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中医?
中医经典著作
各类古籍
中、西医教材
学习方法
01、建议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学习。毕竟医者,性命所托,开不得半点玩笑,有机会、有条件还是建议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都是比较不错的院校。而且现在师承并不能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如果把中医当作兴趣爱好可以自学,作为职业,未必到正规院校进行系统学习。系统的学习,让自己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临床操作,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02、品读中医经典。现在很多中医院校每个学期都会有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考研面试也会涉及中医经典知识,可见中医经典对学习中医的重要意义。品读中医经典不单单是熟读、背诵,更要去理解、运用,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每一次品读经典都会有新的体会,像一场崭新的旅行让人欢欣雀跃。比如:《伤寒论》中:“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一读觉得这条文是如此的简单,见热利有里急后重者,照方用白头翁汤就可以了。再一次品读的时候,一想何为热利,此处的寒热当如何辨?辨证要点有哪些?之后再读又会想,白头翁汤各个药的配伍特点?以方测证又该如何?之后学《金匮要略》的时候再次学到白头翁汤,又会想白头翁除了治热利还能治什么?哪些情况下可用?应当如何加减?就这样,一句简单的条文,可以引申出无限多的内容,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了。
03、品读各类古籍。不仅要品读中医古籍,也要品读各类古籍,把自己放到整个古代中医的大环境中去,去理解他们那时候的行文习惯,会更加懂为何有些矛盾的地方叫偏义复词,为何每次会有中与不中,更理解中病即止的含义。最开始学中国古代哲学、医古文的时候大家不懂为什么要学这些,后面学中医经典条文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理解能力明显更强,大家的差距就逐渐拉开了。也可以看看周易,了解一下64卦,去感受那时候的学术氛围,尽量去理解他们的思维。先累积一些暂时看起来没有大用处的知识,慢慢的量变的累积就会引起质的飞跃。
04、看中医类书籍、医案医话。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后,就可以开始看一些中医类的医案,把理论的东西慢慢开始运用起来,多学习、借鉴前人的方法、经验。推荐看看《干祖望医话》,通俗易懂,是中医低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籍之一。有时间也可以看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看这本书会更好。还有清朝·陈修园老先生的很多书都值得细细品读,他的《医学三字经》称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中医入门书籍之一。
05、学习西医类课程。中医专业都会学习西医课程,很多同学不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严重的抵触情绪,直到上临床后才追悔莫及。学习西医知识,一来是现在医院西医岗位居多,到临床上不一定能分到中医岗位,就必须要求大家有西医的基础知识;二来是西医和中医的思维理念虽然不同,但并不代表两者完全水火不容,学习西医并不会对我们中医的学习造成影响,一个病人来的时候要做的是尽量医治,不必拘泥于形式。该做的检查,绝不能含糊,时刻记住,治病救人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06、多实践。中医院校的学生每年暑假都会去医院见习、实习,中医本身就是经验的累积,学得再好也不过是记住前辈们的经验,若是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也是竹篮打水。只有多上临床,多动手、多听、多看,才能将临床与实践完美结合。
07、跟名师。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跟名师学习,很多时候能事半功倍,时常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甚至有时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然而大多数人没有名师这样的资源,最好的捷径就是考研,选择一些厉害、有名气的导师,跟着他们学习。
08、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保持对中医的执念与虔诚。现在医患关系日渐尖锐,越来越多的伤医事件;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动不动招的就是博士,要科研论文,要这要拿,待遇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人们对医生的不理解,他们觉得花了钱病就应该得治好,就像花了钱就该买到东西一样,你的落魄他们一点也不同情,一旦你的生活水平好转,他们就觉得医生坑他们,所以医生这么赚钱。这样一些社会现状让无数医生寒心,越来越多的医生、医学生转行。但是无论如何,保持我们的初心,就像老师时常告诫我们,学医与金钱无关,如果能接受这点就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不能接受那么就跳出这个坑,早作打算。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多多少少对中医有些执念,中医属于我过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能在我们这代人中陨落,我们不仅要传承它,还要将它发扬光大。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研究、接受针灸,也肯定了其疗效,甚至有些国家针灸的发展比我们还快。由此可见,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中药、接受我们的阴阳五行理论。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站好我们的这班岗,为中医的发展贡献一份我们的力量!
特别提示
码字很不容易,对中医的执念也很不容易,若不喜欢,也请至少不要诋毁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