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和食疗方法
很多老年人一过50岁觉就非常少,而且少有睡午觉的习惯。因为每天除了在家看孩子也没有多大的运动量所以吃的也比较少,所以老年人低血压的现象也就成了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以下是生活日记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
症状性低血压指由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何狄森氏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恶性肿瘤等;慢性营养不良及某些降压药(如冬眠灵)、镇静剂(氯丙嗪)使用后所引起的低血压。长期卧床的人骤然起立,严重失眠后和极度疲劳者持久站立后,也常有低血压发生。
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原发疾病,正常人从卧位起立时,血液移至下半身,血压略降,但由于体内植物神经和压力感受器的调节,血压立即回升正常,因而不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中老年人在服用降压药(如冬眠灵)、血管扩张药(如哌唑嗪)及交感神经抑制药 (如胍乙啶)等药物后,调节作用会发生障碍,故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中老年人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随时调节药物的剂量与用法,同时由卧位转为直立时,应慢慢起立,不要过猛过快。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这是由卧位突然站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表现为头晕或站立不稳,严重时可引起昏厥,但当恢复卧倒姿势后,就可恢复正常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中老年人在闷热环境(如公共汽车、火车)中久站,由于血管扩张,血液蓄积在下肢,回心血量不足,就会引起血压下降,因此中老年人应避免在闷热环境中久站,尽量在靠窗口处空气流通的地方站立,或用手拉住扶杆或背靠椅子站立,以免昏倒。
老年人低血压的症状
1.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等低灌注的症状。
老年人低血压的食疗法
1、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但食盐摄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5.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