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色.戒》
发布时间:2023-10-23 06:28:59
很早就盼望着看《色.戒》,张爱玲的《十八春》和李安的《理智与情感》都列在我的“最爱”中,因而更是好奇李安怎样变奏张爱玲。更何况身处美国东部的一个小城,对于含有中国文化信息的事物如饥似渴,所以早早地订下电影院首场的票。这座电影院不大,是专门放映艺术电影和实验电影的地方。看得人也稀疏,上座勉强有二成,很多是亚裔面孔。不过这在美国很正常,《黄金甲》在更公众化的影院热映时也并不热闹许多。
《色戒》颇引争议的是它的“情色”表现的尺度,以我之观全版《色戒》,其情色场面的确尺度大胆,痛快淋漓,令观者呼吸急促有直临现场之感,为艺术影片所罕见。但通篇并不觉其突兀或卖弄,观者收到的是此情此景中的精神与肉体纠葛的张力而非情色上的鼓动,痛苦远过于欢愉,在我看是剧情表达所需。正如若欲表现一个人的饥饿需要拍他如何吞咽手中的食物,至于尺度上是否有必要拍他的正面细节还是只拍背影就足够了,艺术创作者自有他的选择。含蓄的或者直白的表现各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并无先天的高下之别。《色戒》因此而被定级NC-17(成人)级电影,在美国无法进入很多主流发行渠道,在商业上是大受影响的,更可确认创作者的动机并非哗众取宠。
另一种说法是张爱玲的小说本就是她的异想天开,经不起推敲,李安的这个卧底片也是漏洞百出。当然我也不理解想要暗杀为何不选在易先生与王佳芝幽会的好时机,却偏要到大庭广众的首饰店去。不过电影就是电影,原本就是虚拟的世界,有人去追究《卧虎藏龙》里面的周润发、章子怡何以在竹尖上舞剑吗?我们原本进入电影院就是打算相信这两个小时窥见的世界是我们之外的存在,一切的背后自有也许我们不需要知道的理由。
不过,我不得不说李安没有让我真的相信这两个半小时的世界。我感受到了整个片子的浓度和张力,我看的紧张辛苦,可是我不感动。出了电影院,在夜色中的街头行走,我只觉得他说了好多好长,只是还没说完,没说到点儿上。我有些为李安遗憾。
张爱玲是个写情的人,政治与社会不过是她的浮世绘中的背景,他们只提供给她舞台、道具和配角人物,她关心的是她笔下的主人公,大社会下的小女人,她们多半曾经鲜活而终究卑微。“……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在张爱玲笔下繁华与落寞总是交织着的两种质地,终究是以千疮百孔的落寞收场。而这也是她眼中的人生。我是看过电影才去找《色戒》原作来读,竟然发现这是个异常忠实原著的作品。只是一万三千字的文字需要很多的充实才能撑得起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李安的充实让这个片子更像一个卧底片,恰是抖落出张爱玲的短处。其实李安也知道卧底片只是个面子,翻过里子来是说的人事儿。
易先生面子上是个汪伪政府里的汉奸特务,里子里只是个生不逢时的尴尬寂寞的男人,他的人生除了继续扮演心冷手辣的角色并无其他选择。他信他所追随的事业吗,他内心里大约是骂它“狗屁”的,我们可以从梁朝伟的演绎里窥见易先生是有思想的,但思想有什么意义吗?世界在他原本就是灰的,女人只不过令这灰色不那么单调,借用张爱玲爱用的词汇,珠灰。这个叫做王佳芝的女子对他是真的吗,其实他从来不想这个问题,因为他早已接受了女人对他的不真和别有所图,他需要女人,犹如内心空虚绝望的人依赖毒品,只是他是个强壮的男人,知道对毒品有所防备,不致因毒品而丧生。偶或他也会想想,也许她对他是有些当真的,她嘤嘤地唱给她《天涯歌女》的时候,他会允许自己幻想一下,这个念头会令他有一丝愉悦,但随之便会习惯性地给自己一个嘲讽,这样的念头是有害的至少没有价值。他纵容自己的肉体欲望却绝不能允许自己的理智出轨,他是一个适应了生存的动物,恪守生存所需的习惯。他送给她的那颗大钻戒是因为他动了真心吗?因为易太太也想要这样一个,易先生却没给。张爱玲没有明说,我也不确认,人生对他是朝不保夕的一场游戏,钱财不一定值什么,讨一个尚且心仪的女子开心是眼前可以企及的不多的成就感之一,要很多的真心吗?但王佳芝确是从中看见了真心并为此送了命。事后的易先生在张爱玲的笔下只是漫不经心地感概,自恋于人到中年而得遇知己并为自己的“义不容情”找些开脱,日子照常过,一切不过是小插曲。而李安片中的易先生要柔软一些,他坐在她曾经用过的床边,回想这个因为动了真心而为他丧生的女子,我们看得见他内心苦海翻腾。(梁朝伟的表演从头到尾都无懈可击。)
