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色戒
发布时间:2022-11-10 19:26:05
今天,藉公司名义,看了场电影,传说中的色戒,纸书版的早就已经看过了,知道大体的故事内容,听说这次的电影是李安拍的,就想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电影拍的很——唯美,相对小说来说。
电影更多围绕的是王和易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感的戏份很多,一直围绕在两人感情的纠葛中,大量的铺垫,让王爱上易成为顺利成章的事。而小说中,将王的爱情变成了屈辱下被逼的转变,一直想知道,李安怎么把张爱玲短短一个短篇的小说改变成一部145分钟的电影,这里面,有太多发挥的成分。
不得不承认,李安是个很厉害的导演,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那背景,那阁楼,那小弄,那咖啡馆,那珠宝店,无一不再现……故事的情节也很流畅,引用了惯用的插叙的手法,添加了一些书中原本没有的东西。就像那段情欲戏,在小说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书中的易,没有太多的描述,就像一般的中年习惯性出轨的男子,没有什么太确切的描述,就那么的神秘,也许是故意回避描写,就将他定位在哪里。但是,电影中他更有血有肉一些,也有恐惧,也有怨言,也有愤恨。那么的宣泄在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李安笔下的易先生,是个活生生的人。连出轨都那么的理所当然,对妻子说谎,装作若无其事的勾引,暗示,眼神动作。也许是汤唯的演技太好,本以为看起来就是个小妇人,正在引诱或者被引诱。似乎有些地方,眼神,言语,动作没有与梁连接上。但是在片子中,正是这样的不经意的交接,才逐渐的打消了易对她的疑问。而且,转眼间,面对不同的人,眼神也随之转换。真的是第一当家花旦啊,将这种不经意演绎的如此的自然,让我分辨不出到底是演技太好可以游刃有余,还是演技太弱,恰好被李安运用了。
汤唯的眼神,太出彩了,不只是梁朝伟的眼睛会放电,她的也可以,闪闪的,像是会说话,印象最深的,一是在开始,他们学校从岭南搬到香港的时候,她在车上望着那些参军的军人行进的步伐,那种眼神,是羡慕,是盎然,有着青春的激情在里面。一是在中间,他同邝在电影院里见面,她恳求邝赶紧行动的时候,那闪着泪光的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有恳求,有希望。再就是与梁对戏的时候最后,让他跑的那场,眼神里有不可置信,有震惊,有感动,有挣扎,有犹豫,不断的再闪烁。
书中的邝,没有那么的感性,他是个事业型的男人,因为国仇家恨,他要去报复,杀掉汉奸。明明喜欢王,却也将他放置一边,什么尊严,爱情,都不如他的伟大事业重要。而电影中的邝,却是爱着王佳芝的,虽然在年少时不敢承认,却在三年后向她承诺不会让他受到伤害,从头到尾伤害王最深的就是邝了,三年前的那场试验,如果是邝可能王的屈辱感还没有那么深,三年后如果不是邝出面,王也不会答应再执行这个任务,虽然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有点虚伪和可笑。但是至少他说了。
电影里面太多的勾心斗角的场面,连几个阔太太在麻将桌上都是风起云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位阔太太一边打牌一边谈天说地,说丈夫的事业,说饭局,说物价,看似在谈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然而各人那凌厉的眼神和多变的表情,却在暗自较劲,每个人在笑脸盈盈的背后,不知道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些秘密之中,又不知道有多少跟易先生有关系。
再就是那颗药丸,一开始老吴给她的时候,王佳芝犹豫了一下,坚定的拿了下来,但是在最后,她却没有吃,将他从衣服里拿了出来,握在手里,也许,她也是在赌,在证明,易是不会对他用刑的,毕竟他们还是有一份情谊在。最后他们六个被压到南郊矿场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同学们,愤恨,哭泣,她却淡然的面对,终于,结束吧。
