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陈庚为什么没评上元帅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09 15:00:59

  1955年授衔时,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十大将中排第四位。但是最后陈赓没能授元帅,不少人觉得奇怪,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陈庚没评上元帅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庚为什么没评上元帅原因是什么

陈庚没评上元帅的原因

  首先论资历,陈赓是没问题的。先说党内资历,陈赓早在1922年就入党了,当时全国也只有区区200多名党员。到1955年时,这200多人死的死,叛的叛,退的退,留在党内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除了毛刘周朱四大领袖外,也就剩下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李富春李立三肖劲光寥寥数人了,而陈赓就是这寥寥数人中的一位。再论军队资历,人们都知道陈赓是黄埔一期的,而且是一期的佼佼者,三杰之一。徐帅是陈赓同期同学,但徐在学校时籍籍无名;至于林帅,则是低陈赓三期的小师弟。此外,徐林是入校才入伍的,而陈赓入校前就有多年行伍生涯了。他1916年和彭帅一起参加湘军,同属鲁涤平部下,同团不同营罢了。如果这么算军龄的话,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朱帅、刘帅和张云逸早于他,彭帅、贺帅和他同年,(贺帅是这一年开始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其他人则都晚得很。到1927年,陈赓已经先后在唐生智、贺龙部队当了营长,营级职务虽不算高(如果陈赓追随蒋介石的话,至少能混到团长一级),但在十大元帅中也就排在朱、刘、贺、叶、聂、陈之后,和彭、徐平级,高于林、罗。

  如果论战功,陈赓也不遑多让。红军时期就不说了。抗战时期,他指挥的386旅被美国武官称为中国最好的旅,打过很多漂亮仗,比如他独立指挥的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伏击战,还有在刘伯承徐向前指挥下打的七亘村、响堂铺等战斗,都战绩辉煌,把日寇打得很痛,气的日寇叫嚣要“专打386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赓所部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独立行动,在这期间又打了很多漂亮仗,最著名的就是歼灭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这可是蒋介石的起家部队。解放战争头三个月,陈赓一个纵队歼灭敌军的数量就占全军的五分之一!成绩之大让中央都坦陈出乎意料之外。后来,陈谢与刘邓、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掀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陈赓部屡打胜仗,建立了豫西根据地,而刘邓在大别山打得不好,只能率中原军区迁到陈赓地盘。淮海战役时,刘邓主力由于在大别山被打残,打黄维兵团时除了华野配合外主要是靠陈赓所部完成的。此外,陈赓还参加了渡江战役,南线大包抄,解放大西南,其间,就战略方针问题与林彪发生过几次异议,因为正确,最后都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建国后,又参加了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战功显赫。现在一般军史爱好者都认为我军有五大名帅: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其实陈赓的军事水平并不亚于五大名帅甚至有过之,所立军功也不逊于他们。

  论个人素质,陈赓也是出类拔萃的,他既有胆略又有谋略,有战略视野也懂军政策略。陈赓给人印象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好开玩笑,其实他的内心十分缜密,心细如发。那时不兴测智商,如果测的话,陈赓绝对高智商。

  既然如此,陈赓为什么没当上元帅呢?

  当年评定军衔主要看四个因素:资历、职务、军功、山头。陈赓没能当上元帅主要是职务太低,仅仅是副总参谋长。那么,他为什么职务这么低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陈赓太聪明太能干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聪明误不是说陈赓自作聪明,而是说,由于他的聪明能干导致了他命运的改变。现代社会,人择业讲究双向选择,而那个年代,陈赓作为一名党员,只能服从组织安排,也就是说只能有单项选择,这样,命运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了。第二个原因是他跟错了人。

  先说第一个。

  陈赓13岁当兵,21岁上黄埔,本来应该一直从事军事工作,就像徐向前林彪那样,但1926年他却被派到苏联学习特工,因为他聪明机警,适合这一行。这次学习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改变,可以认为是影响陈赓获得元帅军衔的最重要原因。

  从苏联学习回来后,由于形势变化,陈赓没有马上从事特务工作,而是先到唐生智部当特务营长,南昌起义时跟李立三搞了几天肃反,然后到贺龙20军周逸群师当营长。起义失败后,他回到上海,经周恩来点将进入中央特科,从此开始了数年的特务生涯。周和陈自从黄埔相识之后,关系就非常密切,可谓如师如徒,如父如兄,周对陈的聪明能干非常欣赏,陈对周也忠心耿耿。

