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有泡药酒的习惯?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中国人为什么有泡药酒的习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近年来,因药酒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人为什么有泡药酒的习惯?
01
提到药酒,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百利无一害的, 其实喜欢药酒而不懂得药理者如果不会科学饮用药酒,也会出现新的病症。
1:药材都能泡药酒吗?
一说药酒,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药材,都可以用来泡酒。其实不是,药酒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当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吸收比汤药快,服用起来也方便,其口感要优于汤药,每次喝的剂量也比较少。
大部分药物通过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提炼出来的。有些药物的成分是不需要的,比如乌头碱,它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溶解在酒里,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泡酒。
药酒治疗范围小,主要分成两类,滋补性药酒和治疗性药酒,前者主要有保健养生功效,也是市面上比较多见的,后者是特定医疗作用,主要治疗关节炎、腰椎、颈椎效果好,能活血止痛,祛风湿。但是有一些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咳嗽,清热解毒的药材就不适合泡药酒。需要强调的是,浸酒药材一定要选用正宗的地道药材,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伪劣药材。
2:喝药酒多多益善吗?
古代医学家曾明确指出:“药酒补虚损,宜少服, 取缓效。” 由于酒精的含量高,药酒浓度高,大大超过汤药的浓度,所以在服用药酒时,要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两左右即可。
在服用药酒时间上,通常情况下不能在吃饭时服药,药酒的服用同样应遵守这一规则,吃饭时喝药酒不仅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空腹喝,如果有胃病的人,可以餐后喝。
3:药酒人人适宜吗?
药酒虽好,不对症、不对人、不适量也会有害。比如乏力、腰腿疼痛、湿热病人不适合药酒治疗, 建议先去医院看诊,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再喝药酒。临床上碰到过类似病人在喝药酒后,反而病情加重了。比如盗汗的病人,误以为喝了药酒,就等于吃了补药,其实这是个误区。
儿童、肝肾功能差的人肯定是不适合喝药酒的, 因为酒精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喝了药酒反而会加重病情。除此之外,月经期女性,湿疹、风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疮患者,都不适合药酒治疗。所以药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
4:药酒越陈越上乘
很多人认为,酒是陈的香,药酒也应该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饮药酒要注意时效,储存得当的情况下,一般优质酒以储藏4~5 个月为最佳。如果继续长期储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酒精度下降,酒精含量低于20% 时,不仅酒味变淡、香气消失,还会导致药酒里的药物发酵、变质,药效也会受到影响。若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浑浊, 则绝对不能再饮用。
5:用什么酒都可以
泡药酒多用白酒,且用来泡药酒的白酒度数不宜过高,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于水, 有的易溶于酒,如果酒的度数过高,虽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药酒的白酒度数在40~50 度最好。市面上,养生保健类药酒多见于黄酒泡制,黄酒酒精程度低,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对胃肠道刺激小,也可以用来泡酒,但效果较白酒略差些。
药酒不能取代医院开的药,严格讲药酒也是一种保健性的药,作用效果是长时间积累的,完全不能取代正常治病的药。
02
每一个习惯都不是空穴来风的,必有它的历史。往前倒几代就能明白,中国泡药酒的习惯当然是与中国的酒文化息息相关。说起酒文化,中国人喝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无论古今,每逢大事,中国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众所周知我国早期,酒作为药物的一种被使用。到后来,直接将药物浸泡在酒水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而药酒在我国每一个朝代,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先秦时期,中医的发展已达到了可观的程度,这一时期的医学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酒类治病是非常重视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
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另一个是苗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红兰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强药效,使气血通畅,则腹痛自止。此外,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也是药酒的一种剂型,借酒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达到通阳散结,豁痰逐饮的目的,以治疗胸痹?。至于他在书中记载以酒煎药或服茯的方例,更是普遍。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首,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此外,《千金方》对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认为“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针对当时一些嗜酒纵欲所致的种种病状,研制了不少相应的解酒方剂,如治饮酒头痛方,治饮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
