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1-22 13:17:53

  《最后一朵》是一本由[美]詹姆斯·瑟伯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一):当世界只剩下最后一朵花

  爱、自由,古老而永远新鲜的话题,诠释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詹姆斯?瑟伯的童话,则给它们披上了一件感性而幽默的外衣。相比较而言,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成人阅读。

  这本薄薄的小书,共有四篇长短不一的故事,《不可思议的O》为第一篇,也是篇幅最长的一篇,故事中的O不读“零”,读“喔”,因此,可想而知,这篇故事将会涉及到英文单词的拼写。故事很简单,一伙强盗为了寻宝,控制了一个岛,某强盗头子因为母亲的死与O形的舷窗有关,所以下令禁止人们的语言中出现带有O的单词。如果是看英文版,可能是非常有意思、挺幽默的一篇童话,可是,翻译成中文之后,本来应该很占优势的文字小游戏就不存在了。因而,趣味性可能就打了折扣了。哦,这与翻译的水平无关,个人感觉,翻译虽然无法以中文再现英语单词拼贴技巧,却将童话中暗藏的嘲讽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独裁者的狂妄与无知、凶残与愚蠢。。。。。。这篇童话读完之后,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某断历史,人性、文化,在某些当权者的眼里如同狗屎。

  《了不起的奎卢》,一个聪明的玩具匠智胜巨人的故事。虽然,这篇童话比《不可思议的O》要好读,但,不得不说,挺俗套的。

  《许多个月亮》就我个人来说,挺喜欢这个小短篇。小公主莉诺病了,想要天上的月亮,国王找了许多智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智者犯的是与许多做家长的一样的毛病,理所当然地以成人的思维来揣测年幼的公主。结果,不但连累公主的形象在人们眼中变得刁蛮任性,还为自己带来了困扰。我觉得,这篇童话是给为人父母者准备的,它让我们要学习那个聪明的小丑,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最后一朵花》,这是一篇用简练的图画组成的故事,每幅图画下面只有了了几笔文字,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阅后却让人心伤,人们总是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随意抛洒,和平、自由、爱……。人们也总是那么贪婪,自己所拥有的,不知珍惜,别人拥有的,却眼红非常。当世界真的只剩下最后一朵花时,还真的能够一切重来吗?或许,美丽的花真的能给人带来希望?

  在我年纪小的时候,阅读童话,醉心于它的炫烂奇幻,而今再读,却感慨于炫烂背后的犀利。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二):给成年人的童话

  这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表面看来文字和漫画都浅显易懂,却内涵了无比的智慧和无穷的想象力,细读下来就会发现,这样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其实是一颗成熟的头脑,一个美好的心灵和一种善良的幽默感,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不可思议的O》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像是一个文字游戏,不由想起中国古代的“文字狱”,虽然没有那么令人恐怖,但也是从生活上和精神上对自由的剥夺和限制。在此文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写作功底的深厚,这么一篇短文,引用了无数的典故、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童谣等等,甚至还用了法语、拉丁语等的一些词汇,对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着实是一种考验,所以文中的那些注释也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是译文,原文语言经过翻译后失去了本来的色彩,虽然译者已经用他的方式尽量保持住一份“原滋原味”,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没有“O”语言,必定丧失了原著中很大一部分的冲击力。这也是无奈的地方。

  相比而言,《了不起的奎卢》和《许多个月亮》是更适合跟孩子分享的童话故事,但是即便如此,这两个故事依然有着自己深刻的含义。《了不起的奎卢》一篇,表面上看是讲述的是聪明的小个子奎卢如何用三个故事就制服了人人惧怕的巨人的故事,仔细想来这篇童话其实还有着强烈的政治隐喻。《许多个月亮》则是通过一个公主病的故事,用哲学的思维解决了一个现实的难题。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样,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一个理解角度,那些困扰的事或许就能豁然开朗了。