  陈赓在中央特科干的是风生水起,搞情报、除叛徒,结交各种关系,一度成为上海滩的名人,三教九流之中没有不知道“王先生”的(陈赓化名王庸)。在当时看来,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在中央机关工作,干着精彩刺激的特务工作,跟在穷山沟里打游击的林彪徐向前那些人相比,要风光得多。但福兮祸所依,陈赓就是在这一阶段耽误前程的。

  特务工作在任何政治集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是领导人非常倚重的,但是,特工从事的是秘密工作,很多内容见不得人,属于偏门,所以,尽管重要但地位却不可能太高。李克农是中共特工之王,55年也只能授上将军衔。戴笠是国民党特工之王,抗战胜利后也竭力钻营想离开军统去海军,因为他知道军统发展空间有限,一辈子也出不了大头。所以,陈赓在特科搞得再好,地位也不可能有多高。

  有人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康生陈云都在中央特科干过,聂荣臻也在特科干过,他们后来都身居高位。确实,这三个人都在中央特科干过,但是,他们和陈赓情况并不相同。陈云康生干特科属于临时应变性质。顾顺章叛变后,中央特科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的人不能再用了,只能调外部人重建特科,当时陈云是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康生是中组部长,陈云调特科后担任特科书记主持工作,而康生的特科三科科长属于兼职行为。所以,一旦善后问题处理完毕,他们就重回中央机关了。至于聂荣臻,他在特科只干过很短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军委。最重要的是,他资历地位比陈赓高得多,黄埔时他是教官,南昌起义时他是第一主力军11军党代表。到苏区后能进入高层更是因为他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首先他去的是中央苏区,直接受党中央指挥,这是地利;其次周恩来是苏区最高领导人,这是人和,聂与周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是留法同学,回国后又都在军委工作,从广州到武汉到南昌再到上海,聂一直是周的得力下属,所以一到苏区就当上了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是天时,聂去苏区不久一军团重新成立,政委空缺,他又调任一军团政委,从此成为方面大员。陈赓则不同,由于当时过分强调提拔工人进领导层,顾顺章这个工人出身的流氓无产者,一跃就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主持特科工作,陈赓只能屈居他之下,专职搞情报,地位自然也就不高了。

  后来,顾顺章叛变,中央迁往苏区,陈赓也不得不离开上海,到鄂豫皖苏区当红四军团长,不久升为师长。而此时,他的老同学徐向前已经是高他两级的红四军军长,不久升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的小师弟林彪则是中央苏区的红四军军长,不久升为一军团军团长,而老战友彭德怀早就是三军团军团长了。曾经风云一时的陈赓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落伍了。

  陈赓之所以是这么个结局,缘于他学过特工,科班出身,又能干,用着顺手,所以周恩来不放他去苏区,但周恩来没想到这一来反而把陈赓的前程耽误了。如果他早两年把陈赓派到鄂豫皖,就像之前派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那样,陈赓地位就绝对不同了。那几位到鄂豫皖时,鄂豫皖红军力量还很弱小,所以他们一去就担任了最高军政领导人,陈赓不会逊色于他们的。因为,论综合素质固然是曾中生最强,但军事素质陈赓绝对高于许、曾、旷、余诸人。至于徐向前,由于和陈赓没有同级pk过,不好评价。徐虽是中共屈指可数的优秀军事家,战功显赫,但他也打过几次大败仗,比如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百丈关战斗失败,西路军失败等,而陈赓,终其一生没打过一次大败仗。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陈赓如果真的很早派到鄂豫皖,能不能活下来也难说。后来张国焘在鄂豫皖川陕血腥大屠杀,主要对象就是上海中央派去的人。因为这些人大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又在中央干过,既有头脑,视野开阔,又了解张国焘底细,并不服气他。张国焘为了立威,就罗织罪名把他们杀害。到最后,中央所派干部活下来的只剩下徐向前、陈昌浩、傅钟、倪志亮、张琴秋、廖承志、徐以新等寥寥数人,其中有些还是王明中央派去的,比如陈昌浩,是张国焘杀人的帮凶。老资格被杀光之后,张国焘又大量提拔当地年轻干部,其中除少数如王树声等为小知识分子出身外,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低、头脑简单、见世面不多的工农分子,比如像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陈海松余天云等等。重用这些人一方面便于张国焘实行愚民政策,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作战勇敢不怕死,战斗力强,因此能够打胜仗,这也是四方面军一度很强大的原因。陈赓如果真和许继慎曾中生等人同期去鄂豫皖的话,就凭他的嫉恶如仇和急性子以及对张国焘老底儿的了解,肯定凶多吉少。幸运的是,他在四方面军呆的时间不长,还没到川陕就因负伤离队到上海治病,才算躲过一劫。

