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山?
01、太行山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在古代,山东的山有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那是春秋战国时的称呼,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而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山西的山,一直都是指的太行山。太行山没有跨越现在的山东,划开的是山西与河北。古代的山东,就包括了今河北的部分地区,因此,就用太行山分定山东和山西。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横跨山西、河北、河南和北京。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电影歌曲《人说山版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权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山东的山有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那是春秋战国时的称呼,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古代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是不一样的概念。在古代时山东还包括了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金代时用太行山而定山西和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西的地区,山东就是太行山以东地区,因此,就用太行山分定山东和山西。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后的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与东西的华北大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
约在240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并逐渐形成。早在28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铁硅质岩及碳酸盐地层,受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的影响,区内古老的地层普遍遭受褶皱、变质,并伴随有断裂和石英岩脉的侵入。至距今18亿年,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结晶基底岩层。
自距今18亿年的吕梁运动以后,本区地壳进入差异升降阶段,并由此导致了海水的进退往复,分别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积盖层,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和二叠系地层。其中奥陶和二叠系为含煤地层。发生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新华夏式褶皱带逐渐形成并发育太行山前深大断裂带。
发生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强烈隆升,而山前的华北平原则相对下沉,经过数百万年的千古锤炼,太行山终于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