  同名的《最后一朵花》是一篇漫画寓言,作者用简洁易懂的漫画,深刻诠释了一个现实的故事,读来不由让人唏嘘,历史是多么相似,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在同一条河里挣扎。作者用漫画的方式揭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也用这样这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反战立场,有时候,一支笔的力量远比一颗子弹更加强大。

  第一次读詹姆斯?瑟伯的作品,很喜欢这样的文字,美好的童话与残酷的现实的一次次碰撞,关于爱,希望和自由。作者用机智幽默的方式,用温和易懂的语言,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学会用美好和希望去对抗这个世界的残酷。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三):再也回不到从前

  这是我第一次看瑟伯的文字。前言的介绍里,瑟伯与纽约客的风行紧密相连。只是sorry,我也不看纽约客。我30来年翻阅的杂志,只在《读者》、《知音》、《文史知识》等处徘徊。偶尔还有点《读书》。至于童话,那更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睡前有妈妈给你讲农夫与金鱼的故事,或者外婆抱着你指认天上的银河,唠叨几句牛郎织女。这样的童年与我,只存在于童话书里,或者别人的讲述中。我自己的童年,如碎片般躲藏在记忆的角落。轻易不出来露面。

  也许是少了童年时看童话书的经验,瑟伯的童话故事,在我读来简直就是成人小说。字里行间对自由的向往,欲望的嘲弄,加上那些童话世界里思维简单的人物。第一遍读的时候,我笑笑说,人家都是借古讽今,瑟伯这里分明是在借童话针砭成人嘛。就如同郑渊洁的不少童话一样。

  昨天,我摩挲着书页,想着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读后感呢?如果这本书给一个孩子读了,他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

  于是,我悲哀的发现,一直以为还很青春,很童心的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不可逆转地衰老了。虽然皮肤还颇为紧致,小肚腩也算不上严重,可心已经老了。眼神已经不再清亮,思想也开始斑驳,如此,怎么能读懂瑟伯呢。

  也许,如果,20多年前的我,读到这本书,我会怎样呢?读得出这么多藏在笔尖下的成人元素吗?是会觉得困惑,还是仅仅觉得好玩?

  可惜,这些问题都不会有答案了。

  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

  一下:突然记起了当年看童书的一个片段。书的名字记不清了。里面的一个故事,大概是一个饥饿的小熊,跑到老奶奶(童话里总是有老奶奶)家里大吃了一顿,结果把老奶奶的房子都弄破了。然后,小熊三天不睡觉,给老奶奶做了一个新房子。呵呵。当时看得很开心地。里面还有被老奶奶救助过的小鸟啊,小兔子啊什么的。这个救助站,比现在的好多了吧。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四):文字的简练与深刻

  怎么也没法忘记,《许多个月亮》这个迷人的故事,至今为止,不知读过多少遍了。今晚吃饭时,我就为儿子读了一遍。

  以孩子的年龄,他自然只能听得津津有味,大笑起来并且激动地追问故事的发展,而无法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童话。不过,最后他觉得:“小丑最聪明了,因为他懂得去问公主,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其他人就只会自己乱想。”

  虽然语言简单,却也能道出故事的主题——影响生活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认识,所以,公主要的月亮,和每一个人想的月亮,都是不同的。

  《许多个月亮》,是美国作家詹姆斯 瑟伯的故事结集《最后一朵花》中的一个故事,也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短篇故事。不知为何,每次读起来,都有股淡淡的哀伤和甜甜的温暖

  这样两种感觉同时出现在一篇简短的童话故事中,确实相当有意思。也许,一方面是因为我这个虽然长大,却在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童真的女子,自小所受的阅读影响,而始终非常喜欢这样浪漫、温馨的童话故事。整个故事所流淌着的那种真诚与美好,让人异常感动。国王对他心爱的女儿,莉诺公主的细心与呵护,哪怕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他都努力去实现,这种父爱让我极其羡慕与喜爱,也让人感受到那种纯真的温暖。