易先生着墨不多,已让人看个大概,李安却没有把王佳芝说透。王佳芝一个小家碧玉,从来也不是积极的革命青年,有什么样的动机使她甘愿日日担惊受怕,冒杀头的危险去做这并不全然光彩的卧底的事?即便是在那个动乱年代,在香港的寄读学校读过书的女子(张爱玲笔下,那里的女孩子似乎受到更开放的教育),面临出卖色相也是绝大的挑战。我只觉得王佳芝也是个寂寞尴尬的人,人生在她是一片的茫然。她的背景小说里没提是电影里补的,母亲去世,父亲远赴英国却把她托管在亲戚家里,亲戚家只当她是累赘,总之是个多余的人。她也许曾经暗恋那个邝裕民,而他大约只是爱他的革命事业。她把她的第一次轻易地给了那个龌龊的梁闰生,根本就是给自己的绝望留下一个印证。她一定是个乐于冒险的人,她不太在乎自己,以此报复别人对她的不在乎。她看不见人生有太多的意义,无论演进步话剧还是当地下党的卧底都是她年轻的生命里偶然的遭遇,她并不关心也不明了那后面的更多的大社会的内涵,潜意识里,这些是令人兴奋的刺激,这些让她成为一个舞台的中心,受人关注。所以锦衣玉食地去施美人计对于王佳芝才是件刺激而浪漫的事。电影里的易先生因为梁朝伟而有了魅力,王佳芝不小心爱上他是全然可能的,那颗钻石不过是最后一刻的点醒;小说里的王佳芝是个更现实的人,易先生也不过是个靠权势吸引人的“四五十岁的矮子”,那颗六克拉的粉红钻戒的确是有更戏剧化的作用,让她仿佛间看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价值,但不管怎样,这个与她有肌肤之亲的男人是生活中她唯一触摸得到的有温度的东西,无论背后有怎样的伟大理想,她不过是一介女子,不肯让他去死岂不是最最自然的事!说到这里突然觉得也许《色戒》的遗憾在汤唯没有真正演出一个活的王佳芝来,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是世故的,这种可以扩大到整个人生的世故和一瞬间闪现的浪漫的英雄主义才叠合出了一个完满的苍凉。而这个汤唯版的王佳芝纯真得令她的行为都没了出处,不知是汤唯的之误还是李安之误。
也谈《色.戒》 作者:emie
《色戒》颇引争议的是它的“情色”表现的尺度,以我之观全版《色戒》,其情色场面的确尺度大胆,痛快淋漓,令观者呼吸急促有直临现场之感,为艺术影片所罕见。但通篇并不觉其突兀或卖弄,观者收到的是此情此景中的精神与肉体纠葛的张力而非情色上的鼓动,痛苦远过于欢愉,在我看是剧情表达所需。正如若欲表现一个人的饥饿需要拍他如何吞咽手中的食物,至于尺度上是否有必要拍他的正面细节还是只拍背影就足够了,艺术创作者自有他的选择。含蓄的或者直白的表现各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并无先天的高下之别。《色戒》因此而被定级NC-17(成人)级电影,在美国无法进入很多主流发行渠道,在商业上是大受影响的,更可确认创作者的动机并非哗众取宠。
另一种说法是张爱玲的小说本就是她的异想天开,经不起推敲,李安的这个卧底片也是漏洞百出。当然我也不理解想要暗杀为何不选在易先生与王佳芝幽会的好时机,却偏要到大庭广众的首饰店去。不过电影就是电影,原本就是虚拟的世界,有人去追究《卧虎藏龙》里面的周润发、章子怡何以在竹尖上舞剑吗?我们原本进入电影院就是打算相信这两个小时窥见的世界是我们之外的存在,一切的背后自有也许我们不需要知道的理由。
不过,我不得不说李安没有让我真的相信这两个半小时的世界。我感受到了整个片子的浓度和张力,我看的紧张辛苦,可是我不感动。出了电影院,在夜色中的街头行走,我只觉得他说了好多好长,只是还没说完,没说到点儿上。我有些为李安遗憾。
