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闲话“宰相刘罗锅”

发布时间:2022-08-05 17:30:27

  闲话“宰相刘罗锅”

  陈宣章

  李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主演的40集大陆古装电视剧《宰相刘罗锅》,1996年首播以后,曾经轰动一时。然而,此剧虚构太多,容易误导观众。1。“宰相”问题: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为官的通称。“相”为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仅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管仲是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秦汉时为丞相。隋朝定三省制,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朝的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是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宰相地位大降。明初有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所以,明、清无正式宰相名份。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刘墉一生未进入权利的核心层军机处。1785年五月刘墉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传统所说的副宰相。次年,因言语不慎失提升“宰辅”机会,被皇帝大加训斥。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刘墉获体仁阁大学士(相当于“宰辅”)。但是,《清仁宗实录》:“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朕即加恩,务当知过,倍加感激,勿自满足,勉除旧习,以副恩眷。”至此,78岁的刘墉终于勉强爬到“宰辅”。2。“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问题: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三月刘墉32岁,以举人参加会试获进士第六十四名;五月殿试获二甲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士,后授儒林郎,妻封安人”,次年十月授编修,属于“大器晚成”。所以,“在京城因缘际巧的与皇上下一盘棋,被招为六王爷的女婿,并相约考中状元就成婚”,纯粹是虚构。刘墉在老家早就有妻子。

  3。“与和珅结怨”问题:《宰相刘罗锅》中说:“在京城因缘际巧的与皇上下一盘棋,没想到与和珅结下不解怨恨。”和珅出生于1750年,刘墉进京赶考在1751年,和珅才2虚岁,怎么会“结下不解怨恨”?

  和珅于公元1776年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1776年二月刘墉57虚岁“服阕来京,授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后又“漂泊为官”,直到1782年回到北京后,才与和珅有了接触机会。这已经是“进京赶考”31年后之事。

  4。“刘墉高中状元并派往江宁任知府”问题:刘墉殿试获二甲第二名,根本不是“状元”(殿试一甲第一名)。刘墉1769年任江宁知府,比“进京赶考”晚了18年。

  5。“罗锅”问题:李楠《宰相传奇刘墉》一书:“大多数人都因为刘墉的绰号‘刘罗锅’而错误的认为刘墉是一个前鸡胸,后驼背的先天性残疾之人”。古代选官标准“身、言、书、判”,很在意身材相貌。据史书记载,刘墉晚年被嘉庆皇帝称为“刘驼子”。乾隆于1799年去世,此时刘墉已经八十岁,还在朝堂为官,人老背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再者,罗锅是驼背的俗称,一种较常见的脊柱变形,由胸椎后突引起。病因有年老脊椎变形、坐立姿势不正、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胸椎结核等等。这些均不是“先天性残疾”。民间一般不称年老脊椎变形为“罗锅”,而真正罗锅是胸椎结核(以后凸畸形多见,侧弯不常见)。脊柱结核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患者的50%~75%,解放前,贫民中结核病(俗称痨病)多见,结核杆菌经过血液传播至脊椎,破坏椎体间形态结构而致。

  6。《宰相刘罗锅》对乾隆年间官场腐败、科场舞弊、文字狱、闭关锁国、穷兵伤民、国库空虚等一些列历史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剧中的刘墉是正面角色,但是历史上的刘墉虽然没有贪过国家一分银子、整顿科场积弊、抵制官场恶习等,却制造过几次文字狱。

  1758年九月起,刘墉任江苏学政,后来又任江宁知府,共达十几年。为了讨好皇帝,在南京大兴文字狱。刘墉任江苏学政不久,成立专事稽查禁书的江南书局,成为江南文字狱的罪魁之一。阎大镛被斩首一案就是刘墉一手制造的,因此刘墉获得皇帝的嘉许。阎大镛仅仅是一名监生,批评地方种种劣政也是属实,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陈弘谋也认为“不能据以定悖逆之罪”,而刘墉非要“穷追猛打”,最后定为“悖逆死罪”。

  1778年八月,刘墉一手制造了文字狱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和殷宝山《岫亭草案》。举人徐述夔与其子徐怀祖被锉碎其尸,枭首示众,徐述夔之孙徐食田及徐食书、徐首发、沈成濯、陆琰五人处死;涉案人江苏布政使陶易死于狱中;扬州知府谢启昆发往军台效力;东台知县涂跃龙仗一百、徒三年;沈德潜革去礼部侍郎、尚书加衔及谥号“文悫”,御制祭葬碑扑倒,撤去乡贤祠牌位。而刘墉因此升任湖南巡抚。

  7。《宰相刘罗锅》第2集:“和珅为私利,科考中暗做了手脚,致使蠢才高中,刘墉落榜。刘墉为点破其中欺诈,为众多学子鸣不平。冒死将‘贡院’匾额改为‘卖完’,和珅借机欲置刘墉于死地。”

  康熙五十年(1711),顺天乡试。试榜一公布,无名者大哗,因为录取的多是盐商弟子。主考官为左必蕃,副考官为赵晋。盛怒的举子把“贡院”改为“卖完”。贡院门前贴对联一副:“赵子龙浑身是胆,左丘明有眼无珠”,直刺两主考官和副考官。

  这是刘墉出生(1720年)前9年之事,竟然移植到1741年刘墉参加济南乡试。这次乡试,主考官万年茂,副考官周煌(难得的清官),刘墉获第五十四名举人。和珅出生于1750年,竟然在1741年刘墉参加乡试时,“科考中暗做了手脚,致使蠢才高中,刘墉落榜。”和珅比刘墉小30岁,刘墉乡试,和珅竟然已经做官。

