,一曰剖中医之理奥,二曰编中医之杂志,三曰办中医之诊所,四曰创中医之私立大学。四愿不了,虽力竭不歇,虽困顿不移,虽九死而不改。”

  予曰:“嘻!异哉!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先生之论,非吾所知,吾将翱翔于蓬蒿之间矣!”

  http://huangyuanxingli.blog.sohu.com/219623614.html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二):浅评《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作者自由之医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3552887

  邢斌医生的新著《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近几日正式出版了,这是他“读书、临证、思考”的杰作,也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守一派做杂家;读古书,求原意,求真意,求其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真实写照。读完此书,有所感悟,希望与大家分享。

  本书分为与病谋、与心谋上下两篇。上篇记录了其临证的验案,疗效显著,不乏一剂,甚至半剂见效者,而且按语详尽、精彩,对我后辈学习中医和他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内容有继承又有创新,他在博采前人以及当代名家经验的同时,又有自己的进一步扩展,有别人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独到观点。例如,妙用缪希雍的降气法治疗高血压病;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治疗如今常见的颈椎病,疗效确切;自创玄参利咽汤、玄参润痰汤等方,治疗咽喉等方面的疾病。尊古方而不拘泥,继承而又有发挥。读完此书发现,邢医生在用药剂量或药味上可谓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剂量大者,如玄参最大可用至120克,黄芪用到200克,半夏最大100克,附子用量也很大,等等,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中医常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而他对中药剂量的把握是十分精准的,我想这与他熟悉每个药物的药性是密不可分的。又有以小方如生脉散仅仅三味药治愈虚劳自汗,以黄连苏叶汤巧愈妊娠呕吐,其在文中亦写到“小方大方,不可拘泥,关键在疗效”。如此,也十分明确的表明了他真的是杂家。

  下篇是与心谋,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悟,有用药经验,有思辨讨论,读古书,求原意,结合临床,求真意,求其用。也有一些随感,内容轻松,有风趣,有梦想,让人觉得有一种亲切感,这是平易近人的。

  他的学生学习他的经验,甚得其用方用药精髓,如使用玄参利咽汤、血府逐瘀汤等,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书的序(十年)中,邢老师写到送给学生的话: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持年轻的心态,坚持理想,我相信,你们站在老师(按:不单单指我)的肩膀上,在这越来越开放的社会里,你们的想法一定会较快实现。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有梦想就会实现,相信在越来越多像邢斌老师这样的中医思想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三):[ZT]顾志君医生对本书的评论

  顾志君医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8959c70100zor9.html

  在我眼里邢斌老师是一位独特的海上中医专家、中医文化学者。他生于上海,成长于上海,醉心学术,与世无争,颇具海上学者的儒雅之风;说他独特是因为他没有海上中医的轻描淡写之风,用药往往运筹帷幄,大刀阔斧,药重味多可直捣黄

  邢斌老师勤于临床著述,此前的《方剂学新思维》、《危症难病倚附子》等等大作令人耳目一新,《方剂学新思维》在方剂的研究中可谓一朵具有独特思想的奇葩,而《危症难病倚附子》不仅是一本总结历代医家应用附子好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临床工具书,每每读过感觉精彩纷呈。

  邢老师不仅医学理论精湛,在临证治疗上更是经验宏富,屡起沉疴,我带教他的研究生时就经常听到他治疗疾病的神奇之效,可惜一直没有医案面世,只能从他的博客中窥得一鳞半爪,今天这本《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面世不仅解我心头之痒更是造福大众之作。

