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维族人不吃猪肉

发布时间:2022-01-25 14:43:26

  维吾尔族在他们家中谈到猪肉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那在维吾尔族文化中,记载不吃猪肉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给你介绍的维族人不吃猪肉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维族人不吃猪肉的原因

  很早就听说过维族人不吃猪肉,而且还听说这是维族人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或者是他们的习俗,所以我就想,维族人不吃猪肉,仅仅是老祖宗的规矩不让吃,而不是他们不喜欢吃,他们肯定也喜欢吃,猪肉这么香,他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吃呢?后来,又听一些人说,维族人几个在一起,绝对不吃猪肉,可是如果单个维族人,就有偷偷吃猪肉的。这就更使我坚定了我的看法——维族人是喜欢吃猪肉的,只是怕祖上的规矩,所以才不敢吃。

  后来,交上了一个维族朋友,这才使我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这个维族朋友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绝对是一点猪肉都不吃。我当时想,可能是他怕我们把他偷吃猪肉的事给说出去,所以不敢吃,太虚伪了。于是我就多次告诉他:“你尽管放心吃就是了,我们绝对给你保密。”可是,他仍然不吃。还要交代的是,这个维族朋友吃饭时都是用自己的碗,而且每次都是单独放起来。这开始并没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一次,他的碗找不到了,我就对他说,先用我的碗吃吧。他听后,露出很难为情的表情,说:“咦——你的碗脏,上面有猪油,恶心人,我不用。”他这么一说,后来我们就专门捉弄他,经常把他的碗藏起来,让他用我们的碗。每次他都嫌我们的碗脏,坚决不用。这时我们才知道他是确实不喜欢吃猪肉,而不是不敢吃。对他的表现,我非常不理解。我就想了,猪肉这么好吃的东西,他怎么会不喜欢吃,而且还感到恶心呢?

  后来,有一次,我偶然想起来广东人吃老鼠肉来。我想,广州人认为老鼠肉是美味,可是如果他们让我吃老鼠肉,我吃吗?我肯定不吃。如果他们把盛过老鼠肉的碗给我用,就是唰得再干净,我肯定也会感到恶心。由此,我就理解了那个维族朋友不用我们的碗的做法了,他确确实实是不喜欢吃猪肉,不是假装的。由此,我也反省了一下自己。我犯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想当然。喜欢吃猪肉和不喜欢吃猪肉,都是习俗,没有哪个族的人对猪肉过敏的。而习俗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自己在自己的环境中养成的习俗,想当然地认为它是天然的,普遍的,别人也一定喜欢。虽然我这个人很少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而且还经常告戒自己不要犯这种错误,还经常批判别人犯这样的错误,可是这样的错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犯了。

  同样的道理,看待公心和私心,也不能想当然,应该设身处地辨证地看。人对公心也不过敏,私心和公心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养成的。在私有制里生活长了的人,就会养成私心;在公有制里生活长了的人,就会养成公心,这都可以说是习俗。所以,私有制里的人,会认为公有制里的人也会有私心,谁要说公有制里的人没有私心,他们肯定很难理解。同样,公有制里的人,对私有制里人的私心也很难理解。

  请大家今后看问题,不要只站在自己的处境上片面地孤立地想当然地看问题,应该反正都想想,千万不要犯我上面的错误。

维吾尔族的民族历史

  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维吾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成了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所以维吾尔语与其他的突厥族语言基本相同,只是发音上有所区别,包括远在小亚细亚的已经与当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语都和维吾尔语基本相同,维吾尔族人到土耳其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学会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他们听这两种语言与听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是在听方言。而许多民族学家错误的认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以迄铁勒。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中对“维吾尔”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写作“袁经”,6世纪末、7世纪初写作“韦纥”,788年以前写作“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改写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写作“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回部”或“缠回”等。还有人认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呼揭”、“乌揭”,甚至远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居住在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纥人建立了回纥汗国,其统辖范围包括贝加尔湖西南、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山西南、天山以北、兴安岭以东等广大地区,后曾占领过天山以南部分地区、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锡尔河)、拨贺那(今费尔干纳)等地,与唐朝长期友好,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并与唐多次和亲。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绝大部分被迫进行大迁徙。分南下与西迁,南下主要分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与早在武则天时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纥部众聚合。建牙帐于甘州(今甘肃张掖),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

  咸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纪上半叶为西夏击败,后又为蒙古所统治。他们长期繁衍生息,今甘肃省的裕固族,这一支回鹘人的后裔。另一支回鹘部众来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其政权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这一部分地区今天的维吾尔族。西迁的第三支回鹘人进入中亚地区,和先于他们进入这一地区葛逻禄等部汇合。因其活动于葱岭以西,史称葱岭西回鹘。

  在9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一支回鹘,联合其他突厥语系部落建立政权,称为喀喇汗王朝,其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锡尔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东地区。他们与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长期生息中逐步发展为这一地区的近代维吾尔族。另一说认为维吾尔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内,后与西迁的回鹘人聚合发展成近代维吾尔族。

  辽保大四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建立“西辽”,辖地包括今新疆及迤西地区,

  1211年为乃蛮王屈出律所灭。

  1218年蒙古灭乃蛮,其间今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受西辽与乃蛮贵族的统治。

  1234年并入蒙古察合台汗国。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察合台汗国灭亡,新疆境内分裂为许多割据政权。

  17世纪初,天山南部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与清朝维持着朝贡贸易关系。

  1678年,康熙十七年,由于白山派和卓勾结准噶尔蒙古贵族攻入南疆,叶尔羌汗国灭亡。

  清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之乱。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实行军事管制制度,

  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维吾尔族同各族人民一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分裂,进行了长期斗争,进一步加强了抵御侵略和反分裂的力量。历史上维吾尔族的政治家、学者、翻译家如廉希宪、阿礼海涯、桑哥、安藏、贯云石、鲁明善等,都对祖国作过很多有益贡献。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