  后来,陈赓从上海越狱潜逃,于1933年来到中央苏区,但此时时过境迁,不可能就任高职了,只能当个彭杨军校校长,长征时当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当1军团1师师长,这些都只能算上将级职务,陈赓在一师的前任是李聚奎上将,搭档政委是杨成武上将,与此同时,他曾经的老部下徐海东已经是军团长了,而曾经被他领着进黄埔军校的小弟弟左权更是他的直接上级了。照这样发展下去,陈赓55年可能就只是个上将了。就在这时,陈赓终于时来运转。

  抗战爆发前,陈赓调到四方面军31军工作,准备接萧克的班。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萧克回120师,陈赓就顺理成章的担任31军改编的386旅旅长,这才算回到大将级职务上来。要不是因为萧克在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表现不好,中央对他掌握四方面军部队不放心,陈赓还没这个机会呢。31军前身是红25军73师,是由王树声带到川陕苏区的,陈赓原来所在的红4军12师到川陕后改编为9军,西路军时被马家军消灭了。虽然不是老部队,但陈赓毕竟是四方面军的老首长,还是有威信的。

  下面说说陈赓职务低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没跟对人。跟对人就可以快速提升,后来居上。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刘少奇提拔彭真、薄一波,比如张国焘提拔徐向前,比如周恩来提拔聂荣臻,比如刚上井冈山时朱德提拔林彪,这其中最明显的是毛泽东提拔邓小平。红军到陕北时,邓小平还只是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但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连升7级,从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跨过方面军一级,直接晋升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然后调任129师政委。从一个副师级职务一年多升为方面军总政委级。后来批四人帮时,管这叫直升飞机干部,其实邓也当过直升飞机干部。而陈赓就没这好运了,两人都是从1军团到129师的,在1军团时陈比邓级别高,到了129师陈成为邓的下属。究其原因,就是跟毛和跟周的不同。

  周恩来是陈赓接触的第一个中共高级领导人,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陈赓是共产党员,又是黄埔三杰之一,自然关系就密切起来,周的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聪明睿智,想没有粉丝都不行,陈由此成为周的第一号宽粉,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再到上海中央,一直追随周恩来,长征途中还救过周的命。陈赓在四方面军12师的前任刘英曾受周恩来指派到山东诛杀叛徒,因此被称为伍豪之剑,其实,陈赓才是真正的伍豪之剑。但陈却始终没有沾过周的光,周本来有多次提拔陈的机会,却没有提拔,这实在令人费解。顾顺章事件后,周调陈赓到鄂豫皖工作,而且去只当个团长,这是最令人困惑的。为什么不派他到中央苏区呢?如果到中央苏区,陈赓肯定会得到重用,最低也是个师长,当个军长最正常,1931年的军长还是有分量的。这样的话,1932年1军团成立,陈赓作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当军团长也是有可能的,因为1军团军团长并非林彪的专利,黄公略如果不死,就比林彪更有机会。聂荣臻不是也把罗荣桓挤下去了嘛,朱瑞不是也来得晚升得快嘛。如果是这样的话,陈赓自然就是元帅了。

  要说起来,陈赓跟毛泽东也是有渊源的。陈赓老家湖南湘乡是毛泽东外婆家,离韶山冲不远,两人算小同乡,毛泽东也听说过陈赓祖父湘军名将陈翼怀的名头,陈赓也在毛泽东就读过的东山学堂读过书,算是毛的学弟,参加革命后又在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可惜那时他与毛并没有过直接接触。直到1933年陈到中央苏区后,毛陈才算认识,(也可能两人在广州时见过面,)但也只是普通上下级关系。不知是否因周恩来的关系,毛对陈似乎不怎么感冒。陈赓在太岳区时,与搭档薄一波关系不融洽,起因是薄一波有山头倾向本位主义,在决死一纵队和386旅之间处事不够公正,陈赓对此有意见。后来两人参加中共七大,七大选举前夕,陈赓看到中央候补委员名单上有薄一波名字,就找周恩来和刘少奇告状,认为薄一波是填过自首书出狱的,虽然是按中央指示行事,但毕竟是个污点,不应该进中央委员会。刘少奇将此事反映给毛泽东,毛泽东一听,大笔一挥,反而把薄一波划入正式中央委员名单里,把陈赓弄了个倒憋气。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才开始赏识陈赓,因为这段时间陈赓打得太漂亮了,毛很欣赏陈的军事才华和能力。在陈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即便对方是林彪,毛也坚决支持陈赓。可惜此时大局已定,陈赓已经不可能提升到大军区级了。

