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90后不愿吃苦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20 07:44:00

  现在有很多90后的人都背上了“不愿吃苦”的评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90后不愿吃苦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90后不愿吃苦的原因

  从根本上找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占大多数。以为“90后”的父辈大多出生在60和70年代,那时中国经过文革的洗礼变得一边狼藉,与外国的差距猛烈拉大。所以,父辈们的童年并不好过,因此,他们养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中国。而“90后”出生在90年代,当时中国已经很强大,人民生活较70和80年代显著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开始着力建设小康社会。很多城市的“90后”因此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父辈们年轻时经历了许多许多,他们受了很多苦,碰了很多难题,但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硬是把中国救了过来,而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对孩子百般溺爱,什么都不用孩子做,什么都不用孩子管,都是自己包办,以至于使孩子受的呵护过多而在性格上发生改变。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靠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的。“90后”成长在父辈的呵护下,养成了“不愿吃苦”、“不愿受累”、“不愿思考”的坏习惯,以至于什么都要父母做,什么问题都让父母解决,没有责任心,没有毅力,不思进取。这样的“90后”怎么担负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美国,孩子满18岁的时候,父母就不在管他们了,他们为了生活就要自己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因此他们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品行。中国与美国之所以存在较大差距我认为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90后的特点

  性格特点

  1、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10、90后的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办事准则,喜欢推陈出新。

  能力特点:

  90后一般自视甚高,也很聪明,学习能力较强,自我的评价普遍较高。

  情绪特点:

  90后追求快乐,很有活力,遇到问题比较淡定,很多时候我们70后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很幼稚”。

  兴趣特点:

  兴趣爱好广泛,放得开。有时候很“自我”,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动机特点:

  很现实,事业和家庭并重,金钱和名誉齐飞。

  性格缺陷

  1、很多孩子学习焦虑。

  2、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3、嫉妒心比较强: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

  4、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5、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

  6、对网络十分依赖: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价值认同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关注的利益边界不同会产生隔阂与对抗,驳杂的社会思潮不断分化,一部分上升为意识形态,一部分汇成社会普通心理,再有一部分就沉淀为社会潜意识。青年主要通过沟通、理解、调适、合作与摩擦来不断地认识和选择,他们的空间大,选择多,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青年更注重内部世界的发现与价值;另一部分青年对外部世界汹涌的资本逻辑存在迷惘而造成人生观的混乱。从我们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大一统的主流社会思潮似乎并不存在。

  当今对“90后”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全球化趋势将地球压缩成平面,各国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在这过程中,曾经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现象普遍蔓延开来,过于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为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与消费主义相伴的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崇尚的是“有用即真理”,只考量行动能否带来回报而不考问是否合乎原则;功利主义讲究的是效益,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但在中国好像已望文生义地被篡改和歪曲;而非理性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无序、偶然、荒诞的安排,为理性所不能理解。

  虽然部分“90后”未必能准确理解“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概念和思潮,未必能清晰分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但他们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选择的主体性成熟度在逐渐加强。

  对社会问题敏感

  “90后”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政治腐败、贫富分化、社会安全、民生保障等问题,尤其是对教育的投入、就业的前景,他们比较担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希望社会治安得到进一步改善。比起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他们更加痛恨官员腐败和假冒伪劣产品;基于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他们对社会道德失范问题会比成人社会更加宽容。

  “90后”在主动思考未来的过程中,往往敏感伴着躁动,叛逆伴着迷惘。“校飘族”、“蚁族”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知识改变命运”已近神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大学生生存空间被挤压的现状。这对大部分尚在求学阶段的“90后”形成了一种不小的外部压力。“90后”中存在着思想意识、政治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有时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或是分裂的情况。因此,需警惕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异化,诸如:无力感、无意义感、无规范、自我疏离、社会孤立等,这些异化都容易直接导致政治被动、价值紊乱、精神抑郁、逃学、自杀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现象都将不可避免地趋向上升,其传导和共振效应都将是负面的。

  开放的价值取向

  传统中国的价值论主要涉及义利之争、理欲之辩,而现代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强调经验世界中对自己产生的有利效果,效果决定一切。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的是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调查显示,“90后”的感性得以张扬,理性的反思略显不足。应当指出,“90后”并不缺少社会责任意识,虽然基于社会环境和网络诚信度的问题,不少人会害怕受骗,但还是有接近一半的青年会响应网上号召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吃喝玩乐”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生活的重要调剂和组成部分。口袋书、忽悠、恶搞都不过是娱乐,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90后”在婚恋、消费、娱乐等方面反映出来的行为特征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社会思潮往往是以“异端”的姿态出现,其叛逆性、时代性非常明显,“90后”需要更多地认识生活、理解社会。

  总之,在一个社会思潮主流更加分散,派别更加多元,观念更新更加迅速的时代,各社会思潮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90后”在其成长过程中必有自己的主动思考和分析,批判和选择。

90后的主要问题

  90后成长起来的小部分青少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有些自我和追求个性,也导致少年犯、 追星族、 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小部分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少部分90后很分化也很分裂。在学校和家里是一套语言和生活方式,在网上又是另一套语言,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人瞠目结舌。

  有关数据大致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 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89年到2005年, 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迁,仍尚无大规模的长期追踪研究。

  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