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酿酒的专著。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板印刷的发明,加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因此,对药酒的功效,也渐渐从临床上升到理论。如《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认为“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骠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圣济总录·治法·汤醴》认为“邪之伤人有浅深,药之攻邪有轻重,病之始起,当以汤液治其微。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醪药,以此见受邪既深,经脉闭滞,非醪药散发邪气,宣通血脉,安能必愈……酒性酷热,立行药势,所以病人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随,拘挛痹厥之类,悉宜常服,皆取其渐渍之力也,又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药酒的治病范围也相对集中,朝保健养身方面发展,如“治一切风通用浸酒药二十二道”,“治风腰脚疼痛通用浸酒药十四道。”
另在药酒专门方中,出现了较多的养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剂。当时,以药材制曲的风气已开始盛行,单在《叫北山酒经》中就记载了十三种药曲。如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风、杏仁等药品。瑶泉曲,配用了防风、白附子、槟榔、胡椒、桂花、丁香、人参、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药物。并认为做药酒以东阳酒最佳“用制诸药良”,其酒自古擅名,清香远达,色复金色,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李时珍解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
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有些药酒不但具有强身保健,治疗疾病的优点,而且口味醇正,成为风行一时的名酒,并成为宫廷御酒。元代建都于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最繁华的都城。国内各地和欧亚各国的商客川流不息,国内外名酒荟萃,更成为元代宫廷的特色。羌族的枸杞酒、地黄酒;大漠南北各地的鹿角酒、羊羔酒。另有一些人们自酿自饮的酒,如正月的椒柏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桂花酒,重阳的菊花酒,都成为人们常酿的传统节令酒类,其中有不少就是药酒。
03
其实不是中国人爱喝药酒,而是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国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常见的物品的药性。比如人参泡酒比较补身体。外国人估计见了人参都不认识。其次,中国人保健意识更强,自古皇帝就会用各种方法延年益寿,那么喝酒时喝药酒岂不是一举两得!综上,从文化和历史上来看,中国人都是比较青睐于药酒的。
客家人药酒主要分为动物和植物。其中动物主要是蛇和黄蜂。蛇酒并不少见。只要是了解药酒文化的人,都知道蛇具有祛湿搜风、滋补强壮、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辅以白酒,可使药效增强。纯粮白酒本身就有温通血脉的作用,蛇借酒性,酒助蛇力,更可加强搜风通络之功能。制作精良、配方科学的蛇酒,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
说起胡蜂,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它的中药作用,其实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作为一味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客家人根据自然规律浸泡出的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而今国际市场上的胡蜂蜂毒数量不多,种类大概在20种左右,因此其价格相当昂贵。随之,客家人浸泡的野生胡蜂药酒也有着相当大的市场竞争力。
?
?
在客家,九堡镇的酒文化传承得相对较好。盛为相传的是九堡米酒对在坐月子的女性有着温养活血之道。无论是米酒还是客家传统水酒等各种养生酒都从侧面反映了客家人对大自然滋养万物的从古至今的智慧。
?
?
客家人携着千年前自秦岭至东南的足迹,在迢迢山水路之间发现了草木之泽。细细思索,不过是一碗客家酒,一路向然途。
04
中国人喜欢泡制的药酒,应该和中国传统的饮食观和养生观有关。
古代中国科学不发达,食品和药品也无法经过现代化学、生物学的检验,分析其成分和疗效、副作用,而是出于一种朴素的联想(或许还有一些经验),相信“吃啥补啥”。这种执念有时候到了荒诞可笑的地步。
“补什么”的标准,往往根据“阴”、“阳”二字来确定的。按照“五行”、“五色”,再参互“五味”,补一种身体上的亏损,就有许多食物可吃,譬如脾胃虚,补脾胃的粥即可罗列出几十种。更简单的是生发了吃的对象与补的对象之间的对一关系,也就是说“吃甲补甲”。假如有一个人肾亏,那么不用说猪肾、羊肾、狗肾之类就是他补肾的最佳食物。其实羊腰子不过是泌尿器官,对一个人的性功能有何助益?只是吃多了,起一些心理暗示作用罢了。
泡药酒便是基于这类传统的观念,人们信奉一些名贵的植物药材或珍稀的动物器官泡制的药酒,对人健身祛病大有好处。我们去南方一些山区旅游,稍加留意就会在当地的小饭馆或药店的柜台上,看到十几口玻璃缸排列,盛满白酒,里面泡制的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果实和动物尸体。有长蛇、乌龟以及各种动物的生殖器。
05
我国东部包括江、浙、沪、闽等地区,临海傍水,温热多雨,相对其他地区湿热之气较重,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一定影响。该地人群体质较为娇弱,容易出现脾胃病、皮肤病等。
东部地区泡药酒时,酒精度应偏低,药性平和一些。一般白酒度数在40度左右为好;黄酒酒精度低,但药效较白酒略差些。针对东部地区的特点,推荐以下两款泡酒方。
1、五精酒
取枸杞子500克,松叶600克,黄精400克,白术400克,天冬50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到10升(若无大砂锅可分次煮);细曲研末,备用;糯米沥半干蒸熟后,倒入缸中待冷,加入药汁和细末,拌匀,密封,置保温处,21天后去渣备用。五精酒一方以酿造法制成,不寒不热,温润和平,能够健运脾胃、补益精血、祛风除湿,是延年益寿的佳方。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对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肌肤干燥、瘙痒等症,都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