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十万个为什么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4-01 23:04:40

  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这不但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那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什么?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为你整理的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希望对您有用。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只有医院收入的10%,这种水平的财政补助只能冲抵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用市场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出售给患者,而患者付出钱,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和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价格低廉,质量实惠”的服务。但由于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难免产生阵痛,医院进入市场后为了维持运转一般不会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觉得难以承受。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增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的社会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的医学原因。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新的病毒不断出现,病种增多,即便医学再发达,医生再努力,一些“抢救无效”的不幸事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促进医院和医生不断探索医学科学的动力。现在国内外一致认为医疗确诊率只有70%左右,急重症抢救率在70-80%左右。由于个体差异大,即使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可能向复杂性转变,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是医学的无奈。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当心中不满意或在亲属死亡时行为冲动,辱骂侵犯医务人员,这是不理性的极端看法,更是对医师基本人格的不尊重。社会、医院、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回归理性,不然对谁都无益。

  医患关系紧张的媒体原因。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是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群体鼓与呼,确实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打击红包、回扣,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却又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假若真正发生纠纷,则集结人员大闹医院,哪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后判决也本着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致使医院方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不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原因。很多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维权意识却又异常强烈。一方面,以为医学万能,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生命健康有绝对保障。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花了钱就要治好病,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就觉得医院和医生不可原谅,进而大闹医院,甚至打骂医务人员,完全忘记了之前医生护士付出的大量劳动。

  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原因。长期以来,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责任大,风险高,收入低,以前医生们都无怨无悔地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有金钱第一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心理产生不平衡,此时药品制造商适时地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收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财政转移支付越来越少,医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医患双方由于经济利益“冲突”而关系紧张。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

  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和完善医疗体制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完善医疗体制,为缓解医患关系奠定物质基础。(1)加大政府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医疗事业的投入,逐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变医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谋出路的现状,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待遇,让医疗工作者的待遇与付出相对匹配。

  (2)适度给医疗机构人事自主权,医疗机构能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医务工作者,认真做好医务工作者人才梯队建设,以改变病人多医务工作者严重不足、人员断层的现状。

  (3)切断商业贿赂的源头,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还医疗环境一片净土。

  健全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和依法处理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及积极的处置态度是缓和医患矛盾的重要手段。

  (1)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的规模和业务开展情况,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医患矛盾的协调处理,做到首诉负责制,投诉渠道畅通,件件有落实。

  (2)医疗机构自身要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出现医疗纠纷时摒弃“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观念,对患者或其家属表明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态度,正确评估自身的责任,根据自身承担的责任,制定解决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依理依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依据。同时,在方案中附上相关的法律依据,使医疗纠纷的处置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3)医疗机构与公安、各级政府等部门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及时交流相关信息,有需要协助处置的情况发生时,有政府职能机关协助,有执法人员到场处置,及时平息事态,掌控局势,化解或缓和矛盾。

  强化应对媒体的能力媒体是连接医疗机构与大众的桥梁,媒体客观、真实的报导或宣传,在缓和紧张医患关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1)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医疗机构不应当回避媒体的介入,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择要通报媒体。同时,向媒体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

  (2)条件成熟时,主动联系先前介入的媒体,通报事态的发展情况和医疗机构在解决纠纷中所做的努力,争取媒体的正面报导或宣传。

  (3)在媒体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不客观的报导或宣传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与媒体沟通,通报实际情况,在沟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通过向新闻主管部门投诉或诉诸法律的方式维护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岗位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医疗机构可以采取派出去学习取经,请进来授课传经,开展业务网络培训,组织专题讲座,技能培训、考核、竞赛等多形式的学习,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医务人员临场处置的能力;加强对各科室规范诊疗的监管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从而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急救的成功率。