  另一方面,则是整篇文字的写作风格非常的吸引人,简洁的笔调,基本没有多余描述的笔法,却把一个儿童故事升华为富有哲理性的值得深思的故事。当阅读到后面,看到公主天真的道出深刻的道理时,当看到公主说,月亮消失了,就会在原先的地方长出一个来;小丑说,时光也是如此时……在那一刻,我的眼泪似乎也快要掉下了。

  说了很长篇幅的话,却都是对《许多个月亮》的理解。在本书中,还有《不可思议的Q》、《了不起的奎卢》、《最后一朵花》这三个短篇故事。

  当然,我也非常喜欢《不可思议的Q》,故事的形式、内容,都非常的完美。故事所暗含的深层性,也更胜于《许多个月亮》。但是,与字母、与语言有关的故事,始终还是觉得看英文版的会好得多,否则会少了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而《了不起的奎卢》,机智聪明的小个子玩具师打败巨人的故事,也令人倍感亲切与欢喜;《最后一朵花》是一篇漫画,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喜爱与对战争、掠夺的厌恶,寥寥数笔,睿智地让人理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道理。

  在本书中,突然体会到什么是文字的简练与深刻,值得学习。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五):世界因你而存在

  《最后一朵花》是一部并不算长的漫画,情节也像它的线条结构那样简单和自然。

  战争使得城镇和乡村从地球上消失,树丛和森林全都被摧毁,所有的花园和艺术品也不能幸免,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变得比低等动物都要卑贱……整个文明都在崩塌。不过有那么一朵花幸存下来,被一个女孩发现,一个男孩愿意与她一起照顾这朵花,然后蜜蜂和蜂鸟飞来了,然后花儿变多了,最后,爱回来了……士兵也来了,战争又开始了……漫画的最后仍是一个呆呆的男人,一个茫然的女人,还有一朵即将枯萎的花……

  与其说这是一部画给孩子看的漫画,更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的图画寓言。花儿是爱与美的象征,世界的存在就是由此而来,世界因它而存在。然而,在这部图画寓言中,作者引领我们第一次用科学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战争,指出战争和人类始终此消彼长,同处一个历史循环当中。战争摧毁爱与美,但始终无法消灭这朵花儿,所以战争总会到来,但人类文明也始终都在重建。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真相的哲学漫画,是将深刻而晦涩的哲学道理付诸于简单线条的最成功尝试

  《最后一朵花》是本书中的最后一个篇章,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其他三部作品,其中包括最终奠定瑟伯童话大师地位的《不可思议的O》,以及创作于1943年的《许多个月亮》和1944年创作的《了不起的奎卢》。

  或许正如译者所说的那样“要全面了解瑟伯的创作,这篇童话不可不译。但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这篇童话又几乎不可译,译成汉语会损害它形式之美”。所以,尽管译者的功力了得,但译成汉语的《不可思议的O》还是无可避免地确实变的不可思议,至少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部佶屈聱牙的难以理解的童话作品。故事讲述一群海盗在海岛上寻找宝藏而不得,归罪于字母“O”,决定将它从当地人的语词中取消,而正义的人们需要找出必不可失去的带O的四个词,分别是爱(LOWE)、希望(HOPE)、勇气(VALOR)以及自由(FREEDOM)。虽然因为将拼音文字翻译成象形文字导致我们无法感受原作的冲击力,但即使如此,我们仍能够为作者创作的形式的完美和思想的深刻感到震惊。而且,这似乎与我们曾经的某段历史达成不可思议的吻合。

  《了不起的奎卢》和《许多个月亮》与《不可思议的O》相比就可以算是非常好读的也适合读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了。尽管其中也有其强烈的政治隐喻,如奎卢告诉巨人“如果你听到所有的词语都变成了同一个词,你就说生病了”,也进行了将哲学融入童话的尝试,如在《许多个月亮》里面,瑟伯用哲学思辨来处理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关系。他借用传统故事的模子,告诉读者影响生活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管认识,整个儿颠覆了人们的阅读经验。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或许并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单纯的小脑瓜里只会感到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这些思想却在他们充满乐趣的阅读中偷偷埋下了种子,在他们长大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生长,让他们开始怀念,然后重新在书柜中找到这本书,读下去,却、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与印象中不一样的《最后一朵花》……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六):并非统一的童话