  如果说近来有什么书能让我在非常疲劳的诊余花三个小时连续读掉一小半的(因为内容实在殷实一下子读不完),非他这本书不可,邢斌老师的这本书真可谓中医之“海、陆、空”作战书。上篇“与病谋”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用药不拘门户之见,经方、时方运用自如,而且常经时接轨,示人以法,比如桑、菊、附子、细辛熔于一炉治疗阳虚复感风热之疾。他不仅善于用方,尤其对于药物的使用更是炉火纯青,比如大剂量玄参治疗咳嗽,大剂量山茱萸治疗不寐,其虫类药的应用得心应手,直超前贤,许多理论经验虽是来源于前贤,但是他又赋予新的心得体会。此篇尚有两个特点,第一凡是书中涉及到的经验,邢老师均明确指出是哪位医家的经验以示学术来源;其二他将所有的经验均全盘传授给他的弟子并鼓励其实践,经过多位弟子临床证明有效方笔之于书,书中所附弟子们的治验说明其经验经得起重复。细读此篇深为邢老师之无私感动,江南诸师秘而不传已成为过去矣!

  下篇“与心谋”汇集了他十多年来的读书笔记,书评和对中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中医某些经典方剂和药物的运用心得,虽是其个人眼光但是读者如能精读深思必然共鸣不少。

  邢斌老师体悟渊博,见道精深,此书虽是其渊博学识的一鳞半爪,但却是弥足珍贵,反复捧读再三不忍释手,忽思亭林有云“昔日之成不足以自矜,今日之获不足以自限”,与邢老师和各位贤达共勉!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四):路上,读书

  每每拿到老师的新书,在收获之余,总有很多感慨,我该如何对待这一本本诚意之作?!我应该将自己的读书感受不假修饰的全盘托出,可读书时没有及时记录,待到读完后物是人非,留有遗憾。我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任何书都像是读小说,流畅的泛泛而过,记下了一些,模糊了一些,遗失了很多。对于医著,有所收获尚取决于读书期间是否碰到相似的医案,或书中碰到那些长久关注一直难觅良方的病症,再有就是看到医家用药相当独到印象深刻,老师的这本医案集恰恰解决了我上述的所有问题!

  老师自创的针对咽燥咳嗽的方剂玄参利咽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临床上此类病患数量不菲,发病均有咽喉发痒、咽痒即咳、咳声连续、无痰、缠绵难愈,我曾用过麦门冬汤加减,也曾学习岳美中试过单用生甘草、炙甘草止咳,疗效泛泛,相信玄参利咽汤和玄参润痰汤能成为我再次治疗上述疾病的利器!

  读老师书期间适逢闻子患荨麻疹,我采用防风通圣散和麻桂各半汤(防风通圣散中包含麻桂各半汤之意)加减,服药五剂闻子的症状似有减轻趋势,但每次服完不足半小时即要上厕所,我考虑是方中清热药物用量过大,调整过后再施五剂,腹泻情况消除,但皮疹并未明显改善,剩余三剂药物未再服用。书中老师采用茜草、豨莶草、紫草、旱莲草针对过敏性疾病偏热者,给我了新的提示。

  妊娠恶阻如何治疗?春节前大学的同学曾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当时建议他使用香砂六君子汤,但半夏的问题让人纠结不已。看到老师采用苏叶黄连汤,甚觉如意。

  关于血府逐瘀汤的使用,随老师抄方时,几乎誓将教科书的瘀血证颠覆,当时大有推翻一切教科书指证之势,后来临床一段时间发现当初采取颠覆似乎程度过重!不需要颠覆整个瘀血证,修正一下就可以了。采用老师常用的血府逐瘀汤加全蝎、蜈蚣治疗糖尿病周身瘙痒,收效显著。

  另外,有一点,关于补脾阴药物-酸枣仁,似乎并不是酸性的。酸枣有酸性,其果仁,甘、平。

  《半日临证 半日读书》是一本能让你一头扎进难以自拔的医书,书中的医案典型,案评平实且直扣重点,全书信息量大,需要读者有一定的临床基础,细细品读,收获不小!