  强化对医务人员的人文涵养培训,扎实开展医德医风建设深入研究医务人员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愿望,保持积极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让医务人员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本主义思想,积极主动地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尊严,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既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因人而异地做好沟通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尽可能将医疗纠纷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维护其合理利益,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诸如开大处方、索取红包、不合理介绍病人等不良医风。

  加强医疗知识普及教育,逐步规范医疗纠纷鉴定程序加强医疗知识普及教育,逐步规范医疗纠纷鉴定程序,这是缓解医患矛盾和解决医患纠纷的必须基础性工作。

  (1)各临床科室结合本科室的业务特点,对日常诊治的病种,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栏、宣传单。

  (2)通过医疗下乡、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宣传,让患者及其家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

  (3)医疗纠纷鉴定机构应当完全独立,不依附于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能给患方有“老子给儿子判案”的错觉,让患方感到鉴定的客观、公平、公正性,尽可能地减少鉴定的程序、缩短鉴定的周期、减少鉴定的费用,提升患方对正常解决医疗纠纷方式的信心,让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进入法制轨道。虽然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但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愿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修养,刻苦磨练,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奉献自我。

医患关系紧张的突出表现

  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现实反映。 当前理论界认可且比较突出的表现形式有:

  医疗冲突不断,且呈多发趋势

  2007 年, 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接受 《中国青年报》 记者专访时说: “最近几年, 由于医疗纠纷而发生的冲击医院、 干扰医疗秩序的恶性事件处于上升趋势。2002 年 , 这类事件有 5 000 多起 , 2004 年上升到 8 000 多起, 2006 年则超过了 1 万起。”

  医疗纠纷的赔偿额不断刷新,医院运营风险增加

  目前全国最高判例陕西省判决医院赔偿患者 760 万元。

  广西某县妇幼医院全年业务收入为 150 万元, 然而 1 个案件就被判赔 218 万元。 在云南医院赔偿案件中, 因医疗事故给予的赔偿仅占 22.6%, 由于医疗意外、 患者体质特征、 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等情况造成的赔偿占 46.44%。

  医疗纠纷中由医疗过失纠纷为主变为非医疗过失纠纷,“医闹”行为出现

  现在的医疗纠纷中, 患方索要高额经济赔偿已成为一种“当然 ” 现象 . 正是这种不正当的动机 , 催生了 “医闹 ” 行为。 “医闹” 不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而是采取过激手段,集中围攻医院, 在医院内设置灵堂、 摆设花圈、 烧纸等, 或殴打、 威胁、 恐吓医务人员, 并侵犯或损害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权益, 以谋求获得高额赔偿。

  医疗纠纷处理难度加大,司法途径成为首选,解决成本加大

  上海农工民主党徐汇区委的 2005 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中单位调解和个人了断的共占 75.8%,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仅占 24.2%. 但现今医疗纠纷的处理已由行政为主体转变为法院为主体, 司法途径成为首选。 加上举证责任倒置给医院带来的难处, 解决医患纠纷的成本加大。

  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受到重视和保障

  物质水平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患者更加注重生命质量和健康权益。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上, 病患更愿意投入和更主动参与。 这要求医方 “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来展开医疗服务。

  舆论监督为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

  社会群体和媒体一般都会同情和关注弱者, 甚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这对规范医疗行为和维护患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有些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吸引到更多民众的关注, 医疗负面新闻 “炒作” 成为其主要手段。

  在社会环境诱导下,医德医风下降

  研究认为, 医德医风下降的根源是 “环境诱导”。如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诱因说, 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 转型、 调整的阶段, 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 道德认知发生差异,道德评价机制缺失。 医德与其他职业道德一样正承受着从失范到规范的社会冲击。

  医患信任亟待重建

  患者对医生不信任, 医生同样对患者也不信任。 据中国医师协会 2004 年 《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显示: 将近 3/4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 “较差” 和 “极为恶劣” 的达 60%之多。 试想医患双方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又怎会 “性命相托”.

生活小常识相关阅读

生活小常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