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与天使对话——《柏林苍穹下》

发布时间:2024-07-23 06:56:00

  上帝散落人间的天使,从来不是唯一。我们有很多,只是彼此不知道。天使从不孤独,在人间的同伴,需要用心寻找。

有一天,我知道你来了。我一直在等你。自从来到这里,我就知道,你一直在我周围。让我看看你的脸,你该和我一样,长着悲悯的面孔,和能够安静聆听的心。我在人间的身份是艺术家,负责记录人类的言行,善意与罪恶,爱与死。我也知道,你其实是为一个姑娘而来,你不小心听到她的孤独,她的梦想,她的等待,被她打动,下凡人间。

他知道你来了,姑娘。这个动荡孤独的城市,柏林。他一直在找你。你站到他身后,穿着红色鲜艳的裙子,他端给你一杯酒,听你缓缓述说:终于一切都变得认真起来,我虽然是一个人,但从没有一个人,……,是否我们的时代不正常,我们就是这个时代,我们正描绘人类。

“从宏大的历史到偶在的个人”,仅仅是一个决定,天使的爱情决定。

需要有一颗安静的心才会读懂的作品。

时代

是1961年后的柏林。用天使的视角俯瞰柏林,黑白两色的世界,灰黑冷漠的时空,穿梭在公路、街道、地铁中的孤寂柏林人。个人野心带给无辜人民的恶果,迷茫无助,任人宰割。大时代变迁中,个体渺小、孤寂,无处诉说,无人聆听,命运如零星微末。做为影片背景,所有人的背后,矗立的是155公里的冰冷围墙。

叙事

基本无情节。诗化的电影语言。一个天使爱上马戏团的姑娘,下凡,体会人间的一切。像中国的七仙女下凡找到董永。不过天使是男人,生双翼,下凡在满目创痍的德国,矛盾与危机重重的柏林。

充满了诗歌和哲学意味的对白,内心私语。有对战争的反省,通过图书馆中一个长者之口述说。德国人,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彼此冷漠与互相隔绝,在边缘受苦。只有天使能够聆听其心声。

象征

比起塔尔柯夫的神秘象征和密码式表述,文德斯的象征充满诗与哲学意味。这个因哲学和历史扬名世界的民族,诗哲气质不可避免的渗透在个人化表达中。两个天使,一个悲悯感性,一个冷静理性,仿佛一个哲人作为凡人与智者的两面。作为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守护天使,对待人类的态度也有差异。一个厌弃单纯的精神存在,做为人而真实存在。而人是有物质有需求有欲望的,是西方。一个保持天使的身份,与人间保持距离,仿佛绝对精神,黑格尔式“神”。

“我有时对自己精神的存在感到厌倦,不再喜欢夜以继日的飞翔,想感觉自己身体的重量。”下凡的天使说。在遭受到重创的国家面前,不仅需要物质重建,也需要精神重建。时代是难以把握的,面对动荡不安,惟有生是确定的东西。作为渺小的人,需要温暖,被倾听,物质丰厚,精神有归宿。精神与物质间的鸿沟需要填平,围墙需要推倒,还给人应得的头脑与身体的需求。还给人自由。 

手法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他总爱问,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

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梦吗?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他只看到苹果和面包,以为那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工作之后才有快乐的片刻;

当孩子只是孩子时,

糖果就是糖果,就是这样,在核桃树下,他张开手,非常激动,

他总是等待着;朝一棵树扔一个树枝,就像扔火箭一样。”

天使喜欢用孩子的方式表达感情。只有孩子纯真的眼睛才看得到天使,也只有纯净的心灵才可看得到真理;天使每天飞翔在孩子上空,似真理每日存于保有纯真的成人心中。影片在表明,以精神与真理幻化在人间的天使,只有纯洁的心才可见。

一个前生是天使的电影艺术家,生着天使的心。盲人,也能看得到天使,因其用“心”去看,去生活,而非眼睛。 

几乎没有剪辑蒙太奇存在。小津式长镜,爱运动。

大提琴或小提琴独奏贯穿始终。沉郁,安静。

与天使对话,仅在一个人时,还要生有一颗天使的心。

与天使对话——《柏林苍穹下》 作者:阿若侨陈如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