片子里,王佳芝唯一情绪上的发泄就是面对老吴,让他行动的时候,哭诉,描述,让她这些年所经受的籍靠着这两句话发泄出来。让身经百战的老吴也无法再听下去,不是不了解她所经受的,只是,只能装作不知道,因为,只要易还有利用的价值,王就不得不再在他的身边呆下去。也只有她才能呆下去。他和她在试探,引诱中互相渗透,不知什么时候也就互相的沦陷了。
都说激情的那段比较暴力,我说,这是剧情发展的需要,王佳芝总是在欲拒还迎的挑逗着易先生。易先生,生性多疑,又身处那个非常的位子,不会这么轻易的信任人,但是王的表现,那么的单纯,让他积压多久的那些愤怒,恐惧,自卑与自傲的情绪想发泄出来。偏又碰上王佳芝,这个明明不甘愿偏偏又要来引诱他的,如此的反反复复,让他也失去了耐心。这段戏在原书中只用了一句话来描述却让人浮想联翩。
再就是邝杀人的那段戏,据说是删掉了后面的一段。我到觉得,删的不好了,因为就是我处在邝的位置,也不会杀一刀就完事的。那是一股愤恨,无论是对国家共敌的仇恨,还是,受到要挟的激愤,看到邝脸红脖子粗的情况也会连续捅下去的。
10年前,已经拜读过张爱玲的大作,说拜读有些夸张了,还在上高中,在同学那里借到那本书前根本不知道张爱玲是何许人也,将那厚厚的一本盗版书看完后,除了几篇小说人物印象深刻之外,张爱玲还是不认识。
三年后,也就是7年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张姐姐的全集,那时候多多少少对张有了一些了解,还仅仅限于知道一个旧上海滩的典型的知性女子,写的文章对爱情,对人性,对那个时期的生活的解剖可以说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是,依然没有对她有更深的了解,只是看到那些小说,总认为,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又三年后,在上一个工作的地方,认识了一帮好朋友,其中最和我志同道合的一个同我无所不谈,音乐、电影、文章,在她更深入的解释介绍下,我买了一套张爱玲的全集,并且,从头到尾的重新看了一遍,在更了解张爱玲这个人的背后,对她文章中的人物也有了另一层的了解。她的一生也可谓波澜起伏,她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虽然活动的背景无所谓是麻将桌,咖啡馆,家这几个地方,也有颠沛流离随夫飘荡的经历,当然可能跟当时的时局有关。她的感情生活,一直也不稳定,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也总是在患得患失、犹豫、不甘、茫然、无奈中度过,是她们都是她每个不同面的真实写照,还是她们是她精神的寄托,这些都不重要了,人已逝,俱往矣!
色戒这篇小说,其实在张姐姐的全集中,只占了一片很小的天地,因为只是个短篇,篇幅虽短,但是文章却又一定的跨越性,时间跨越了前后四年,没有半生缘的跨度长,空间跨越了香港与上海,没有法国的路途遥远。只是,文章中的女主人公,不仅仅是哀哀怨怨的少妇,整日纠缠在,曾经爱,现在没有感觉中。一个大学女学生,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由被迫到自愿成为一个中年男人的情妇,沦落在时代、金钱、权利、复仇的漩涡中。
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让她开了眼界,也让她迷失了自己,贴心的接送,暗示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罔若不经意的交流着彼此的想法,不知是她引诱了他,还是他引诱了她,一步一步走下去之后,迷恋战胜了理智。整本书都渲染着无奈、可悲的情绪。
书中的女人,起初,只是报着一腔热血,自持有几分聪慧与演戏的天分,一股脑的投入到了这个根本就没有计划好的计划中,付出了他所有能付出的,结果,却是得到了一场空,这场戏,根本还未上映就夭折了,却是,王佳芝的所付出的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代价令她感到自卑,屈辱,渐渐的成了冷空气,当时的那腔热血化成了怨恨,却无处发泄,“总之,是我傻。”这一句话,让我感到了她的无奈与无助,所以对她以后会为了易先生这个男人出卖了他的同伴及自己,我也能了解了,是,她可恨,在那个非常的年代,她没有为那光荣的目标不惜一切的付出,甚至还背叛出卖,是可恨,是人人唾弃的间谍、特务。但是,她也很可悲,在一个观点、是非都还不分的年纪,凭着一腔冲动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而她在多年后依然还去执行这个任务,我认为,她最大的原因还是不甘愿。不甘愿当年的不惜一切的付出却令自己身陷囹圄。应该说,在她决定回去执行任务时就决定了她注定要迷失的结局。