  作为公认的马克吐温的后继者,詹姆斯·瑟伯一方面沿袭着马克吐温的辛辣笔法讽刺现实和社会,一方面也如马克吐温一般高产和多变,而瑟伯作品集《最后一朵花》(收录有《最后一朵花》、《许多个月亮》、《了不起的奎卢》和《不可思议的O》)或许可以从“童话创作”全景让我们看到这位现代马克吐温的特质。

  “所有人都知道,第十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文明的崩塌。”1959年,在《最后一朵花》的开头,瑟伯以一种隐喻将现实与童话相连。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才2个月,虽然瑟伯还没有看到广岛的核爆炸,以及冷战时期可以将地球摧毁数十遍的美苏核武器,但是瑟伯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

  在这个“找回伊甸园”的故事中,瑟伯用简明的笔法勾画出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政治寓言:当文明消失,人们流离失所,狗儿远离而去(没有忠诚),被兔子欺负(没有地位)。后来,一个少女遇见了“最后一朵花”,她和另外一个年轻人悉心栽培,最后找回了美(花)与爱(年轻人与少女)。于是人们重新拥有了房子、铁匠和裁缝、诗人和画家(社会),也重新拥有了“自由派”和军队(政治)。瑟伯并非是天生的乐观派,因此在故事的最后,军队开始发动战争,文明又一次被摧毁,只剩下“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朵花”。

  相对于《最后一朵花》简白地描述对政治的担忧,创作于1943年的《许多个月亮》和1950年的《了不起的奎卢》更像是传统的童话故事。首先是遇到难题,在《许》里面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了》的小镇遭到巨人的光顾,然后登场的是一些聪明人,大臣、魔术师、数学家、鞋匠、面点师,他们无一不夸耀自己的成就,又对困难一筹莫展。在这种反差的对比下,了不起的小人物“小丑”和“奎卢”登场,最终依靠智慧解决了难题。

  不过《许》和《了》是否如译者在译者序里说的,象征着“瑟伯将哲学、语言学融进童话里”的尝试呢?在笔者看来,虽然童话的背后也有着作者的主张,然而一方面如前所述,瑟伯和马克吐温一样都是多产的作家,多产的作家必然决定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译者的理论想将瑟伯的童话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夹在图画寓言《最后一朵花》和颠覆之作《不可思议的O》之间的这两篇童话就很容易被错误地看成是一个过渡品。而更为重要的是,简单地把政治主张带入童话,其实是对童话艺术性的消解,这似乎对于作者和那些只是想听一个有趣故事的可爱小读者而言都不公平。

  至于巅峰之作的《不可思议的O》似乎又回到了《最后一朵花》的政治寓言轨道,所谓将“O”祛除的想法,就如同《动物农场》里的“自由即是奴役”、“战争就是和平”。这种关于语言的想象使我想起了另一个中国式的故事,为了躲避文革时的纠察,老学究在日记里用火柴代替烟,用烟代替自行车,用自行车代替吃饭,结果在这种替代中,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这个梦幻的故事或许可以作为《不可思议的O》和《动物农场》的注脚,说明了语言就是意志、意志就是权力,谁掌握了语言谁掌握了权力。不过瑟伯的缺少了O的岛并没有沦为另一个动物农场,最后凭借岛民的努力,在找到四个带有O的词语,才最终挽救了岛屿。而这四个词语,也恰好代表了瑟伯对于社会的期望:爱(love),希望(hope),勇气(valor)和自由(freedom)。

