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南国有佳人》评论:精品年代剧 创造中国“郝思嘉”

发布时间:2024-08-19 19:24:08
最近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的《南国有佳人》是内地首部聚焦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电视剧,该剧由尤小刚监制,张巍编剧,陶玲玲执导,陈怡蓉、焦恩俊、翁虹、何美钿、邬靖靖等主演,讲述两大家族、三姐妹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商场、情场上的拼杀。昨天,该剧监制、编剧及相关业内人士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探讨了内地如何制造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年代剧。

创作中国的“郝思嘉”

年代剧范围很广,时间最广可从清末延伸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近年来,内地掀起一股年代剧热潮,但镜头对准香港的一部没有。

而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的《南国有佳人》,描写一个女人跌宕起伏的命运,而背景涉及很多影响过香港社会的重大事件,如1963年香港大旱,1971年废除纳妾制度,1972年股市爆棚、全民炒股,1973年恒生指数暴跌、股市崩盘,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等。

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该剧编剧张巍,她从《男才女貌》、《夏天的味道》到两年前的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和影视剧打交道已有11年。

张巍认为,这些年国内的电视剧要比电影好看,李云龙、姜大牙、许三多等荧屏形象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相比之下,个性鲜活的女性形象却很少。“写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女人的命运”,是她一直想做的事。而这一情结源自她对美国小说《飘》的喜爱,“善良、隐忍,自尊又自爱,不惜动用自己身边所有的资源,不断地跟命运去抗争。”其实她想创作出一个中国的“郝思嘉”。

一次与尤小刚导演偶然碰面并交流后,张巍的想法得到肯定,“尤导就建议把背景放在香港,因为涉及豪门恩怨,放在香港比较适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相关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的价值选择、人际关系基本和内地的情况如出一辙,因此很接地气。”

内地如何拍出纯正港味?

那么,一部“内地制造”的年代剧如何才能拍出港味呢?昨天,《南国有佳人》监制尤小刚表示,首先演员就需要有港味,因此挑选了在香港生活过的演员焦恩俊、翁虹、何美钿等。尤小刚认为,由于他们在香港生活过,在拍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能有自己的创作。

其次在场景方面,尤小刚透露,主要在内地横店、无锡以及剧组自己搭的古典会所里拍摄,其中横店的“香港街”,在1997年兴建时都按照早期香港街道的结构布局,而剧中多数场景也选择了港味十足的茶餐厅等地方拍摄。此外,尤小刚说,在室内陈设上,还参照了香港老照片。

尤小刚告诉早报记者,他也会看TVB拍摄的香港年代剧,“港剧在场景上反而没什么讲究,都是搭棚子拍的”。他认为,TVB的年代剧不如内地考究,并且他们现在这一类型也拍得比较少,因为年代剧不是那么好拍的。对于拍摄年代剧的困难之处,尤小刚认为,拍出来要给观众提供现实意义,而不是单纯历史叙述。(电视剧评论)

年代剧拍摄渐少

事实上,内地年代剧极少以香港为背景。对于其中的原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徐帆博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年代剧的时间段主要是在民国,民国时期不管是社会政治历史还是家庭情感,主要发生在内地。香港如TVB拍那个时候都会选择黄飞鸿之类的内地题材,香港本身在民国时候就没有那么多可以拿出来讲的话题,因此年代剧以内地为背景的居多,比如香港拍的《上海滩》、《陈真》都是内地题材。

而在香港,TVB也很少触及年代题材,即便是拍,也多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主。为何TVB也很少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

当年曾拍下《凤凰四重奏》、因近作《名媛望族》备受关注的TVB当红监制庄伟建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年代剧对无论服装还是布景的要求都很高,而“香港的变化很大,要找到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场景很不容易,而TVB电视城的场景主要是民初街,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场景,在之前经费有限情况下,监制们都不愿意去拍这些剧。”

其次,庄伟建认为,香港观众紧跟时代,所以不太喜欢历史感强的剧集。

此外,民初剧可以天马行空的故事很多,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供发挥的空间并不多,“毕竟还是要尊重历史,稍微改编得不好,就被观众说违背历史了。”这位年代剧高手说。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