  随老师抄方是在2006、2007年,也就是那一年我完全明晰了自己的方向,学习的方向、做人的方向。老师是一位有饱满热情并具独立精神的学者、医家。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我的老师,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但老师让我知道在医学的道路上应该如何去做!离开老师已经4年,这四年里我读了些书,似乎有点收获,但还不够多,继续上路,好好读书!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读后感(五):【ZT】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札记

  本文转贴自: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1893

  喜读邢斌医师新著《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如品茗茶,内蕴精华,回味悠长。此书可谓近年有些浮躁的中医著述中,少有的沉潜、厚重、明润之作。于书中流连忘返,犹如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跳出思维定势?颈椎病医案”;时而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如“重剂半夏宁神奇?不寐医案三则与平陈宁神汤介绍”与“活用桂枝,重用全蝎?腰椎间盘突出症医案”;时而忍俊不禁,也自出机杼,如“脏腑所属与确定病位之笑症医案”;时而振聋发聩,如“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尤为称道的是此书的体例,半为医案,半为医论医话与读书心得感悟,正契合“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之旨,让人不禁联想起另外两位著名中医师及著作:何绍奇先生之《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与余国俊先生之《中医师承实录》。

  (一)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一种境界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本书书名,亦是本书成编的前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就像中医所讲的“阴阳”,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相互促进,互为基础,互为源头活水,交相资灌,生生不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临证与读书之路都容易陷入片面、闭门造车,甚至枯竭。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一种中医特色的境界,是千百年来历代有为中医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的生存方式,也是现在每个珍惜热爱中医者都想要达到的,而今却愈发难以实现。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一种恬然内敛的心态。半日临证,宜动中求静,则能在多变的环境与症状下,澄澈空明,洞见病机。半日读书,宜静中求动,则能在寂寥的古籍堆里,沉潜深入,有所质疑与自由思索。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是每一个中医行者与中医思想者的理想,正如作者在书中序言所述“我的理想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半天临证,半天读书”,“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的新书就叫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吧”。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同时也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当今中医界之所以出现种种乱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新一辈榜样与指引者。而仅仅依靠日渐减少、高不可攀的国医大师,对于普通民众与中医学子又显苍白脱节。而此书中隐含诸多线索,可谓一部青年中医成才史,可看出作者读书、临证成长探索的历程,有心的中医学子沿着这条可望可及的路径一直走下去,当有所得。事实上书中也介绍,作者即是受一位可望可及的中医引路人影响——何绍奇先生。作者也深怀希冀“我想告诉我的学生们,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持年轻的心态,坚持理想。我相信,在这越来越开放的社会里,你们的理想一定会较快实现!”

  有志者,事竟成。此书是作者实现志向的一小步:“现代医家当有更高的目标,应当独立思考,中西汇通,努力建设中医学的新体系”。若更多的中医学者都迈开这样一小步,则是整个中医界前进的一大步。

  (二)博汲医源,勤求古训

  本书上篇“与病谋”为医案,相当于作者在博汲医源、勤求古训基础上的临证实验录,认真总结了作者研读的各家医著经验,并付诸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经验与特色,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多经验反复验证、屡用屡效,仔细研读学习这部分,无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对于提升临床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读本书上篇“与病谋”,有如下几点特色。

  其一,擅用成方,创立新方。作者擅用成方,既包括常见的处方如血府逐瘀汤,也包括生僻的处方如苏叶黄连汤,既包括近代以前的经方如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桂枝甘草汤,时方如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也包括当代明医新近创立的处方如五子涤痰汤、丹络蒌薤汤、柴胆牡蛎汤。其中,血府逐瘀汤的运用可谓娴熟巧妙,运用经验切实可靠:血府逐瘀汤最主要的表现是心理问题(瞀闷、急躁)和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女性患者面色是更为重要的体征,多面色不华,且多有黄褐斑;若有月经有关的症状,则运用血府逐瘀汤的把握更大。血府逐瘀汤的指征中舌脉并不重要,且未必典型。有了这些经验,运用血府逐瘀汤则可有的放矢。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基于读书临证经验,自创切实可行的新方如治疗咽燥咳嗽以玄参利咽汤(玄参、僵蚕、蝉衣、生甘草、桔梗、薄荷、木蝴蝶,其中玄参常用30~90g),治疗燥痰咳嗽以玄参润痰汤(玄参、天麦冬、生熟地、南北沙参、当归、桔梗、甘草),治疗痰湿内蕴的不寐以平陈宁神汤(二陈汤合平胃散加菖蒲、远志,其中半夏30~60g,甚则80、100g,茯苓90~100g,苍术30~60g)。新方之后,皆有作者学生以新方取效的医案,以为实践之助。