易是何等人啊,在那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人物,阴险、狡诈、多疑、即使好色,也不会让他把自己陷到危险中,却也曾经为了王佳芝迷失了自己一阵,“无毒不丈夫”,他很清楚的诠释了这句话。对于这个在紧要关头放自己生路的人,还是不留一点留恋的让她死去。也就是所谓的“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段轰轰烈烈的的感情,像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惊鸿一瞥,这个他感情的避风港,在那个压力恐惧只能向她发泄的人,他也只不过在心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一个红粉知己的名分而已——“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种人,最爱的,永远只有他自己。
戒指,从始至终贯穿着整个王佳芝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转,她的装扮从演戏变成了自然,动作也愈来愈熟练,留在杯子上的唇印,耳后和手腕上的香水,蓝青色的旗袍,上海女人的装束,独缺手指上的那颗钻石。从一开始王佳芝在牌桌上看着太太们在炫耀钻石,王有些不知却也不屑,然而,随着次数的增多,却也在见到那几颗钻石时说不出话来。那份震撼是不能言表的。那颗光闪闪的戒指代表了王佳芝对整个人生、爱情的想往,因为之前的那次试验,使他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连生存都是问题,那戒指就成了奢望。这个愿望最后为他实现的却是易先生。
他太懂得钻石对女人的意义。那颗粉红的钻石,终结了这段孽缘,也终结了6个鲜活的生命。
传说中的——色戒 作者:故月无言
电影拍的很——唯美,相对小说来说。
电影更多围绕的是王和易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感的戏份很多,一直围绕在两人感情的纠葛中,大量的铺垫,让王爱上易成为顺利成章的事。而小说中,将王的爱情变成了屈辱下被逼的转变,一直想知道,李安怎么把张爱玲短短一个短篇的小说改变成一部145分钟的电影,这里面,有太多发挥的成分。
不得不承认,李安是个很厉害的导演,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那背景,那阁楼,那小弄,那咖啡馆,那珠宝店,无一不再现……故事的情节也很流畅,引用了惯用的插叙的手法,添加了一些书中原本没有的东西。就像那段情欲戏,在小说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书中的易,没有太多的描述,就像一般的中年习惯性出轨的男子,没有什么太确切的描述,就那么的神秘,也许是故意回避描写,就将他定位在哪里。但是,电影中他更有血有肉一些,也有恐惧,也有怨言,也有愤恨。那么的宣泄在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李安笔下的易先生,是个活生生的人。连出轨都那么的理所当然,对妻子说谎,装作若无其事的勾引,暗示,眼神动作。也许是汤唯的演技太好,本以为看起来就是个小妇人,正在引诱或者被引诱。似乎有些地方,眼神,言语,动作没有与梁连接上。但是在片子中,正是这样的不经意的交接,才逐渐的打消了易对她的疑问。而且,转眼间,面对不同的人,眼神也随之转换。真的是第一当家花旦啊,将这种不经意演绎的如此的自然,让我分辨不出到底是演技太好可以游刃有余,还是演技太弱,恰好被李安运用了。
汤唯的眼神,太出彩了,不只是梁朝伟的眼睛会放电,她的也可以,闪闪的,像是会说话,印象最深的,一是在开始,他们学校从岭南搬到香港的时候,她在车上望着那些参军的军人行进的步伐,那种眼神,是羡慕,是盎然,有着青春的激情在里面。一是在中间,他同邝在电影院里见面,她恳求邝赶紧行动的时候,那闪着泪光的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有恳求,有希望。再就是与梁对戏的时候最后,让他跑的那场,眼神里有不可置信,有震惊,有感动,有挣扎,有犹豫,不断的再闪烁。
