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悲剧——《色戒》
发布时间:2024-07-06 17:31:20
影片可以说非常忠于原著,连叙事也是延用小说的的结构,片中人物更是基本在小说的框架之内。但电影毕竟不同于小说,李安在小说的留白处做了大量的补充,使得故事更丰满也更圆满,丰满是在细节的铺垫上做足功课目的是为了说服观众,圆满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故事的起承转合目的则是为了衬托出人物的悲剧性。
影片最需要说服观众的就是王佳芝历经了重重磨难,会眼看刺杀就要成功,为什么在一刹那间会临阵倒戈,帮忙易先生逃走?影片首先设置了她的凄苦身世:母亲去世,父亲把她丢在国内,带着弟弟在英国再婚。在上海的舅妈卖掉了她家的房子,对她的生活漠不关心。她唯一暗恋的邝裕民则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抗战报国之上,她几乎是为了他才加入同学组织的暗杀活动,其实是她更留恋的是舞台上的表演。影片前后两次表现她流连在舞台上被邝裕民们唤上二楼看台的场景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影片对她与易先生第一次约会进行浓彩重墨的描述,特别两人从裁缝店里的初次交锋,然后在饭店里真真假假的互相试探,近乎调情。因为她第一见他就觉得与“想象中的不一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第一次约会一个传说中的大人物,对方又如此风度翩翩风趣幽默,难免不会觉得异样。这就可以解释穆念慈为什么对坏到骨子里的杨康这样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当然这只是最初的铺垫。如果没有下一步有计划的失身,然后暗杀活动流产,她只觉得做了一件傻事而自怨自艾。可能这次约会也就成为陈年旧事而渐渐淡忘,说到底两人不属于一个世界的人。
电影不同于小说,必须要有在短时间内设置强有力的剧情递进,因为小说不必一口气读完,而电影一定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叙述,而李安应该是熟谙此道。影片在王佳芝回到上海后一步步将王佳芝逼上了绝路,以她的境遇还有她的个性,势必会再次接受暗杀任务外。片中三次性爱应该也是片中的重要场景,因为看的是洁版,无从评述。但从她与老吴的对话中可以读出其中的惊心动魄,她将易先生比作蛇,不仅钻进她的身体,还要钻进她的心里。她则以她的身体作为武器与易先生对抗,性作为最原始的武器,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本性,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一目了然。前两次美人计的失败就于此,王佳芝的成功也在此,因为她最终投入自己的情感,易先生谁都不相信,最终还是相信了王佳芝。在日本酒馆这一段两人的情感已经非常明了,王佳芝唱《天涯歌女》,而易先生深有感触潸然泪下,两人在精神上已是相通了。这也是影片的最后铺垫,王佳芝放易先生一条生路已是在情理之中,当然不可否认那只光彩夺目的大钻戒也是理由之一,过于强调精神而忽略物质恐怕有失偏颇。另外,影片对王佳芝的稚嫩与天真也做出了精彩的描绘,比如她再次接受任务,她放走易先生,或许也还有负气的成份,因为她感觉她被同学们设计了(特别是对邝裕民),索性就做到底。她甚至还有完成任务,由组织安排赴英的天真打算;再比如她最后放弃自杀,对易先生还存幻想。
影片另一大特点是破坏浪漫,这与前作《卧虎藏龙》比较接近。片中塑造了一个阴冷残酷的社会环境,易先生的过度谨小慎微说明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末日将至。他的残忍是完全是建立在他绝望之上的,他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了,最后唯一相信的王佳芝却是刺客,而王佳芝却在关键时刻放了他一条生路,他却不得不亲自下令毙了她。小说中易先生还有三分得意的话,片中却几乎全是伤悲,影片将他视作一个悲剧人物。片中的老吴几乎就是易先生的另一个翻版,他用没有任何经验的王佳芝作为诱饵,就是将她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牺牲品,以前为了达到暗杀易先生的目的,在他手上已经牺牲过两个了,而让至今他愤愤不平的是她们居然还招供了。他与王佳芝第一个见面就是给她用以自杀的毒药,最后全身而退也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说本片的风格完全不同于以前所见的抗战影片。
不用说,在表演上影片最大的看点是汤唯,她本身形象可能较符合李安心目的王佳芝,性感妖娆中略带些稚气天真。去年在央视看过她主演的电视电影《警花燕子》,她塑造一个英姿飒爽的女警,虽然其中也有不失妩媚的片断,但看过本片还是要让人惊叹她的脱胎换骨,这当然来自李安的用心调教。片中大量的特定境头,细致的描绘着她表情的细微变化。与她配戏的陈冲、王琳、何赛飞等人又都是长期在影视剧中沉淫的老戏骨,她的表现却丝毫不能让观众看出怯场的地方,她几乎是一个人撑起了半部电影。梁朝伟的形象与表演也令人赞叹,他的阴抑与矮瘦,他的强作镇定,还有孤寂的心境,在片中他就如一头困兽,明知来日不多却挣扎着凶残得活下去,将一个走向末日的汉奸演得活灵活现。王力宏的台词还是咬字不清楚,一字一顿地更象是在演话剧,还有他的俊朗外表让他在众多演员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反而限制了他的发挥。
个人以为影片最大的缺撼是不能圆满地解释为什么不趁王佳芝与易先生第一次在裁缝店见面下手,理由可以是准备不充分或者同学们缺乏经验,但以李安的缜密,应该还可以做出更完美的安排。还有就是王惠玲在某些台词上的文艺腔,比如在日本酒馆这一段,同样的毛病在《卧虎藏龙》就存在,如果换作张艺谋或者陈凯歌的电影,观众们早笑场了。影片当然是一部文艺片,它的主题也是比较小众的,现在变成一部大众影片可能是李安始料不及的,也可能是他早有预谋的。