  8。《宰相刘罗锅》第3集:“刘墉金殿面君,当众揭穿了科考黑幕。”“科考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被传上金殿,三人原形毕露,滑天下之大稽,惹得乾隆哭笑不得。”“刘墉试卷被急调上殿,乾隆阅罢甚欣赏,立刻钦点刘墉为金榜状元,并恩准刘墉与格格择吉日完婚。”

  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选的贡士,称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既然刘墉“刘墉落榜”,何来“金殿面君”?既然是皇帝亲临殿廷,何来“和珅为私利,科考中暗做了手脚”,“蠢才高中”,“乾隆哭笑不得”?乾隆“钦点刘墉为金榜状元,并恩准刘墉与格格择吉日完婚”更是胡扯。

  9。《宰相刘罗锅》第4集:“乾隆、和珅大闹洞房”,“皇上谕旨调刘墉赴江宁任知府”,“江苏巡抚叶国泰贪污库银,将30里河堤谎报为300里。”“乾隆到江南巡视水利,叶国泰、和珅于堤上百般周旋。”

  江宁(南京江宁)知府是江苏巡抚属下,江苏巡抚衙门在苏州鹤山书院(明代永乐年间改书院为衙署)。明清时,江苏巡抚是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按照清朝制度,官员不能越级上报案件。1762年刘墉任太原知府时,发现阳曲县县令段成功侵吞府库上万两,几次上报山西巡抚和其衷,均被压下。1765年刘墉升任冀宁道台后,段成功事发,两江总督被痛斥,和其衷、刘墉、段成功等入秋后处斩。后来,段成功立即处斩,和其衷处以斩监侯,刘墉差点丢脑袋,被革职充军近一年半。

  清朝,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是省的派出行政机构,常常分河道、盐道、茶道、粮道等。江苏巡抚不会直接负责河道工作。江宁知府也不会直接插手河道工作。和珅在1769年十二月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刘墉充军后,1769年二月任江宁知府时,和珅根本没有任何官职。10。《宰相刘罗锅》第8集:“乾隆命刘墉、格格到和珅府上索赔”,“刘墉带兵到和府”,“这次抄家不但搜光了和大人家产,也激化了和家内部矛盾,使和家走到了分崩离析边缘。”和珅被抄家,是1799年之事。乾隆已死,刘墉奉嘉庆皇帝旨意查办和珅。嘉庆处死和珅,没收其家产。《宰相刘罗锅》总体上刘墉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机智幽默的形象。刘墉虽是清官,但“正直”远不及其父亲刘统勋。历史上,中后期的刘墉相当油滑。刘墉生性诙谐幽默,与和珅同殿称臣20年,比和珅大30岁,偶尔和和珅开玩笑让和绅有点下不来台有之,而与和珅为敌、斗智斗勇则是杜撰。

  《栖霞阁野乘》卷下《刘文清轶事》记载:“刘墉任外吏时,清勤刚正,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黄霸入相,声名顿减。时和珅方炙手可热,刘墉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与和珅同朝为官的20年中,刘墉并未利用左都御史的稽查权和吏部尚书主持京察权对和珅及其朋党监督和弹劾。刘墉的确不像其父亲刘统勋那样有棱有角。

  刘墉与贪官斗争最典型的是1781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此时皇妃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从旁附和,和珅有意袒护国泰,但是刘墉以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

  乾隆帝不希望臣属获取好声,他说“朕以为本朝纲纪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因此断绝了士大夫“名垂青史”的理想。出身清官、名相之后的刘墉,在36岁时因被株连遭灾而入狱;46岁时差一点被处死。尤其是36岁那次,获释出狱后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为官为事要切记“敏于行,纳于言”的圣训,三思而后行。刘墉一生除了为数不多的诗词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其他文学作品,除了“纳于言”,还可能与乾隆朝文字狱盛行有关。刘墉一生在暗流汹涌的官场左右逢源,能够长期受到乾隆宠爱,奥妙于此。

  御史曹锡宝参劾和珅家奴刘全,结果反遭陷害革职。所以,刘墉晚年只好装糊涂,结果小错不断,屡遭申饬:1。1786年将乾隆选拔大学士之事泄露给稽璜,被乾隆训斥为“谋官的丑径”。2。1787年刘墉主持祭拜文庙,未按规定行一揖之礼,被参劾。因乾隆宽大未予处分。3。1788年夏,刘墉兼理国子监,因乡试诸生馈送堂官,刘墉受处分。4。1788年九月,国子监司业黄寿龄受贿,乾隆训斥“刘墉、吉善竟同聋睽。并著福康安等于申明后一并查办。”5。1789年三月,因上书房师傅多日不到班,刘墉遭乾隆严斥,被降为侍郎衔,免兼南书房、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仍充总师傅。6。1793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至少要罚俸十余年,结果被“严行申饬”。7。1796年十月,刘墉因大学士选充一事受指责:“但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刘墉平日铨政用人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8。1797年刘墉获体仁阁大学士,《清仁宗实录》评价:“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朕即加恩,务当知过,倍加感激,勿自满足,勉除旧习,以副恩眷。”

  这些事例是老糊涂,还是故意装糊涂呢?从乾隆死后,刘墉对嘉庆、和珅的态度,绝不是老糊涂。嘉庆亲政前后,刘墉充满希望,也协助嘉庆处决和珅,治理漕运、河务、吏治三大政。但是,刘墉发现嘉庆听不进不同意见,热衷于巩固自己的皇权,于是为求善终,心甘情愿做“被儆之猴”,重犯“不肯实心任事”、糊涂处世的老毛病。刘墉既无大功,也无大过,他圆滑处世,平安地保住了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

  晚年刘墉与佛伴老,如醉如痴,连皇帝赏赐也多以佛老经典相赠。晚年刘墉的智慧就隐藏于“淡泊”和“无为”之中,已经毫无“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锋芒。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