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涵盖过去囊括现在和未来
《红楼梦》的主题:
涵盖过去囊括现在和未来
张博学
红学研究的热浪已经过去了。红楼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定不下来,普遍的说法是“形象的封建社会的没落史”,还有人说,红楼梦是多主题的,又有人说是无主题的,鲁迅说“才子见了淫,革命家见了排满”也是这个意思。总之,红楼梦是百科全书,他的主题也就很难概括。
红楼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感兴趣的人不多了:不论他是什么主题,与我的生活毫无关系。“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那是遥远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事了。
毛泽东对红楼梦到是情有独锺,评价极高,他的一家之言同时也一锤定音,红楼梦的主题也就基本按毛泽东的调子定了。大红大紫于红学研究的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瓴,就是论证了毛泽东的看法。俞平伯、周汝昌这些红学家的观点则扫地出门。
新历史的发展能发现旧历史的漏洞,并能纠正历史的某些偏差。现在流行一个学科,叫比较研究,如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等等,这是横向的比较。一比较,差异和雷同就发现了,问题就暴露了。如果我们就过去与现在的历史做一个纵向的比较,也可发现雷同和差异,从而比较出一个事物的真相。
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划分,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个性问题是奴隶社会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残酷地压迫奴隶;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生产资料,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工人,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共性问题是奴隶与奴隶主、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都存在着尖锐的利益矛盾。现在需要对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与当权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否完全消除?生产关系是否完全平等,政治关系是否完全合理,上层建筑是否完全适应经济基础?如果完全合理和谐,社会为什么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果不完全合理、和谐,肯定有以往任何历史形态的矛盾存在残余。事实上,国家领导人也承认,我们的社会是在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带着旧社会的痕迹。那么,也就是说,封建社会不可能完全摆脱奴隶社会的阴影,封建社会不可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阴影,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尚无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封建社会的阴影是不可避免的。
各个历史形态的社会,既存在明显的个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共性特征,完全区分开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社会是不可能的。如清朝还部分地存在殉葬现象,你能说清朝是奴隶社会?既然存在殉葬现象,你能说它是完全的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能体现各个社会形态的共有特征。既然一个社会存在以往任何历史形态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个社会就没有完全走出旧有社会形态,旧有社会形态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社会主题,在新的社会形态中仍然表达着它的主题。所以,我的结论是,红楼梦的主题涵盖过去历史形态,超越现实历史形态,它是超社会的,超意识形态的,这也是人们找不到它的主题的重要原因。
红楼梦中统治阶级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生活与现代社会相比是毛毛虫见大象;丫鬟看主子脸色做事与工人看干部脸色做事也无本质区别;穷人受穷与富人享福也能找到对应;读经书走仕途的混帐话不是反叛,而是愈演愈烈;贾政的道学家虚伪面孔;贾母的太上皇地位;王熙凤的心狠手辣;贾雨村的阴阳脸变换和投机钻营;干干净净的林黛玉的被摧残和被毁灭,一切都可以在现代社会找到对应关系。特别是“护官符”揭示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官场中盘根错节的政治利益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表现的更为突出。
红楼梦具有超越历史的主题,超越现实的主题,它将继续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甚至很难说是不是未来社会的一面镜子,否则我们会贬低红楼梦的巨大文学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