书中的邝,没有那么的感性,他是个事业型的男人,因为国仇家恨,他要去报复,杀掉汉奸。明明喜欢王,却也将他放置一边,什么尊严,爱情,都不如他的伟大事业重要。而电影中的邝,却是爱着王佳芝的,虽然在年少时不敢承认,却在三年后向她承诺不会让他受到伤害,从头到尾伤害王最深的就是邝了,三年前的那场试验,如果是邝可能王的屈辱感还没有那么深,三年后如果不是邝出面,王也不会答应再执行这个任务,虽然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有点虚伪和可笑。但是至少他说了。
电影里面太多的勾心斗角的场面,连几个阔太太在麻将桌上都是风起云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位阔太太一边打牌一边谈天说地,说丈夫的事业,说饭局,说物价,看似在谈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然而各人那凌厉的眼神和多变的表情,却在暗自较劲,每个人在笑脸盈盈的背后,不知道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些秘密之中,又不知道有多少跟易先生有关系。
再就是那颗药丸,一开始老吴给她的时候,王佳芝犹豫了一下,坚定的拿了下来,但是在最后,她却没有吃,将他从衣服里拿了出来,握在手里,也许,她也是在赌,在证明,易是不会对他用刑的,毕竟他们还是有一份情谊在。最后他们六个被压到南郊矿场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同学们,愤恨,哭泣,她却淡然的面对,终于,结束吧。
片子里,王佳芝唯一情绪上的发泄就是面对老吴,让他行动的时候,哭诉,描述,让她这些年所经受的籍靠着这两句话发泄出来。让身经百战的老吴也无法再听下去,不是不了解她所经受的,只是,只能装作不知道,因为,只要易还有利用的价值,王就不得不再在他的身边呆下去。也只有她才能呆下去。他和她在试探,引诱中互相渗透,不知什么时候也就互相的沦陷了。
都说激情的那段比较暴力,我说,这是剧情发展的需要,王佳芝总是在欲拒还迎的挑逗着易先生。易先生,生性多疑,又身处那个非常的位子,不会这么轻易的信任人,但是王的表现,那么的单纯,让他积压多久的那些愤怒,恐惧,自卑与自傲的情绪想发泄出来。偏又碰上王佳芝,这个明明不甘愿偏偏又要来引诱他的,如此的反反复复,让他也失去了耐心。这段戏在原书中只用了一句话来描述却让人浮想联翩。
再就是邝杀人的那段戏,据说是删掉了后面的一段。我到觉得,删的不好了,因为就是我处在邝的位置,也不会杀一刀就完事的。那是一股愤恨,无论是对国家共敌的仇恨,还是,受到要挟的激愤,看到邝脸红脖子粗的情况也会连续捅下去的。
10年前,已经拜读过张爱玲的大作,说拜读有些夸张了,还在上高中,在同学那里借到那本书前根本不知道张爱玲是何许人也,将那厚厚的一本盗版书看完后,除了几篇小说人物印象深刻之外,张爱玲还是不认识。
三年后,也就是7年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张姐姐的全集,那时候多多少少对张有了一些了解,还仅仅限于知道一个旧上海滩的典型的知性女子,写的文章对爱情,对人性,对那个时期的生活的解剖可以说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是,依然没有对她有更深的了解,只是看到那些小说,总认为,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又三年后,在上一个工作的地方,认识了一帮好朋友,其中最和我志同道合的一个同我无所不谈,音乐、电影、文章,在她更深入的解释介绍下,我买了一套张爱玲的全集,并且,从头到尾的重新看了一遍,在更了解张爱玲这个人的背后,对她文章中的人物也有了另一层的了解。她的一生也可谓波澜起伏,她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虽然活动的背景无所谓是麻将桌,咖啡馆,家这几个地方,也有颠沛流离随夫飘荡的经历,当然可能跟当时的时局有关。她的感情生活,一直也不稳定,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也总是在患得患失、犹豫、不甘、茫然、无奈中度过,是她们都是她每个不同面的真实写照,还是她们是她精神的寄托,这些都不重要了,人已逝,俱往矣!