  其二,配伍之奥,方药之妙,剂量之秘。作者配伍方面的经验,首先包括方剂之间的配伍(即合方、大复方),如“过犹不及?小儿哮喘医案”以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三方加减化裁、“胃脘痛”以乌头赤石脂丸与香砂六君丸合用。其次是药物之间的配伍,如“桑菊银翘与附子细辛同剂治疗感冒医案”寒温并用。还包括剂量之间的配伍,如大剂量配伍“方证相对,小方起沉疴?生脉散治疗虚劳自汗医案”,药物剂量皆重;大剂量与小剂量配伍比比皆是,如“不寐治疗的法外法?不寐医案”大剂量茯苓枣仁与小剂量其他药物相配;小剂量配伍如“没有一味安神药的安神高效方?不寐医案四则”血府逐瘀汤原方剂量皆轻,而“小方大方,不可拘泥?苏叶黄连汤”中苏叶、黄连的剂量可谓轻如鸿羽,处方简若无方。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物与其他小剂量药物相配伍,数量多而有亮点,是作者临证的特色之一,颇有傅青主、陈士铎处方之遗风。

  方药之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一些方剂、药物独到经验,特别是大剂量运用者。作者医案多集中于外感呼吸系疾病、失眠、痹症、痞症、胸痹、妇科病等。基于此,用方经验亦有章可循:外感呼吸系疾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选用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法、玄参利咽汤、玄参润痰汤、和解清化方、半夏厚朴汤等;失眠之痰湿者选用平陈宁神汤、血瘀者选用血府逐瘀汤等。而且很多处方都是借用当代明医的经验,并有所化裁如五子涤痰汤,丹络蒌薤汤等。药物经验则首推大剂量用药如茯苓、半夏、苍术、黄芪、葛根、枣仁、全蝎等药物。笔者与邢斌医师较熟悉,但第一次见到他运用如此剂量药物时,颇有些目瞪口呆,没想到外表温润的邢斌医师,下药竟如此“暴力”,直到见到疗效方才信服。可谓“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此书中详述了作者大剂量用药的源流与经历,如大剂量运用酸枣仁,先学自刘惠民,再学自仝小林。大剂量运用全蝎则辗转得自宁波老中医、余冠吾、李士懋、郭永来等人。而大剂量运用半夏、茯苓、苍术、黄芪、葛根等,或出自其自身临床经验。至于大剂量运用鸡血藤、淮小麦等,药物平和无虞,在此不赘。

  其三,圆通活泼,重在“杂”“变”“新”。笔者在接触邢斌医师临证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处方圆通活泼、灵活多变,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学习和反思的地方。但又不越规矩,思路清晰。可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所谓“杂”,主要体现在作者所谓杂合以治的“混沌汤”(即大复方,病机丛杂,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融各家各法与一炉。而且作者也在书中直言对良医的要求:“良医本身是一个杂家,见多识广,博采众长,又善于思考,拥有开放的心态,善于反思,知错能改”。其次,作者之“杂”还体现在对各类方剂(经方、时方、自创方)、各类药物、各类治法(内治、外治、熏洗、点舌)的灵活运用上。如经方的运用“高血压不忌麻黄?大青龙汤治疗高血压病医案”,“经典的活注脚?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悸医案”,简洁明了,直截了当。而对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等时方的运用,亦是洒脱。