张爱玲是个写情的人,政治与社会不过是她的浮世绘中的背景,他们只提供给她舞台、道具和配角人物,她关心的是她笔下的主人公,大社会下的小女人,她们多半曾经鲜活而终究卑微。“……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在张爱玲笔下繁华与落寞总是交织着的两种质地,终究是以千疮百孔的落寞收场。而这也是她眼中的人生。我是看过电影才去找《色戒》原作来读,竟然发现这是个异常忠实原著的作品。只是一万三千字的文字需要很多的充实才能撑得起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李安的充实让这个片子更像一个卧底片,恰是抖落出张爱玲的短处。其实李安也知道卧底片只是个面子,翻过里子来是说的人事儿。
易先生面子上是个汪伪政府里的汉奸特务,里子里只是个生不逢时的尴尬寂寞的男人,他的人生除了继续扮演心冷手辣的角色并无其他选择。他信他所追随的事业吗,他内心里大约是骂它“狗屁”的,我们可以从梁朝伟的演绎里窥见易先生是有思想的,但思想有什么意义吗?世界在他原本就是灰的,女人只不过令这灰色不那么单调,借用张爱玲爱用的词汇,珠灰。这个叫做王佳芝的女子对他是真的吗,其实他从来不想这个问题,因为他早已接受了女人对他的不真和别有所图,他需要女人,犹如内心空虚绝望的人依赖毒品,只是他是个强壮的男人,知道对毒品有所防备,不致因毒品而丧生。偶或他也会想想,也许她对他是有些当真的,她嘤嘤地唱给她《天涯歌女》的时候,他会允许自己幻想一下,这个念头会令他有一丝愉悦,但随之便会习惯性地给自己一个嘲讽,这样的念头是有害的至少没有价值。他纵容自己的肉体欲望却绝不能允许自己的理智出轨,他是一个适应了生存的动物,恪守生存所需的习惯。他送给她的那颗大钻戒是因为他动了真心吗?因为易太太也想要这样一个,易先生却没给。张爱玲没有明说,我也不确认,人生对他是朝不保夕的一场游戏,钱财不一定值什么,讨一个尚且心仪的女子开心是眼前可以企及的不多的成就感之一,要很多的真心吗?但王佳芝确是从中看见了真心并为此送了命。事后的易先生在张爱玲的笔下只是漫不经心地感概,自恋于人到中年而得遇知己并为自己的“义不容情”找些开脱,日子照常过,一切不过是小插曲。而李安片中的易先生要柔软一些,他坐在她曾经用过的床边,回想这个因为动了真心而为他丧生的女子,我们看得见他内心苦海翻腾。(梁朝伟的表演从头到尾都无懈可击。)
易先生着墨不多,已让人看个大概,李安却没有把王佳芝说透。王佳芝一个小家碧玉,从来也不是积极的革命青年,有什么样的动机使她甘愿日日担惊受怕,冒杀头的危险去做这并不全然光彩的卧底的事?即便是在那个动乱年代,在香港的寄读学校读过书的女子(张爱玲笔下,那里的女孩子似乎受到更开放的教育),面临出卖色相也是绝大的挑战。我只觉得王佳芝也是个寂寞尴尬的人,人生在她是一片的茫然。她的背景小说里没提是电影里补的,母亲去世,父亲远赴英国却把她托管在亲戚家里,亲戚家只当她是累赘,总之是个多余的人。她也许曾经暗恋那个邝裕民,而他大约只是爱他的革命事业。她把她的第一次轻易地给了那个龌龊的梁闰生,根本就是给自己的绝望留下一个印证。她一定是个乐于冒险的人,她不太在乎自己,以此报复别人对她的不在乎。她看不见人生有太多的意义,无论演进步话剧还是当地下党的卧底都是她年轻的生命里偶然的遭遇,她并不关心也不明了那后面的更多的大社会的内涵,潜意识里,这些是令人兴奋的刺激,这些让她成为一个舞台的中心,受人关注。所以锦衣玉食地去施美人计对于王佳芝才是件刺激而浪漫的事。电影里的易先生因为梁朝伟而有了魅力,王佳芝不小心爱上他是全然可能的,那颗钻石不过是最后一刻的点醒;小说里的王佳芝是个更现实的人,易先生也不过是个靠权势吸引人的“四五十岁的矮子”,那颗六克拉的粉红钻戒的确是有更戏剧化的作用,让她仿佛间看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价值,但不管怎样,这个与她有肌肤之亲的男人是生活中她唯一触摸得到的有温度的东西,无论背后有怎样的伟大理想,她不过是一介女子,不肯让他去死岂不是最最自然的事!说到这里突然觉得也许《色戒》的遗憾在汤唯没有真正演出一个活的王佳芝来,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是世故的,这种可以扩大到整个人生的世故和一瞬间闪现的浪漫的英雄主义才叠合出了一个完满的苍凉。而这个汤唯版的王佳芝纯真得令她的行为都没了出处,不知是汤唯的之误还是李安之误。
也谈《色.戒》 作者:emie