陈庚人物的介绍

  陈 庚 (1909--1952)国民党陆军少将。号锦秋,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6期交通科、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1938年春任第73军15师参谋长,后任衡阳市市长兼衡阳警备司令,1944年夏任陆军通信兵学校研究班少将主任,1947年任联勤总部通信署管训司司长,1948年11月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代参谋长兼干训班主任,1949年春任第1兵团副参谋长,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2军参谋长。

>>>下一页更多精彩“陈庚将军的逸事”

  陈庚为什么没评上元帅原因是什么

陈庚将军的逸事

  陈庚将军,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毕业于黄埔军校,是蒋介石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救过蒋介石。也是毛泽东的最偏爱的将军之一。为人豁达智慧,文革时没有守过冲击,原因是英年早逝。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氏哑然。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敬礼、报告,曰:“天太热,借主席一口水。现在没事了!”在场干部哄堂大笑,毛泽东亦微微笑。

  陈赓将军,湖南湘乡柳树铺人。祖父陈翼怀,清军管带。据云善使大刀,重达八十余斤,抡如旋风,水泼不进。后太平军起,解甲归田,隐居乡里。将军自小聪颖机智,随爷爷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常统领村前屋后“娃娃兵”,演阵比武,指挥自如。及长,成大将之才实胚胎于此。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于华阳镇一役遇险。粤军一部侧击东征军,距蒋氏仅数里。陈赓将军弓身负蒋氏急行,命一连官兵掩护,且战且走,遂使蒋氏过河脱险。故陈赓将军与黄埔同学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时云:“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陈赓将军有表演天赋,模仿各类人物神态动作,维妙维肖。年轻时入黄埔军校,为该校“血花剧社”骨干。某日,“血花剧社”排练讽刺剧《皇帝梦》,陈赓将军自告奋勇,男扮女装,饰袁世凯五姨太。演出时,“五姨太”“金莲”碎步,挤眉弄眼,黄埔学生大笑不止。

  南昌起义后,陈赓将军随撤退部队恶战会昌。将军左膝盖受重创,断脚腕骨。遇敌军搜捕,将军急中生智,顺势滚入田沟,以血染面,以粪污身,闭目装死。敌近前,脚踢之,不动,将军遂脱险。

  1928年4月,陈赓将军化名“王庸”,赴上海担任中共特科情报科长。将军或西装革履,如租界之“西崽”;或全副武装,如国民党之高级将领;或绫罗绸缎,如富商大贾。将军与国民党特务称兄道弟,打得火热,皆称之为“王先生”。以至陈赓被捕时,国民党特务还以为是“王先生”玩的把戏。

  某日,上海党组织于法租界某戏院进行秘密接头。参加者,以看戏为掩护,交换情报。散场之际,租界巡捕与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戏院,逐人检查。陈赓将军大声吆喝:“别让共党跑了!”遂与前来围捕的警探“合作”,充当“蟹角”,独把一门,参加会议者皆由其门走。

  延安整风时期某日,陈赓将军与彭德怀元帅聊天。康生掀门帘进,问:“聊啥?”彭德怀对曰:“陈赓救老蒋。”康生阴脸谓陈赓:“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陈赓坦然对曰:“那老蒋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成了反革命?”康生自觉无趣,呐呐而退。

  解放战争时期,大军南下。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赓将军,命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率两师兵力渡赣江追敌。不料敌四个师回头围周部。河对岸,枪炮声甚烈,一日情况不明。下午,周希汉发来电台密语,报告陈赓:“初战告捷,已俘虏几百人,缴获十来门大炮,敌向后溃退,我正在出击!”其时,兵团指挥部人人皆喜,唯陈赓低头不语。沉思片刻后,将军果断下令周部立即撤退,渡赣江回返。其时人皆不解,后于敌军中获悉,敌军之败为佯败,欲引周军成追击队形,后沿江将渡口切断,实行分割歼灭之。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第十四军参谋长梁岱回忆言:淮海战役被俘后,偶遇陈赓将军。将军问:“你是哪个部队的?”答十四军。又问:“你们军长呢?”答已阵亡。问:“尸体在哪里?”答在村里。陈赓将军即嘱十四军熊绶春军长卫士留下,寻熊绶春尸体,埋葬,立碑,上书:“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之墓。”

