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先生

发布时间:2021-12-03 23:15:27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先生?你知道吗?那么,下面就由生活日记小编告诉大家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先生吧!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先生

  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像近年很多名人的遭遇一样,杨绛“去世”的谣言,早先已多次在网上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这或许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无奈,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杨先生健康的关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杨绛的地位可能不是最高的,她所取得的社会关注度,或许可以说超越了其在文学界本身的地位。但是,众人的敬仰并非毫无依据,从杨绛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当代人所稀缺的闪光点。

  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是著名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直到2014年还在公演;她的《干校六记》、《我们仨》等散文作品具有穿越时代的力量,也是出版界叫好又叫座的畅销书,堪称洛阳纸贵;而她翻译的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是该书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与一些文学家相比,杨绛称不上是高产作家,但是几乎篇篇以精致的文本、深邃的思想让读者折服。

  人们怀念杨绛,因为她的作品让人在当下浮躁的文学风气中感受到一股清新。从创作活跃的年代看,杨绛和“鲁郭茅巴老曹”等现代文学大家属于同代人,但是因其高寿与晚年旺盛的创作力,她又是不折不扣的当代作家。

  杨绛的许多著作都是“超级畅销书”,但是没有一本书的销量是通过炒作获得的。《我们仨》等杨绛晚年作品让人接触到一种“新鲜的经典”,她的创作态度明白地回答了当代文学能不能产生经典和怎样产生经典的疑问。

  人们怀念杨绛,还因为她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杨绛出生于1911年,这决定了她要生活在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年代。“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句英国诗人兰德的诗,也是杨绛一生为人处世方式的写照。杨绛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骨气,特别是在日寇侵华期间,她和钱钟书先生身陷上海孤岛,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巧妙地与之周旋;杨绛同样有着深厚的西学素养,对推动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们怀念杨绛,同样因为她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在当世的稀缺。钱钟书引用英国作家的话来描述自己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在各类关于杨绛的传记和报道中,流传着许多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屡屡打动当代人,是因为这种爱情观念传达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一些流行的浮躁爱情观相形见绌,衬托出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观的可贵。

  杨绛应对困难的勇气和担当也令人折服。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杨绛一度被安排扫厕所,她认为“收拾厕所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其一,可以躲避红卫兵的“造反”;其二,可以销毁“会生麻烦的字纸”;其三,可以“享到向所未识的自由”。她跟钱钟书能够相对平安地度过“文革”这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更跟这种豁达精神与坚韧意志脱离不了关系。难能可贵的是,杨绛能够真实地将自己在逆境中的遭遇记录下来,以文学的方式提醒后人牢记历史教训。

  近年来,每每有文化老人去世,公众都会自发地产生强烈的怀念情绪。这种现象是令人欣慰的,它至少说明了尊重文化和文化人的社会风气没有消失。但是,人们的怀念也蕴含着一句潜台词:像那些被怀念的文化老人一样的人,在当下的时代是否能够继续出现?文化老人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继承和创造更多精神财富的责任,落到了当代人的肩上。这也是人们怀念杨绛所要表达的最主要的观点。

  杨绛先生千古!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