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穆斯林为什么带白帽_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12-27 17:55:49

  很多戴白布帽子的人,这是穆斯林的标志之一。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穆斯林要带白帽子。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整理的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以供大家阅读。

  穆斯林为什么带白帽_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

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教义、民俗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被国外友人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和“伊斯兰教省”。在宁夏的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回族同胞,因此,一进入宁夏,就会感受到浓烈的穆斯林风情,尤其在银川市就能看到很多戴白布帽子的人,这是回族的标志之一。

  白色,被穆斯林视为最圣洁的颜色。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你们穿白色的衣服吧!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所以无沿的白色小幅长期以来也就成为回族穆斯林最喜爱的头饰。回族穆斯林在礼拜时,都要头戴这种白帽,故也有“礼拜帽”之称。

  小白帽轻便凉爽,简单易做,美观大方。近几年,回族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一些回族青壮年穿着考究的西装,系上颜色鲜艳的领带,头戴无沿小白帽,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相融合,也显得十分潇洒、英俊,落落大方。

  除了白布帽子外,回族男子还喜穿坎肩。在白衬衣上罩一件青色坎肩,显得清新于净,色调和谐。传说回族先人多善骑射,好拳术,为了使衣冠整洁利落,多穿坎肩,打扮成武士模样。直到今天,人们从那些头戴白帽、身穿坎肩的回族人中,仍可领略到回族人民的这种爱好的性格特点。

  而回族妇女一般多戴盖头(也叫搭盖头)。“青丝不见青天”,是世界穆斯林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故多以面纱、披巾蒙面遮发。盖头一般由纱织品、绸子、缎子、的确良料子制做。未出嫁的少女戴绿色盖头,多在盖头上镶金边、绣花纹香案,清新、秀丽、明快、悦目;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显得肃穆庄重;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并披到背心处,看上去虔诚古朴。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又有了改进,宁夏川区及其城镇的回族妇女都以白色护土帽和彩色头巾代替了过去的盖头,使回族聚居区色彩斑烂,美化了回族人民的生活。

  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进行宗教的活动场所,实质上它 又是穆斯林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艺术的集中 表现地。在宁夏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清真寺。据说全自治区共有大小清真寺三千多座,其中不少清真寺建筑为纯粹阿拉伯式或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风格艺术色彩。

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方便礼拜

  这主要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民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他们就戴上了无檐小白帽。有个别回民戴遮阳帽后,遇到聚礼活动,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后面。可见戴无檐小白帽比戴遮阳帽方便得多。由于宗教的原因,逐步养成了回民戴无檐小白帽的习惯。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时,头缠戴斯达尔礼拜。戴斯达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

  此帽源于伊斯兰教发祥地阿拉伯地区,那里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人们普遍带白帽,借以反射阳光辐射。礼拜帽从颜色上看,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

  回族的男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还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区不同而戴角回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冬天,一些年老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欢戴绵帽子,头上仍戴一顶白帽子,耳朵上戴一对绣花的青耳套。

穆斯林发展起源

  伊斯兰与 基督教、 佛教被人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 道教、 犹太教、 印度教等民族宗教。

  打开一些历史读物,常常会写到 伊斯兰诞生于公元七世纪,由一个名叫 穆罕默德的 阿拉伯人所创立,西方就曾经有人据此将伊斯兰称为“穆罕默德教”。

  但这遭到了穆斯林强烈的反对,因为穆斯林们认为,他们信奉的宗教并不是穆罕默德创立的,而是早在穆罕默德之前的千百万年,早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神论真理,这一真理直接来自造物主对人的恩赐,而不是穆罕默德或者其他任何人为的独创。但普遍承认该宗教由穆罕穆德创立。

  “ 伊斯兰”是一个阿拉伯语词汇的音译,意为“顺从”,当然,这里的顺从并不是对任何人惟命是从,而是指的顺从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真主。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实现和平”,它宣告着这一宗教的宗旨——实现人类社会以及苍生万物的和平。

  信奉 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别忘了我们说过“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信仰伊斯兰的人,自然就要成为“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1]

  很多人眼中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是阿富汗人或者土耳其人,是维吾尔人或者哈萨克人,我要告诉你,不,他们都不是穆斯林的代名词。如我所言,穆斯林是顺从真主而实现和平的人,它决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民族。人类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居民,只要顺从真主而致力于和平者,就是一个穆斯林。

