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能”谈起
本能,是没有定义的,是天生的,是那个人都具有的。在应急瞬间,当大脑接受第一信息而诞生的第一行为,这不是充分思考的抉择,而是人本能行为所使然。
即使是本能的瞬间,有的人会本能的挺身而出,有的人会铤而走险,有的人会挺而蔽之,从而也衬托出本能虽是天赋,但应与人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多少还有一定的联系。
有些英雄,只是瞬间的本能创造出来的。刘英俊是,王杰是。张莉丽瞬间本能的一推,把生命的完整留给了学生,把身体的终残留给了自己,这更是善良的本能。你说她的行为刹那间是想到如何舍己救人吗?当时就根本没有思考空间,只是本能的推出向善的行为。
有种类型的杀人犯,悲剧也是在瞬间本能中酿造出来的。原本人不想杀人,如果过去“瞬间”一刹那,悲剧可能就会避免,其本人也会放弃这种犯罪行为。而这种行为的驱动力是什么?是瞬间仇恨统治整个心理。之前他会知道杀人犯法,但此瞬间脑子里却没有别的,只有本能地打击对方,这种行为把自己推向深渊和罪恶。
有种逃生的行为,被人们谴责为不道德,但也属人的本能范畴。汶川地震时的范美美,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在教学生上课时,突然预感震波来临,喊一声地震后自己便先跑出去,而大部分学生却被扔在后边。结果,他得救了,而学生受到死亡的威协。范美美的逃生,是一个人在瞬间的本能行为,你说他能想得那么多吗?不能,本能就是本能。
有人说,人的本能是天生的,不是教导和训练的一些行为和能力。其实,这只是对了一半,人的本能是先天的不差,就象自私是人的本能一样,人生下来就有。但本能也可以进化达到略其微的改变。人们通过环境、教育的熏陶,也可能改变瞬间本能行为的轨迹。就象俄亥俄大学的心理学家所认为的,性、好奇心、仇恨、荣誉感等,是人的本能行为的驱动力。所以说,本能也有行为的基础,而驱动力是推进本能行为的诞生的催化剂。
远在1943年,美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写了本书叫《人类动机的理论》,这是世界上较早地提出的人的本能层次理论。一是生理上需要的本能,也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饥、渴、衣、住、性的最基本要求;二是安全上需要的本能,也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三是感情上需要的本能,也是自身的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有直接关系;四是尊重上需要的本能,也是实力、胜任、信心、自主、自尊的内部尊重和地位、尊敬、信赖的外部尊重;五是自我实现上需要的本能,实现理想、抱负、潜力,完成与能力相匹配的事情的最高境界。
我们社会需要人心向善的本能,风气、道德、生存、安全、感情、能力、地位等诸个领域,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瞬间发生,都和本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本能事态的发展去向如何,关键要看你本能成色和基础坐标的多方因素。
一次,与单位老领导谈论起本能的问题时,他给我讲了个发生身边的一个实事。一天他和老伴、儿媳领着小孙子过街。当小孙子与儿媳一前一后刚要过道,前边过来一台车。老伴急喊:“小心车。”儿媳听后马上转身,但却把小孙子扔在道边上了。这时,老伴不顾一切地把孙子抱回来。其实,车在前边早就停了。之前,在家里谈论张莉丽本能的壮举时,儿媳还说:“放到她遇到此事也能那样做。”而此事后在家又一次闲聊中谈起这个话题时,老伴就说:“张莉丽的本能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那天小孙子过道你却自己本能地转过身去。”儿媳脸红了,一个劲地点头称是。之后老领导他进行了几次分析,归纳为这些不是孩子的错,是社会大环境所酿的苦酒,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独”而培养出来的本能。老领导对本能理解的独到之处,让人受益匪浅。
最近,在太阳岛的松花江边发生一件六旬老太一块救两个男人的事,感动之余又联想到本能问题。当时62岁杨惠和几个姐妹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聚餐,突然听到有人在不远处堤坝下面呼救,她不顾心脏病复发的危险,连衣裤都没有脱,就一猛子跳下去了,“左夹一个右拽一个”地把两个人救上岸后,便开始做人工呼吸。当救活两名落水者后,她却再也支撑不住了,捂着胸口一头栽倒在旁边的老姐妹身上。后来听说杨老太被授于哈尔滨见义勇为的人,后来又听心被奖励两万元人民币。这些精神和物质的补偿,能否拉平一个62岁高龄的老太本能的贡献吗?让我深思良久。
今天,社会的本能逐渐走近向善,这是社会发展的向好趋向。一个人的本能壮举,不只是能获得眼前的“虚假”繁荣,最实质的东西是我们的英雄一生或者说壮举之后如何生活和生存?这是社会性的一个大的主题,这方面应该比几个报告会重要得多。只有明章爱护本能的举措,建立建全有效机制,才是真正的人性主义的社会保障。
2012-8-17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