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入睡很慢为什么
拥有优质睡眠,不仅是宝宝最初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最艰辛、最具挑战性的事件之一。为什么小孩入睡慢呢?接下来就跟着生活日记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小孩入睡慢的原因:
宝宝对环境的感知比较敏锐 宝宝两三个月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明明睡得很熟,但是往床上一放,马上就醒过来了。所以很多家长认为宝宝一定要抱睡才能入睡。其实这并不是宝宝对抱睡有依赖,而是因为宝宝的前庭觉较为敏锐。当他从家长的臂弯往床上放时,他能敏锐的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同时他对温度的感觉也较为敏锐,家长的臂弯是有温度的,而床上的冷冰冰的,这些都会让他感觉到不适。
应对方式 1)对于习惯奶睡的宝宝,妈妈在喂奶时,在宝宝的头下、身下垫一块大一点的毛巾,宝宝睡着后,连同毛巾一起放下,这样宝宝对动作和温度的感知就不会太过敏锐,降低醒来的几率。2)在放下宝宝的同时,妈妈不要急着离开,让他感受到妈妈的气味或温度。当宝宝进入深睡眠时,再悄悄起身。
注意区分宝宝深浅睡眠婴儿的睡眠模式是不断在浅睡眠与深睡眠中切换的,一般是4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15-20分钟的深睡眠→浅睡眠。在浅睡眠阶段孩子会不断地动来动去,或者哼哼唧唧,有的小宝宝还会哭几声,动动手,踢踢脚。(这些都是宝宝浅睡眠阶段的正常表现,这并不代表宝宝醒来,完全是宝宝无意识的行为)很多妈妈觉得孩子这是睡得不安稳,心急的妈妈会马上把宝宝抱起来,或者赶紧把乳头塞给他,这反而惊扰了宝宝的睡眠。长此以往,宝宝的睡眠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应对方式 在宝宝身边耐心观察,或者轻轻的在他背上拍一拍,或者靠在他身边,让他感受到妈妈身体的温暖就够了。
注意营造合适的环境宝宝半岁左右,他能敏锐的捕捉到光线的变化,在傍晚光线逐渐变暗时,他们因为内心的恐惧而开始哭闹。有的家庭为了营造一个安眠的环境,会把灯打得暗暗的,这更会加重宝宝的害怕,所以有的孩子一到晚上就哭个不停。
应对方式 当天色开始变暗后,及时把房间的灯打开,等他睡着后,再逐步把灯调暗就好。一般等宝宝再大一点,他就能逐渐习惯光线的变化了。
给孩子安全感,减除分离焦虑当睡意袭来时,孩子的感觉开始变得迟钝起来,视线逐渐模糊,皮肤的触感也不敏感了。如果妈妈把孩子放在一边,任由他自由入睡的话,孩子会感觉很害怕,他会用一切方法让自己保持清醒,哭闹就是他们能掌握的最好的方法。
或者是孩子害怕睡着后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有时候他们明明很困了,但依然会强打起精神不要睡。
应对方式 1)妈妈陪在他身边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告诉宝宝睡着了还会继续醒过来,拉着他的小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背哄他入睡。2)早上宝宝快醒时,最好留一个人守在他的身边,让他一睁眼就能看到爸爸妈妈开心的笑容,这样宝宝也会安心下来。
让孩子安心入睡的两步骤:
第一步:接受他的挣扎
要帮助孩子安心入睡的成人,第一步要做的,是将心比心,理解孩子对睡觉的心态是“挣扎”。成人不只要接纳孩子的挣扎,也要接受这个挣扎会日日上演。这样的了解很重要。因为有了解和接纳,你才能不动气、笑看宝宝的每个“招术”,制定一套合情合理、可以一贯执行的睡前规则,帮助他度过每一天的抗拒。
第二步:制定固定的睡前规律
或许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肯乖乖睡觉,但有了你的接受和了解,同时加上一点“魔法”,他就能日日安心的“睡着”。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在于:建立一套特有的“睡前规律”,而且确实执行。
比如说,跟孩子说定了:每天晚上玩完玩具、刷牙后,就跟他坐在床上,念两本书给他听。当两本书一念完,跟孩子说你很爱他,然后道晚安、离开。当然,一开始执行时,一定会遇上孩子使出浑身解数拖延的状况,比如说:“再念一次”“再抱我一下”“我听见怪声音”等。面对孩子这样的“借口”,不要动气!温和但坚定地把孩子带回他的小床,然后告诉他:“我知道你舍不得去睡觉,但书已经念过了,现在你该睡觉了。晚安!”
尽管每个孩子的人格特质不同,只要温和坚定地这样做,少则几天、多则数星期,孩子通常都能接受事实,学习安心入睡。所以成人的坚持,不是冷血或薄情,反而会帮助他度过睡前心理适应上的抗拒。
与孩子建立共同的睡前规律,并没有年龄的界限,从小婴儿就可以开始进行。比如说我家老二小福,他出生三个小时后,就一直啼哭不停。我东试西试各种方式安抚他,都不成功。突然间,我轻声唱起小福还在我肚子里时,我一直唱给女儿听的一首儿歌《Bah Bah Black Sheep》,奇迹似的,小福竟停止啼哭,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显然那是胎教的证据!
也就从他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和他之间建立了特有的睡前规律:清理牙床(齿)、念本书、唱两次那首胎教儿歌、然后道晚安。也就是说,那首歌我整整唱了四年,从没有一天缺席。到今天,他已经十五岁了,已拒绝我在大庭广众下抱他。但每天晚上,他仍要有睡前规律:妈妈帮他盖被子,而且他只要妈妈帮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