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我11》影评:我们的11都差不多

发布时间:2024-07-06 16:30:48
我不想去评述那个时代和那段历史,因为那离我太遥远,我无法想象如果是我,身处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会产生怎样的想法。那就来说说电影吧,影片故事的机构已经算是叙述的比较完整了。但中间的几段剪辑还是让人觉得拧巴,有刻意拼凑的嫌疑。

手持摄影晃动的镜头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好在没有强劲的音乐,否则我真得担心我的心脏是否受得了。说到音乐,这也许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整片没有一首像样的原声音乐,我想知道,这是因为预算的问题还是导演在刻意的节省影片成本?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预算,音乐是留在最后的。也许是预算剩余的不多了或者已经没了,于是索性把这一环节省略了。

《我11》开始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中法合拍片,《青红》貌似也是。我不知道是因为小帅对艺术的表达是法国人所偏好的还是因为法国人对中国文革时期的历史感兴趣。

其实王小帅在电影中对生活细节和历史背景的刻画是很真实的。这一点从《青红》和《17岁的单车》中都可以发现。有几个场景,我印象比较深刻,王憨要买新衬衣的那段,闫妮在厨房切肉,于是王憨就站在闫妮跟前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妈……闫妮终于被激怒了,对着王憨就是一句“滚”。

其实这样的事儿,我小时候也经常干,软磨硬泡呗。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为了一个粉红色的小水壶,威胁我爸如果不买,就不去上学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两点半上课,当时我爸也是真心不想买给我,反正我就在家赖着,不买就不去学校。后来当然是我赢了,两点的时候,我爸带着我去加附近的商店里买了那只粉红色小水壶。当然,不是每次软磨硬泡我都能赢,也有失败的时候。还有那段王憨和同学放学后冲出校门买冰棍的那段,我想你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影评那个时候我特好奇,因为我始终想不出那些冰棍到底是什么东西做的。竟然会那么好吃。如今终于知道,那不过是自来水加色素再加糖精做的罢了。但那个时候,就觉得没有比它更好吃的了。王憨在半夜发烧的那段也勾起了我的原本已经模糊的记忆,我小时候也是病怏怏的,经常发烧,而且每次都是在半夜。跟电影里一样,每次发烧都会把我烧晕,而我爸每次也会往我身上擦酒精替我降温。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发烧时往身上擦酒精是否真的可以降温,但我记得,每次我都是在擦完酒精后迷迷糊糊睡过去的。

好了,再继续来说电影吧,其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再坏的人,他也会做好事。所以嫉恶如仇这词儿显然不能用在这部电影里。有些事情,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当真。电影最后,王憨他爸问狱警,这事儿就别的办法了?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的。假若觉红他哥的事儿放在如今,也许真的不会判死刑。当然,强奸觉红的人,也不会被叛死刑。但他还是得死,因为无论在哪个年代,觉红她哥都会杀他。那个时候的人们,为了不让自己也惹上麻烦,于是王憨他爸在最后也于老谢划清了界限,他选择了走后门。

可大人们往往低估了孩子对失误的认知度,他们总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其实在王憨心里,他对善与恶也早已有了自己认识。他一直看着老谢妇女,知道大门关闭,这个时候是一个长镜头,我们看不到老谢妇女脸上的表情,但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是在滴血。我从中看到自己的童年的影子,有人说《我十一》是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其实他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差的太远了,根本就不搭边。不要因为有了青春期的性冲动就说他是中国版的西西里。这未免也太牵强了。他就是《我十一》也是你的十一。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