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熊猫为什么是黑白的原因介绍

发布时间:2021-09-13 09:49:32

  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家都知道熊猫是黑白的,但是却没想过为什么熊猫是黑白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熊猫是黑白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熊猫是黑白的原因

  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

  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白的?对这一问题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首先是自然选择说。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黑白色可以和很多环境色调相协调。熊猫出现在第四纪冰期,在那个白雪皑皑的寒冷世界,熊猫的黑白色可以在雪地里隐蔽自己,从而躲避天敌。很多时候,具有黑白色斑的动物可以打破轮廓线,让捕猎者不容易判断对方的具体位置和距离,例如斑马的斑纹很显眼,但是一群斑马在一起的时候,身上的线条彼此混杂,捕猎者很难判断某只具体的斑马位置而发起有效攻击,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障眼法”。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是自然选择为什么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早已发生了改变,却还是黑白相间的被毛呢?像北极熊、棕熊毛色的环境适应性岂不是更强?其实,即使在今天,大熊猫依然喜欢寒冷的高山,一年中有几乎半年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大熊猫呆在雪地里很难分清是石块还是熊猫。

  我们说一下大熊猫的分类地位。目前,科学界对大熊猫的分类地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大熊猫应属于单独的熊猫科,一种认为它和小熊猫同属于浣熊科,还有一种认为大熊猫是熊科的八种之一。通过分子生物学对其DNA研究,可以得知大熊猫与熊科动物们是近亲。不过,从熊科的分化来看,大熊猫算是个异类。2010年大熊猫的基因组草图完成后,科学家对大熊猫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中国西南部以及周边的国家,在60-70万年前和4万年前有过两次种群的高峰;在20万年前和1.2万年前则出现两次种群瓶颈,随后种群不断在减小,栖息地也出现分化,一直持续到现在,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六个大熊猫种群。

  大熊猫的六个种群都有同样的被毛形态,也就是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可能60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这个变异是如何从众多其他被毛形态中脱颖而出的,目前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解释。

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大熊猫的种群现状

  大熊猫的分布区已经相当狭小,实际上它的分布地点仅限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米~3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中,总面积为29500平方公里。每个区域又由于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再被分离成更小的单位,所以栖息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公里。总计全中国有30个小的种群,总数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使得大熊猫致隐性基因的纯合,后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这种现象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绝大多数个体是来自于同一野生地区,使很多在动物园中繁殖的幼仔在出生后出现畸型或者发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种群难以得到维持和发展。

  因为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殖,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栖息。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养熊猫333只。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群的单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惜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4家。大熊猫属于高度濒危的物种。

  2015年2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中国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较第三次调查增长16.8%;栖息地面积达258万公顷,增长11.8%;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

  2016年5月5日13时30分,四川省雅安宝兴县村民在采野菜过程中发现一只受伤野生大熊猫。受伤大熊猫为雄性,年龄为4岁左右,体重44公斤,耳朵、背部、右后腿、尾部都有明显伤情。在经过雅安市人民医院外科专家会诊并施行清创、安插呼吸机等一切可能的救助方式之后,大熊猫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日14时50分死亡。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