  族教分离已有趋势。相反,一个阿拉伯人。一个波斯人,或者一个维族人,一个回族人,如果他不信仰真主,也不致力于和平,就决不是一个穆斯林。 [1] 现代化世俗化的国家家庭社会给予的压力较之于伊斯兰国家很小,因而有极个别穆斯林弃教。

  穆斯林不是一个民族的名字,因此决不意味着只要是一个阿拉伯人,或者一个维吾尔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穆斯林。不,内心没有信仰真主,行为上也从未顺从过真主,即使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也仍然不是一个穆斯林,相反,只要内心信仰真主,那么,即刻就能成为一个穆斯林。

  顺从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启示于众先知,最后在 麦加和 麦地那降示于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启。 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这些启示被收集、汇编成《 古兰经》。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经文强调的主旨是真主独一。

  他超绝万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义上 以物配主,则是不可宽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导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脉还接近于他”。对经、训的理解差异,曾引起长期的教义争论,并兴起不同的学派或教派。

  唯理主义的 穆尔太齐赖派一度成为 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学派,但遭到正统派的反对。而后出现维护正统教义的艾什尔里学派、 马图里迪学派和 塔哈维学派共同奠定 逊尼派的教义学基础。

  伊斯兰教信仰的 吉卜利勒天使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实际,伊斯兰教对信徒顺从真主而规定的宗教信仰和义务,朴实而易行。基本信仰是: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实的主宰;信仰吉卜利勒为首的众天使;信仰《古兰经》和以前的诸经典为天启;信仰众先知和穆罕默德为封印先知;信仰死者复活和审判、后世的奖惩。有的还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

  宗教义务就是称为信仰支柱的 五功:信仰作证(念 清真言),谨守拜功(每日5次);完纳 天课(法定施舍), 封斋节欲(每年一月),朝觐 天房(一生1次);为主道而奋斗,即圣战,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义务。

  这些仅是最基本的义务,而 伊斯兰教法,即真主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部诫命,还有更为广泛的要求。教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使伊斯兰教成为以律法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内容从宗教礼仪、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到法律规范,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全部行为,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应尽义务的体系。因此,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教法的实质性内容,穆斯林认为已在《古兰经》中包揽无遗,只要加以认识和阐述即可。至于具体问题的解释和适用,则求助于先知的圣训。由此而发展的四大 教法学派,在教法学中坚持公议的原则,承认各学派由类比推理作出的不同裁决。但什叶派坚持只有出自先知家族的宗教领袖,即不谬的伊玛目,才有权传述圣训和诠释教法,并因此否认公议和类比。不过, 十二伊玛目派的乌苏里学派,以理性为教法的补充渊源,坚持教法学家运用独立判断的权利。这些正是两大教派在教义和宪制上的分歧所在。

>>>下一页更多精彩“穆斯林的名称来源”

  穆斯林为什么带白帽_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

穆斯林的名称来源

  穆斯林(al-Muslim)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统称。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顺从者”。教义学家称“顺主顺圣的人”,即口诵“清真言”,内心诚信,认主独一的人。原指一切服从安拉的人,即凡顺服安拉,服从历代先知者,如易卜拉欣、尔撒(即耶稣)的教民等,均统称为“穆斯林”,后专指信奉伊斯兰教者。《古兰经》云:“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真主称他们为穆斯林,在这部经典里他也称你们为穆斯林,以便使者为你们作证,而你们为世人作证。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信托真主”(22:78)。刘智《天方至圣实录》凡例:“中称穆民、穆士,乃吾人天方之本称,盖以穆罕默德圣人之教也。穆民本曰‘穆我’(Mu’min),穆士本曰‘穆士林’。称‘穆民’、‘穆士’,省文易呼也。曰穆人、穆众、穆军皆是。”教义规定,穆斯林必须诚信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在行动上遵循五项宗教功课,在日常生活中行善止恶。现代阿拉伯学者认为,在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即穆斯林民族;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被称为“穆斯林少数”。在中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统称“中国穆斯林”。中国古籍对穆斯林有多种称谓:《元史》译为“谋速鲁蛮”、“木速蛮”、“答失蛮”,《长春真人西游记》译为“铺速蛮”、“大石马”,《归潜志》、《北使记》译为“没速鲁蛮”,《至正辨伪录》译为“达失蛮”,《至正岳庙碑》译为“达识蛮”;清代至辛亥革命前后时期译为“穆士林”。