两个人的悲剧——《色戒》 作者:湖边的鱼 (转载)
影片最需要说服观众的就是王佳芝历经了重重磨难,会眼看刺杀就要成功,为什么在一刹那间会临阵倒戈,帮忙易先生逃走?影片首先设置了她的凄苦身世:母亲去世,父亲把她丢在国内,带着弟弟在英国再婚。在上海的舅妈卖掉了她家的房子,对她的生活漠不关心。她唯一暗恋的邝裕民则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抗战报国之上,她几乎是为了他才加入同学组织的暗杀活动,其实是她更留恋的是舞台上的表演。影片前后两次表现她流连在舞台上被邝裕民们唤上二楼看台的场景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影片对她与易先生第一次约会进行浓彩重墨的描述,特别两人从裁缝店里的初次交锋,然后在饭店里真真假假的互相试探,近乎调情。因为她第一见他就觉得与“想象中的不一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第一次约会一个传说中的大人物,对方又如此风度翩翩风趣幽默,难免不会觉得异样。这就可以解释穆念慈为什么对坏到骨子里的杨康这样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当然这只是最初的铺垫。如果没有下一步有计划的失身,然后暗杀活动流产,她只觉得做了一件傻事而自怨自艾。可能这次约会也就成为陈年旧事而渐渐淡忘,说到底两人不属于一个世界的人。
电影不同于小说,必须要有在短时间内设置强有力的剧情递进,因为小说不必一口气读完,而电影一定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叙述,而李安应该是熟谙此道。影片在王佳芝回到上海后一步步将王佳芝逼上了绝路,以她的境遇还有她的个性,势必会再次接受暗杀任务外。片中三次性爱应该也是片中的重要场景,因为看的是洁版,无从评述。但从她与老吴的对话中可以读出其中的惊心动魄,她将易先生比作蛇,不仅钻进她的身体,还要钻进她的心里。她则以她的身体作为武器与易先生对抗,性作为最原始的武器,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本性,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一目了然。前两次美人计的失败就于此,王佳芝的成功也在此,因为她最终投入自己的情感,易先生谁都不相信,最终还是相信了王佳芝。在日本酒馆这一段两人的情感已经非常明了,王佳芝唱《天涯歌女》,而易先生深有感触潸然泪下,两人在精神上已是相通了。这也是影片的最后铺垫,王佳芝放易先生一条生路已是在情理之中,当然不可否认那只光彩夺目的大钻戒也是理由之一,过于强调精神而忽略物质恐怕有失偏颇。另外,影片对王佳芝的稚嫩与天真也做出了精彩的描绘,比如她再次接受任务,她放走易先生,或许也还有负气的成份,因为她感觉她被同学们设计了(特别是对邝裕民),索性就做到底。她甚至还有完成任务,由组织安排赴英的天真打算;再比如她最后放弃自杀,对易先生还存幻想。
影片另一大特点是破坏浪漫,这与前作《卧虎藏龙》比较接近。片中塑造了一个阴冷残酷的社会环境,易先生的过度谨小慎微说明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末日将至。他的残忍是完全是建立在他绝望之上的,他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了,最后唯一相信的王佳芝却是刺客,而王佳芝却在关键时刻放了他一条生路,他却不得不亲自下令毙了她。小说中易先生还有三分得意的话,片中却几乎全是伤悲,影片将他视作一个悲剧人物。片中的老吴几乎就是易先生的另一个翻版,他用没有任何经验的王佳芝作为诱饵,就是将她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牺牲品,以前为了达到暗杀易先生的目的,在他手上已经牺牲过两个了,而让至今他愤愤不平的是她们居然还招供了。他与王佳芝第一个见面就是给她用以自杀的毒药,最后全身而退也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说本片的风格完全不同于以前所见的抗战影片。
不用说,在表演上影片最大的看点是汤唯,她本身形象可能较符合李安心目的王佳芝,性感妖娆中略带些稚气天真。去年在央视看过她主演的电视电影《警花燕子》,她塑造一个英姿飒爽的女警,虽然其中也有不失妩媚的片断,但看过本片还是要让人惊叹她的脱胎换骨,这当然来自李安的用心调教。片中大量的特定境头,细致的描绘着她表情的细微变化。与她配戏的陈冲、王琳、何赛飞等人又都是长期在影视剧中沉淫的老戏骨,她的表现却丝毫不能让观众看出怯场的地方,她几乎是一个人撑起了半部电影。梁朝伟的形象与表演也令人赞叹,他的阴抑与矮瘦,他的强作镇定,还有孤寂的心境,在片中他就如一头困兽,明知来日不多却挣扎着凶残得活下去,将一个走向末日的汉奸演得活灵活现。王力宏的台词还是咬字不清楚,一字一顿地更象是在演话剧,还有他的俊朗外表让他在众多演员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反而限制了他的发挥。
个人以为影片最大的缺撼是不能圆满地解释为什么不趁王佳芝与易先生第一次在裁缝店见面下手,理由可以是准备不充分或者同学们缺乏经验,但以李安的缜密,应该还可以做出更完美的安排。还有就是王惠玲在某些台词上的文艺腔,比如在日本酒馆这一段,同样的毛病在《卧虎藏龙》就存在,如果换作张艺谋或者陈凯歌的电影,观众们早笑场了。影片当然是一部文艺片,它的主题也是比较小众的,现在变成一部大众影片可能是李安始料不及的,也可能是他早有预谋的。
两个人的悲剧——《色戒》 作者:湖边的鱼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