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为什么有裸露的金属矿?
01、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通常认为与底层流有关。流速较强的底层流使得金属矿表层的沉积物不断被冲刷,使其不易被埋藏而裸露。此外也存在一些假设:一种假设认为与生物扰动有关;另一种假设认为与沉积物和水之间的边界层有关。
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海底,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直径1~15厘米),呈椭球状或不规则状,像土豆一样的“石头”。经测定,这些“石头”里面竟然含有大量锰、铜、钴、镍等多种金属元素,科学家于是将这些“石头”命名为锰结核。后来,经进一步测定,发现其中所含金属元素种类多且含量高,又给它起了个更科学的名字——多金属结核。
让科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多金属结核生长速率非常缓慢,为每百万年一到数毫米,而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比多金属结核生长速率高得多,即使是残余放射虫软泥,平均沉积速率也有每千年数毫米,照理多金属结核应当被埋藏在数米深的沉积物之下。然而,大多数多金属结核却位于海底沉积物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通常认为与底层流有关。流速较强的底层流使得结核表层的沉积物不断被冲刷,因此结核不易被埋藏。此外也存在一些假设。一种假设认为与生物扰动有关。上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随沉积物埋藏在海底,为海底底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底栖生物(如多毛类环节动物等)生长繁盛。这些底栖生物在觅食的过程中,会清除多金属结核表面上最新积聚的颗粒物,并将其抛在结核旁边,使得结核未被埋藏。当它们采集完多金属结核表面和结核之间沉积物表面的食物之后,会转向结核周围或者底部觅食。另外一种假设认为与沉积物和水之间的边界层有关。该边界层就像稀泥水。结核躺在这种稀泥水中,在底层流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一定的上升力,使得结核不易被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