穆斯林的派别纷争

  穆斯林(al-Muslim)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统称。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顺从者”。教义学家称“顺主顺圣的人”,即口诵“清真言”,内心诚信,认主独一的人。原指一切服从安拉的人,即凡顺服安拉,服从历代先知者,如易卜拉欣、尔撒(即耶稣)的教民等,均统称为“穆斯林”,后专指信奉伊斯兰教者。《古兰经》云:“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真主称他们为穆斯林,在这部经典里他也称你们为穆斯林,以便使者为你们作证,而你们为世人作证。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信托真主”(22:78)。刘智《天方至圣实录》凡例:“中称穆民、穆士,乃吾人天方之本称,盖以穆罕默德圣人之教也。穆民本曰‘穆我’(Mu’min),穆士本曰‘穆士林’。称‘穆民’、‘穆士’,省文易呼也。曰穆人、穆众、穆军皆是。”教义规定,穆斯林必须诚信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在行动上遵循五项宗教功课,在日常生活中行善止恶。现代阿拉伯学者认为,在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即穆斯林民族;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被称为“穆斯林少数”。在中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统称“中国穆斯林”。中国古籍对穆斯林有多种称谓:《元史》译为“谋速鲁蛮”、“木速蛮”、“答失蛮”,《长春真人西游记》译为“铺速蛮”、“大石马”,《归潜志》、《北使记》译为“没速鲁蛮”,《至正辨伪录》译为“达失蛮”,《至正岳庙碑》译为“达识蛮”;清代至辛亥革命前后时期译为“穆士林”。

  伊斯兰教的教派纷争起源于哈里发继承问题。 哈瓦利吉派是仅残存的一个小教派易巴德派。 什叶派的各支派,约占穆斯林人口的10%左右。 逊尼派是穆斯林的主流派。在教法和教义的形成时期,各教派和学派相继兴起。

  近代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各地竞相辉映。但融合多种民族和文化的伊斯兰教,仍显示高度的同一性。伊斯兰教始终是一部经典《古兰经》的宗教。麦加作为礼拜正向和朝觐中心,也起着增强伊斯兰教的凝聚力,促进穆斯林世界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但在经籍记载的宗教典范和理想外,各地实际上存在的伊斯兰教在不同民族传统和文化下呈现出背景多样性。在同一地区,有制度化的官方伊斯兰教与夹杂地方习俗的民间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 苏非派在民间占据统治地位。

  他们以主观直觉和内心体验追求与真主合一,漠视 教义和教法的外在要求,容忍和吸收异教习俗和仪式,从而引起正统派的猜疑和敌视。11世纪后, 安萨里将 苏非主义引入正统教义,为传统信仰注入活力,并限制苏非派的极端倾向,促成两者的和解。苏非派接受正统教义,但没有改变其修持道路和活动方式,从12世纪后形成教团组织,传播到整个伊斯兰世界,在14—18世纪占据统治地位。

  在理论上,伊斯兰教没有教士阶层,没有教义机构,没有教会组织,也没有信经和教条。信奉伊斯兰教,首先要接受和遵奉教法规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忠诚于穆斯林社团并服从社团领袖。乌莱玛是伊斯兰教正统观念和社会准则的监护人,但并没有直接干预的手段。为反对伊斯兰教上的偏离和调和,历史上不断发生复兴宗教的圣战运动。宝剑的圣战是小圣战,而大圣战则是与内心邪恶意念作斗争或学习教法一类的精神活动。自近代以后,伊斯兰教世界遭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各地穆斯林以伊斯兰教旗帜掀起多次社会运动,引发种种社会思潮,至当代汇成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这种净化信仰、恢复原始教义的思潮,既是对复归纯正伊斯兰教的领悟和追求,也是对在现代条件下变革和适应的激励。当代伊斯兰教复兴,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传统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体现。但是极端与反现代化的手段是错误的。

穆斯林的风俗习惯

  婚礼习俗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必须有证婚人到场,男方给女方一定数量的聘金。一般必须与相同信仰的人结婚。结婚仪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接着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红枣撒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一般都是九碗一盘端或十三花(8个行菜,5个佐菜)。亲友赠送礼钱、礼物祝贺。