  通观瑟伯一生的童话创作,可以说并非具有完整的统一性,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瑟伯身上独有的谨慎乐观,因此战争过后还有男人、女人与花,小人物可以办大事,而岛民也最终战胜了“不来客”。正是基于这种乐观,我们才能看到瑟伯对于时事政治的讽刺,否则就只剩下怨天尤人的抱怨了。

  《最后一朵花》读后感(七):《最后一朵花》——写给成人的童话

  书名:《最后一朵花》

  作者:【美】詹姆斯·瑟伯

  读书用时:80分钟。

  概述:本书包括詹姆斯·瑟伯4篇童话,分别是《不可思议的O》、《了不起的奎卢》、《许多个月亮》、《最后一朵花》。

  在早期的美国《纽约客》作家群中,出现了两位写童话的高手,一位是E.B.怀特,另一位就是詹姆斯·瑟伯。也正是这两位奠定了《纽约客》诙谐、辛辣的文风。

  瑟伯的童话一共有6部,另外两部作品《白鹿》、《13只钟》收录在别册。

  1.

  《最后一朵花》(1939年)

  严格的说,这是一篇图画寓言,花儿象征着永恒的爱与美。瑟伯反战,却并不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激进的乐观主义者。他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战争,指出战争和人类始终此消彼长,同处一个历史循环当中。(序)

  这部作品有她的可爱之处。文字不多,图案生动,看起来容易,但意味无穷。正是战争,破坏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同样是战争,打破了死水一般的平静。人类应该懂得历史,然而又往往不顾历史的提醒,犯着相同的错误。这也是他生前出版的26本书中,瑟伯和他的妻子最爱的一本。如果是我,我也最爱她,因为这部作品实在是太好看啦。

  2.

  《许多个月亮》(1943年)

  这是瑟伯特别可爱的一部作品。

  童话借用传统的模子——公主要求一样不可能得到的事物:月亮。国王分别求助了皇家总管、御用魔法师、皇家数学家,但他们都爱莫能助。而本不抱着希望叫来的小丑,却满足了公主的愿望。因为其他三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定义月亮的,而瑟伯告诉我们的却是:影响生活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认识,所以月亮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个;月亮消失了,就会在原先的地方长出一个来,时光也是,万物都如此更替。

  这是多么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辨啊,把这样的想法写进童话中,真是让人久久回味

  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别致。

  3.

  《了不起的奎卢》(1944年)

  巨人占据奎卢所在的镇子,要求镇子每天早晨供给他食物,分别是三只羊,一个用一千只苹果做成的苹果馅饼,还有一块跟纺车轮子差不多高,也差不多宽的巧克力。镇子上的人,都苦不堪言。唯独奎卢有自信能够击垮巨人。

  他没有跟巨人比拼武力,只是给巨人讲了三天的故事。巨人听了故事,就不顾一切的离开了镇子。

  这三个故事是什么呢?不能说。要自己去看才更有意思。奎卢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心理专家,他打的就是名副其实的心理战啊。

  4.

  《不可思议的O》(1957年)

  这部作品的内容简单,但是读起来相对不好理解。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上就变了一些味道。故事讲述的是一群海盗在海岛上寻找宝藏而不得,归罪于字母"O",决定将它从当地人的语言中取消。一开始是书籍和标牌变得不可辨认,接着,凡是名字中带"O"的事物都被毁灭、禁止或是驱赶出去,直到生活中的一切。

  童话中,人们找到了必不可失去的带O的四个词,人们找出了爱(love)、希望(hope)、勇气(valor),却怎么也想不出最后一个。直到决定性胜利的那一刻到来时,人们大呼“freedom”,才恍然大悟那个词是“自由”。

  这部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的社会也曾经疯狂地禁止某些东西,那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年代。这样的年代,更需要自由和理性。

  詹姆斯·瑟伯的作品风趣幽默,富有深意,常常看了让人忍俊不禁。他的其他作品,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一一道来。

  如果想学习短篇小说的创作,詹姆斯·瑟伯的作品能否激发你的灵感呢?读读就知道了。

  文|升腾的信徒

作文相关阅读

作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