  所谓“变”与“新”,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新出变,由变致新。作者治疗的疾病,如外感呼吸系疾病、颈椎病、不寐、痹症、胸痹等,每一疾病皆有常法,有变法。如痹症就有五子涤痰汤、桂枝加葛根汤与二仙汤合方、补中益气汤与新加汤合方等法。此外,“高血压不忌麻黄?大青龙汤治疗高血压病医案”,以新的视角治疗高血压,颇具新意。而“不可囿于效不更方,蛮治到底?复发性口腔溃疡医案”与“半日遇三位汗症患者,同病异治”,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处方思路“多变”。“桑菊银翘与附子细辛同剂治疗感冒医案”之以药汁熏蒸头目与“学用邓老点舌法”,则体现了其治法的“求新”。

  (三)独立自由的中医思想者

  邢斌医师是一位令人称道的独立自由的中医思想者,他的一些细节令人难忘:独立思考,自由思想,敢于怀疑,是作者一以贯之的精神;读古书,求真意,求原意,求其用,是作者始终恪守的原则。下篇“与心谋”,正是这些细节的集中展现。小处可见大,细节有时候决定成败。当今中医继承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危机,很多时候是由于缺乏这些“表面看来琐碎末端的细节”引发,这就需要我们培养这些原则与精神。

  “与心谋”大致可分为医论,如关于中医继承与发展的“我理想中的中医诊疗模式”“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中医学习方法,如“心灵的沟通——怎样读古代医家的著述”,“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对古代医家或其医论的点评总结,如“缪希雍升降学说探析与体悟”“苛评叶天士”;读书心得与读书笔记,如“读《徐彦成医话》札记”,“这样的发掘才有一定深度——读《临证本草》感言”;还有医论医话、诊疗或用药用方心得,如“脉诊管见点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我用血府逐瘀汤”;此外还有作者日常随笔。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即是由细节求真求实的集中体现。《名老中医之路》各位老中医,确有一些经验相近,导致读者走马观花,挂一漏万。但邢斌医师从独特的细节入手,读出了新意和实情:通过《名老中医之路》获取读书的门径,进一步搜求老中医推荐的好书佳作;学习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涉及20世纪中医发展史,20世纪中医各家学说,20世纪中医发展的历史故事与奇闻异事。更令人赞叹的是其质疑精神,他对丁甘仁的套方“卓有显效”质疑,推理出丁甘仁治疗“某些传染病有不足之处,在麻黄、附子的运用上也有缺陷”。诚然,人无完人。与完美的丁甘仁相比,存在不足的丁甘仁反而更令人信服和接受。正如作者所述,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可能超出老师”。

  (四)外一篇:三人三书相较,相映成趣

  邢斌医师之《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何绍奇之《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与余国俊之《中医师承实录》。三人三书相较,相映成趣。

  何绍奇与邢斌,都是学者型的中医医师:何偏于古(擅作古诗),医话也偏于古代(清代之前),却又接受当代中医研究生教育,并远赴英国及香港(讲英文);邢偏于今(关注当今中医、教育、社会现状及思想动态),医话偏重于近代(民国之后),拒绝英语、计算机及升学升职等考试,并毅然辞去教师公职,做自由的中医思想者。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对各家学说深有研究。邢斌的榜样是何绍奇,并在书中多处谈及何绍奇的影响,并有专文“读《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杂感”。合读二人书籍,可一窥古今。

  余国俊与邢斌,都是临床高手,一偏于师承(陈鼎三,江尔逊),一偏于研求医籍。余著《中医师承实录》,医案完整覆盖各系统疾病,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先出一则医案,然后问答体辨证论治,再问答体思辨解惑,推及理论,旁及其他,医论医话隐藏于其中。其医案论述详尽,但数量有限,且诊次简略,最多达三诊;邢著《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医案上篇医案的题目隽永,更能画龙点睛,先出医案,然后按语,详为剖析,医案数量多,诊疗过程完善,多达七八诊次,且某一病种涉及多个证型。下篇另立医论医话,题材广泛。邢斌医师曾从余著中获得教益,并有发挥补充。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