  葬礼习俗

  人赤裸裸的来到世界所以应该赤裸裸的回去,穆斯林葬礼没有棺材和任何陪葬品,只有三尺白布裹尸。 穆斯林葬礼的基本特点是:土葬、速葬、薄葬。土葬:“入土为安”,坟墓不得点缀,不用任何赔葬物或殉葬品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磕头、不设祭品、更不吹打敲奏。

  卫生习俗

  从伊斯兰教教法的严格规定逐渐演绎为生活习惯。穆斯林除了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对生理卫生也非常注重。如男性儿童要行 割礼,即割去生殖器官包皮,以免储存脏物,感染疾病。穆斯林也非常注重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教法规定,妇女在行经期间不得进行房事,妇女分娩后过四十天才能交媾等等。在宗教生活方面,教法规定,身体不洁净者是不准进入大殿礼拜的。因此,从穆罕默德时代起,穆斯林就养成了人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并将讲卫生作为对 伊玛尼(信仰)虔诚的表现。世界上 清真寺星罗棋布,每座清真寺必有沐浴室。条件允许的穆斯林家庭都有按教规进行沐浴的设备,这是因为穆斯林每天五次礼拜以及聚礼、 会礼、婚前、纪念先人祈祷活动前都要沐浴。

  穆斯林沐浴分大净和小净。大净,阿拉伯语称“胡苏里”,即用净水按程序洗涤全身。古老的方法是头顶上挂一盛满清水的吊桶,桶底有一塞着的孔。沐浴时,壶颈很长,盛水后持壶进行冲洗。先洗大、小便处,称之为“净下”。再将两手洗净,以右手窝水漱口、呛鼻孔、洗脸和两肘,并摸头、耳、脖,最后冲脚。大净是全身淋浴,然而淋浴前也要净下、漱口、呛鼻孔,浴后也要冲脚。凡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进行大净。凡在呕吐、流血、睡眠和便后等再作礼拜时,必须进行小净。无论大净或小净,其洗涤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是淋浴式的,而绝不许用盆和桶洗涤,更不能在浴池内洗涤,因为手和肢体一进入盆和桶内其水便被认为是污水,即不能用手再洗涤其他部位。教法还规定穆斯林要常剪甲、理发、净腋毛和脐下毛等。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养成了饭前、便后用“汤瓶壶”盛水洗手的良好习惯。如果你到穆斯林家庭去作客,丰盛的筵席旁,必定放有一壶清水,这是专门给您食前净手用的。

穆斯林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 肉孜节”。与“宰牲节”、“圣纪”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是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 东乡族、 保安族、 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穆斯林移民后裔视开斋节为盛大节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装,喜气洋洋地赴寺参加会礼,并按规定交纳开斋捐,藉以完善全月 斋功,周济贫穷,共度佳节。会礼结束时,互道“ 色兰”,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互赠节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有的 游坟诵经,悼念亡人。新疆地区突厥语系及其他 语种的各民族穆斯林称此节为“小尔德”。此间除举行上述仪式外,还依照民族习俗欢歌载舞,以示庆贺。

  宰牲节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乌祖哈耶”的意译,亦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祭”、“献牲”,亦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中国的穆斯林又称“忠孝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朝觐的最后一天。是日,通用汉语和突厥语系及其他语种的各族穆斯林,盛装赴寺参加会礼。礼毕有条件者宰牲,其中一份牲肉施散穷人,一份馈赠亲友,一份留为自用,并游坟诵经,宴请亲友。有的地区穆斯林在节日前 斋戒10日,与“莱麦丹月”30天斋相比,少其三分之二,故有“小尔德”之称。中国新疆地区突厥语系及其他语种的各族穆斯林,特别重视此节日,是日除盛装参加会礼、宰牲宴请宾客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和民族体育活动,欢庆歌舞延续数日,故称为“大尔德”(即大节日)。

  节日嘉仪

  特指在两大节日清晨早起、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戴整洁盛装,特指在两大节日清晨早起、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戴整洁盛装,以及往返清真寺时选择不同路线,途中低念或高念大赞词,按规定交纳“菲退尔”,并进行施舍等庆祝活。伊斯兰教在开斋节与宰牲节(即古尔邦节)期间的礼仪之一。亦称“节日的穆斯泰哈布”。