色戒这篇小说,其实在张姐姐的全集中,只占了一片很小的天地,因为只是个短篇,篇幅虽短,但是文章却又一定的跨越性,时间跨越了前后四年,没有半生缘的跨度长,空间跨越了香港与上海,没有法国的路途遥远。只是,文章中的女主人公,不仅仅是哀哀怨怨的少妇,整日纠缠在,曾经爱,现在没有感觉中。一个大学女学生,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由被迫到自愿成为一个中年男人的情妇,沦落在时代、金钱、权利、复仇的漩涡中。
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让她开了眼界,也让她迷失了自己,贴心的接送,暗示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罔若不经意的交流着彼此的想法,不知是她引诱了他,还是他引诱了她,一步一步走下去之后,迷恋战胜了理智。整本书都渲染着无奈、可悲的情绪。
书中的女人,起初,只是报着一腔热血,自持有几分聪慧与演戏的天分,一股脑的投入到了这个根本就没有计划好的计划中,付出了他所有能付出的,结果,却是得到了一场空,这场戏,根本还未上映就夭折了,却是,王佳芝的所付出的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代价令她感到自卑,屈辱,渐渐的成了冷空气,当时的那腔热血化成了怨恨,却无处发泄,“总之,是我傻。”这一句话,让我感到了她的无奈与无助,所以对她以后会为了易先生这个男人出卖了他的同伴及自己,我也能了解了,是,她可恨,在那个非常的年代,她没有为那光荣的目标不惜一切的付出,甚至还背叛出卖,是可恨,是人人唾弃的间谍、特务。但是,她也很可悲,在一个观点、是非都还不分的年纪,凭着一腔冲动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而她在多年后依然还去执行这个任务,我认为,她最大的原因还是不甘愿。不甘愿当年的不惜一切的付出却令自己身陷囹圄。应该说,在她决定回去执行任务时就决定了她注定要迷失的结局。
易是何等人啊,在那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人物,阴险、狡诈、多疑、即使好色,也不会让他把自己陷到危险中,却也曾经为了王佳芝迷失了自己一阵,“无毒不丈夫”,他很清楚的诠释了这句话。对于这个在紧要关头放自己生路的人,还是不留一点留恋的让她死去。也就是所谓的“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段轰轰烈烈的的感情,像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惊鸿一瞥,这个他感情的避风港,在那个压力恐惧只能向她发泄的人,他也只不过在心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一个红粉知己的名分而已——“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种人,最爱的,永远只有他自己。
戒指,从始至终贯穿着整个王佳芝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转,她的装扮从演戏变成了自然,动作也愈来愈熟练,留在杯子上的唇印,耳后和手腕上的香水,蓝青色的旗袍,上海女人的装束,独缺手指上的那颗钻石。从一开始王佳芝在牌桌上看着太太们在炫耀钻石,王有些不知却也不屑,然而,随着次数的增多,却也在见到那几颗钻石时说不出话来。那份震撼是不能言表的。那颗光闪闪的戒指代表了王佳芝对整个人生、爱情的想往,因为之前的那次试验,使他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连生存都是问题,那戒指就成了奢望。这个愿望最后为他实现的却是易先生。
他太懂得钻石对女人的意义。那颗粉红的钻石,终结了这段孽缘,也终结了6个鲜活的生命。
传说中的——色戒 作者:故月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