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学之路
我没有读过多少莫言的书,在他发获奖感言的时候才认识了莫言。对于莫言获奖我不敢议论,只能妄自猜度,发点感慨。
莫言的获奖正如他所说,他是站在人的立场,专注于人的情感、人的命运,把人当作人来写作的。把人当作人来写这话说来简单,实行起来决非容易。在莫言笔下的人,没有好人坏人的简单划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立体多面的、真实的人,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多年以来,文学依重于理论的程度太深,塑造典型成为当现代文学的主流。正面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矮恶丑,千篇一律,一统文坛许多年,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真正的文学,是关于人的文学,这是文学的真谛。因为文学的写作者是人,对象是人,读者也是人。用文学的形式去诠释一个概念,去象化一种理论,那是对文学的背离。形式主义盛行、样板作品泛滥成为那一时之潮流。当今正值民族复兴之时代,它必将引导民族的文学回归其正确的轨道,成为对人自身的一种审视和思考,即站在人的立场上,关注人的命运、人的情感,这才是文学的真正使命,也是莫言文学的真正亮点。
莫言文学的成功,还在于他忠实于人物,忠实于人物的内心,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人物身上。他让人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命运悲欢来表现人这个主题,这是写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延续。正是这样,莫言的文学才具有震撼力,才能与人共通,才成为读者的一面镜子。在莫言的作品中,读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命运悲欢故事和情感纠葛,产生了共鸣。莫言的心是自由的,他没有被许多理论桎楛所约束,他可以自由的进入到人的内心,发掘人的真实的内在情感,对话人的鲜活的灵魂。心是自由的,文学也就获得了自由。
莫言的获奖,一个最主要、但也最不重要的原因是他满足了西方读者的审美口味。那些读者和评判者把他们追求异味的触角伸到了一个中国乡土作家的作品中。正是莫言应用了西方人热衷的所谓魔幻手法描绘出的东方故事,让他们如狂如痴。他们从莫言的书中,看到了一种有异于自身的人群的情感冲突和命运故事。那些西方读者当读到东方人本能冲突中那种残缺的性野美时—正如红高粱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们似乎隐隐约约感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原始人性的冲动,开始产生了对现代文明与远古野蛮的思考,就像笼中野兽回忆起旷野和山谷一样。
文明是应用规定的明文对人的本性加以约束的养成。任何文明的明文,无论法律的和道德的,还是约定俗成的,都是限制人的本性的,是对人的本性的背离。于是就有了对人性的追问:文明和野性究竟谁更趋近人的本性呢?中国古代的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应该发扬。法家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应该限制。这是一个无解的古老哲学命题,谁对谁错,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结果。
还是回到莫言的获奖吧!莫言的心是自由的,他骋文以游心,独游于人的心灵境界,他的文学是自由的。莫言是真诚的,他作品中的人也是鲜活而真实的。他以文学为人立言,却不为自己立言,这该是对莫言的最好注脚吧。
莫言的获奖,是为人的文学的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