  圣纪节

  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茂鲁德节”的意译,与开斋节、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亦称“圣纪”。据传,阿拉伯 太阴历元年( 象年)三月十二日(公历571年4月20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之日。希吉莱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历632年6月8日)又是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日,故称“圣忌”。穆斯林习惯上把生日和归真日合并纪念,亦称“圣会”。届时,中国大多穆斯林聚众举行纪念活动,诵经、赞主赞圣,宣讲穆圣传教历史和圣训以及个人生平事迹等。还要宰牛羊集体设宴庆贺,表示对穆圣的缅怀。而“茂鲁德”意为“穆 圣诞辰”,系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穆斯林对“圣纪日”的称谓。

  阿舒拉

  伊斯兰教纪念日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第十”。时在伊斯兰教历一月十日。逊尼派穆斯林认为,此日与伊斯兰教诞生前的阿丹、努哈、易布拉欣、 优努斯、 尔撒等10位先知的重大活动有关,是贵重吉祥的日子。 中国伊斯兰教“ 格迪目”等派的穆斯林,根据先知努哈于此日拯救人类之饥的典故,举行诵经祈祷、斋戒和吃杂豆粥等活动以示纪念。什叶派穆斯林因其第三代伊玛目 侯赛因于此日遇难而定为哀悼日。故穆斯林在清真寺或家中隆重举行纪念、祈祷仪式,朗诵悼念侯赛因的诗歌。伊朗还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以示哀悼。

  登宵夜

  伊斯兰教纪念日之一。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梯子”,亦称“登霄”或“登霄之夜”。为穆圣夜行 升霄纪念日。穆斯林于此节日夜诵经、礼拜、宣讲教义,并在当日斋戒,以示纪念。

  白拉特夜

  伊斯兰教纪念日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赎罪之夜”。时为伊斯兰教历八月十五日之夜。教法认为,此夜真主打开恕饶之门,总结每个人一年的功过是非,更换记录一年活动大事的"文卷",故又称“换文卷之夜”。穆斯林大多在此夜礼“副功”拜,诵《古兰经》和祈祷词。第二天斋戒。并在八月一日至十五日请阿訇念“ 讨白”做祈祷,称“转白拉特”,以示悔过赎罪,祈求真主恕饶一年的过错,赐予新一年的幸福。

  法图买

  亦称“ 法蒂玛”忌日。时为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由于她从小受到父母良好训导,聪颖贤惠,品学出类拔萃。她将自己所有的学识奉献圣教事业,尽力推动和弘扬伊斯兰教发展。又以种种高尚的德性陶冶妇女,成为女中豪杰,受到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尊崇,故称“ 圣女”。 什叶派则尊称为“ 圣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穆斯林及妇女常在此日集会于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她的生平事迹和高尚的品格懿德,以益于女穆斯林仿效其言行,作敬主尊圣,热衷圣教事业,敬孝老人,侍奉丈夫,教养儿女成才,组建幸福美满家庭的贤妻良母。

  盖德尔

  伊斯兰教纪念日之一。 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高贵的夜间”。故此夜穆斯林多彻夜不眠,进寺礼拜祈祷,诵读古兰、讲述教义,颂赞主赞圣词和博施财物等活动。指 斋月第27日夜晚或后10日的某一夜。《古兰经》称:“真主在高贵的夜间确已降示了它。”“高贵的夜间,胜过一千个月”。据此,穆斯林认为在该夜做善功,可以得到真主回赐一千个月的善功。中国穆斯林将该夜庆祝活动称“坐夜”或“守夜”。

穆斯林的礼拜信仰

  礼拜条件

  (1)衣净。礼拜时必须穿干净的衣服。

  (2)水净。用洁净无染的水作大净和小净。

  (3)处所净。礼拜的地方必须是干净的。

  (4)举意。礼拜者要在心中立下意愿。

  (5)认时。礼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6)朝向正。礼拜的朝向是麦加。

  礼拜内容

  每一个礼拜动作又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或称“拜内六件天命”。“六仪”是“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等。由于教派、教法学派的不同,在礼拜的某些细节上也有差异。

  礼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时受锻炼,对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纯洁、提高思想和认识境界,具有积极意义。1935年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 西宁参观 回民“开斋节”。当时,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

  看了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还看:

  1.穆斯林为什么要去麦加朝圣

  2.穆斯林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3.穆斯林餐桌的礼仪

  4.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5.穆斯林妇女为什么戴头巾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