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坐车会晕

发布时间:2022-01-18 18:42:39

  很多人都会有晕车的现象,晕车在我身边并不罕见,所以想要长途旅行的朋友们便会十分的苦恼,但是人为什么会晕车呢?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整理的一些为什么坐车会晕的原因,供大家参阅。

坐车会晕的原因

  1、晕车与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有关

  有趣现象的是晕车的人能够开车,却不能乘车,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2、为什么有些人原来晕车但得了眩晕症后却不晕车了

  内耳前庭功能良好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丧失,人体也就失去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的能力,即各种引起运动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对人体失去作用,所以,原来晕车者在得了眩晕症后,其中部分双侧前庭功能丧失者(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迷路切除术、反复的眩晕发作等)就不晕车了。

  3、晕车的人所乘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尽管内耳前庭功能良好,能够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适宜产生运动病的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有一定的范围,那些高频率的颠簸(一般车辆产生)不是它的适宜刺激,而衡稳性能较好的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涌动样的加速度晃动才最合前庭的口味。所以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4、汽油味会引起晕车

  晕车是由于内耳前庭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汽油味可能会加重某些晕车人的恶心症状,但不是引起晕车的原因。试想,呆在家中闻汽油会晕车吗?至于有些人对汽油过敏,则另当别论 。

坐车会晕的应对方法

  1、榨菜

  色香味俱全,很多人不仅将其作为平时下菜的佐餐,旅途中也喜欢带上一两包,一方面爽口开胃,解除旅途劳乏;一方面,觉得榨菜可以缓解乘车时头晕气闷等晕车症状,甚至称其为“天然乘晕宁”。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称“榨菜性温,有宣肺化痰之功效,可以利膈顺气”。这也就是它能开胃并缓解晕车时胃部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古代医书《食疗本草》还有记载,称榨菜可以去头风、下气、明目,利九窍,对头晕有缓解作用。“晕车主要是人耳朵前庭功能障碍所致,而榨菜能通利九窍,能和谐内耳不平衡的状态,从源头上阻击晕车”。

  2、桔皮

  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3、姜

  行驶途中将鲜姜切片,装于小塑料袋内随身携带,乘坐交通工具时随时放于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姜能预防晕车,姜的作用在于它能吸收胃酸,以阻止恶心。还可以将姜片贴在肚脐及手腕内关穴上,外面用活血止痛膏固定,此家庭疗法经广泛试用,对晕车带来的恶心有极佳的疗效。

  4、食醋

  乘车前5-10分钟,饮一杯加有几滴食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5、橄榄及柠檬

  晕车的初期使你产生过量的唾液,这些唾液滴人你的胃内,产生恶心的感觉。橄榄及柠檬所产生的鞣酸,能使你口腔干燥。因此,在出现恶心的初兆时,吃点橄榄,有助于消除恶心。

  6、苏打饼干

  这虽无法停止唾液分泌,但苏打饼干到达胃部之后,可以吸收那里过多的液体。这其中的秘密成分是碳酸氢钠及酒石。

  7、可口可乐及果汁

  可帮助儿童纾解晕机。桔汁和苹果汁有较好效果。其他碳酸可乐饮料可能也有效,不妨都试试,从中找到对你有效的一种。

坐车会晕的预防方法

  1晕车者于乘车前一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肝脐上(称神阙穴)。如乘车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

  2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

  3口含姜片。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便能大大减轻。

  4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5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6乘坐交通工具不宜过饥或过饱。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7尽量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

  8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渡摆动。

  9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了!

  10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