  1960年初夏,陈赓将军约特赦战犯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郑庭笈、杨伯涛、周振强等六人到四川饭店吃饭。其时中央已提出阶级斗争理论,然陈赓将军仍毫无拘束,意气诚挚,与昔日黄埔同窗畅谈、痛饮达三小时之久。杜等六人皆感慨不已也。

  1932年冬,鲁迅先生两次秘密约见正在上海疗伤的陈赓将军。陈赓向鲁迅先生叙说红军情况甚详,为之草绘红军鄂豫皖边区略图一张,鲁迅先生宝藏之。该草图今仍陈列于上海鲁迅博物馆。

  云南和平解放后,陈赓将军任云南军区司令员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将军力排众议,礼贤下士,或登门拜访,或分批宴请,起用了一批旧知识分子。有人提出疑问:他们出身不好。将军曰:“我出生大地主,更不好。”又曰:他们为国民党办过事?将军曰:“我还救过蒋介石呢。”其时,被重用者有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牙科学院的牙科博士郭乃全、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陈光璧及眼科医学博士邹子度、开业医生孙建毅、教会医院医生樊恕等。

  1950年9月,陈赓将军指挥越军攻克东溪法军,首战获胜,继于谷社山区追敌,遇敌顽抗,进展困难。其时武元甲命令停止进攻,陈赓将军闻之大怒,谓武元甲曰:“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下去,我就卷铺盖走了!”胡志明闻之,令武元甲按陈赓方案继续打下去,遂大捷。武元甲亦服之。

  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病逝于上海丁香花园公寓,终年58岁。记者言:陈赓之幽默,为大智大公也。盖在于其胸无羁绊,禀性卓迈,故所涉无不发挥其天性之极致。

开朗又幽默的陈庚大将军

  部队在广西南宁过一九五零年元旦。在一次干部会上,陈大将军批评说,四野同志尊重我们,喊:“欢迎二野老大哥!”有人说什么,“是你二爷来了。”这像什么话!又批评说,进城了,有的人不想剃光头了,留个洋头,说是“咱也来个洋楼”,我看不是洋楼,是厕所!

  话说陈大将军亲赴越南打败法军后马不停蹄赶赴朝鲜,代理志愿军司令大战联合国军,陈大将军西杀东拼、南征北战、杀的不亦乐乎。令各位元帅、大将们羡慕万分,如果评选与外军交手最多者,非陈大将军莫属。元帅大将中仅彭总和陈大将军在志愿军中任过职。

  履历中陈大将军1922年入党,对此陈大将军多有微词,原来1921年陈大将军即提出入党,其他人都同意,仅李维汉嫌陈大将军出身高贵,需要考验,一拖成了22年的,不然与党同龄,军中谁人能比。每想到此事,气就不打一处来,幸好没找着小李(铁映),不然非打他臀部不成。

  党的七大陈大将军荣获候补委员,众将领纷纷道贺,将军们大多文化不高,不知候补啥意思?陈大将军解释:“就是屁股后面插党参,后补(候补)。”众将领闻之笑倒。此话陈大将军常挂在嘴边,八大荣升正式委员乃止。

  陈大将军是湘乡人,主席是湘乡人的外甥,他们是老家离的很近的老乡,还是湘乡东山学校前后期同学――主席离开东山学校5年后,陈大将军进入该校。陈大将军和主席性格上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都爱开玩笑,笑话甚至还出现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

  当时授大将的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档案中一时没有找到主力师师长的命令。陈大将军同李聚奎(当时在石油部工作,1958年授上将军衔)关系很好,陈庚爱开玩笑,授衔前,他遇到李聚奎,便说:“老李呀,别人都说你是老实人,过几天我给徐立清说,我当过你的师长,我就说我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呀。”李聚奎笑而不答。过了几天,徐立清(总干部部负责人)找到李聚奎,问起此事,李聚奎没二话:“陈庚是接我的师长。”后来,陈庚被授大将军衔。授衔时,主席见到陈庚,这对常爱逗乐的老朋友见面,主席讲:“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陈大将军不“买”主席的帐,他笑哈哈地说:“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这个玩笑,但却反映了两人相交之深和相互信任的程度。李聚奎曾讲:“陈庚是老黄埔了,救过蒋介石的命,是毛主席的爱将,当年陈谢兵团是立了大功的。他不授大将谁授大将?!”

  话说授得军衔,陈大将军扛着大将军牌子回家,孩儿们还小,问老爸授了个什么将?陈大将军曰:“芝麻将”。老元帅老将军们常常逗陈大将军之虎子,问:“你老爸是什么将?”小将军们一本正经大声答到:“芝麻将”!令众老帅老将军们捧腹大笑不止。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